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办事有分寸
2438300000004

第4章 说话不要太白(2)

“说真的,北海的牡蛎可真是不错,那股鲜味我至今还余香在口啊!”麦克伦先生说得有些忘情了,“罗亚琼小姐,你还记得吗,你当时给那个送牡蛎来的侍者十元钱的小费,侍者直夸你,说你是位善良的小姐,还祝你永远健康漂亮哩!记起来了吗?”

罗亚琼小姐好像想起什么来了,她付小费的确十分慷慨,在火车站站台上,她给行李员也付了十元钱。慢慢地,她觉得自己是到过北海海滨。

麦克伦先生继续追述着去年他们在北海海滨的故事,罗亚琼小姐对麦克伦先生所讲的事一点也不怀疑了,还不时指出麦克伦先生讲述中不准确的地方。

接着他们谈到了彼此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事情。麦克伦先生可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让罗亚琼小姐发出欢快的笑声。后来罗亚琼小姐主动建议两人一道去餐车喝点饮料。他们一道返回车厢的时候,他们谈笑风生,谁都看得出来,他们是一别多年的老相识了。

车到下一站的时候,麦克伦先生突然问:“这是广州站吧?这么快我就得下车了!”

两人互相留了通讯地址与电话号码。麦克伦先生从广州站下车后,罗亚琼小姐一直目送着他走出月台。

列车从广州站开出后,列车员走过来验票,罗亚琼小姐一摸口袋,大惊失色,她装有五千多港币的小包已经空空如也,火车票也不见踪影。

列车员问清情况后,叫来了乘警,乘警把一本厚厚的照片薄摊开到罗亚琼小姐面前:“罗小姐,这是一些经常在我们列车上进行诈骗和偷盗的嫌疑犯的档案,你看看能在其中找出哪位可恶的家伙呢?”

罗亚琼小姐打开簿子,一页一页翻动着,其中一张照片上的先生和麦克伦先生像极了,真是像极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谎言说一万遍也会成为真理。那个骗子麦克伦先生一遍又一遍地对罗亚琼小姐进行攻心战术,描述那次子虚乌有的北海海滨之行,让罗亚琼小姐在不断重复与强调中掉入幻觉之中,进而和骗子一道欺骗自己。

其实,类似的手段我们天天见到,那就是广告,尤其是一些名牌产品,他们不断地做广告,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讲自己最好、最美、最优秀、最出色,时间一长,重复得多了,观众、读者、听众也就不知不觉地跟着一起相信了。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除了学会说话不要太白之外,还要研究他人说话的真伪,不要被人们的片面之词所蒙蔽,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交场合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5虚实相间变主动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商务谈判中,往往会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说话太白的问题,说话太实在、太白,往往会给人找到言词的脆弱点,从而失去制胜的先机,因此,在实战中,偶尔虚晃一枪,留下些模糊的影子,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剧本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安东尼奥借了夏洛克3000金币,夏洛克为了报复安东尼奥,提出条件:如果到期还不了,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狠毒的夏洛克还要安东尼奥立下借据为凭。借期到了,安东尼奥无力偿还夏洛克的钱,夏洛克执意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并告到法院。

这时,鲍西娅扮成律师为安东尼奥辩护,她对夏洛克说:“你得请一位外科大夫,免得他流血过多,送了命。”夏洛克非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不可。他说:“借据上没有这一条。”鲍西娅说:“这借约上写的是给你一磅肉,可没有给你一滴血,这说明割一磅肉时不能出一滴血。另外,割的肉,不能多于一磅,不能少于一磅,否则都是违反契约的,那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夏洛克左右为难,只得作罢。

这里鲍西娅运用了以虚克实的方法制服了论敌。“一磅肉”是一个很实在的概念,由于夏洛克把这个概念说得太白了,结果在法庭上没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反而使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以虚克实是虚实相克法的一种,除此以外,还有以实克虚、以虚克虚。下面我们先看以实克虚法。

以实克虚法是指当论敌运用一些虚幻的、无法验证的论题来为难我们时,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以一些具体的、实在的论题回敬他们,从而取得论辩的主动权。

生活中,有些人故意刁难别人,凭空虚构一个虚假的命题,让人左右为难,对此,我们也如法炮制,虚构出相应的“虚”与之对抗。

阿凡提开了个小染坊,巴依很想刁难他一下。这天,巴依来染布,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染的颜色普通极了,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不是绿的,不是黄的,也不是青的,你明白了吗?”

阿凡提说:“我明白了,我一定照办。”

“那么,我哪一天来取咧?”

“你就到那一天来吧!不是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也不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也不是星期五和星期六,更不是星期日。巴依,你知道了吗?”

巴依哑口无言。

巴依染布否定了所有的颜色,是一个“虚”概念;阿凡提以牙还牙排除来取染布的任何一天,也是一个“虚”的概念,以虚制虚,令巴依无言以答。

由上面的这一些事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说话太白会抑制我们谈话的能动性,而说话不白则更容易因时、因地、因情来改变我们的言论,灵活处理各种疑难问题。

6留有余地好迂回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除非你有把握,你最好不要说:我确认如此。”这是一种反对讲话绝对、反对强烈断言的观点。换言之,讲话要留有余地,不要说得太满。

最好能养成一种习惯:忍受其他人讲话中的矛盾,并且小心地控制自己的断言。甚至要抑制自己的言语,比如考虑会表现出固定意见的每个字或每个措词的语气,如“当然”、“毫无疑问”等等。而要试着说“我认为”、“就我了解”、“我想”、“目前对我而言是这样的”之类的话。当认为别人的判断错误时,并不要立刻反驳他的矛盾点,或者指出他叙述中的荒谬处。你会发现这种改变是明智的。会使你们的谈话能更愉快的进行。越是谦虚地提出意见,别人会越容易接受你的意见,同时自己也越不容易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更重要的是,这将更容易说服别人放弃己方的成见和错误的观念来赞成或接受自己的意见。

这是事实:人们总是比较珍惜难于得到的东西。你的对手不会欣赏容易得到的成功。所以假如你真的想让对方快乐,就让他们争取每样能得到的东西。除了不要太快让步外,也不要太快便提供给对方额外的服务、允诺快速送货、由己方负责运费、遵照对方的规格要求、提供有利的条件或者降低价格。即使要做这些让步,也不要做得太快。千万不要轻易让步而令对方从容取胜。

古人曾提出过,要如流水般的抵抗。水流在压力下被迫流入不熟悉的河道时,总是会暂时引退。等到合适的时候,再慢慢地渗透,起先是缓慢的,然后逐渐成为一股很大的冲击力。

当对方固执己见的时候,我们应聪明地学习水流的抵抗方式,先后退,继而倾听、思考,而后再慢慢地向前移动,所以措词要留有余地。

关于“以退为进的说服方式”,一位行家曾经有过如下的亲身经历:

有个计划要实施,必须说服经理同意。对于这个计划,主任也很感兴趣,愿意在说服经理时在旁支援。于是我们俩到了经理室,首先由我做了大致的述说,经理思考片刻,就问主任:“你觉得怎么样?”谁知道主任的回答语出惊人:“呀,两边都好!”我不由得怀疑自己的耳朵,他明明答应做我的后盾,怎么变卦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经理只答应“考虑、考虑”,结果这个计划被冷冻起来了,就差一步而已。当时只要主任鼎力相助肯定会通过的。

“真是个不守信用的人”,我在心里对主任很有意见,但是后来才知道,这全是我的误解。第三天下午,经理表示同意了。原来主任表示出什么都好的态度,然后再说服了经理。如果主任和我一起鼓起如簧之舌说服经理,经理会做出什么决定,就难以预料了。或许他不同意的原因就在于以为我们俩串通一气来逼他就范。

对说服的内容不关心,给人似乎反对这种方法的感觉和印象,但事实上就能抓住对方的心理,对方也就易于将你视为决策的参谋了。

在这世界上有你说左他说右、你说向上他偏往下的人,如果有这些怪癖的人是你的说服对象,那么说服这种人最好利用反对式的说服。如果你想让他说右,与其说你赞成右,倒不如明示赞同左,此时他会说“什么话?应该是右边才对呀!”这样他就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你的陷阱里。

以退为进的说服法,是人人可学的。一个顽固的对手,常常就在你尽显软弱的态度中,毫不伤感情地被击倒了。

那么,以退为进的说服法,具体地讲,有哪些要领呢?下面要介绍的,就是几个常用的基本“战术”。

(1)使用“是——但是”法

这是经常被使用,且具有极大效果的方法。无论对方说什么,都应回答说“对、对……”,接着再找机会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可是,还有一些问题,我们还得慎重考虑。”

任何人在当面被反驳时,都会产生排斥对方意见的反应,即使明知对方有理,却仍会如此。

因此,先回答“对、对……”的目的,并不是表示赞成对方的意见,只是向对方表示“你所说的话我懂”的意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