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代琅华照寒烟
240000000035

第35章 男人苍老的是指望:英雄不死的传奇

英雄不死的传奇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李将军列传》节选司马迁

这是司马迁写进《史记》的一段话,所提到的李陵便是大将军李广的孙子,而所投降的匈奴也正是李广对抗了一辈子的敌人。或许这就是李家人的宿命,一生都在大漠与匈奴周旋,胜利过无数次,但最后始终无法摆脱失败的阴影。李陵在李广利的带领下与匈奴右贤王在祁连山对战,本想诱敌深入,不料李陵深陷敌阵,因为兵力不足,身受重伤,最后不得已投降匈奴,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而当年李广率领部队深入大漠找寻匈奴主力未果时,他必须要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对于一个驰骋沙场多年的老将来说,那将是一生都无法摆脱的耻辱。所以,李广选择了以死明志,或者在当时的李广看来,这样悲壮的结局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作为汉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家和战斗家之一,李广有着天生的才能和禀赋,他无时无刻不保持着一种战争状态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整个世界和与他有关的一切事宜。当然,他晚年的一些失误也可以说是和这种思维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他这种时时刻刻的危机感依然为他在早年的时候立下了不少战功。所以在汉朝和匈奴对战的时候,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给汉武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李广被任命为上郡太守,他正式开始了与匈奴几十年的拉力赛。在战场上,一位统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天气地理、人文后方、前线敌情等都是需要统帅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立体图的,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全盘皆输。战争是一场赌博,只不过赌的是性命,所以更为残酷和刺激。但对于李广来说,这正是给了他机会。

只有跨到马背上,李广才能感觉到一种顺畅的感觉从心肺蔓延至全身,一种莫名的激动之情油然而起,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人,只要踏上战场,他就好像是螺丝钉遇到了螺丝帽一样有了恰到好处的发挥机会。在战场上,他能立刻进入军事状态,在那个属于他的舞台上发挥,没有任何杂念,脑子里只有如何出奇制胜,如何打败敌军,这才能让李广可以感受到激情。在那个有着巨大危机笼罩下的战场上,李广从来都是在瞬息万变的时刻扭转战绩,他的才能,或者说他的出生,就是上天分配给这片广袤的领域的。作战让他得到了升华。

战争,将李广本来粗犷的个性打磨得谨慎细微,他严谨地应对着大漠中的匈奴,就好像是一匹虽然饥饿,但却十分具有耐性的狼一样,李广凭着他惊人的敏锐和嗅觉,将匈奴一次又一次地击退,让他们无处可躲。战争是十分有力的一个重击,它给身处其中的人总能带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巨大的打击和改变,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李广也是如此,在一次次的危难过后,李广终于百炼成钢,沉静而内敛,但却可以爆发出惊人的能量,难怪后来的唐朝诗人会写诗赞叹,可见李广影响之深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

汉武帝三年(公元前133年),李广再一次与匈奴交战,本打算诱敌深入,然后一举歼灭,但被匈奴单于识破,李广的计划没能得以实行,他为此又等待了四年才再次等来了一个机会,在那一次的伏击中,李广于雁门关外被多于他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虽然善战,但也因为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匈奴单于敬仰李广的威名,命手下只许生擒,这也为李广之后的脱逃埋下了伏笔。在被俘的途中,李广借机夺得了一个匈奴士兵的马匹和弓箭,虽然后有大批的匈奴骑兵紧追不舍,但李广凭借着那一把夺来的弓箭,逃回了京师。李广军败而归,本应处以死罪,但因为李家用钱赎人,也只是降为了平民。

之后的李广多次被起用,匈奴士兵基于那次李广的威猛,而心有余悸,王昌龄称李广为飞将,不教胡马度阴山,也大概是从此典故而来的吧。但是这位飞将军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战功无数,却始终没有被封侯,与他一起作战的人,却是连连晋升,就连那些不如李广的人,功名也远在他之上,而李广一生的官职却没有超过九卿。对于自己的不被封侯,李广也是心知肚明的。在一次战役中,李广以诱降的名义将一批叛军收服,但却在这些人放下武器,毫无防备的时候又杀死了他们。这件事情令李广的内心始终感到罪恶,杀掉已经投降的人,这就是李广一生不能被封侯的原因。

而最为人们所叹息的便是这位飞将军最后竟然不能善终,在一次与匈奴的周旋中,李广因为判断失误而使得战争出现了逆转,在无可挽回的局面下,李广无言以对长安城内的汉武帝刘彻,在大漠深处,老人鬓角的白发随风而乱,恐怕只有死亡才能令李广解脱困扰了他一生的难题。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李将军列传》节选司马迁

虽然言行端正,为了天下而死的李将军被百姓所悼念,但却因为一个过失而终生无法得到心灵上的宽恕,被钉在了道德的审判台上。李广终于用他的自主行为为自己做了最后的辩护,无声而决绝的方式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