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得与失的智慧
2423700000019

第19章 论了解他人(2)

(九)

常有这种情况,即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伟大天赋的人在世俗智慧和人事关系方面的知识显得奇缺和匮乏。当他们年轻时尤其如此。因而,很容易被人欺骗或被引入歧途;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在立身处世 方面,则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理由在于,当一个人很少有或几乎没有经验时,他就必须藉他自己先在的知识去进行判断,并且,在需要加以判断的事物中,先在的知识与经验相比决不在同一水平上。因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先 在知识意味着他们自己的自私自利观点。这与那些品质和精神都高于普通平民的人的情况不同。严格说来,就他们的非利己方面而言,他们与另外一类人大相径庭,当他们以自己的高水准去衡量、评判 别人的思想和行为时,结果,往往与他们的预测不相符。

倘若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最终认识到(作为他的亲身经验或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教训),在一般情况下,可期望人们做些什么——也就是说,五六十岁的人在道德上、理智上是什么样的。如果环境并没有让 你与他们建立关系,那么,你最好还是避开他们,尽可能不能与他们共事。你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他们可悲的中庸和卑劣的本性。他们的人生道路如此漫长,你将不得不为已经形成的 对他们的评价进行扩展和补充,同时,你还将犯大量的错误而使自己受损。

此外,当你真正接受了你曾受惠于它们的种种教训之后,你再置身于那些你并不了解的社团时,偶然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你将惊讶地发现他们都显得那么通情达理——无论是在他们的谈话中,还是在他 们的行为中。事实上,他们是相当正派、诚实、有道德、可信赖的人,而且,他们还非常机敏和聪慧。

你不应当为上述现象所迷惑。人的本性并不像那些拙劣的诗人,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傻瓜或恶棍,他们做得如此笨拙,但意图则是明显的,即要使你以为诗人在操纵着他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可以 不断地推翻他们的意见并警告你:这是一个傻瓜,那是一个恶棍,别管他们说什么。人的本性的作用像莎士比亚和歌德所说的那样,塑造了他们的每一个人物——即使他是魔鬼——当诗人们以其若干诗 篇使之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似乎完全是公正不偏的。那些人物被描述得如此客观,以致激发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并促使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因为,像那些本性的作品一样,这些人物中的每一个都是作 为某种隐秘的规律或原则的结果而形成的,这使他们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显得那么真实自然。如果你以为在这个世界上能看见长着触角的恶魔或晃着铃的傻瓜招摇过市,那你必定受骗,成为恶魔或傻瓜的 牺牲品或玩物。

应当铭记于怀的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或者如一轮圆月,或者像一弯月牙。他们向你展现的仅仅是他们的某个方面,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模仿的内在天赋——即他能制作一副掩盖其真实面目的假面具 ,以便能使自己看起来仿佛生来如此。由于他总是在他个人本性的圈子里精心设计,从而使他在扮演适宜他的假象时往往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虚假骗人的。无论何时,只要他想得到 别人的奉承就戴上他的面具。你或许注意到这面具是蜡或纸板做的。别忘了那句绝妙的意大利谚语:“摇尾乞怜的狗没有不讨人喜欢的。”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要对一个新近结识的人给予过高的赞誉,否则,你很可能会大失所望,并且,你会因此而惭愧甚至受到某种伤害。我所谈论的这个主题还有另一个需要提及的事实,即一个人的品 性往往是通过他对一些日常小事的处理而表现出的——因为此时他是毫无戒备心理的。这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一个人的人性中欲壑难填的利己心以及毫无利他之心的极好机会。如果这些弱点和缺陷是通过 一些琐事或一般行为显露出来的,那么,你将会发现这些弱点和缺陷也同样体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尽管他会掩饰这些弱点和缺陷,伪装事实。这是一个不应失去的机会。如果在日常琐事中——即生活 中细琐的小事,这是些最低规则也不适用的事情——一个人对别人冷漠无情,只是一味追逐有利或适宜于他自己,却有损于他人权利的东西。如果他擅用属于大家的东西,那么,你可以肯定他是一个毫 无公正之心的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只有法律和强制才能束缚他。出门在外,千万不要轻信这种人。如果他有胆量破坏他个人交际圈的规则,并且在他这么做却不受惩罚时,他将会进而破坏国家的 法律。

倘若普通平民都是优点胜过缺点,那么,信赖他的正义感、他的刚直不阿和感激之情、他的忠实、挚爱和同情心,而不是利用他的胆小怯懦,将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法。反之,倘若缺点胜过优点,那么 ,采取相反的办法则更为稳妥。

倘若我们与之交往或必须与之交往的任何人表现出令人不快或令人厌恶的品质,那我们就必须思忖这个人是否值得我们容忍其品质经常地或以更恶劣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之保持往来。( 不念旧恶,意 味着抛弃以昂贵的代价换取的经验教训。——原注)关于对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是毋庸赘言的,因为言谈毫无益处。我们必须对此表示容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过,我们还应记住我们将因此而使 自己再次遭受损害。倘若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同那可尊敬的朋友立即并永远断绝关系;或者,把他看作一个不合格的仆人,毫不犹豫地将他解雇。因为,必要时他将不可避免地要重新犯罪 或作恶,即使此时他装扮出与他的厚颜无耻格格不入的那种深沉和真挚的感情。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可以忘却一切,绝对地忘却一切——除了他自己,他的品性。因为,品性是难以改变的。一个人的一 切行为均源于一种内在本性,由于这种内在的本性,他在类似的环境中的行为总是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顺便提及我的那篇题目为《意志自由》的获奖论文,读者只要仔细研读这篇文章,就会消除关于 这个问题的全部困惑。

与一个你已绝交的朋友重修旧好,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当他第一次在背后干了些损害你们之间友谊的事时,你宽恕了他,他就可能变本加厉,越发大胆放肆。因为,他已经悄悄地意识到你不能不 与他交往。当你重新雇佣一个曾被你解雇的仆人时,他也同样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此外,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非亘古不变。实际上,人的行为和情感像他的兴趣一样变化多端。他在这方面的朝秦暮楚,就像是一张已填好的短期支付的汇票,一个人没有拒付而是兑 现了它,可见其目光之短浅。因此,若想知道一个人在工作时的言行举止,不应寄希望于他的慷慨承诺和信誓旦旦。因为,即便他显得那么真挚诚恳,实际上他对自己正谈论的问题一无所知。那么,怎 么才能窥探他的踪迹,并预测其动向呢?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充分考虑到他所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因为他的品性可能与之发生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可能波及的范围。

假如你想深入了解大多数人赖以构成的那些真实而又令人伤感的要素,那么,一个意味深长的发现将使你获益匪浅——即人们融于其作品中的立身处世之道恰是对其现实活动的绝妙注释。真可谓文如其 人,并且,反之亦然。如此获得的宝贵经验无论于己于人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它可使你避免错误的想法。假如你在现实生活或者文学作品中碰到某些特别粗俗或愚昧的人,你也千万不要为此而感到烦 恼或痛苦,而应当把它仅仅看做对你获取知识的一种补充——即在人类品性的研究中一种值得考虑的新事实。你应当像一位偶然发现了一种罕见矿石的矿物学家那样对待它。

当然,也有一些事实,它们是极为特殊的例外,让你简直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人与人之间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不过,一般说来,古人的教诲是千真万确的,世道依然不见好转。在野 蛮国家,人类彼此吞食;在文明社会,人类互相欺诈;这就是所谓世上的一般风俗常情!国家以及一切精密的政治机械系统是什么?国家内部或国际事务中的强权统治又是什么?——只不过是制约人类 无止境的罪恶行径的森严壁垒!

无论何时,一个国王只要牢牢地掌握着王权,他的人民总会达到某种程度的繁荣富强,他便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指挥他的军队像一帮强盗侵扰毗邻的国家,难道这一切不正是历史向我们昭示的吗?难道 所有的战争归根到底不都是为了掠夺吗?从荒蛮的远古时代到较近的中世纪,战败者都将沦为奴隶——换言之,他们被迫为那些战胜者们所役使。那么,在战败与交纳战争税之间所显示的人类本性的差 别又何在呢?

伏尔泰说,一切战争都是掠夺。德国人应当以此为戒。

(十)

没有人能够完全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每个人都要受某个先定规划的指导,并遵循一定的普遍规则。但是,如若过分循规蹈矩,就会在一个人的天性中硬塞入某种非自然、非固有的东西,然而,这样一 来他的品性将成为虚伪的习性。这些习性是经过理性的雕饰逐渐形成的。并且,他会立刻发现本性是难以压抑的,如果你驱逐它,它将会不顾一切地回归再现。

理解一条行为规则相当容易,甚至可以无师自通,说得头头是道,然而,转身又会在现实中违犯它。这倒不是使人失望的原因。你不必以为不可能依照某些绝对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最 好还是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你将会更加幸福。在这里,正如一切旨在实际效果的书本教诲的一样,需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理解准则,其次才是学会如何实施于行动。人们经过理智的努力,立刻从理论 上把握它,但是真正付诸行动则需要时间的历程。

一名中学生能够学会用一种乐器,奏出各种悦耳动听的旋律,或学会不同的姿势优美的剑术。当他出了差错时——这完全是可能的——无论他如何竭尽全力也会认为不可能找到什么规则,然后,他将认 真熟记乐谱或者勇敢地要求参加比赛。尽管如此,通过一系列挫折、失败和不断地努力,他将会在实践中逐步成熟完满起来。在做其他事情时,情况也往往如此。例如在学习拼写和说拉丁文的过程中, 人们就可能忘记它的语法规则,惟有经过长期实践,傻瓜才能变成大臣,急躁的冒失鬼才能变成精明世故的老手。或者,热诚坦率的人才能变得谨小慎微,高尚豪爽者才能变得乖戾卑下。虽然这种自我 约束是一种长期习惯的结果,并且总是由一种外在的压力所致,但本性毕竟不再是无法改变的,有时甚至会果不其然地被征服。或者依照绝对的原则而行动,或者出于内在的本能、倾向而活动,二者之 间的差异与一件工艺品——比如说钟,无论其构成或运动都使人感到它是无定形并且无活力的东西——和一个活生生的其外表和本质一致,且彼此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之间的不同如出一辙。

据说,拿破仑皇帝曾信奉这样一条格言,它准确地表达了后天的习性与先天的本性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证实了我的观点。这条格言是:一切不是出乎自然的东西均是不完整的。——它是一条普遍适用 的规则,无论在物理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都是如此。就我所知,这条格言惟一不适用的是砂金石( 砂金石是一件稀有物,它与一种与它相似的褐色玻璃同名,后者是在摩拉诺(murano)人工制造的。 砂金石之所以被称为arenturine,是根据这一事实即它是偶然被发现的。——英译注),这是一种矿物学家们熟悉的矿物质,它的自然状态与经过加工的非自然状态是无法相比的。

上述关系使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它可以驳斥任何形式的矫揉造作。这句话常常会激起我们对矫揉造作的轻蔑心理。首先,因为它证明了怯懦,这种怯懦的基础是,害怕、恐惧;其次,它证明了自我谴 责,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试图表白自己,因而他所展示于人的比他实际具有的要好得多。假冒并向人炫耀自己优越恰恰证明他并不具备这种优越性。无论这种优越性是勇气、学识,或者才智、机敏,还 是在占有女性、财富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成功,抑或他所自恃的其他任何东西,你都可以从他的夸耀中推断,正是在这些方面他是一无所有的失败者。因为,一个真正具有能力达到完满状况的人,是绝对 不会想到要大肆渲染自己的成功的,因为他满足于了解自己拥有的一切。这句话就是一条西班牙谚语“高声叫卖者的货物最差”。它是对上述现象的一针见血的揭露。毫无疑问,正如我所说的,任何人 都不应当放纵自己,不应当袒露自己的真实面目;因为人性中总有许多罪恶的、兽性的方面,而这些丑恶的东西需要掩藏起来。这种说法虽然为虚饰的消极态度作了辩解,但并没有证明那种虚构的优越 性是合理的。此外,还应当牢记首先要分辨出什么是假冒,然后才进一步弄清假冒的是什么。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假冒是决不能长久的,总有一天假面具会被识破,塞涅卡说,“一个人不可能长期伪装 自己,因为本性将重申其欲求。”( 《论仁慈》,I.1。——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