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298800000105

第105章 腊粥赋[1]

刘敏中

刘敏中(1243—1318),字端甫,号中庵,章邱(今属山东)人。至元十一年(1274)由中书省掾史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辞归家乡。后起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累迁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大德七年(1303)以宣抚使巡行辽东、山北诸郡。除东北路总管,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大德九年召为集贤学士。元武宗即位,召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不久,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又改授治书侍御史,出为淮西肃政廉访使,转山东宣慰使。在翰林学士承旨任上以疾还归乡里。延祐五年(1318)卒。封齐国公,谥文简。著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七《中庵集》提要称”其诗文率平正通达,无钩章棘句之习,在元人中亦元明善、马祖常之亚。“《元史》卷一七八有传。

作赋五篇,今存。《腊粥赋》为其中之一,载《中庵集》卷一。原题为《腊粥赋戏为智仲敬作》。

东里先生腊辰入学,为诸生设粥,以应故事[1]。方其为粥也,戒灶厨之神,洁锜釜之器[2]。屏黜异馔,扫除邪味[3]。意以清而取奇,物以多而为贵。于是敕老庖,役台舆[4]。鸡未鸣而先起,咸受命而奔趋[5]。积薪若山,贮水成湖[6]。大杓巨盎,后列前敷[7]。淅长腰之玉粒,泻小豆之红珠;破霜粟之金丸,屑山药之琼肤[8]。纷众材之毕集,俾效用于一区[9]。

方相接其未久,迹难混而犹疏[10]。逮夫坎离既济之后,庚癸相合之初[11]。翕和气之回春,破腊寒于须臾[12]。乍蚯蚓之一鸣,忽秋虫之满庐。俄而怒风远来,万窍号呼。撼千丈之长松,响十里之楸梧。少焉则惊湍拍堤,急溜鸣渠[13]。渐威声之衰息,方讼语之嗫嚅[14]。复若泣以若叱,亦或吹而或欨[15]。忽蓬蓬然告熟,恍融蜡以凝酥[16]。品色香之殊绝,赏至味之芳腴[17]。笑仓惶于公孙,陋咄嗟于齐奴[18]。彼黄冠与缁衣,方击钟以鸣鱼[19]。虽大同而小异,讵可企吾之清虚[20]。

于时朝日升,阳和舒[21]。乌丸炯兮映窗,兽煤烘兮满炉[22]。则有玄龄稚儿,青衿小儒[23]。若骥之子,或凤之雏[24]。咸鞠躬而来思,矜步武之襜如[25]。揖先生而登堂,各齿列乎坐隅[26]。比粥令之一行,皆攫碗以拿盂[27]。俄匕鸣而颊响,惊齐噪于千夫[28]。类昆阳之战酣,卷百万以如无[29]。先生熟视抚掌,助声势而奋须[30]。谓吾党之能事,快雄俊之起予[31]。顾童子其何知,已鼓腹而奔衢矣[32]。

先生于是馀勇未歇,食思方骋[33]。取谷气之精华,喜渐入于佳境[34]。促孟光之举案,方缓带而笑领[35]。鄙勺饮之孱懦,空数杯于俄顷[36]。已而玉池之水生甘,诗腹之雷不鸣[37]。和畅五神,驱除三彭[38]。杜邪疾于他日,养浩气于平生[39]。彼东坡之玉糁,与吴下之莼羹[40]。较用功于锱铢,盖未许其同盟[41]。况乎周之炙,孝仪之鲭,皆潜伏于鸩毒,亦何恤乎膻腥[42]。将奔避之不暇,尚安敢婴吾锋而抗吾衡也[43]。

先生乃旷然心平,融然气和[44]。舒然而伸,悠然而歌[45]。歌曰:以不杀而仁兮,吾何忧?既易得而易足兮,吾何求[46]?谅此味之天成兮,吾何以酬[47]?虽然无用山泽之癯兮,犹可以为肉食之谋也[48]。

(《中庵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东里先生:教书先生。此指作者自己。腊粥: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风俗。设:准备。应:对应。故事:故,旧有的,原来的。故事,这里指旧有的风俗。

[2]方:正在。戒:斋戒。洁锜釜之器:锜(qí),古代烹煮器皿,底下有三足。釜,古代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锜釜之器,这里指煮粥用的锅具。洁,用作动词,使……清洁。

[3]屏黜:屏(bǐng),除去,排除。黜(chù),消除,去掉。屏黜,即除去,消除。

[4]敕(chì):告诫,嘱咐。庖(páo):厨师。役台舆:使唤奴仆。役,役使,使唤。台舆,也称舆台,是奴隶中的两个等级,后来泛指奴仆。

[5]咸受命而奔趋:(下人们)都受命奔忙,不敢怠慢。咸,全,都。奔,跑。趋,快走。

[6]薪:柴。

[7]大杓巨盎,后列前敷:大的勺和罐,摆了很多。杓(sháo),勺,舀东西的用具。盎(àng),一种腹大口小的盛器。敷,铺开,摆开。

[8]淅长腰之玉粒四句:写准备腊八粥的材料。淅,淘米,这里把米比作玉粒。泻,淘去污泥,这里把小豆比作红珠。屑,碎末,这里用作动词,把……弄成碎末。

[9]纷众材之毕集,俾效用于一区:众多的材料全部集中在一起,使它们在这里发挥作用。纷,众多的样子。毕,都,全部。俾(bǐ),使(达到某种效果)。

[10]方相接其未久,迹难混而犹疏:当各种材料刚放在一起煮时,它们很难融合,腊八粥还显得很稀。疏,稀,与”密“相对。

[11]逮夫坎离既济之后,庚癸相合之初:逮,等到。坎离既济:指水火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坎、离,八卦之一。分别代表水、火。既,已经;济,成功。庚癸相合:指粥料与水相合。庚,天干之一,西方,主谷;癸,天干之一,北方,主水。

[12]翕和气之回春,破腊寒于须臾:(腊八粥)吸收了能使万物复苏的和暖之气,在片刻之间冲破冬天的寒冷。翕,吸。须臾,片刻,一会儿。

[13]”乍蚯蚓之一鸣“以下八句:写煮腊八粥时的声音。乍,刚才。庐,屋。俄而,一会儿。万窍,指山岩间各种孔穴。撼,摇动。楸梧,楸树与梧桐。少焉,不多时,一会儿。急溜(liù),迅疾的水流。

[14]渐威声之衰息,方讼语之嗫嚅:腊八粥很大的沸腾声逐渐变得小了。讼语,争辩声,这里形容声音大。嗫嚅(nièrú),窃窃私语,这里形容声音小。

[15]若,像。叱,呼喊。欨,嘘气。

[16]蓬蓬然,蒸汽上升貌。恍:仿佛。蜡,指脂状物。酥,酥油,从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

[17]殊绝:非常绝妙。殊,很,非常。绝,高超,绝妙。至味:达到了极点的味道,这里形容腊八粥味道极佳。芳腴,芳香味美。

[18]笑仓惶于公孙,陋咄嗟于齐奴:公孙,冯异字;齐奴,石崇小名。事分别见《后汉书·冯异传》和《世说新语·汰侈》。

[19]黄冠:道士之冠。缁衣,浅黑色的衣服。击钟以鸣鱼,指敲钟和木鱼。

[20]讵可企吾之清虚:怎么能达到我的这种清静虚无?讵(jù),岂,表示反问。企,盼望达到,希望赶上。

[21]阳和,春天的暖气。舒,伸展。

[22]乌丸:这里指煤炭。炯,明亮。兽煤,制为兽形的煤炭。烘,燃烧。

[30]玄龄稚儿:年龄幼小。青衿:指学子之服。《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4]骥,骏马。凤,凤凰。雏,幼鸟。

[25]矜步武之襜如:指诸生走上前来,衣襟摆动的样子。矜(jīn),端庄。步武,步伐。襜(chān)如,摇动的样子。

[26]齿列:指按年龄整齐地排列。坐隅,座位。

[27]比:及,等到。粥令:食粥的命令。攫:抓,拿。盂:盛粥之器。

[28]俄,很快。匕:汤匙。颊响:指食粥时的吸吮之声。噪,喧哗声。

[29]这两句以汉光武帝刘秀以三千兵大破王莽军数十万于昆阳来比喻食粥的激烈。

[30]熟视,久视。抚掌,拍掌。奋须,振须。

[31]谓吾党之能事,快雄俊之起予:我们这些人最以为快乐的,就是看到具有雄才伟略的豪俊崛起。

[32]何知:到哪里去。知,通之,到。鼓腹,挺着肚子。奔衢,奔向大道。

[33]方骋:尽情施展,不受拘束。指食欲正旺。

[34]谷气之精华:指粥。渐入于佳境:指越来越可口。

[35]促孟光之举案:指东汉梁鸿和孟光举案齐眉事。缓带,松开衣带。

[36]鄙:鄙视,看不起。孱弱,本指虚弱,此指小气,纤秀。俄顷:顷刻,片刻。

[37]已而,不久。玉池,指唾液。诗腹之雷:指肚子因饥饿而发出的咕辘声。诗腹,指作者饱学而言。

[38]和畅:和谐舒畅。五神:五藏之神。三彭:道家语,即三尸。据传三尸姓彭,常居于人身中,伺察功罪。

[39]杜:杜绝,阻塞。邪疾,疾病。浩气,正大之气。

[40]彼东坡之玉糁,与吴下之莼羹:苏轼《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糁(shǎn),饭粒。莼(chún)羹,莼菜汤。典用张翰事,见《晋书·张翰传》。

[41]锱铢,皆古代最小的货币单位,比喻极微小的数量。盖未许其同盟:指东坡玉糁羹与吴下莼羹都比不上。

[42]况乎周之炙四句:周,晋安成人,字伯仁。《晋书》有传。炙,烤肉。孝仪,梁刘潜字。鲭,一种用鱼肉作成的食品。恤,同情。膻腥,指肉制品发出的臊腥味。

[43]尚安敢婴吾锋而抗吾衡也:还怎么敢触碰我的锋芒,抵抗我的车马呢?婴,碰,触犯。衡,车辕头上的横木。

[44]旷然:心胸开阔貌。融然:和合貌。

[45]舒然:舒畅貌。悠然:自得貌。

[46]以不杀而仁:指作成此粥而未杀生,故能称仁。

[47]谅:料想。何以酬:以何酬,代词宾语前置。以,用。酬,应对。

[48]虽然无用山泽之癯兮,犹可以为肉食之谋也:虽然对贫瘠的山川河流没有什么用处,但还可以为那些当政者出谋划策。癯(qú),瘦。肉食,指当政者。

评本文是一篇小赋,借题发挥,立意高远。文章借腊八煮粥事表现东里先生的才华和远大的人生理想。这样的借题发挥自然顺畅,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文章可分为两层:前半部分叙述”设粥“的缘由、材料的准备、煮粥的过程及诸生吃粥的情景;后半部分重点表现东里先生出众的才华、豪放的性格、勤奋的学风、旷达的心胸,并在此基础之上表现出他愿为国家社稷尽绵薄之力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在艺术风格上,文章秉承了赋这种文体铺陈、夸张的特点,短小精悍,文笔自然,却又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在对煮粥过程的表现中,作者将夸张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蚯蚓一鸣、秋虫满庐、怒风远来,万窍号呼、撼千丈长松、响十里楸梧、惊湍拍堤、急溜鸣渠,极写煮粥时声音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样的描写,夸张中更显逼真、生动,令人如临其境。此外,作者用”匕鸣而颊响,惊齐噪于千夫,类昆阳之战酣,卷百万以如无“这样的夸张来表现诸生吃粥的情景,更从侧面表现了腊八粥的味美香甜。

统观全文,文章结构明晰,中心明确,夸张手法运用得当、生动,是一篇佳作。

(李占鹏曹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