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水浒》是本管理书
2394500000004

第4章 好领导就要送公明——宋江的团队领导策略(3)

所以,“公”的涵义也就是:给感情立个频道,学会用公心对待私人恩怨。给待遇设个顺序,能够由远及近,先给不顺眼的人公正待遇。

你能做到这些,那就是“公”了。

明——看到大节,也看到小处“明”是什么?明就是明明白白、明察秋毫。这一点,宋江做得也很了不起。你看《水浒》有几个小人物的排序,排得很到位啊!掌管杀猪头领一名,操刀鬼曹正;掌管修城墙事务头领一名,九尾龟陶宗旺……我们看《水浒》,往往容易关注大人物,但历史不光由大人物组成,还有更多的小人物。而且从小人物身上看大人物,你能看到更多。

你说为什么要找陶宗旺来管修城墙事务呢?那是因为陶宗旺以前是开砖厂的,烧砖的出身,所以他的武器就是个烧砖铲土的大铲子,他的暗器就是一堆板砖,看谁拍谁。有了这样的职业背景和经历,你让他管修城墙事务,正合适。

不要让沉默的人寂寞宋江这个“明”字,第一点,对每个人的背景和特长都有细致入微的了解。我们用干部,要看他的背景和特长,有了细致入微的了解,就没有不可安排的人,只有不会安排的领导。任何一个人,只要安排得当都是有用的,所以搞管理要用合适的人。

第二点,光有了解还不行,领导说“我很了解你”,你心里想:“呸!

了解我那么多,你为什么不给我钱?为什么不给我提升?为什么不给我机会?”所以光有了解不够,还得有安排,要有细致入微的了解,也得有细致入微的安排和对待。

关于细致入微的安排和对待,我们再举一个古人的例子。还是那句话,中国的历史是有传统的。我们举的是《后汉书》里的一个例子。

汉光武帝刘秀,被称为中兴之主。他手下有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即有二十八个南阳的干部,跟他一起打天下。其中有一个人叫冯异,陪着刘秀平河北、定关中,功高盖世。但冯异有个特点,比较沉默,不爱说,不爱讲,不爱唧唧喳喳到领导面前表现。每次打完胜仗,要给待遇的时候,诸将争功,都会使劲表现,唯独冯异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棵大树底下闭目养神,不屑于去表现、耍嘴皮子,不屑于跟领导夸夸其谈。所以刘秀感叹:冯异真是我的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因此成为典故,形容有才华、有水平、有贡献,但是不爱过度炫耀的人。刘秀高明在哪儿?刘秀就高明在每次给待遇时,不是先给那些唧唧喳喳爱表现的人,而是第一个就给冯异,给最沉默的干部。给完冯异效果出来了,大家发现:第一,领导有独到眼光,冯异不表现,他所有的成绩、功劳,领导都看得见;第二,领导给这样的人,说明领导不喜欢上蹿下跳、唧唧喳喳的人。于是封完冯异以后,争的不争了,抢的不抢了,上电视的不上了,拍片的不拍了,大家都安心工作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很多团队一涨工资、一给职称、一分房子,就有很多人上蹿下跳,使劲表现,找记者、上电视、拍片子……很多领导就觉得这些人没水平,一见这事就乱了营了。其实不是群众没水平,这种现象的存在恰恰说明:大家质疑领导的眼光。大家说:“我不这样做,你看不见我,我不这样做,你不理我。我为什么要拍马屁?我不拍你,你就不拉我走,而且还拿蹄子踢我。谁愿意拍马屁啊?又凉又臭的,但是没办法。”

所以,领导是一个单位风气的创造者。你有什么样的风格,单位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如果一个领导没有这种明察秋毫的眼光,整个单位就会变得浮夸,变得只会做表面文章。刘秀就了不起,刘秀给待遇,专门给那些默默无闻、有本事不爱浮夸的人,这就是在安排上细致入微、明察秋毫。给完冯异之后,整个队伍就安定了。

宋江也是如此。在给待遇、安排梁山好汉的时候,身边这几个牛人、关系好的人、一起起家的人,宋江并没有作为安排的重点,而是把一百零八人当中大量自己不熟悉的、没交往过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给了很扎实的安排。这样做让所有人都特别心服口服。

在我们的团队当中,有很多像冯异这样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人,他们没平台、没时间,也没机会到领导面前去表现。一个团队六七百号人,一个普通干部怎么可能整天上领导那儿去表现?他没机会,但是他有成绩了怎么办?你应该宣传他、表扬他、鼓励他,不要让他寂寞。老黄牛要是挨饿了,就没人再当老黄牛了;大英雄要是死了,就没人再当英雄。所以,要让老黄牛披红戴花、有草有料,要让英雄不死,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人去做基层工作。

不要让伯乐不快乐中国有一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为什么中国伯乐不常有,难道是中国文化不行吗?其实无关中国文化的事,而是很多领导没有眼光。

一位老教授,有才华、有水平、有眼光,选了一个年轻的博士,小伙子也是有才华、有水平,三十刚出头,蒸蒸日上,非常有培养前途。

于是,老教授自己的项目不要了,给了博士;自己的经费不要了,给了博士;自己的科研报告不写了,让博士来写;参加学术会议,让博士发言:

博士闪光了。中国人就喜欢千里马,一看这博士闪闪发光——千里马啊!

于是群众鼓掌,领导伸大拇指,媒体大面积报道。最后,科研经费不再给教授了,直接给博士;学术交流会不再让教授去了,让博士去;实验室都不给教授了,给博士……再看看那位老教授,自己培养一个博士,却沦落到连办公室都没有的地步,上网只能到会议室去。但老教授高风亮节,说:“长江水后浪推前浪,前浪就得让,后浪才能上。”一个单位老同志太多,就叫青黄不接。“黄”的不去,“青”的哪儿来啊?“黄”的发扬风格,让了,然而周围的人怎么说?他们会说:“各位兄弟,你们看看,这就是传说中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咱们谁也别带比自己强的学生。”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没有伯乐:当伯乐不快乐,当伯乐没待遇。当完伯乐之后,千里马闪光了,我自己连饭都没的吃了,那我当伯乐干什么?说到这儿,又谈到古人了。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早熟的文化,古人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探讨了很多的团队管理问题,给今天留下很多的借鉴,这是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牛人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手下,有个大贤臣,就是大名鼎鼎的管仲。管仲辅保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中原。每次管仲有了贡献,齐桓公第一个奖励的不是管仲,而是管仲的启蒙老师;第二个奖励的是人事部门发现和推荐管仲的那个人;第三个才奖励管仲。齐桓公带着奖励、带着回报、带着礼物,亲自上门找管仲的老师和推荐管仲的人,说:“谢谢你为国家培养人才。”“谢谢你为国家发现人才。”然后才跟管仲说:“谢谢你为国家作贡献。”

这叫不要让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被冷落。于是,齐国人就发现了,虽然我们自己没本事,没关系,我们发现培养一个人才照样过好日子。

于是,齐国伯乐辈出;于是,千里马辈出。

为什么我们没有人才?因为发现培养人才的人不快乐、吃亏。这些人吃亏了,国家哪有未来啊?在团队管理中,建议大家:第一,别让默默无闻在一线的人受冷落;第二,别让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受冷落。做到这两点了,你的团队才能够有足够的后劲。这才叫明察秋毫。

可以有闲事,不能有闲人在明察秋毫方面,宋江还有一点做得让我们特别佩服,就是对小人物的安排。我们可以专门研究一下《水浒》是怎么安排小人物的,这对整个团队管理都有巨大的价值。甚至我们还可以搞一个研究,研究中国的团队管理风格。大团队管理要研究《水浒》,小班子管理就研究《西游记》。

《水浒》里面有很多标准的风格和传统,每次看宋江的团队管理,有一个事情特别可乐,就是宋江如何安排这些小人物。前面说了杀猪头领操刀鬼曹正、修城墙头领九尾龟陶宗旺,更加离谱的是,还安排了造醋头领笑面虎朱富,缝纫头领通臂猿侯健。这就好比是在猪圈喂猪、过年给猪放血处长一个,纤裤脚锁边处长一个……为什么安排大英雄,做这么琐碎的事情?

我们说,没有英雄干不成事,但英雄一扎堆,没干事,先出事,不能让英雄闲下来。宋江的原则就是,我大事小事都给你找点,得让你忙起来。英雄没事做,感觉被冷落,就要闹事;狗熊没事做,感觉有闲心,就要捣乱。老同志没事做,身体会垮掉;年轻人没事做,不长本事。人就像一辆自行车,天天骑没事,要是扔在楼下两个月,准垮。很多老同志上班的时候,精神矍铄;退休半年你去看他,精神委靡。

为什么?闲的。现代团队管理管这叫“人人有事做,处处忙起来”。没什么事做怎么办?先找点正事,参观学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参加竞赛、争锦旗都行。如果这些事都没有怎么办?你可以搞点闲事嘛!

比如说工会活动、吹拉弹唱、打球照相都行。

这就叫,企业可以有闲事,但不能有闲人,你得让大家都忙起来。

诺基亚管这个策略叫“不断搅动锅里的水,让干部和员工总在运动当中”。中国古人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进步的基础,停顿了就麻烦了。所以宋江做的事情就是,给大英雄安排事情,给小人物也安排事情,而且安排得很正式、很紧张。让每个人都忙起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在于运动,管理在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