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岁月集
2496500000008

第8章 选调之歌(4)

在基层锻炼实践中,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基层工作需要的各种情况,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有不少同志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为生产建设服务,在工作中做了显著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同志注意向当地干部和群众学习,坚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炼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增长了组织领导才干,提高了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1982年被选调到武都外纳乡锻炼的一名学生,虚心学习当地基层干部的经验,认真研究农村工作的规律性,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他通过对全乡五十多个村的调查,提出了在外纳乡利用自然优势,发展商品生产的主要出路和措施,使全乡花椒、桔柑、党参种植面积和母猪饲养量成倍增长,被任命为武都县洛塘区委书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群众性的科技热蓬勃兴起,农民手中有了粮,但缺少致富门路,前来寻找生财之道。一名选调到庆阳地区科技情报中心工作的女大学生,看到这种情况,心想,自己是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农民服务。为此,在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她主编了《农作物优良品种》《小麦病虫害防治》《甜叶菊栽培技术》《凤尾菇栽培技术》《泡桐的抚育管理》《地膜覆盖技术》等科普资料,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以后,她被任命为西峰市副市长。另一名1983年选调到天水二十里铺的学生,一去就担任乡调解领导小组的组长。调解工作难度大,政策性强。为了提高认识,推动工作,他建议乡政府组织一次由全乡调解人员和脱产干部参加的培训班,讲解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和意义,调解工作的原则和纪律,制定乡上调解工作程序,并给每个调解员印发了《调解工作须知》,明确提出“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片,大事不出乡”的任务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调解人员的认识和积极性。一年中,他自己亲自调解民事纠纷18起,其中,有关婚姻的5起,财产的2起,土地宅基地的3起,名誉伤害的1起,经济合同的2起,其他5起。通过调解这些纠纷,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到了不少东西。兰州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的一名选调生,分配定西地区行署工作以后,根据定西情况,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先后经过调查研究,撰写了《通渭、陇西县工业生产调查后的思索》《对建立以经济合同为基础的农业计划管理新体系的探讨》《改变定西贫穷面貌、关键在于开发智力》《发展山区商品生产抓原料,搞加工》《信息、经济信息及渠道开拓初探》等文章,有的在报纸上发表,有的送领导参阅,起到了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另外,还有许多同学,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对基层工作起了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也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更加成熟。比如,有同学写了《种草种树,兴牧兴林是实现我省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还有的同学写了《一个小厂的经济效益从何而来———甘南民族毛革厂的调查》,另有《新时期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问题探讨》《兴国镇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初探》《关于临潭县油菜生产的几点建议》《关于静宁县石嘴乡医疗卫生工作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等学生的论文。

爱上了基层工作,增强了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改变落后面貌、开创新局面的信心。这是大家总结的第四条收获。

许多同志深深感到基层是四化建设的第一线,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基层需要自己,自己也需要基层,基层工作最能锻炼人,在基层工作大有可为。不少同志表示愿意扎根基层,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共同改变甘肃的落后面貌。

1983年被选调到兰州市陈坪乡锻炼的一名学生,充分利用陈坪乡地处城郊的优势,开办了三个工厂,一个厂的产品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1984年区下达全乡工业总增产值475万元,实际完成1026万元,实现了一年翻番,扭转了陈坪乡工业生产的被动局面,得到群众的信赖,被选为乡工业公司经理。省、市先后两次调他出来工作,他不愿离开基层,多次恳求组织留他在基层工作,决心在基层工作中为四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选调到甘南夏河县唐尕昂乡锻炼的一名女学生,是这样描述她对基层工作的感受和决心的:两个月的基层生活不但没有使我气馁心灰,反而增添了无穷的奋斗信念和勇气。只要一看到领导和同志们信任的目光,听到他们的表扬,我的心真比喝了蜜汁还甜。我深深懂得,这一切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换不来的。现在无论任何议论和偏见都无法动摇我在这里工作的决心。我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更对组织的关心表示感谢。这里有朴实勤劳的农牧民,有为人民幸福而踏踏实实工作的革命干部,他们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动力,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愿自己的青春在这贫瘠的山坳里闪光生辉。选调到省建九公司担任承包队队长的一名学生,在来信中这样写道:在这紧张的一年中,由于工作比较繁重,经常晚上加班加点,近半年时间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然而,和基层的工人群众一道生活,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我感到自己生活得很有意义。每当一次次登上脚手架,眺望远方,我总觉得视野开阔,心情舒畅。在基层工作的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不少见识。在艰苦而具体的工作中,我感到了作为80年代青年所应承担的责任。基层是锻炼人才的必经之路,那里有广阔的用武之地,正是每一个有志于改革创新的青年大显身手的地方。我要脚踏实地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为甘肃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85年2月,全省优秀大学生基层锻炼经验交流会在省城兰州隆重召开。这是我省选调大学生工作开展以来的第一次大型聚会。

参加大会的,有1980、1982和1983届选调到基层锻炼的全体优秀大学生和1984届选调大学生的代表;有13个地、州、市委组织部青干科和有关厅(局)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同志;有在培养教育大学生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天水地委组织部等单位的负责同志;有和我们积极配合,给我们以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省计委、省人事局、省教育厅、省委党校、省委政策研究室、团省委和各高等院校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共计三百多人。中央组织部青干局的同志和青海、新疆等省区组织部的同志,也光临了我们的会议,给我们带来了中央组织部的关怀和兄弟省区的先进经验。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我省几年来选调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成长的经验,表彰在这项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选调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成长的指示,安排布置今后任务,落实进一步加强锻炼、做好选调工作的措施。

会议之前,我们做了大量准备:抽调专人,进行材料工作的收集、筛选和审定,重点经验交流材料,由我们组织力量亲自进行加工和完善;按照省委主管领导和部里领导集体“要重奖”的原则,向财政申请经费,向工厂定做奖品和纪念品;联系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请他们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精心组织和安排会议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以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因为这次会议是省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新旧交替的第一个大型会议,所以部里全力以赴,秘书长、部办公室和组织部干部招待所,都投入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

大会开了七天。主要议程是: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致开幕词,中组部青干局和青海、新疆省区组织部青干处的同志到会讲话,表示祝贺;学习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培养造就一代新人的有关指示,分组汇报交流选调到基层工作锻炼的心得体会和做好培养教育工作的经验方法;省委组织部部长作工作报告;大会发言,有4个单位和18个个人在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宣读对天水地委组织部、秦安县委组织部、天祝县委组织部、中共秦安县叶堡乡委员会和60名优秀选调生的表彰奖励决定,向获奖单位授了锦旗,向获奖个人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参观兰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省委、省顾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接见与会代表,并和大家合影留念;省委书记、省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