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
2469500000102

第102章 1978年1月至1982年12月定西农村改革大事记(3)

4月25日至28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汇报交流贯彻中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传达了省委河西地区农村生产责任制座谈会精神,重点研究了进一步贯彻好中央会议精神,完善生产责任制,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根据搞定额管理、小段包工、包产到劳等形式的生产队责任制形式动荡不定或有“顶牛”现象的实际,会议决定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进一步解决对生产责任制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对包产到户责任制的认识问题,尊重群众意愿,同心协力搞好生产责任制。二要对生产责任制形式还未定或定了群众不满意的,把选择形式的权力交给群众,让群众自己定,不要再堵,再“顶牛”,早搞比晚搞好。同时要保护好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和设施,防止生产和财产受损失。三要抓紧解决好遗留问题,切实做好完善工作。

4月28日,定西行署批转了地区农机局《关于全区农机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要求各地大力加强农机管理工作,充分挖掘现有农业机械的潜力,认真抓好农机站、队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和加强经济核算制,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农机作业真正做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

5月5日至14日,渭源县委召开工作会议,针对包干到户责任制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全县从当月20日至7月底分两批开展完善“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工作。

5月10日,《甘肃日报》第一版刊发记者王明庸写的《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制——定西地委认真研究解决责任制的遗留问题》,该文说:“近两年了,定西地区在农村推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大部分生产队由社员自愿选择实行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实践证明,包干到户这种形式适合定西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干部管理水平。”

5月15日,《甘肃日报》报道:定西县对86个没活干、产品无销路的社队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5月21日,中共定西地委批转《全区农村财务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农村集体经济中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严重,被占资金多,经济效益差,增产不增收,分配不兑现,多劳不多得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把它同完善生产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

7月1日,中共定西地委摘要批转地委组织部调查组《关于靖远县东北部七个公社的调查报告》,指出:党的建设和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是件大事,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实行生产责任之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7月中旬,定西广大干部陆续从当月11日的《人民日报》看到中共甘肃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冯纪新的文章——《势在必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调查》。这篇文章用“出乎意料的变化”、“农民欢迎的包产到户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不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四个部分,叙述历史上有着“陇中苦甲天下”之说的甘肃农村的可喜变化,回答了实行“双包”(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责任制是保护、发展生产力,还是阻碍、破坏生产力,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7月17日,定西行署批转地区社管局《关于全区社队企业局长会议情况的报告》,指出: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发向,是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发达的农业和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要求各地必须遵照国务院十六条规定,认真进行调整和整顿,把重点放在养殖业、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和为人民生活服务方面来。要做好市场预测,疏通供销渠道,充实力量,加强领导,促使社队企业健康发展。

7月17日至19日,中共定西地委农村工作部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部长会议,传达省委农村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区农村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会议指出:前段全区狠抓了中央(1980)7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积极稳妥地解决了靖远(后划归白银市)、会宁(后划归白银市)、临洮三县水川区及定西县部分社队在选择责任制形式问题上的“顶牛”现象,真正按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确定了责任制形式。同时,普遍建立了定包合同,分批逐队地清理和整顿了社队财务。全区已有98.2%的队实行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或包产到劳责任制,其中包干到户的为92.8%,成为定西地区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7月31日,中共定西地委批转了地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县委农村工作部长会议情况的报告》。

8月25日,中共定西地委发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的通知》。《通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在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定西地区靖远、临洮两县《富裕地区为什么也要搞包干到户》的调查材料上作的关于在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农民要求摆脱的并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平均主义和不合理的负担,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既解决又稳妥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批示,要求:(一)组织干部学习六中全会《缺议》和胡耀邦“七一”讲话,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为群众谋福利。

(二)认真检查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一定要按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确定责任制形式,认真解决好“顶牛”问题。

(三)精简干部,减少社队负担。

(四)善始善终搞好财务整顿。

(五)积极搞好改革现行公社管理体制的调查。

(六)加强水利管理,降低费用,增加农民实惠。

8月27日,中共定西地委常委会听取了定西县委推行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汇报。强调指出:关于责任制的形式问题要按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办,允许多种形式的同时存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8月31日,中共定西地委转发了渭源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报告》。要求各地在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工作中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少数地方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还未确定下来的,应经群众充分讨论,多数群众喜欢那种形式就搞那种,只要群众同意,可以允许搞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二是解决群众的不合理负担。三是健全责任制,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9月18日,定西行署召开全区林业会议,要求继续贯彻“坚持依靠社队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并鼓励社员个人植树”的方针,切实加强对林业生产的领导,重点抓好:一是坚决彻底刹住毁林风。二是切实稳定山、林权,认真划好“三荒地”。三是完善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对重点林带实行专业队管护和群众性造林相结合,集体小片林划段分户管理或确定专人管护,地边地埂树随地走,谁种地谁管树,经济果园实行专业承包,重点实行育苗专业户。四是大力开展秋季造林、育苗、整地工作,抓好种苗建设。

10月28日,中共定西地委发出《关于今冬党员训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集中时间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坚决克服我们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状况、领导制度以及同群众的联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党员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不断完善包干到户等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12月17日,中共定西地委常委会议讨论农口国营企事业单位实行责任制的问题。

1982年

1月1日,中共中央颁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后来通称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个“一号文件”中说:“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改变。”还说:那种认为“责任制只是包干到户一种形式,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包干到户’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将会逐步发展成为完善的集体经济。”

1月3日,中共定西地委、行署批转地区多种经营领导小组《关于1982年多种经营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中央关于“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应当成为我国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措施”的要求,把发展多种经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充分调动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多渠道、少环节的经营方式,千方百计把流通搞活,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建立商品基地。

1月1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讨论甘肃“两西”建设及当前救灾问题。决定将“三西”(甘肃以定西为主的中部干旱贫困地区、河西走廊商品粮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干旱贫困地区)列为全国农业区域性开发建设的重点。从1983年起,在10年内每年拨专款2亿元,予以扶持。

2月1日至9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各县委书记会议,学习中央领导讲话和(1982)1、2、3、5号文件以及胡耀邦对甘肃工作的指示,传达中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在农业生产上要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以抗旱抗灾为中心,主要抓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把干部岗位责任制、经济合同制建立起来,广开门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社员收入,大抓造林种草,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基本建设。

7月27日,中共定西地委向全区发出通知,要求认真检查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深入研究完善生产责任制和农业的方针、措施;检查对兴修水利、梯田、植树种草、多种经营是否真正落实。要把农业方针真正搞对头,把规划、任务搞明确,把措施搞扎实,逐步改变定西地区农业落后面貌。

8月3日至6日,中共定西地委、行署召开县委书记、县长会议。会议强调要抓紧抓好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工作。

——根据《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改革20周年纪念特刊、甘肃省体改委《甘肃经济体制改革20年大事记》、中共定西地委政策研究室编《定西地区农村改革十年大事记(1979—1988)》、中共定西地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定西地区大事记》、《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