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2426900000016

第16章 致命的多元化(4)

盛宣怀垂头丧气地回到上海,唐廷枢却快马加鞭赶到了滦州府开平镇。就在李鸿章为湖北遍地开花挖煤浪费了练饷大为光火的时候,一个关于开平有着上百年私开小煤窑的传言传到了李鸿章的耳朵里。李鸿章权衡了一下,如果让唐廷枢留在招商局,那么跟回到招商局的盛宣怀一定摩擦不少,对招商局工作开展不利,尤其是洋船疯狂压价,三个人都窝在招商局,一旦发生了内乱,招商局可能都危险。李鸿章给正在福州帮助丁士昌筹建电报局的唐廷枢发了一封电报,要唐廷枢赶赴开平勘验煤矿。1876年10月,也就是唐廷枢三人在烟台遭遇李鸿章一通训斥之后,唐廷枢快马加鞭赶到了开平,到开平经过一番实地勘验,唐廷枢发现这个地方是流金淌银,煤炭资源丰富,完全可以跟当初盛宣怀呈报的湖北兴国一带媲美。唐廷枢立即上报李鸿章,希望能再次开设矿务局,开采煤铁矿。这个时候,徐润派出的人马赶到了开平,希望唐廷枢立即赶回上海招商局总部商议并购旗昌轮船事宜,从1876年到1877年3月,唐廷枢一直忙于旗昌并购,开平矿务局的筹划处于停滞状态。一直谋划利用招商局平台发行股票,募集商股开办开平煤铁矿的唐廷枢,在旗昌并购完成后遇到一个更大的难题,招商局现在都是负债累累,每年要支付官款以及并购余款利息高达二十万两以上的白银,加上几年来跟洋船打价格战,已经连续几年亏损,根本拿不出一两银子来开矿。唐廷枢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盛宣怀不愧是在中央领导人身边的机要秘书,湖北开矿动用了直隶练饷,盛宣怀完全可以勒紧腰带购买西方先进的开采机器进行深层次挖掘,但是盛宣怀并没有按照李鸿章的筹划去做,而是遍地开花似的糟蹋了湖北的煤矿,只用二十吨的表层劣质煤来糊弄李鸿章。当初盛宣怀为了跟自己斗气一改湖北矿务局的开办模式,这背后原来藏着玄机,盛宣怀是官办煤矿的督办,按照盛宣怀的损人利己的个性,湖北矿务局岂不是盛宣怀的金库?对,开平矿务局先官办,将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垄断起来。

1878年以唐廷枢为督办的开平矿务局设立,摊子扯起来后李鸿章发现里面问题大大的有,盛宣怀在湖北将练饷都给折腾光了,唐廷枢家大业大,并非自己的嫡系,一旦官款重蹈湖北矿务局的结局,直隶辖区乃至北洋的军费将非常的紧张。现在新任的两江总督兼署南洋大臣刘坤一还在想着怎么争夺招商局的控制权,招商局与太古等公司签署了齐价合同之后,盈利状况明显好转,招商局的那些股东们还有实力投资挖煤。李鸿章仔细琢磨了两天,开平矿务局还是拟照招商局的模式发行股票,募集民营资本的参与。唐廷枢接到李鸿章的书信,老爷子在信中说得很明白,开平矿务局要“悉仿外洋集股办法”,招股吧,唐廷枢派弟弟唐廷庚考察了一下英国设备商,一套新式的挖煤设备就需要数万两银子。唐廷枢估算了一下,发行八千股募集八十万两基本能够启动。这一次招股,唐廷枢遇到了和当年朱其昂老爷子一样的尴尬,没有人对这些黑乎乎的金疙瘩感兴趣,这个完全是李鸿章唐廷枢等人工于心计的恶果,先官办后官督商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知道哪一天皇帝老儿发神经,将商办的煤矿以煤炭属于国有资源为由而收归朝廷所有,这样一来股票就跟手纸一样,分文不值,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缺失,信誉没有制衡机制带来的不确定性制度风险。商人们对招商局感兴趣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轮船运输马上就能收取运费,这个煤炭扔进火堆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对于上千年从事丝绸、茶叶、瓷器贸易的中国商人来说,煤炭并不是交易性资产,从投入开采到交易变现,资金的周转在各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前面说的前期投入开采的制度性风险,挖掘出来交易也是一个问题,现在说开平挖出来的煤是卖给招商局的,可是招商局真正说话的是北洋的李鸿章,是朝廷,现在招商局欠着朝廷大笔的官款,说不定哪天招商局就收归官办,到时候挖出来的煤可能都白白贡献给招商局使用,这风险太大。

生意场上杀熟是惯用的招数,在招商局成立之后,这简直就成了商场的惯例,无论是保险还是修理厂,唐廷枢、徐润、盛宣怀都要带头购买股票,李鸿章也经常赤膊上阵做政界、商界之表率,朝廷为了拉拢有钱的土财主,甚至不惜将过去只有八股科举选出来的读书人才配的顶戴赏赐给这些土财主。唐廷枢、徐润、盛宣怀、朱其昂、胡雪岩这些帝国大名鼎鼎的商人,哪个没有个三品四品的官衔?盛宣怀后来成为帝国的肱骨大臣,胡雪岩赏穿黄马褂,一品顶戴,赏紫禁城骑马,这是何等的荣耀,这是那些读书将脑子读烂的八股文人,一辈子做梦都梦不到的荣耀。在下贱的商人一举成为帝国的宠儿的背后,是洋务派中南洋与北洋长期对峙的筹码,只有这些土财主能够拿钱支持朝廷的洋务大员,也只有这些平时穿马褂,在租界拖着大辫子、西装革履的巨商能从洋人那里搞到技术,搞到贷款,谁有了银子有了设备就能在朝廷挺着腰杆儿说话。左宗棠与李鸿章、李鸿章与刘坤一这些洋务派内斗都抓住盛宣怀、胡雪岩等大商贾,没有这些大商人,就没有招商局,没有兰州制造局这些晚清帝国的经济支柱企业。唐廷枢这一次还是想从老熟人那里下手,徐润这家伙在上海有着大批的地产,还有庞大的茶庄生意,拿出个几万两银子不是什么大问题。

唐廷枢一刀下去,徐润就拿出了十五万两银子。徐润这下可有点着急了,拍着唐廷枢的肩膀说:“景星,你可别坑我,盛宣怀那个空心大老在湖北可是把李鸿章的二十万串钱给亏光光了,他亏的是国家的,这些钱可是我一分一厘赚来的辛苦钱。”唐廷枢呵呵一笑:“雨之,你还不放心我?盛宣怀大手大脚花李鸿章银子的背后,你知道有多少装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反正是国家的银子,李鸿章难道还派人审计不成?那不是打李鸿章自己的脸吗?再说了,你老兄在南洋的公司连年分红,你看你都不用去管,大把的银子就来了,对了,听说你的股票又涨了,这一次赚了不少吧?”徐润眉头一皱:“别提了,你还记得那个撞我们福星号的布朗不?找到了,才赔了一千英镑,还不知道这个狗日的还会整什么事情,现在我们跟太古签订了齐价合同,还有一些轮船公司可还没有签,我担心这种大家和气生财的局面维持不了多久,到时候招商局再次陷入困境,你是知道的,开平矿务局的煤钱能不能按时结算,那都成问题,我这样既投资招商局又投资开平矿务局,这种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面的投资是非常危险的。”“兄弟,我现在跟你一样,一条船上,实在不放心,我将盛宣怀那个空心大老也拉进来,他可是中央领导人身边的红人,这样我们也就不用担心什么制度风险带给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唐廷枢将开出的股票凭证递给徐润:“雨之兄放心吧,现在可是朝廷鼓励开采国家垄断资源的,这样的投资是百分之几百的回报,在将来的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内,我想这样的投资机会是很少的。”

盛宣怀一看唐廷枢在河北开滦的开平搞得是风生水起,徐润都买了股票,唐廷枢也自掏了腰包,采购了全套的英国装备,唐廷枢现在正在筹划修建铁路专门用来运煤,洋务派的工业企业,南洋北洋的水师舰队都成了开平矿务局的固定客户,一旦铁路修成,开平矿务局将结束牛车运煤的历史,大宗的煤炭运抵天津港口,到时候不仅仅内河江海沿岸成为开平矿务局的市场,琉球、日本、暹罗、越南等周边地区的企业都可能成为开平矿务局的客户,这种挖掘国家资源利润哗啦啦流入私人腰包的好事不能放过。盛宣怀先掏了两万两银子购买了两百股,盛宣怀觉得这样的投资有点力不从心,自己在招商局里面还有股份,前段时间可听说朝廷在打招商局的主意,这几年齐价合同让招商局一再盈利,商办的招商局本来在经济问题上没有朝廷什么事儿的,可是有钱了,你头上有红顶了,不好意思,你是朝廷的官员,你就要热爱朝廷,掏银子那是最直接的回报。刘坤一现在蛊动王先谦等人清算招商局并购旗昌的经济问题,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希望通过此举让南洋来掌控招商局,一旦刘坤一掌控了招商局,自己就是招商局的股东也奈何不了这个两江总督,还不如让招商局也将钱投入到开平矿务局。盛宣怀掂量了一下,唐廷枢、徐润是王先谦攻击的直接对象,两人正撮火,现在大家联手起来将招商局的银子投资出去,也是分散大家的投资风险嘛。盛宣怀这个空心大老硬着头皮以开平矿务局的小股东身份跟徐润一商量,徐润仔细琢磨了一番,接着招商局的大股东们一合计,就决定投资二十一万两银子到开平矿务局,这也成为招商局第一次真正的对外投资。

招商局的多元化投资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之后投资机器织布局、电报局、铁路,重组了招商局保险公司等,招商局作为中华帝国第一股,从总理大臣向皇帝申请发行股票到公开募集资金,从产业并购到多元化发展,招商局在千年的封建制度中凌波微步,在政治的漩涡中艰难前行。

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希望通过招商局这种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来拯救生死垂亡的封建王朝,在千百年如同寒冰浸淫的封建集团里,招商局犹如一株路边的野草,格格不入,夹缝之中求生存的招商局在航运、铁路、电报、保险方面华丽的多元化之旅,慢慢地消融着大清帝国脆弱的经济生态,也慢慢地将大清王朝引向了一种变态的经济体制,在大清王朝的肌体里犹如注入病毒一般,资本的长袖曼舞在大清帝国的上空,斑斓的晚霞绚丽夺目,那一抹多情的斜阳在慢慢地扩散、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