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单先做局
2426800000012

第12章 拜访前的必修课

在拜访中利用一切机会向客户传达有效的信息,像电视广告一样见缝插针地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树立专业形象。要做到这些,就要依靠充分的准备,让拜访尽在掌握。

有效使用销售工具

从准备和客户打交道开始,你就要创造各种机会,取信于客户,不遗余力地让客户感觉你这个人很靠谱,这是成交的前提。因为只有让客户先认可你这个人,他才会认可你的产品。充分的准备可以让你更有效地在拜访中传达足够的信息,展示你的个人能力。在拜访前,你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准备工作:一是自己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二是针对客户的特点制订有效的拜访策略。

第二张名片

销售人员和客户交换名片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你琢磨过怎样交换名片才能更好地为成交服务吗?下面的场景,我相信对每个销售人员来说都不陌生。

很多人拜访客户的时候,像例行公事一样与客户打招呼、交换名片、寒暄后落座。这个时候客户把名片拿在手里,同样也是敷衍着看看你的公司、职位、姓名……

客户每天不知道要“遭到”多少销售人员的拜访,他们对这些程序化的环节早已完全麻木了,名片递过去,你前脚刚走,名片就不知被扔到了哪里。这样的交换名片不仅没有价值,也谈不上让客户记住你,更谈不上为成交服务。

怎样才能在众多销售人员中脱颖而出,被客户记住呢?

我一般会准备两张名片,分两次递给客户。第一张是公司统一印制的,有公司的logo和名称,这是我没办法改变的。第二张是我自己做的个性化名片。这张名片的正面是我的手绘肖像,形神兼备,背面则是意味深长、又能勾起客户好奇心的短语。我曾用过“难得糊涂”,意指买卖双方都应该豁达些,不必凡事斤斤计较;还用过“远山清冽”,意指自己心智纯净,不为世俗功利所扰。这些是什么?是价值观,如果你和客户的价值观能够契合,他会不购买你的产品吗?

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当客户和我交换名片时,我会先交换公司的名片。通过随后的沟通,摸清了客户的脾气秉性,让他们逐渐对我产生好感。如果你的功力够强,当本次拜访快结束时,你在客户心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开始你是销售,但现在你已经有些朋友的味道了,这时候再适时递上第二张名片。这张个性化的名片就会让客户眼前一亮,如果名片背面的文字和你在拜访中的表现吻合,一定会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经验总结

1.巧妙使用名片,加深客户印象。

实战中,很多客户对我这种打破常规的递名片方式感到很新鲜,对我递两次名片的行为也挺赞赏,所以对我的印象很深刻。为什么?因为我没有把交换名片当做例行公事,请记住:销售中没有例行公事,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目的的,都要价值最大化。不要为了换名片而换名片,而要让其紧密服务于你的销售进程。不要小看交换名片,如果想让客户记住你,并有利于最终成交,其内容和形式都要经过仔细琢磨、科学设计,只有这样,拜访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2.充分利用电脑桌面,传递有效信息。

很多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时,都会用笔记本电脑进行产品演示。你的电脑桌面背景是什么?屏保是什么?别告诉我是你媳妇的玉照、孩子的满月照、旅游留影或不相关的照片,如果是这些,那你就白白浪费了客户的注意力。

客户的注意力就如同洁净的水和空气一样,是非常宝贵而有限的资源,所以不能有半点浪费。更何况,客户会在这个特定时间里,密切注意你的一举一动,因此你必须利用所有的机会来传达有效的信息。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不遗余力地创造各种机会取信于客户。

既然你是销售,就要在商言商,处处展现你的专业性,不要让无关信息干扰客户的注意力。因此,请把你的桌面背景和屏保更改为以下内容:

(1)你和一些行业老大级别的人物的合影,这在一些论坛、峰会很容易拍到;

(2)老客户产品使用照片,多多益善。

如果你确实没有上述照片,至少也要把你公司的logo或办公环境弄个全景图放在电脑里,否则,让客户凭什么信你?

很多销售都会忽视电脑桌面、屏保的价值,认为电脑就是做产品演示。其实客户的注意力就像电视台出售的广告时段一样,都是按秒计算的。所以你要见缝插针地吸引客户注意力,提高拜访质量。

3.产品手册要在拜访结束后再交给客户。

产品手册是销售人员经常要用的辅助工具之一,但我发现很多销售人员其实并不会正确使用它。最常见的误区是,他们在拜访客户时,经常主动把产品手册递给客户,随后开始自顾自地往下讲。但是很不幸,客户拿到产品手册后就会开始翻阅,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你的介绍上了。

请记住,产品手册做为辅助工具,永远是它辅助你,而不是你辅助它。

所以在拜访中,你要时刻把产品手册攥在自己手里。如有需要向客户强调的地方,你可以告诉他:“这部分条款在产品手册第17页和第36页,您请看……”然后你熟练地翻开并找到相应位置指给客户看,这样才能达到用产品手册来服务于你的目的。当然,结束拜访后,产品手册就可以留给客户了。

还是那句话,销售进程中你时刻要把主动权牢牢控制在手里。

针对客户类型,制订交往策略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的客户,性格差异很大。为了保证拜访效果,拜访前应该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客户的性格类型,找到与之交往的最佳策略。

通常从性格外向或内向出发,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以下4种类型:

●老虎型

偏内向型性格。天生的领导人选,目标明确,追求结果。接触时切勿过于亲密,更不要挑战或质疑其权力。老虎型客户平时说话较少,因此不容易被别人洞悉,也不容易被发现“软肋”。

这类客户气场强大,不怒自威。因其架子十足,所以很多销售只好没话找话,或常常因为紧张而说些不该说的话,一旦说出后马上后悔。

●猫头鹰型

偏内向型性格。严肃认真,逻辑严密,冷静内向,不易被感染。在跟这类客户谈话时,要注重数据,多强调过程,不要轻易下结论。他们强调心理安全,所以要避免太多亲密接触。

有些销售人员喜欢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告诉客户你购买我的产品后能带来什么样的收益,但是对猫头鹰型客户来说这是大忌,因为他们永远注重理性和逻辑,只相信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所以,具有煽动性的言辞在他们眼里就是忽悠,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质疑。如果你还不及时调整,那简直就是在侮辱他们的智商。

●孔雀型

偏外向型性格。这种客户以女性居多,优越感较强,感性且自恋,所以很喜欢被赞美,是典型的“顺毛驴”。其情绪外露,易被感染。决策快,但推翻得也快。评价一个项目的好坏经常是对人不对事。

●考拉型

偏外向型性格。态度和蔼,经常充满微笑,比较健谈,办公桌上常摆放家人的照片。对销售人员态度好,但很难最终做决定,所以你要不断推动并鼓励他们尽快做决策。

很多销售认为考拉型客户最好接触,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考拉型客户是最难对付的,是能把销售拖死的一类客户,我把他们叫做“笑面杀手”。对你的产品,他的看法总是:“挺好,挺不错!”但就是不买,也不会告诉你不买的真实原因。

职场中的“考拉”表面上看起来傻乎乎的,其实有些人城府极深。在他喝多的时候,你让他分析办公室政治,往往会被他精确的分析能力和察人水平吓一跳。“考拉”对以后还要接触的人,永远不得罪,但是对以后没必要接触的人,会露锋芒。

考拉型客户就像老好人,他们与好人最大的区别是好人有一颗善良的心,而老好人有一张善良的脸。很多销售会因为这张善良的脸而“陷”进去,这太坑爹了。其实真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

当然,以上这4种性格,是比较典型、鲜明的性格特质,我这样讲是便于大家理解。客观地说,在“江湖”中,人都是具备双重甚至多重性格特质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在拜访中先要判断客户性格的大方向,是偏外向,还是偏内向。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和客户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气氛才可能会融洽。如果大方向都错了,比如一个孔雀型的销售,遇到一个猫头鹰型客户,却不懂得及时调整,不仅过程会很痛苦,结果也会很糟糕。

拜访之前和拜访之后:如何强化客户的记忆?

拜访客户是销售的重要环节,通过拜访客户我们可以与客户建立信任,了解并深挖其需求,及时处理客户异议,并将销售进程逐步向成交推进。

但是科学证明,人与人在沟通时,记忆曲线只有在开始和结尾的5~10分钟处于较高水平,中间大量时间都处于记忆低谷。这会导致客户在与我们交流时,看似听懂并记住了,但真正能被他们记住的东西其实少得可怜。

除了人本身的生理因素外,现代人由于紧张的工作,记忆力减退也是普遍现象。你能回想起昨天午餐吃的是什么吗?你能回想起昨天晚上看了哪些电视节目吗?我做过这个实验,很多人记忆的隔夜残留率的平均值低于30%。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帮助客户强化记忆,并以此来保证拜访效果。在初访前(首次拜访即为初访,在这之前你和客户素未谋面)和每次拜访后,都应该做一些配套工作。

我的方法是在拜访前发一份附个人照片的简介给客户,里面附上产品卖点和成功案例。尤其是成功案例,这很能说明问题。记住,这些东西最好浓缩在一页纸上,现在大家对过多的文字都有抗拒心理,客户更是这样。但是,人天生是有权力欲的。权力的体现途径之一就是掌握信息的多少。比如在企业中,职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掌握信息的多少。让陌生的客户对你个人和公司信息有个全面了解,其实就是在满足他的权力欲。同时,这也体现了你做事很专业。

我们知道,与客户沟通是一个逐步达成共识,求大同存小异的过程,所以要步步为营。秉承这个理念,每次拜访后都应该给客户发一个拜访纪要,内容包括本次和下次谈话议题,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等。同时将下次拜访时间、时长、拜访人员、该准备哪些资料都列入备忘,便于客户提前准备。按此做法,以后每次拜访后都给客户发一个拜访纪要,你的细致、严谨会赢得客户极大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