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上有你说右他说左、你说向上他偏往下的人,如果有这些怪癖的人是你的说服对象,那么说服这种人最好利用反对式的说服。如果你想让他说右,与其说你赞成右,倒不如明示赞同左,此时他会说“什么话?应该是右边才对呀!”这样他就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你的陷阱里。
以退为进的说服法,是人人可学的。一个顽固的对手,常常就在你故示软弱的态度中,毫不伤感情地被击倒了。
那么,以退为进的说服法,具体地讲,有哪些要领呢?下面要介绍的,就是几个常用的基本“战术”。
(1)使用“是——但是”法
这是经常被使用,且具有极大效果的方法。无论对方说什么,都应回答说“对、对……”,接着再找机会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可是,还有一些问题,我们还得慎重考虑。”
任何人在当面被反驳时,都会产生排斥对方意见的反应,即使明知对方有理,却仍会如此。
因此,先回答“对、对……”的目的,并不是表示赞成对方的意见,只是向对方表示“你所说的话我懂”的意思罢了。
只要你表示出能体会对方心情的态度,对方便会丧失攻击的能力。尤其当他感情用事时,听到你这么说,他很快就会冷静下来。而且通过双方进一步交换意见后,对方通常也会发现自己的错误。
(2)无孔不入地渗透
首先提出微不足道的要求。由于对方通常会心想:“这一点点要求……”,因此很容易便会答应。接着,你应该立即提出稍大的要求。像这样,接二连三地使对方答应你的要求,成为既定的事实。
下面介绍的,则是在辩论或会话中使用此方法的情况。
A:“你赞成对进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吧?”
B:“当然赞成。接受稍微严格的训练,对他们而言,只有好处。”
A:“但是,负责训练的人选,也应该慎重考虑。”
B:“对,管理人员也要加以训练,好让他们对部下进行更理想的管理。”
A:“完全赞成。听你这么说,我大有自信。然而,主管他都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机会进行主管的训练呢?”
B:“但为了好好地训练新进来的人员,也别无他法。”
在这个例子里,最先由对方所接的话题“新进人员的训练”谈起,接着适当透导出此次谈话的重点——主管的训练。这是由小处着手,而逐渐达成目的的战术。
(3)请教对方
任何人一听到对方先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事,或一直以为是自己最先发现、最先想到的事时,必定会加以评论。相反地,自己若站在施教的立场上,则变得非常宽容,凡是自己所知道的,无不和盘托出。
这类方法之所以能产生效果,主要是因为对方的自尊心在起作用,使对方产生优越感,最后,对方答应为你所做的事,往往会远远超过你所期望的。
以此方法对待小孩尤其有效。当然,对付大人也无不例外。
(4)放气球看看情况
想要正确地判断现在是否应后退,要后退到何种程度,以及要后退到哪里再前进,都必须使用以下办法。
这时,只要找个适当的时机,放出一个语言的探测气球就行了。如果觉得风的阻力太强,便站住,不可鲁莽行事!但若听到大家都发出欢迎的声音,则大可放手去做。
只是表现的方式要慎重选择。在此要遵守两条原则:第一必须能掌握对方的反应;第二眼见快要受到攻击时,应立即将气球拉下收回。
“你认为如果使用这种方法,结果会怎样?”
例如,“像××公司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不知是否也适用于本公司的情况?”像这样,不使用断然的说法,也不要让对方抓到语言上的小辫子,使他无机可乘。
凡是成功的人,都不是视野狭窄的人,他们不仅了解自我,而且还能深知他人。从某种意义而言,弄清对方的观点,是说服中先退一步又进一步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说服他人,则更增加了胜利的把握。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时,他全神贯注的是什么?他所忽略的是什么?他的喜怒哀乐是什么?他震惊恐惧的是什么?他骄横的原因是什么?他胆怯的原因是什么?他过去做过什么?现在正在做什么?将要做的是什么?倘若我们不急于去说服他人,而是退而先问若干“什么”,那么就易于摸清对方的情况了。
美国历史名人朗华士,他在办公室中接见客人时,就是用这个方案来进行的:他和每一个客人低声谈话时,他倾听客人说话的时候最多,常常有许多人告诉他许多事情,使他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和信息。有时,来访的客人不善辞令,木讷不语,他总是设法将谈话的内容扩大,广泛地牵涉到许多话题,直到从中搜录出那个客人所想到最有兴趣的题目,于是他就静悄悄地坐着,倾听客人的话了。
只要把自己置于一个有背景的地位,就可以显示你对别人是有至诚的兴趣,使他很乐意滔滔不绝地讲出他的思想来。
其实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但是许多人常常忽略了。当别人兴高采烈地谈到自己有兴趣的话题时,并不能也同样喜形于色,反露出使对方觉得乏味的神色,这种做法就是没有明白倾听对方的重要性,结果自然容易失败。
雷特是纽约论坛报的总编辑,他正在物色一个人,一位有才干的助理编辑;一位可以使报纸包括报纸的总编走红的人物,他正狩猎,等待着这位编辑人物的出现。
雷特的“猎枪”瞄在了年轻的约翰·海身上。那时,约翰刚在西班牙辞去了外交职务,准备到伊利诺斯州去当一名律师。雷特邀约翰到俱乐部吃饭,然后提议到报社去玩玩。到了报社,他从许多电讯稿中找到了几条重要消息。那时正巧国际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给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海自然不好意思拒绝他,只得提笔写社论。
社论写得很好,雷特请他再帮一星期、一个月的忙,渐渐地劝他供职编辑。约翰·海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他回家乡去当一名律师的计划,而成了一名新闻职员。雷特凭着这样的策略,猎获了他的目的物,而使约翰·海的兴趣也得到了满足,事前他一点没有泄露出他的意见,他只是劝约翰·海帮忙写篇社论,最后实现了他的目的。
在运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的是:说服别人参加我们的事业的时候,我们应当要先引起别人的兴趣。当我们要诱导别人做一些很容易做的事,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我们要诱导别人做一种很重大的事情时,最好给他一个强烈的刺激,富有挑战性,使他对于做这种事有一个更加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自尊心就自然地被引出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成功的意识刺激住了,他很高兴为了愉快的经历而去尝试一下。
如何牵着对方走
语言犹如魔术,全凭你这位魔术师怎么运用。如果运用得当,技艺高超,你就能成为说服的高手。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重视言词的编排。
当顾客为了买或者不买而犹豫不决时,你问顾客:“你要A还是要B?”这样顾客就会以购买为前提,开始考虑要选哪一种商品。
在既夸奖又责备别人时,随着先骂后夸或先夸后骂的顺序不同,结果会完全不一样。先骂后夸的效果较理想。因为这样一来,夸奖的话会在对方心中留下更强烈的印象。
同样的道理,要说出反对意见时,也不可一开口就说“不”,应该改说“是的……可是…
…”
例如:“是的,你所说的话我懂。至于我的看法,好像觉得……”,这时与其强调“可是”,不如说“至于”,这是使对方误以为你已改变话题,而避免引起对方反感的有效手段。此方法可避免对方在你说话前摆出反驳的姿态。
另一种说话技巧,是你有求于对方时,先从小到大,渐入正题,使对方在答应倾听你说话的基础上,思路顺着你的话题发展。
此外还有一种可产生相同效果的方法,亦即先刻意提到你与对方的一致性,当对方掉以轻心后,再提及不同点。在实际运用中,只要你刻意渲染彼此的一致性,对方就会觉得那些相异之处真是微不足道的。
不妨再看一句话的不同。
当你分别以“你真是混蛋”和“你竟然也会做出这种事”两种说法来责骂对方时,对方的感受肯定截然不同。因为“你竟然”的意思好像是我对你的期望很大,而“没想到你竟然也会做出这种事”则颇有遗憾的色彩。
在表述中,除了要注意语词的编排选择外,还要注意逻辑的运用,以使对方感觉到你思路清晰、严谨,无形中会减弱对方找你漏洞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说服过程中,常有一些很懂得技巧的人有时说“总共有三点”,而实际上根本没有说出三点来,只是对方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据分析,定价为99元的商品大都比定价100元的商品畅销。虽然两者仅相差一元,但顾客却总觉得自己买了便宜货,这就是所谓生意上的“九九经”。
“‘60%的人都使用它’比‘许多人都使用它’更具说服力。由于人们无法一一追究数字的依据,因此只要你说得出数字,人们便认为这是真的。这种手段在商品的广告宣传中被广泛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数字中毒症患者’非常多,即使你说话时不加修辞,只要虚构些数字也能产生效果。这就是原因所在。”
“大家也都……”的说法也能产生极佳的效果。尤其对凡事都要观望的、有强烈的从众心理的人,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表述法。
“大家也都有意请你帮忙。”
“大家也都说不能赞成,你该怎么办呢?”
“大家”的说法,可在听者心中产生一种无形的威胁。事实上,只要头脑清醒的话,只要反问:“你所谓的大家是指谁和谁?一一举出来吧!”这种说法自然就土崩瓦解了。但是,在现实中这么冷静、又这么没人情味的人却是非常少见的。因而“大家”的说法仍然在广泛使用且发挥作用。
还有一种更为不易察知的圈套,也在说服中使用。当你要推销汽车时,首先要态度自然地和对方聊天,接着再告诉对方,你的车子还可以开很久,换新车未免太可惜了。这样,对方便信任你了,即使你不主动提出,也会逐渐将话题扯到买车的事情上来。事实上,这种表述方法具有摧毁对方防线的效果。在此之前,顾客一直认为既为汽车推销员,肯定要否定我现在开的车。
要阻止一个有心寻短见的人跳楼自杀,是件很困难的事。但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说些令对方感到意外的话则会发生作用:“你这么想死,那就去死吧!”
当你这样怒吼时,对方很可能在瞬间呈现虚脱状态,最后丧失勇气。因为一个想跳楼自杀的人在听到这些话后大都会感到意外,感到吃惊。事实上,这些人心中都有“关心我”和“别抛弃我”的潜在念头。
当然,这是事关人命的话,不可轻率使用。特别是要注意对方的固有性格并据此选择“怀柔”与“怒吼”两种不同的劝告法。
如果你说出伤害或否定对方的话,亦即与其潜在意识相反的话时,他的行动就会受到限制。
在著名的故事《皇帝的新装》中,就有出乎意料说法的例子。
国王想拥有一套全世界最华丽的衣服,便公开征召裁缝师。不久,来了位男子,性急的国王担心其速度不够快,专程跑到裁缝那里去,但裁缝师却说:“陛下,这套衣服所用的布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这套衣服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当然,陛下自己会看得非常清楚的。”裁缝说着,假装将衣服拿给国王看。
国王虽然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却连连点头说:“不错不错,真想马上穿起来。”说完就回去了。
衣服完成以后,国王穿着新衣在大街上大肆游行。虽然每个人都只是看到裸体的国王,然而大家却还是赞不绝口:“哇,好漂亮的衣服!”
最后一个年幼的孩子揭穿了众人的谎言,他大叫:“哇!国王光着身子!”
在这则故事中,裁缝师所使用的便是技巧地攻人弱点的表述法。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方法随处可见。
“因为你是这方面权威,所以当然了解我的意思,希望你能协助我。”
如此先发制人,对方往往难以反应。
“在场的各位都是干部,对于这个问题,自然已了解得一清二楚,所以,我不再特别说明了。”
其实,只要你指出问题,就能发现他们尚有根本没发现的问题。但他们即使并不十分清楚问题,也不会要求你作说明。因为,“我不知道,请你告诉我”是一句十分没有面子的、需要有足够勇气才能讲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