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单先做局
2426800000015

第15章 拜访成功的战术安排(3)

客户需求永远是决定成交的关键因素。如果对需求了解不准确,我后面要谈的需求排序就没有意义。需求排序没有意义,你后面的一系列自认为有针对性的销售工作就都没有意义。相反,工作就只会南辕北辙,引起客户更多的异议。因此,这是一个节点,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就有了输和赢的区别。所以,摸清客户需求至关重要。

在摸清客户需求这个部分,我先谈4个观点。

第一,只有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才能准确把握需求。

要想钓鱼,就要用鱼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要想摸清客户需求,就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你真的了解客户么?你真能站在客户角度去考虑每一件事么?你是否太多次把满足私欲的销售行为冠以“双赢”的名号?究竟是“双赢”还是“独赢”?答案只有自己清楚。

其实,只有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才会理解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也只有这样,你的销售才有价值。

第二,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

我有个朋友结婚9年,全职太太一直很贤惠,除了读书看报,就是每天写写微博。我的朋友觉得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个相夫教子的好女人,七年之痒都过了,肯定不会有外遇,很放心。没想到,他太太最后和一个微博上的粉丝跑了。其实,我这朋友最大的失误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太太了,自认为已经给了她想要的东西,其实不然,人是会变的。亲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客户?要知道,客户在采购中心态和需求都会发生多次变化,要想不出乱子,就要瞪大眼睛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你自认为已经了解客户需求并忽视其变化的时候,就是客户远离你的时候。

第三,解决客户需求背后的隐忧。

我做的一个单子中,采购经理是个老滑头,起初我和对手都认为他的个人需求就是敛财,但随着了解不断深入,我发现他更深层的需求是想抓住这个难得的大额采购机会,在新上任的老大面前好好表现一把,从而得到老大的赏识,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但也正是这个需求让他很纠结,因为这个需求伴随着隐忧。他个人倾向于我的产品,但顶头上司倾向我对手的产品,他如果妥协将会失去在新老大面前表现的好机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又担心会遭到顶头上司的打压和排挤,这让他很难取舍。

我作为操盘者,既然已经明确了他的需求及背后的隐忧,最需要做的就是帮他权衡利弊,帮他做选择。最终,采购经理在历经多次心态变化后,终于下决心和我站到了一起,选择了力挺我的产品。

第四,不要凭经验想当然地推测客户的需求。

要想摸清客户需求,永远不能靠猜,而是靠问。成交是问出来的!你提的问题对了,你离答案就不远了。

谈完这4个观点,我们再来看看具体操作。

首先要用“垫子”定基调,打消客户的抗拒心理,比如:

在开始之前,我非常希望您能理解,我今天不会向您销售任何产品。不仅如此,对您最关心的问题我会提供建议,尤其对是我们不能提供的服务,我一定会推荐其他公司的产品,来帮助您更好地完成工作。哪怕是我们不合作,但这会让我心里释然。

这个“垫子”给客户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你是个与众不同的销售?是不是会大大削弱对你的抗拒?临场时如果你看到效果好,在谈话进行中,你可以再抛出第二个“垫子”,进一步巩固胜利果实。

您知道么?其实对我这种做法,很多客户并不理解,他们觉得我花钱我愿意。但是您买的东西不对路我就一定要说出来,哪怕是挨骂和丢单子,但这就是我做事的原则:要对得起良心,永远不欺骗客户。

这个“垫子”给客户什么感觉?是不是在进一步调动客户的感性因素?加强对你的信任?

使用两个“垫子”过后,客户至少已对你有了一定的好感甚至是信任,这时就可以试探客户的反应了。你可以问:

为了节省您的时间,在谈话开始前,我简单了解一下您公司的情况好吗?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为了节省您的时间”体现着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比较容易让对方接受。类似的说法还有“为了让我更好地为您服务”等。

第二,在这里要用“了解情况”代替“问几个问题”,因为在这个阶段,关系尚未牢固,所以尽量要少用甚至不用容易引起客户警惕的词,否则客户会紧张、抗拒。

以上这些是为了降低客户承诺的风险,目的是要让客户逐渐习惯被问话,逐步打消戒备,不抗拒回答。当然,这里还要区分对待,如有的客户说“好”、“是”、“对”说惯了,这是例外。

我前面谈过,把握客户需求是销售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部分的工作一定要做扎实,该走的流程一定要走,切勿好高骛远、耍小聪明。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未必简单。而且,销售中的成功很多时候就是源于一种简单的重复。有句话说得好:不了解需求,不介绍产品;不体现价值,不介绍价格。

挖掘客户的需求时,很多时候需要客户的承诺。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客户的承诺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逐步推进和实施,如果你一上来就希望客户给你一个重大承诺,客户只会拒绝你。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获得客户的承诺。

下面是我曾亲历的一个课程培训的单子,在这个单子中的销售顾问董丽就是循序渐进获得客户的承诺的。我将对这个单子进行详细分析。

电话咨询引出的协议

众益众达医药公司培训部宋部长打电话到忧思创培训公司,接电话的是课程销售顾问董丽。在谈话间,宋部长透露自己正在做明年的培训菜单,因此他希望董丽能提供大客户销售的课程体系菜单及详细报价。

董丽接到宋部长的询价电话后,并没有急于提供相关资料,而是对宋部长说:“我非常理解您目前的心情,不过,在没有了解客户的需求之前,我担心发给您资料会浪费您的时间;另一方面,泛泛的课程菜单根本不能做到对症下药,要不我先给您发一份《培训需求调查表》,您填好后,我们的资深老师会和您交流一下,不合作没关系,但是对您做明年的培训计划肯定会有很大帮助。”

听到董丽这么说,宋部长很意外,没想到自己一个简单的电话咨询,竟然惹出这么多门道,但他又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就同意了。很快,宋部长把《培训需求调查表》填好后就发过来了。

接着,忧思创培训公司的老师在对《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了初步需求分析后,建议宋部长再与公司的培训规划师做一个电话访谈,宋部长同意了。电话访谈结束后,培训公司以书面的形式给宋部长做了正式的回复,认为现有的信息对形成高水准的《销售培训课程规划书》仍然不够,并提出进一步进行面谈的请求,这次访谈要求最终受训对象的领导参加,即众益众达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渠道部经理、直销部经理、客服部经理等人都要参加。

宋部长这时感到挺麻烦,小小的一次电话咨询,给自己找了这么多事!但事已至此,如果放弃又不划算,而且当课程销售顾问董丽与他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后,他感到忧思创培训公司做事确实严谨负责,不流于形式,于是他表示愿意配合。本次面谈结束后一周,忧思创培训公司委托董丽向众益众达医药公司正式提交了一份《销售培训课程规划书》,很快,双方就签订了合作协议。

经验总结

1.要敢于对客户说“不”。

在这个单子中,课程顾问董丽体现了良好的销售素质,我先说说她在电话中拒绝客户。很多人都接到过客户的询价电话,抛开对手的刺探电话和客户想拿你的价压对手这样的目的不谈,电话咨询的客户几乎全在销售的初期,这个阶段的客户不仅需要进行价格比较,更需要深层次的帮助,如产品质量、性能及售后服务的比较,甚至很多客户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所以,如果你能帮助客户做好产品选型建议书,不仅在之后的竞争中胜算极大,而且真正解决了客户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你想要做一个真正的顾问式销售,在电话中就不要怕丢单,要敢于向顾客说“不”。

具体到这个单子中,在最开始宋部长提出要董丽发产品资料时,她没有被动的迎合,而是把这作为深入挖掘顾客需求的机会,于是她很有策略地告诉宋部长这样做没有价值,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专业建议,这样做不但不会得罪顾客,反而会让顾客对你另眼相看,因为你不是一个只会一味迎合顾客需求的销售。

请记住:只要你坚持自己给出的专业严谨的建议,这就是建立专家形象的开始。

2.获得客户承诺要循序渐进。

接下来,董丽让宋部长在电话中与资深培训师交流、会同其他部门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这两次都是进一步抓需求的好机会。但假如她一开始就提出要做面对面访谈会怎样呢?很可能会被客户拒绝,因为一开始就要求面对面访谈对客户而言是一个太大的承诺,由于需要涉及其他几个部门负责人的参与和配合,在没有了解到忧思创培训公司真实水准的情况下,需要调动这么多资源,宋部长是不会愿意给自己找事和承担风险的。

但是,当董丽通过一步步稳扎稳打,尤其是通过最后面对面的访谈摸清了客户需求后,竞争对手从这时起就几乎注定没有机会赢得这场比赛,因为宋部长不可能让另外一家培训公司再来上上下下调研一遍。麻烦不说,其他岗位的负责人也很难再有时间,同时还会让大家质疑他的能力。因此,这次需求调研就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要么就是客户公司因某种原因放弃培训,事情重新归零;要么就是事情继续向前发展,董丽锁定胜局。

除此以外,通过面对面访谈,董丽也在帮助宋部长化解风险。如果宋部长挑选了一家不好的培训公司,就有可能承担来自公司各方面的压力和责备,而在这个案例中,董丽通过争取到与其他岗位负责人进行需求访谈的机会,巧妙地让其他几位负责人间接地参与了购买决策,因为是大家群体决策的结果,所以这样就等于帮助宋部长化解了决策风险。

同时,董丽最后形成书面的《销售培训课程规划书》,是有利于宋部长进行内部销售的。我们知道,大量的内部销售是在销售人员无法参加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本次访谈结束后,董丽代培训公司提交了一份《销售培训课程规划书》给宋部长,便于他将专业水准的《销售培训课程规划书》向他的上司进行汇报,这就是内部销售,而口头请求无凭无据,在正式和专业程度上要差很多。

●第三步,确认客户需求排序

目标:和客户在需求顺序上达成共识。

关键词:抓大放小、阶段性、确认。

很多时候,客户的需求不止一个,客户肯定希望你能满足他的每一个、哪怕是很小的需求,但很遗憾,并不是每个需求你都能够满足的,所以要帮助客户抓大放小。另外,只要是需求,就是针对某一种特定条件而言的,因此就有阶段性,从而有轻重缓急之分,所以需求排序非常重要。准确了解客户的需求排序,将直接决定你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我做的一个单子里,我的产品是德国进口设备。起初接手这个单子时,客户曾跟我说:“我的设备绝对不能停机,一旦停机后再启动,仅启动费用就要花30万元。”这话听起来似乎是客户要购买高质量的产品,最怕设备“趴窝”,那么显然产品质量就是客户最关注的问题。

但经过我仔细了解,我发现客户不仅关心设备质量,还更关心新老设备能否兼容的问题。尤其害怕新设备由于技术壁垒、操作不当或新老设备不配套、不兼容造成停机。随着销售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帮助客户逐渐理清了这两个需求之间的利害关系,同时也顺利为对手建立了竞争壁垒。客户最终在需求排序这个环节中明确表示,先考虑能否兼容,再考虑产品质量,至此需求的主次就分出来了。这样,我在产品策划书中不仅突出了我的产品优势,更提出了能够保证客户新老设备配套使用、正常运转的整体解决方案,并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而据我内线反应,对手既没有准确了解客户需求,更没有明确客户需求排序,只是泛泛地将重点放在了介绍产品质量上,并且试图用低廉的价格去说服客户购买,很显然,他们根本不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这就是这个单子我能胜出的决定性因素。

有些客户对需求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谈不上排序,你要帮他们理清,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无论需求排序是从你还是从客户口中说出,大家最后一定要达成共识。

至此为止,我的5步拜访流程中的前三步:建立良好氛围、摸清客户需求、确认客户需求排序已经介绍完毕。通过这三步,我们准确抓住了客户需求。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后两步:FAB强调优势和SPIN转化异议来让客户认可并购买产品,也就是将客户需求与自己的产品进行良好的对接。特别要强调的是,为了让你更加专业,措辞更有说服力,应该对自己产品和对手产品的优劣对比烂熟于胸,并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形成客户异议处理手册。但是要记住,因为每个客户的脾气秉性、文化背景、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所以一定不能机械地使用任何知识,而要针对不同的人和环境去灵活运用。比如有的客户就是喜欢抬杠,你越说产品好他越说你产品不好,整个拜访过程简直就是在斗气,你觉得他可能买你的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