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潮
2496100000031

第31章 言论(4)

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要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充分体现了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是关键的一环,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极少数党员、干部中还继续存在着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敲诈勒索、贪污盗窃、违纪建私房等各类腐败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使党群关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问题不解决,密切党群关系就是一句空话。消极腐败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由于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如果听任其蔓延,就会祸及全党、祸及社会。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这样一句话:“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一个政党要有好的党风,真正做到清正廉明,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搞好党风建设,必须在广大党员中以《党章》、《准则》为主要内容,开展理想、宗旨教育,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开展党员标准化教育,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开展党性、党风和党规党法教育,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并且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金钱,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为了维护党规党纪,要不断充实完善党风责任制,把党风目标责任与党内监督融为一体。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克服改进不良思想和作风。加强党风建设要同查处违纪案件结合起来。克服“腐败难惩”、“案件难查”的畏难松劲情绪和“有案不立、立而不查、查而不处,处而过宽”等执纪不严的现象,严肃认真地抓好违纪案件的查处,打破关系网,顶住说情风,坚持原则,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原载1990年8月15日《武威报》)

行动起来,大搞农田水利基建

秋收之后,封冻之前,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季节。发动群众,搞好此项基础性建设,是目前我们面I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搞好农田水利基建,对于保证农业丰收、振兴农村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田水利基建搞好了,就能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能改变我区的现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科技兴农和实现“提前翻两番,率先奔小康”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区有效灌溉面积267.34万亩,其中标准条田仅有146.74万亩,农田水利基建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尤其是今年干旱严重,地块板结硬度大,给农田水利基建带来了新的困难,这就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夺取新胜利。

目前,一个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基建高潮已在全区兴起,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各级领导部门要千方百计做好工作、统一规划、因地制宜,打好农田基本建设这一仗。在条田建设中,田间配套建设工程必须跟上,做到“条田、配套、节水”三同步,充分发挥农田基建的效益。

“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全区上下动员起来,真抓实干,农田水利基建定能取得显著成绩。

(原载1991年10月23日《武威报》)

不图名利乐于奉献

《一颗高尚的心灵》中所记述的胡洪星,是一位多么可敬可爱的人。他的事迹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他的精神令人折服。他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人生观不同,人生的价值也不同。胡洪星同志不图名利、乐于奉献,他像儿子对待父母一样,把自己深深的爱投向老干部,对他们体贴入微、关怀备至。他用自己青春的热血滋润着老人们干渴的心田,使他们从一次次病痛中得到解脱,使他们在一次次疾苦中得到安慰和帮助。

胡洪星同志在工作中面对着的是“一个个迫切需要别人帮助和照顾,却又无权无势给别人一点好处的离退休老干部”。他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还能专心致志地侍奉他们?还能把全部的情爱倾注到他们身上?哪还有什么照顾、服务可言,更谈不上去安心做这项工作。可见,他的心灵是多么的高尚啊!

胡洪星同志一心一意为老干部着想、为老干部操劳,他的精神是可贵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雷锋精神激励着他。是的,他学习雷锋不光表现在口头上,关键是落实到了行动上,雷锋精神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光辉,照亮了老人天地,老干部们热爱他,人民热爱他。

胡洪星这样的好同志,党需要,国家需要,人民更需要。我们要学习他无私奉献、勤于工作的精神,学习他为人所想、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愿像他这样的好同志不断涌现、层出不穷。

(原载1990年9月1日《武威报》)

战略性的抉择

大胆、果敢地转移全区工作重点,将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大办工业、大办乡镇企业、大办第三产业,这是完全符合我区区情的一大战略决策,是振兴武威的必由之路。

“三个大办”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区经济发展缓慢,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就是工业落后。长期以来企业少、规模小、基础差、底子薄、后劲不足、效益不佳,形成了没有资金办不了工业、没有企业赚不来钱、没有钱发展不了各项事业的恶性循环,拖了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导致财政累计赤字8000多万元,职工工资保不住,城镇待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力无法安置和转移。这方面我们饱尝苦头,若继续四平八稳、维持现状,在工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上没有重大突破,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局势就很难得以扭转。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千真万确。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区的工农业和其他各业都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温饱已基本得到解决,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这是了不起的功绩,是工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尽管如此,我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700多元,同全省乃至全国相比相差甚远,看来单凭农业,广大群众是难以致富的,奔小康的目标就更难以实现。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地县工业发达的地区经济就繁荣,凡是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迅速的乡镇村组,人均纯收入就高,否则只能徘徊在温饱线上。

“三个大办”并不意味着忽视或降低农业的基础地位,而是为了更快地发展农业。只要把“三个大办”搞好了,经济搞上去了,资金充足了,就会为农业提供必需的物资、技术、资金保障;就会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就会真正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三个大办”是国际国内经验的总结。国际上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强的国家,工业都比较发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超高速发展,无疑功在强大的工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近年来,我们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拉大,形势逼人。若还不抓紧机遇加快发展,差距将会越拉越大,经济上台阶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三个大办”是历史的抉择、战略性的抉择。

(原载1993年5月12日《武威报》)

宏伟事业人为本

“再造武威”,是一项新的战略目标和宏伟事业。能否顺利实施并完成这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开发建设重任,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务实肯干、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选贤任能、人尽其才显然十分重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伟大的社会变革、繁荣盛世的出现及安邦治国、成就事业都离不开人才,只要有了大批人才,什么事情就都能办好。毛泽东曾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现在,地委、行署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构想,依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再造武威”的战略目标,这对我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把一个小康型的武威带人21世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宏伟工程的建设实施,同样离不开人才,选好人、用好人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因此,为了全面实现“再造武威”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在不拘一格用活人才上做文章。首先要树立以实绩为重的新思想,大力选拔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推动“再造武威”战略的有用之才。实绩是干部德才条件的综合反映,于部的选拔标准应是德才兼备,以实绩为重。对此,邓小平同志已经讲得很清楚:“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无疑是要选拔任用“坚持改革开放并有政绩的人”。首先要充分体现年龄服从本领、资历服从能力、文凭服从水平、动机服从实绩的新标准。其次,要打破用人的僵局,为推动“再造武威”战略选拔优秀人才。能干不能工、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退是现行人事干部制度的痼瘤,必须切除,真正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撤。只有这样,能者才能尽其才,优秀人才才会脱颖而出。第三,要树立新的用人观念,为推动“再造武威”战略选拔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一些年轻干部有胆有识、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基本素质好、实绩突出,这样的年轻干部可大胆选用,使其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施展才华、有所作为。第四,要千方百计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拓宽选人渠道,为推动“再造武威”战略培养选拔各种类型的人才。要从“再造”和发展的高度出发,选拔任用好各级领导干部,使其在“再造武威”中充分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使其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任意驰骋;进一步搞好科技干部队伍建设,使其在科教兴区中大显身手;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使其在建设一线建功立业。

(原载1999年9月9日《武威报》)

增强城市意识,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充分展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形象。目前,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人数达到30亿,预计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接近5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从建国初期到1998年,全国城市数量已由132个增加到668个,建制镇已达19216个,使我国的城市规模迈上一个新台阶。作为城市化突出体现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即城市化水平截至1998年已达到23.90%。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城市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而且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第二,世界人口更多地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目前,世界上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19个,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23个,其中超过2000万人的大城市将有5个。新增加的特大城市都来自发展中国家。第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往往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占据了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地位。如泰国首都曼谷市的经济就占全国经济的38%。即使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当一国经济进入首期持续稳步增长的时期,城市化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世界银行对全世界13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进一步表明:人均GDP低于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仅为20%,当人均GDP从700美元提高到1000美元或1500美元,经济步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40%~60%。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日益加快,特别是东南沿海各大城市及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城市建设,充分说明了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步伐也必然大大加快。

(原载2001年7月5日《武威日报》)

鲜明的对照,有力的抨击

——中学生曹沛拾巨款不昧引发的思考(上)

金钱的诱惑力不言而喻,很多人听到武威市双城中学初三·二班学生曹沛拾到3.5万多元的消息时,为之一震,禁不住便说:拾了3.5万多元,是一笔巨款啊!羡慕之情显而易见。

然而人格又有着无穷的力量,当人们又听说曹沛同学将此巨款交到学校并归还失主时,为之折服,赞不绝口:曹沛真是个好孩子,拾金不昧,品德高尚!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曹沛同学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其价值远高于那3.5万元。他的行为,充分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精神风貌,他的道德情操无疑同时下的名利思想、拜金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无疑是对一味追求名利、一心贪图金钱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人生观的有力抨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资产阶级腐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必然在一些人的身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时,金钱名利思想不免对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一方面激发了人们极大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确实诱发了拜金主义。一度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思想观点,享乐主义盛行,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讲什么“实惠论”,把有理想歪曲为有“利”就“想”,把个人前途解释为有“钱”就“图”,这种错误思潮不同程度地侵袭着人们的思想,淡化着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因而,一些人的道德观中浸透了金钱的铜臭,把金钱看成是万能的东西,不择手段地追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等,无所不为,欲壑难填,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相反,曹沛这位在团旗下成长起来的16岁的中学生,具有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3.5万元非但丝毫没有使他动心,更没有使他的灵魂受到扭曲,而且在巨款面前更加显示出了他的高尚人格。他拾到巨款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利益。他和他的父亲都说:“我们不是那种爱钱的人,如果是,我们就不会交出这些钱来!”朴实而又纯洁的话语,耐人寻味,足以看出他们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