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办事有分寸
2438300000020

第20章 办事形象不要太糟(1)

办事的顺利、成功与否,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不讲究仪表就是自己给自己打了折扣,自己给自己设置了成功的障碍,不讲究仪表就是人为地给要办的事情增加了难度。

先认可才能有更进一步地沟通,因此在托人办事之前,适当地注意一下自我形象,往往能在交谈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当然自我形象并不仅仅指外表的修饰,还应包括内在的文化涵养和气质体现。

1穿着服饰要得体

办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感觉好,那么你就打开了通往他人内心世界的路径。

我们和人见了面,在开始聊天前,其实就已经用一种古老而全球通用的语言交谈过了,它的词汇便是我们的衣服、饰物和所有个人装饰品。仪表语言,作为符号学的分科之一,即暗示科学,是由暗示和标记组成的。

穿衣服的讲究很多,合乎场合的打扮可以使你在工作上无往不利。正式的工作环境中,自然应选择庄重、文雅的服饰。即使平常喜欢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人,在庄重的社交场合也不应随随便便,那样会使人产生不尊重别人的感觉。相反,在一些轻松、愉快的社交场合,或个人的业余文娱活动中,则可选择活泼、鲜艳、式样随意一些的服饰,使人感到富有生活情趣,不拘一格。

“佛靠金装,人要衣装。”斯言诚哉!

衣着对一个人的外表影响非常大,大多数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可以说是从其衣着开始的。衣着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语言,不但能给对方留下一定的审美观感,而且它还能反映出你个人的气质、性格、内心世界。

一个不讲究衣着、对衣着缺乏品味的人,势必影响到办事儿的效果。因此,你若想成为会办事儿的人,从现在起,请立即注重你的衣着。

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中,其实存在着一套不成文的穿着规则。尤其是行政人员,选择根本不多,所以没有人胆敢标新立异,令自己鹤立鸡群。一旦这样做,意味着这个人离群独处,肯定备受来自上司甚至同事无名的压力。

被《时代》杂志誉为全美第一位时装工程师的约翰·T莫莱认为,在服饰仪表方面,成功人士的保守、不逾越身份,并尽可能符合公司的要求,是通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他曾经为机构的高层行政人员的衣着下了个规定,最适当的西装颜色是蓝色和灰色,咖啡色则不大好。

穿像样的衣服是让别人认真对待你的一种方法。穿着与众不同,一定要和你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单位相协调。不同的公司与公司之间,正确的职业服装标准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该公司经营的种类、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公司位置、公司历史与传统等等来确定。以往,我们对正确的职业服装的概念来自于以男性占主导的中上层职业——银行家、律师、医生和军官,有时也包括商人。而现在,一种源于工业革命后维多利亚时期的男性服装,经过女性化修改,已作为职业服装被广为接受到处可见。这种传统的职业服装代表着一种正式而保守的形象、男女皆宜,但有些单位却不鼓励这种被人接受了的传统城市化着装,认为对其产品或服务太过正式,而希望其职员穿着更随意一点。想型清楚什么样的服装被人接受,惟一的方法便是直接问这样一个问题:“这儿有什么着装规定吗?”再或者自己观察一下,当回侦探。还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站在电梯或什么出口处,比较一下进进出出人们的衣着,这比任何参考书都管用。如果,一个单位的形象与其职员的穿着并无太多联系,那可能不存在明显的着装规定。这样的话,问题就简单了,你只需判断一下是否达到了这样一个要求:

如果,你是高级职员,那就穿得体面些。职位越高,穿着始终与众不同就越显重要;如果,你是一般职员,那么不要穿那些不适于工作的业余服装。你的上司不会认为没有付给你足够的工资,他们只会认为你没有购置合适的服装,由此得出你没有足够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结论;如果,你为自己工作,那也不要胡乱穿衣。穿质量过得去的衣服,让自己具有成功者的形象。

留意你的服饰和仪表吧,这并不是叫你穿上最流行的、最时髦的衣服,也不是让你保留最摩登的发型,只是请求你穿得使人有整齐、清洁之感,面颊和发型都很娴雅、自然、得体就行,至于衣服新旧等问题都是次要的。

2敬人总先敬罗衣

装饰打扮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许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要到一流饭店赶赴宴会时,总会将自己体面地打扮起来,若是到一般商店、市场购物,则是一套轻便的休闲服。其实,并不是每到一家一流饭店,都规定必须西装革履,而是这些饭店的气氛和其他人的穿戴,会使你不得不注意自己的服装仪容。

盛装赴宴,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礼仪,而且也是为了不辜负该酒店的豪华气派。所以,装扮仪容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预防被那种气氛吞没的心理武装。这时身上的衣装,已不仅是件普通的衣服而已,而是一件保护心灵的外衣。质地好的服装,可以强化自我意识,达到与观光饭店平等的关系。初次见面的对象,就像一流的饭店,只要你能将与对方建立平等关系的“东西”,加诸己身的话,便会更加大方自信了。

自然,人们对于着盛装的人和不讲究仪表的人两者间的感觉是不会相同的。美国有许多家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装扮都有“规格”,所谓规格自然不是指定要穿得怎么好看或指定衣料,而是“观感”的水准。

不只在美国如此,在世界各地都一样。如我国的几家保险公司中的业务员,他们在向人们推销保险的时候是不会穿得不三不四的。无疑,人们对于穿得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依赖感的。

所以,请你不要过分地嘲笑“先敬罗衣后敬人”这种风习。我们在办事时,应该重视一下现实,要推己及人,不然的话,便要遭受一些不必要的失败。

衣冠不整、蓬头垢面让人联想到失败者的形象。而完美无缺的修饰和宜人的体味,能使你在任何团体中的形象大大提高。有些人从来没有真正养成过一个良好的自我保养的习惯,这可能是由于不修边幅的学生时代留下的后遗症,或者父母的率先垂范不好,或者他们对自己的重视不够造成的。这些人往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基本上还算干净,没有人瞧不起,能走得出去便了事了。如果你经常激发自己的兴趣,良好的修饰习惯很快就能形成。如果你天生一个胡子脸,那也没有办法,但至少你要给人一种你能打点好自己的印象。牙齿、皮肤、头发、指甲的状况和你的仪态都一一表明你的自尊程度。如果,你从头到脚修饰一新,一身裁剪得体的衣服,一头健康干净的头发,一双擦得发亮的高级皮鞋——哇,简直太帅了!

穿着得体犹如一只美丽的乐曲,一首由关系密切,却又成对比的乐章所组成的交响曲,基础主题贯穿全曲,使得每一乐章都截然分明,却又一脉相承。所以,怡人悦人的仪表也是一种艺术。用心去塑造你明确的而有特色的形象,既符合身份又能左右他人的感觉,你办起事儿来就会感到游刃有余。

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饰和仪表上得来的,因为穿着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和个性。毕竟,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在美,需要长久的过程,只有仪表能一目了然。

办事的顺利与成功与否,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不讲究仪表就是自己给自己打了折扣,自己给自己设置了成功的障碍,不讲究仪表就是人为地给要办的事情增加了难度。

3给人好印象易办事

我们在与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是瞬间就给对方戴上“此人很难亲近”、“此人很爽快”之类的帽子。这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相对照,以服装、态度、体格、容貌为标准,而给对方所作的“定位”。但是这样的印象是不可靠的。

第一次与对方见面时,我们会非常注意第一印象。这也是因为一般人都有“第一印象”最可靠的错觉,而不会再修正最初所得的印象。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瑟所做的有关第一印象的研究指出,在会面之后所得到的印象,往往会与最初所得的印象不一致或完全变了样。因此,就会完全否定后面所得的印象,产生最初印象最可靠的误解,并以此来判断其人。由此可知,第一印象当然是不可靠的。但是,给初次见面的对方一个好的、强烈的印象不也是很好吗?

不管对方的第一印象如何,总之在会谈之中,就必须给对方更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很幸运地能够给予对方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在使第一印象能更强烈方面,可以采取继续不断给予新的信息的方法。这种场合只是要令对方产生好印象,所以不需要深层的心理技巧。

假如最初只给予对方模糊、不良的印象,也不必太灰心。此时如能给予对方更强烈的信息以破坏其第一印象就可以了。对方要根据新信息与最初的印象相结合,并适当地改变、否定时,必定会感到手忙脚乱。因此就可以渐渐地改变其心中所存有的旧印象,到了彼此要分手时,最初的印象就被打消,最后只剩下良好的印象。

那么如何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呢?

(1)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好的评价

在百货公司里向客人推销商品的店员、美发、美容师,都是使顾客和自己都能巧妙地维持良好印象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能够很迅速地观察出顾客的想法。

譬如业绩高居不下的资深店员在推销西服时,能够在看到顾客体型过于肥胖时而把号码少说一号,遇到过于瘦小的顾客,会把他看作大一号的尺码来应对。客人当然是知道自己的尺码,所以会对店员更正地说:“我是X号的。”且内心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愉快。店员一听之后不会忘记再加上一句“不可能吧!根本看不出来嘛!”因此,顾客即使本身是双X的尺码,也很有可能地想试试实际只有X尺码的打扮,且相信店员了解自己的尺码,这么一来店员就已经抓住顾客的心理了。

一位理发师对于很在意有一头卷发的人,会安抚地说:“要故意地弄这么卷还真不简单哩!而且现在又最流行卷发。”催稿很急的编辑,对一些作家总是说“以您的写作速度,时间已是绰绰有余了”,最后都达到催稿的目的了。或者有一位商人对科长说:“您当上处长后请您多多帮助!”

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社交场上的老手,常常使对方敏感地感觉出有些什么样的评价。人们一直怀有一种愿望:例如胖的人希望被看起来瘦瘦的;天生卷发的人希望被人认为卷发是漂亮的;自己写作很慢的人也希望被认为有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的才能;虽然还没当上处长,希望能被看出有当处长的才能。每个人都如此,随时都怀有想知道自己是如何被人评价的想法。

因此我们利用这种想法,顺水推舟地来对待对方,使人会有被了解的感受,因而以心相许,但这必须要能掌握住对方是具有什么评价的想法,而不单指拍马屁或谄媚的话而已,这与说甜言蜜语的社交关系有着不同的技巧。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对长年来对公司人事感到不满的人去说什么,或许他很想独自创业,并得到他能出公司独立自创评价。对于这种现实性的事情,最好不要过问或表示任何看法。

(2)巧妙表达自己的优点

自认自己是很美的美人胚,或自认才智超人的年轻高级官员,这些人都可称作自信专家,但无法使人具有好感。的确谁也无法确认出怎样才是美丽的,怎样又才是才智超人的,所以在人之常情上除了自己评价外,别人那里得到肯定。

你和这些人见面时,一开始就先赞美对方,让对方心情愉快,这样就可以达到你所期许的目的了。最重要的是最终仍是要对这种头脑好的人多加警觉。当对别人赞扬我们的优点时,我们一面地表示谦虚,一面进行不引起反感且能达到目的的社交技巧,自己得意地交谈着,直到引起对方钦佩之后,对方也常常会表示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因为把自己的优点故意卖弄一下,不会引起人的反感,更不会造成敌对者的存在。

(3)说话要婉转圆滑

当我们开会迟到时,会说“因为路上塞车了所以迟到”或“由于路上塞车所以迟到了”,使用“因为”、“由于”,等于是强调说“迟到的原因完全是塞车所致”,这是一种不够圆滑的说法,这时候如果不使用“因为”、“由于”而说成“路上塞车了所以……”,而不说出“迟到了”的部分来,是种较委婉的说词,总之尽量避免说“因为”、“由于”等论道理的用语,能显得较婉转温和一些。

我们可以想一想,真正能在认识之后就彼此毫无隔阂,且有内容地进行谈话,恐怕已是第二次的会面才能使彼此间这么融洽。彼此认真深入地辩论某个问题,或许这场论争的结果能得到一致的看法,但相反却很明显决定出一种对立的关系来,所以这种说明道理到最后常会得到和我们愿意完全相反的结果。

从初次见面时就常使用“因为”、“由于”这种表明道理的用语,就显得说话不够婉转、圆滑,且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警戒心。

(4)对接待人员也要留下好印象

在家里,假如你出外的时候,妻子就像秘书一样代替你接电话或接待来访的客人。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你的妻子似乎没有发觉到什么乐趣,当一个完全相同的客人来访之后,等你回家听了妻子的报告,会觉得很奇怪而怀疑不是同一个人。因为如果有人觉得必须将一件事托付给我们,由于人不一样,所表现出的口气也就会有所差别。而妻子所传达的只是较客观的意念而已,因此以妻子传给你的印象,对你的判断总是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也常听到这种例子,在有些公司用电话来预约见面的人当中,对于“好像叫做……的人”常都不被会面,这是因为以“叫做……的人来预约会面”的对方,给予间接接电话的人印象不好或不深刻的缘故。对于这方面相当有心得的推销商,首先都致力于一个家庭正在外面玩着的小孩子,或最先应门的佣人们,使他们留着相当好的印象。而在公司方面的面谈,则首先对于受理的小姐或人员,给予这些最先出来接待的人有良好的印象,随之也会使主要人物的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5)大方得体的见面礼

英国伊莉莎白女王到日本访问的时候,拜访了NHK电视台,当时在NHK身为总务的野村忠夫先生担任接待的职务。他在女王来访前便考虑如何地来接待,于是开始思索有关女王的一些事,最后想到了女王的爱犬,于是野村先生把狗刺绣在领带上,且系带这种领带来迎接女王,那天女王看到这种领带,立刻浮现出微笑和野村先生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