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办事有分寸
2438300000005

第5章 说话不要太白(3)

只要你表示出能体会对方心情的态度,对方便会丧失攻击的能力。尤其当他感情用事时,听到你这么说,他很快就会冷静下来。而且通过双方进一步交换意见后,对方通常也会发现自己的错误。

(2)无孔不入地渗透

首先提出微不足道的要求。由于对方通常会心想:“这一点点要求……”,因此很容易便会答应。接着,你应该立即提出较大的要求。像这样,接二连三地使对方答应你的要求,使一切成为既定的事实。

下面介绍的,则是在辩论或说话中使用此方法的情况。

A:“你赞成对进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吧?”

B:“当然赞成。接受稍微严格的训练,对他们而言,只有好处。”

A:“但是,负责训练的人选,也应该慎重考虑。”

B:“对,管理人员也要加以训练,好让他们对部下进行更理想的管理。”

A:“完全赞成。听你这么说,我很有自信。然而,主管他都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机会进行主管的训练呢?”

B:“但为了好好地训练新进来的人员,也别无他法。”

在这个例子里,最先由对方所接的话题“新进人员的训练”谈起,接着适当诱导出此次谈话的重点——主管的训练。这是由小处着手,而逐渐达成目的的战术。

(3)请教对方

任何人一听到对方先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事,或一直以为是自己最先发现、最先想到的事时,必定会加以评论。相反地,自己若站在施教的立场上,则变得非常宽容,凡是自己所知道的,无不和盘托出。

这类方法之所以能产生效果,主要是因为对方的自尊心在起作用,使对方产生优越感,最后,对方答应为你所做的事,往往会远远超过你所期望的。

以此方法对待小孩尤其有效。当然,对付大人也不例外。

(4)放气球看看情况

想要正确地判断现在是否应后退,要后退到何种程度,以及要后退到哪里再前进,都必须使用以下办法。

这时,只要找个适当的机会,放出一只语言的探测气球就行了。如果觉得风的阻力太强,便站住,不可鲁莽行事!但若听到大家都发出欢迎的声音,则大可放手去做。

只是表现的方式要慎重选择。在此要遵守两条原则:第一必须能掌握对方的反应;第二眼见快要受到攻击时,应立即将气球拉下收回。

“你认为如果使用这种方法,结果会怎样?”

凡是成功的人,都不是视野狭窄的人,他们不仅了解自我,而且还能深知他人。从某种意义而言,弄清对方的观点,是说服中先退一步又进一步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说服他人,则更增加了胜利的把握。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时,他全神贯注的是什么?他所忽略的是什么?他的喜怒哀乐是什么?他震惊恐惧的是什么?他骄横的原因是什么?他胆怯的原因是什么?他过去做过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将要做的是什么?倘若我们不急于去说服他人,而是退后进先问若干“什么”,那么就易于摸清对方的情况了。

美国历史名人朗华士,他在办公室中接见客人时,就是用这个方案来进行的:他和每一个客人低声谈话时,他倾听客人说话的时候最多,常常有许多人告诉他许多事情,使他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和信息。有时,来访的客人不善辞令,木讷不语,他总是设法将谈话的内容扩大,广泛地牵涉到许多话题,直到从中搜录出那个客人所想到最有兴趣的题目,于是他就静悄悄地坐着,倾听客人的话了。

只要把自己置于一个有背景的地位,就可以显示你对别人是有至诚的兴趣,使他很乐意滔滔不绝地讲出他的思想来。其实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但是许多人总常常忽略了。当别人兴高采烈地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并不能也同样喜形于色,反露出使对方觉得乏味的神色,这种做法就是没有明白倾听对方的重要性,结果自然容易失败。

但在运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的是:说服别人参加我们的事业的时候,我们应当要先引起别人的兴趣,而不要将自己的目的暴览无遗。

7谎言有时也不错

说“谎”话即说假话,也就是说掩盖事实真相的话,我们不提倡说谎话,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必须知道说谎话的伎俩,才能识别谎话,不受蒙骗。同时在生活中,某些善意的谎话也是必要的。

中国最权威的词典《辞海》对“谎言”一词是这么解释的——谎言:梦言,《吕氏春秋·知接》:“瞑者,目无由接也,目无接而言见(意思就是说闭着眼睛,什么也没有看见却在那儿告诉别人自己看见了什么)。”后称假话为谎言。

而美国的《赫里蒂奇英语词典》则是这么解释谎言的——谎言(名词):有意冒充真实而提出的虚假陈述或信息,假话,任何意在欺骗或给人错误印象的事物。

美国波灵顿俱乐部每年举办一次撒谎大赛,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唯独拒绝政客,因为他们是“职业撒谎家”。他们以“职业”去和“业余”者比赛,胜者当然是他们。的确是这样,在美国竞选的时节,美国人常常能在电视上看见政客们慷慨陈词:“如果我当选,将如何如何。”但一旦他当选后呢?原先的许诺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什么也不算数了。政客们就是这样利用谎言来赢得民众的信赖,使自己获得选票的。

西方有这样的一句格言:“在爱情与战争中,一切都是合理的。”

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哪一场战争中没有尔虞我诈的骗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说:“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诡道”与“诈”就是明目张胆地说谎。中国古代的诸侯纷争,荷马史诗中特洛伊大战中的木马计,都充满了谎言。可以说,一部人类战争史,是人类不断制造谎言的历史。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文学是庄严的谎言。”古今中外的作家都不停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心目中的世界。这种描绘的过程并非真实描述,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或为一个无情趣的世界涂抹玫瑰色的光晕,或把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得灰暗昏浊,仿佛人间地狱。这些全是不折不扣的谎言。但它们却总是能够感染人,是不朽的谎言。

现代社会,制造能感染人的谎言的手段与方法就更多。电影应当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美国好莱坞这个巨大的电影工厂,每年都要制造数量惊人的“谎言”来蒙骗人们的感情。有些很明显,人们知道它是在撒谎,却依然为它喜怒哀乐。美国影片《真实的谎言》已经告诉人们,这电影是在说谎,但人们一看了开头,还是照样受它蒙骗。

这部影片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美国电影界素有“艺术海盗”的诨号。可见,他是一个制造谎言的高手。他在解释这部影片的片名时曾这样说过:“《真实的谎言》在语言学上叫作矛盾修饰法,影片实际上要表现的是‘真实(正)的爱情’。”

好一个“矛盾修饰法”。既然是谎言,就是假的,加上“真实”二字,不过是强调制造得更逼真、更接近谎言的本质罢了。看了上面的故事,我们随处可以找出虚假之处来。但就是这个制造完美的谎言一九九四年夏秋之交在美国上映时,一举夺得票房排列前六名,后来又风靡全世界。

生活中,在有些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必然的谎言。也就是说,在有些时候,你不能不说谎。在一些非常时候,甚至只能说谎,才能够更为完满。比如对一个已确定为肝癌晚期的病人,医生就万万不能将真相告诉病人。“什么病?”“肝炎,有些严重。不过,你配合治疗,很快会好的。”这就是在撒谎,但这种谎言是必要的。

还有一类谎言是社交礼仪中必须说的奉承话,这些话里大都是水份、套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虽然听来心里并不一定十分愉快,但人类缺少这些空话与谎话,礼仪就无法存在了。

生活本身常常是平淡无奇的,天上掉馅饼的事总是少的,而灾难和厄运却常常不知不觉地走过来。人类本身的天性是向往美好的,喜欢富有刺激、带有浪漫色彩的生活。如果我们什么事情都从现实来,世界上也许就没有几件有意思的事了。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爱听谎言胜过爱听真理。

礼貌语言和奉承话给人们的幻想与虚荣心带来极大的满足,使人从困境与艰难中摆脱出来。它让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与重视的,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从没有说谎的兴趣,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说些谎话,以便使自己从不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时为了维持交谈,我迟钝的思维、干枯的话题迫使我虚构以便有话可说。”

人,总是要面对生活的。生活中,真实是重要的,真诚更加重要,这对人生、对社会无疑具有更大价值。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人头地,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和念头,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辨场合把什么都和盘托出,那在社会上有可能一天也混不下去。要想维持一种正常的局面,生活中,必然会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谎言。只要不是有意去伤害别人,谎言也是挺可爱的,起码是迫不得已的。

人性是具有各种各样弱点,完美的人只有在童话或神话中才存在。现代生活中的人都是些凡夫俗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对自己、对他人都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任何人在一起,都难免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一下别人,议论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把自己的一些情绪话东传西传,到最后,这些蜚短流长一定会让大家的感情都受到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得空前紧张,每个人都生活得特别疲惫。

因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地用一些小小的谎言,可以使人际关系更融洽、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