“伤心凉粉”的确好看又好吃,可吃到嘴里,海椒辣得我嘴巴外翘,花椒麻得我舌尖木木,头顶冒烟,额头出汗,泪花、清鼻涕趁势顺流而下,耗尽去一包餐巾纸才算恢复了原样。不起眼的东西,吃起来的确好“伤心”哪!这“伤心”跟客家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本是一支发源于中原,汉民族支系的东方游民,经过几百年背井离乡的沧桑生活,将农耕农作技术传遍江南大地甚至海外。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辛苦一天,围坐在一起“折饭”(吃饭的意思)的时候,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备感伤心。
食客趋之若鹜,多半比我隆重地举着一个蒲草编织的大盘子,上面摆放着数个瓷碗,从坐着的食客头上掠过。那气势哪像吃小吃,颇有几分北方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威猛架势。
洛带的主人是客家人,洛带的舞台就是那多得数不过来的店铺。逛店也是情绪活儿,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影响着人。出入北京的赛特、百盛、东方新天地是一种感觉,到后海烟袋斜街、锣鼓巷、三里屯就又是一种心态,而在香港、巴黎、纽约、东京、伊斯坦布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看得见的建筑,摸得见的贸易,吃得到的食物,感受到的风
情。进入客家人的地盘,吃的风味可就湖广、广东、江西、四川大聚会,甜辣酸麻,五花八门啦。从人力洋车
上走下时,一股甜香而温暖的味道直钻鼻孔,老街“甄子场”的高大牌坊旁,一家店铺前挂着一面蓝底白字的酒旗,上写“客家祖传李天鹅蛋”,店门口的挂牌上写着“天鹅蛋1.00元”。整条街上只有一个老者,他在小得不能再小的门脸前支起叶子烟摊。他有儿有女,没人指望他非得干什么,但他闲不住,“劳作了一辈子,倒也要倒在干活上”,老人自言自语着。
石磨豆花的牌子下食客爆满。鲜亮、品位不俗的小店内灯火通明,古朴的韵味,时尚的货品,在罗沙和丝麻的氛围里,呈现着一派绛红色的异域风情,满布着地道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亚洲货,镶着亮片和珠宝的首饰盒、鞋子以及手提包,东南亚风情的工艺品在角落处发着耀眼的光泽……
特意问了接触到的每个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我是客家人。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不论在地球的哪个地方。
转角遇见活佛
我踩着台阶往上走,时不时回头看两眼。外形仿若一座古城堡的松赞林寺,是公元1679年五世达赖和清康熙皇帝敕建的“十三林”之一,不仅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还是滇西北一带黄教的中心,长年累月,人涌而至,络绎不绝。
一对美国母女迎着我的目光走来,和其他旅游的老外不同,母亲挎的相机看上去更职业,两个人的神态亦有一种远离不可侵犯的警觉。再有,一般请导游的话,会请一个,她们一前一后雇了两个,有来头啊!
“Howdoyoudo?”我问候。女孩瞥了我一眼就躲到母亲身后去了。熟了后才搞清楚母亲是一位有背景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女儿长得花朵一般,喜欢和我聊天,但是躲避我的镜头。她说:“你的眼睛太敏锐,镜头太厉害……”呵呵,因为我的镜头总是对着她们。站在大殿前的空地上我东瞧西望,漫无目的。天有点阴,游客稀落下来,视野开阔。我的眼睛几乎是围剿似地扫过每一个细节:须仰视才可见到的装饰性经筒、动物造型,殿堂藏式风格的窗户以及上面悬垂的布饰、鲜艳的彩绘廊柱、檐角门扉……
我穿过一个个小道在里面绕来绕去,迈过一个又一个门槛,进到满是飘着酥油味道的殿内,酥油灯营造了一种神秘和幻化的意境,让人情不自禁地放轻脚步,佛饰挂品,华丽而凝重……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神秘。
大红色的门敞向两边,铜制的链环上,垂着白色的哈达,巨幅唐卡和鲜艳的锦缎从殿内的高处悬垂下来,气氛肃穆。几乎每个殿都是这种摆设,只不过有的显得华丽厚重,有的显得有些冷清萧条。主殿对面的建筑,色彩浓艳藏式风格的建筑屋顶、经筒成为最耀眼夺目的元素。
寺庙前后里外我转了一个下午,在三个不同地方三个不同时间遇到一位能干的塔吉喇嘛,最后一次遇见,不约而同地我俩都笑了。寺庙后街的一角,除了我空无一人。远处乌云弥漫,一场雨看来是躲不过去了。转过一个低矮的房道,看到两个七八岁样的小喇嘛肩上背着碎石土块正在往脚下的水坑倾倒,筐里的东西不轻,他们却干得很卖力气,鼻子、脸蛋子上、手上、身上都是灰土。又有几个年龄稍大的喇嘛背着更多的石块过来……我犹豫了一下,然后径直走上前去,和他们打招呼,这才看到旁边还站着一个身材魁梧、身披绛红色袈裟的人物。
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别具特色。石头、木头、泥土……全部是源于自然,仿佛从地上生长出来似的。初遇僧人,不明他们的身份,也不知道怎么和他们交往,静静地呆在一边看他们背石修路。四五分钟后,我决定走上前和他们搭话。“他是活佛”,长得比较帅气的小喇嘛提示我说。目光转向那个活佛,和他聊了起来。这才得知,他是2005年才从印度回到中甸的尊追活佛,在印度修行了20年,造诣很高。
小喇嘛们开始还很腼腆,听说要拍照,都躲得远远的,在活佛的招呼下才聚拢过来。拍照后,他们就在我的问询下笑逐眼开、活泼四射了。从居住地出来提着桶去井台的小喇嘛被我记录下来。打水、劈柴只是他们每天劳动的一个缩影,干活的样子平静、投入而执着,和浮躁、芜杂的职场不同,他们的静若止水,给我一种心灵的安定。平安铃的牌子撞进我的视线,让我想起丽江见过的布农铃、驼铃,那就把祝福先送给自己,然后通过文字和影像再送给更多的人吧!
很多人特意跑到松赞林寺去见活佛也难以见到,而我第一次进入云南,进入藏族居住地,第一次登上嘎丹松赞林寺的台阶,就遇上在
野生动物的“总后方医院”
一提起国宝大熊猫,第一反应就是在四川,难道陕西也有?“当然,不仅有,而且比四川的还名贵呢。”真的?“嚯”的一下,屁股脱离了椅子,我站了起来,“等等我,我去拿相机,跟你们去。”同车坐着四位澳大利亚人,领头的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叫Chad,其余是三位女子。哈,这又是一次有趣的经历,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香格里拉和四个芬兰大学生同去天生桥的经历……生活有时就是惊人地相似。
大片大片的果园浮现了出来,周至县猕猴桃基地的牌子
立在路边,又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地拉下车窗追踪园林,嘴里却不由得自言自语,“原来中国的猕猴桃基地就在这里,难怪西安城的礼品市场多的是绿莹莹的猕猴桃片!”“从这个路口拐下去可以到达楼观台,那是一个道教圣地……”哦,哦。我不停地点头,而秦岭山脉离我的眼距越来越近了。
山连山,峰连峰,由翠绿到墨绿再到老绿,绵延不绝。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11个关键地区之一,谁也数不清秦岭究竟蕴涵了多少财富和宝藏。而各种发掘和传奇,更使这里笼罩上许多神秘色彩。大熊猫只是其中一例,直到1964年才被学术界发现并予以公布,而这比四川大熊猫的发现晚了将近一百年。
“全球野生大熊猫只有1596只中,还有一个更为稀有的群体,学术界称为秦岭大熊猫亚种,大约只有273只……平均三四平方公里才有一只大熊猫,非常难找,有个英国人钻进去三天,连个影子都没有发现……”我睁大了双目,惊讶于司机师傅对大熊猫的了解以及我初次闻听的种群,看来,对于背包客而言,这胡走乱逛,要亲自去野外见识大熊猫,十足困难不说,也比较危险。
“那是一个动物园?”。
“嗯,有不少野生动物,是一个野生动物抢救中心……以抢救繁育秦岭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重点……”
来得正是时候。一个漂亮的西班牙女郎拎着一个木桶,迎着我们的方向走来,姣好的容貌令人愉悦。不约而同地,我们在一个连间的房子前停下。上面挂了牌牌——熊猫舍,呵呵,你别说,好像是去约会一个暗恋的情人,心竟然怦怦地跳了起来。这时也看清了那桶里的东西,苹果和一种混合过的饲料,原来是熊猫的早餐。
尾随着西班牙女郎的脚步我要跟进熊猫舍,不料被守在里面的一个管理员挡住,而另外一个英国女子却实现了我的愿望。没办法,我们只好聚拢到玻璃窗前,透过铁丝网的缝隙窥视。舍里的情形一清二楚,一只熊猫一个屋,离我最近的是个三只手的家伙。摄像头赶紧对准了它。趔趔炝炝地,它有点站不稳,不过抓取食物的速度一点不慢,摇头晃脑的,煞是可爱。
“四川的熊猫和陕西的熊猫有什么不同?”我仍然带着疑惑,对出来的管理员说。
“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的遗传分化发生了较大变异。分子证据表明,秦岭大熊猫种群大约在10,000年以前产生分化后,在进化力的作用下,已发育成为大熊猫的一个亚种,两个亚种在形态上已经形成了明显差异……
“你来看,通过头骨对比,四川亚种的头大牙齿小,秦岭亚种头小牙齿大;四川亚种的头长近似熊,秦岭亚种的头圆更像猫乖巧可爱;四川亚种胸部为深黑色,腹部为白色,下腹部毛尖为黑色,毛干为白色,秦岭亚种胸部呈深棕色,腹部为棕色,下腹部毛为棕色、毛干为白色……”
哈哈,不愧是专业人士,知道得如此详细,而我似乎顾不上这些差别,管它四川的还是陕西的,我统统喜欢。不过,我必须强调的是:秦岭大熊猫亚种的发现,意味着在国际动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家族中,秦岭大熊猫的基因更加珍贵,种群更加濒危,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