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全面理解、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理论是什么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既要看到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又要看到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和发展;既不能把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又不能贬低它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特殊创造和贡献。邓小平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进行了最深刻的揭示和论述,对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回答。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发展阶段问题、根本任务问题、发展动力问题、外部条件问题、政治保证问题、战略步骤问题、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上,都有精辟的分析和深刻的见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摒弃了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一切“左”的思想的干扰,成为当今我们观察世界、统领全局、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全部思想基础,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现阶段的科学定位。这个定位是深刻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并把它放在国际大背景上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不但使我们对我们国家目前所处的历史地位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澄清了由于极“左”所带来的许多模糊认识。有了这个定位,我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做好工作,就有了基本依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这个实质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只有深刻理解这个“精神实质”,才能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观点。他曾不止一次地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任何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条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正确地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引导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针对以前不重视经济建设抑或重视不够而提出来的,是工作重心;“改革开放”是大政方针,是措施和手段。“改革”,主要解决内部生产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开放”是打破闭关锁国,和国际环境接轨;“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特色理论的具体阐发,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首先,它抓住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所在。把全党工作的重心尽快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已经成为时不我待的历史要求。如果再不把经济搞上去,我们将在国际和国内都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其次,它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党全国人民都迫切地希望发展经济强国富民,党中央也曾作过这方面的宏伟设想,但由于过多地注意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巩固,这个设想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尽管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进行过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毕竟没有把它作为一面旗帜高举起来。现在我们突出了经济建设,并且把它作为理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突出了这一理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不但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且极大地符合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意。第三,改革开放,打破了中国长期闭关锁国,不与外界接触,自我禁锢和封闭的落后状况,把中国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社会的进步连接起来,同时改革调整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这就为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注入了活力。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抢抓机遇发展经济,富民强国的急切的心情,感受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殚精竭虑的博大胸怀。
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五大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运用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是提高认识,全面理解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战略部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任何政党,不管是无产阶级的,还是资产阶级的,都是阶段斗争的产物,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把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没有一个政党不是为着政治上的权益而存在的。夺取政权,需要从政治上战胜对手;巩固政权,更需要不停顿地从政治上解决各种危机,完善和强化自己。政治上的胜利才是彻底的胜利,政治上的统治才是完全的统治。如果我们不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认识讲政治的重要意义,就不可能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就不可能掌握改革开放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从而推进我们的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顺利的发展。政治觉悟和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需要有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有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过硬。
(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