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人都期待从他人的语言中获得肯定与赞美,增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
小慧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女孩,漂亮大方又有人缘,结婚当天贺客满堂,众人认为新郎新娘两人“郎才女貌”,真是天作之合,一定可以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而小慧也非常高兴,找到了如意郎君。在婚礼进行时,小慧透过头纱,偷偷地斜瞄了一下帅俊体贴的老公,不禁感到欣喜与满足,心想不久就将展开人生的新旅程。
不料,婚后一个月,小慧开始觉得生活上不尽如意,也不若婚前想象的那样如公主般美好。她过去习惯在上厕后,将卫生纸丢入马桶旁的小垃圾桶,可是老公却坚持可以丢进马桶内冲掉。两人竟会为了这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吵了一个半小时。最让小慧生气的是,每当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时,老公总是大男子主义地说:“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小慧一肚子气,委屈地跑回娘家住了两天。
虽然小慧觉得老公很健谈,有时说话也带幽默,但是有时却也令她感到很不是滋味。譬如有一次,老公竟在朋友到家里来聊天时说:“别的情侣、夫妻是彼此看对眼,我呀,是看走眼了!”小慧听了,气得白他一眼,一个人走进厨房生闷气。
尽管事后老公解释说,那些话只是在朋友面前“开开玩笑”而已,但小慧总是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每次都是以“否定别人”来开玩笑?而在家里老是一副“只有他是对的”的样子,动不动就说“你看你,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哎呀,你们女人不会懂的啦!”
人呀,最怕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否定”。您看这句话——“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这不仅是“否定”,还是“双重否定”呢!难怪听者会怒气冲天、恨意满肚。不过这还算好,另外还有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三重否定”——“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你给我闭嘴!”如果再加上一句“你去死啦!”那就变成“四重否定”了;若有人再加一句:“你去死啦,死了也没有人为你哭!”您看,这不是又变成“五重否定”了吗?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认为,“受人尊重”与“生理”、“安全感”、“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等,是人的五种“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的语言认同、肯定、赞美中来增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如果常在言谈中“否定对手”,则会令对方难堪、生气,甚至产生言语和肢体上的冲突。恶言相向的“口角与怒骂”是任何人都会的游戏,但却也是一种双方都无法获胜的竞赛。
下面这位王姓朋友,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了。为什么?还不是逞口舌之快,所以生活中就充满“恶言相向”的战争。
王先生做小生意,赚钱不多,却喜欢买贵重的衣物、家具,王太太就常说:“你以为你是王永庆啊,也不看看自己一个月赚多少,有什么资格买这么贵的东西?”
“是啊,我是不会赚钱,但还是养得起你这个吃闲饭的!”王先生也不甘示弱。
夫妻偶尔出门逛街,王太太看上一件新款的套装时,先生当着女店员的面说:“这种衣服要身材高挑的人穿才好看,你又矮又胖,穿起来像穿布袋一样!”呵,王太太一听,气得转身就自己坐车回家。
最叫王太太愤怒的一次是在百货公司要买化妆品时,自己的老公竟在其他顾客面前对她说:“你长这样子,用再好的化妆品也没用!”王太太忍着心中的“耻辱”与“悲愤”,回到家终于爆发了!
“我命贱,我命苦,婚前一大堆男人追我,我瞎了眼才会嫁给你,哇……”王太太气得哭起来。
“我才倒霉呢,娶个不会下蛋的老母鸡,每天没工作在家闲着,只会吃闲饭!”
“不会生?搞不好是你自己有问题也不一定!”王太太越说越气,“对啦,我是不生啦,不然万一生个小孩长得像你这副‘猪样子’的德性,我不呕死才怪?”突然之间,王先生威武有力的巴掌像一阵旋风一样掴了过去,把太太一巴掌打倒在沙发上,并盛怒地说:“婚前看你伶牙俐齿,没想到婚后你说话竟然是这么尖酸刻薄,我看你是不想活了!”陆战队出身的王先生又顺脚踢她两下,未料王太太也抓住他的小腿,狠狠地咬他一口。
不久,两人协议离婚。王太太感叹说:“原来以为他结实的臂膀,厚厚的胸膛,是我终身的依靠,没想到两人气起来口不择言,他就拳打脚踢,一手抓,一手揍,打起来好痛哦!嫁人最好不要嫁给太壮的男人!”王先生也回忆道:“唉,娶妻娶德,婚前要擦亮眼,聪明些,不要娶个说话尖酸刻薄,时时带刺来戳你的女人,否则你就倒一辈子霉!”
孙子曰:“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西方亦有谚语:“舌者,杀人之利器也。”可见,“祸从口出”,说的一点不假。那又该怎么办呢?多积点口德吧!
如何让别人有说话的机会
在古人“思然后言,人不厌其言”的名训之外,若能适时“给别人制造讲话的机会”,则一定更受欢迎。
常言道:“言多必失,谨出言,慢开口”;“会说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开口说话要动脑筋,为什么要说话,应该怎样开口,都有一定的学问。除此之外,倘若能适时“给别人制造讲话的机会”,则一定更受欢迎。
怀着一颗兴奋的心,小张与同事们一起组团到外地做业务考察。一路上,不管是搭飞机或小巴士,总是听到其公司的王副经理不断地高谈阔论,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许多团员私底下都相视而笑,无奈地摇头说:“这次碰上王副经理,完了,真够惨!”到了北京,拜会有关单位时,轮到王副经理做简报,只见他站在大众面前却脸红脖子粗,结结巴巴,讲不出像样的业务简报。
小张也曾与一公关公司女总经理洽谈业务。这女总经理长得蛮漂亮,业务亦是做得响当当,经常是海峡两岸跑,可是当她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小张虽亦是业务口才高手,但想插几句话,却始终苦无机会。这位女总经理兴致高昂地叙述她两岸的公关事业是如何蓬勃,小张则两手在餐桌上玩弄着吸管,心中觉得十分无趣。30分钟后,小张终于鼓起勇气对这女总经理说:“对不起,待会儿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调少说话的名言,如“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言多必失”、“多言是祸,少言是福”、“危莫危于多言”等等,但是许多人仍然有“话多”的毛病;出国旅行、婚丧喜庆、办公室内……都有“话多之士”,喧嚣嘈杂,令人厌恶。
语言学家拉克夫曾指出简单的三原则,使人们的说话更“文雅”——
“不要咄咄逼人”、
“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
“让人觉得友善。”
话多的人,常求发言而后快,不考虑听者的感受,也不让他人有讲话的机会,所以容易“招怨”。其实,话讲得最多者,多半是讲自己的私事,或东家长西家短,易滋生事端;甚至不少人因话讲得太多,长了“声带结”,还到处求医呢!
如何杜绝“耻笑讥讽”的毛病
因说话而遭到杀身之祸、或被打得鼻青脸肿、被咬掉下巴的实例,似乎叫人觉得不可思议,或有些好笑,不过,也让人再次想起“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
您知道吗?一家三口灭门血案,竟是因为凶手受不了被他人耻笑、讥讽而大开杀戒。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似有其道理。
台北县土城萧崇烈一家三口灭门血案,在警方锲而不舍的查缉后,已宣告侦破。凶嫌邓笑文被捕后,坦承因受生意人萧崇烈“讥讽”而萌生杀机,并在行凶后担心事情败露,而再杀其妻女灭口。
据警方表示,凶嫌邓笑文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对方不断的讥讽和嘲笑而杀人,这成为历年来灭门血案的特殊案例,颇值得社会大众警惕。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为乐子,有部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有些虽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辞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正如灭门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真是叫人不得不谨慎。
其实,因言辞起冲突而萌生杀机的情况,在国外亦有所闻。
法国巴黎有一名“美食专栏作家”,经常在文章中特别赞誉某家餐厅,或严辞批评某些餐厅的菜肴。有一次,此专栏作家在专栏中对一餐厅的菜色做“像猪食”的评语,以致激怒了餐厅老板。该老板事后特别再请此美食专栏作家去试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专家吃完后脸色大变,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时气绝死去。餐厅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后,坦承“设毒宴”下毒,他说:“批评我们的美食像猪食的人都该死!”
这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专栏作家”们下笔时可得小心点,就像你说话一样,若言词过于尖酸刻薄,批评太过分,可能也会“惹祸上身”。
事实上,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一样,只要被一些不中听的话激怒,都可能会因情绪失控,而口出狂言,大打出手。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注意的一点。总之,恶意的嘲讽与恶言相向的“口角与怒骂”是任何人都会的游戏,但却也是一种双方都无法获胜的游戏。
追问为何要止于私事
人们似乎常常“有嘴说别人,没嘴说自己”,以致陷入口舌场中、是非海里。有人说:“越少思想的人,说话越多”,好像有其道理。
有些人喜欢多管闲事,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爱追问到底,有时可能是基于善意的关怀,有时却也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适度的关心,会令人觉得舒心,但若整天喋喋不休、蜚短流长,则令人厌烦。
人到了一定年龄而不结婚,似乎变成“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严重关切”。遇到认识的人时,总会被问道:“怎么还不结婚?”“什么时候请喝喜酒啊?”被问多了、问烦了,曹先生的答案一律是——“2008年,我大概就会结婚。”
没结婚,实在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态度;其实他们自己的婚姻也未必就好到哪里去。然而有的人还偷偷打听,“他长得也不错,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害得曹先生父母真的问他,你是不是“生理”有啥毛病?
最近问他“怎么还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他烦了,只好回答他们:“因为我的屁股上长了一个胎记!”
“你的屁股上长了一个胎记?那跟你不结婚有什么关系?”
他说:“是啊,那我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
唉!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爱管闲事,管人家结不结婚呢?
系里的学生对主任还没结婚,也颇为关心,虽然他们不敢直接问他“怎么还不结婚”,但是也以其他方式来表达“关怀之意”。有一天,系里布告栏上出现一份大海报,上面写着“诚征师母一名”斗大字体,另外还有“师母”的待遇与条件:
“一、月收入数十万,二、工作轻松,三、免经验,四、男女不拘!”
呵,“免经验”当然好啦,但竟强调“男女不拘”,难怪没有人来“应征”。
学生的调皮“创意”,令人觉得十分可爱、好玩又有趣,本来“口语传播系”的学生就应该活泼、敢表达;但是假如有人经常唠叨地问:“怎么还不结婚”,就叫人生厌。古人云:“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尤其是有关别人“结不结婚”的私事时,过分的关心、多言,总不是令人愉悦的事。所以西方人说:“与人交谈,犹如弹琴弦一般,当别人感到乏味时,便要把弦按住,使它停止振动、发声。”
如何准备勇气和信心
建立必要的勇气,树立必要的自信心,是克服说话者胆怯心理的关键,是提高说话信心与魅力的第一步。
有的人在家里说话泰然自若,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可一到众人面前说话就期期艾艾,惶惶恐恐,好像连嘴巴也不听使唤,手也不知怎么放。其实不过换了个环境而已。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可谓世界著名演说家,他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况。下面是他的同时代人对他的一段回忆:
“他好像是不知所措,很吃力地去使自己适合情景,在过分忧虑和过敏的感觉中挣扎片刻,因而更使他难堪了。这时,我很同情他,他开始讲话,声音尖锐难听,古怪的姿态,黄皱的面孔,疑虑的动作,好像一切都在与他为难似的,好在这仅仅是一会儿而已。不久,他镇定了,他的才能也开始了。”
这段回忆说明,初登讲坛的人总不免会有一个由恐惧到镇定的过程。
跟众人说话与跟家人说话有什么不同呢?无非是跟众人说话,场面大些,生人多些。面对这种场面,说话人内心往往会产生胆怯的心理,怕讲得不好被人耻笑,怕讲错了要负责任……诸如此类的压力,都会造成说话者的恐惧心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威根也是广受欢迎的演说家,然而在他成功的背后也有一段如何克服恐惧的生命历程。多年后,他在写下这段经历时,提到他的高中时代,如何一想到要上台致词5分钟就寝食难安的情景:
“随着那致命的一日步步逼近,我几乎吓病了。每次一想到这恐怖的事,我就头晕目眩,两颊发热,必须躲到教室的后面,把脸贴在冰凉的墙上,希望冷却那烫人的脸颊。一直到上大学,老毛病还是没改。有一次,我仔细地牢记了一篇演讲词的开端:‘亚当斯和杰佛逊不要重现。’当我面对台下一张张仰起的脸孔时,我的头又开始晕了,晕得我自己不知置身何处。我努力想要说出第一句话,结果说成‘亚当斯和杰佛逊已经去世’,然后我就说不下去了,所以我就低头一鞠躬,在掌声中沉重地回到我的座位。接着主席起立说:‘哦,艾伯特,我们很遗憾听到这个悲哀的消息,不过我想我们会节哀顺变的。’一语未终,可以想象全班的哄堂大笑,当时地底如果有个洞,我就会钻进去,一辈子再也不出来了。”
这些历史上的巨匠尚且如此,普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希望自己一鸣惊人,从娘胎里掉下来就是演说家。鲁迅先生早就告诫我们:不论怎样的天才,生下来第一声仍然是哭,而不是一首诗。想想这些,也就不觉得奇怪了。相反,那种从未对公众讲过话的人,一上场便镇定自若,谈吐自如,倒是令人奇怪不已,甚至难以置信。
既然我们承认,紧张、恐惧心理是初学说话者和演讲老手都会碰到的问题。那么,下一步就应该针对其产生的原因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克服它了。
怎样克服紧张、恐惧心理,罗马大将凯撒当年统帅雄师渡海踏上英国土地,使他的军队百战百胜的方法,值得借鉴。
当时,凯撒命令全军站在杜弗海的悬崖上,俯瞰200英尺以下汹涌的巨浪。士兵们发现来时乘坐的船只已被大火烧毁,这正意味着完全断了退路,惟一求生的办法只有努力向前征服敌人,打败敌人。士兵们建立起了必胜的决心,结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凯撒的这次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军队最大限度地拿出了勇气,树立了信心。同样道理,要克服自己紧张、恐惧说话的不健康心理,也很需要这种勇气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