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2298500000062

第62章 高唐赋(1)

宋玉

《高唐赋》收入《文选》,宋玉作。从内容看,本篇与下篇《神女赋》前后属连、相互衔接,当作于宋玉任文学侍臣、甚得襄王信任之时。又由篇首“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之句可知,本篇应是宋玉高唐之游后的追记之语。关于本篇以及《神女赋》的真伪,自清人崔述提出“假托成文”的观点后,陆侃如、刘大白、游国恩等先生就其人称、词语掌故、用韵、流传等问题予以怀疑。不过,经过现代学者的考证,这些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参看胡念贻《宋玉作品的真伪问题》、汤漳平《宋玉作品真伪辨》、朱碧莲《楚辞论稿》、马积高《赋史》、高秋凤《宋玉作品真伪考》、吴广平《宋玉研究》等……且此二赋在东汉傅毅《舞赋》中已被提及:“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赋高唐之事。”甚至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楚王乃登阳云之台”一句,三国魏孟康与晋人徐广便认为是用宋玉赋高唐的典故。可见《高唐赋》的流传也是较早的,故当是宋玉所作。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1],望高唐之观[2]。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3],忽兮改容,须臾之间[4],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5],怠而昼寝[6],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7],为高唐之客[8]。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9]。‘王因幸之[10]。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11],高丘之阻[12]。旦为朝云,暮为行雨[13]。朝朝暮暮,阳台之下[14]。‘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15]?”玉对曰:“其始出也,兮若松[16];其少进也,晣兮若姣姬[17],扬袂鄣日,而望所思[18]。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19],建羽旗[20]。湫兮如风,凄兮如雨[21]。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22]。”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23]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24];广矣普矣,万物祖矣[25]。上属于天,下见于渊[26]。珍怪奇伟,不可称论[27]。”王曰:“试为寡人赋之[28]。”玉曰:“唯唯[29]!”

[1]昔者:从前。 楚襄王:即顷襄王,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君主,楚怀王之子,名横,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在位。云梦:“云”是地名,楚人名泽中曰“梦”,“云梦”本指云地之“梦”,后来这个大湖向东向南转移,以后汉江以北、以南的“梦”便都称之为“云梦”。汉北云梦到春秋中叶以后逐渐淤塞,终至变成陆地,故从春秋以后便成了楚王的游猎区(参赵逵夫《汉北云梦与屈原被放汉北任“掌梦”之职考》,见《屈原与他的时代》)。台:高台,台馆。

[2]高唐:即“高阳”。“唐”、“阳”古音通,高阳为帝颛顼的姓氏,是楚之先祖,“高阳之观”即楚人祭祀先祖的高阳之台(饶宗颐《楚辞地理考》)。一说“高唐”为山名,误。观(guàn):祀神的高楼,立于巫山之上。或读为“guān”,指高唐的景象,似误。

[3]崪(zú):山峰高而险,此处形容云气如高峻的山。

[4]须臾:片刻,一会儿。

[5]先王:当指楚之前代君王之一。旧说多以为即楚怀王(前328—前299年在位),似过于拘泥(见《文选》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

[6]怠:疲倦。 昼寝:白天小睡。

[7]巫山之女:巫山的神女,其形象与《山海经》《庄子》所说“帝女”死而所化之神女一致。《文选》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曰:“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今人或以为即楚之先祖,因为楚之云梦为楚之祀高禖(帝王祀神以求子)之地,为男女幽会祷子之所,云梦的神便是楚之高禖,故高唐神女原是楚之高禖,“以先妣而兼神禖”,曾是楚始祖神(闻一多《神话与诗·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但宋玉笔下的神女是 “楚人崇拜的一位女神”(马积高《赋史》),已变成“一个美丽多情,飘忽来去,可遇而不可犯的有着高贵身份的美女形象”(褚斌杰《楚辞要论》)。巫山:先秦时楚人所说的巫山,非今日长江三峡中的巫山。其地处汉水以南,长江北岸,在汉水以南的云梦泽一带(参赵逵夫《汉北云梦与屈原被放汉北任“掌梦”之职考》,见《屈原与他的时代》)。

[8]为高唐之客:是高唐的来客。

[9]此句说神女欲自荐于枕席之上,以求亲昵欢爱。荐:进。

[10]此句说楚王与神女在梦中欢合。幸:指君王的亲临,特指与女子的同房。

[11]巫山之阳:巫山的南面。阳,《文选》李善注:“山南曰阳。”

[12]高丘之阻:高山上险要处。高丘,神女所居之高山。《离骚》“哀高丘之无女”亦以“高丘”与“女”相联系。阻:险要地带。

[13]此句说神女清晨变化为云霞,傍晚又化为流动的雨丝。行:流动,传布。《周易·乾卦》之《彖辞》:“云行雨施。”

[14]阳台:当是上文所云楚之先王昼寝、梦中与神女相会之处,后又称之为“阳云之台”(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楚王乃登阳云之台”)。或以为即前之高唐(阳)观,非是。盖楚王昼寝不当在祭祀先祖之观内。

[15]若何:如何,怎样。

[16](duì):茂盛貌。(shí):木竹直立貌。

[17]晣(zhé):光亮,明亮。 姣姬:美女。

[18]袂(mèi):衣袖。 鄣日:遮蔽日光。 所思:所思念的人。

[19]偈(jié):快速奔驰。《广雅·释诂一》:“偈,疾也。” 驷马:套着四匹马的车子。古制一车四马,故称。或简称“驷”。

[20]建:树立。 羽旗:饰有鸟羽的旌旗。《文选》李善注:“《周礼》曰:’析羽为旗‘,谓破五色鸟羽为之也。”

[21]湫(qiū):清凉。 凄:寒冷。

[22]此句说朝云飘散,如同凄凉的风雨骤然停止,无处寻觅。指神女行踪神秘,变化莫测。霁(jì):雨止,天放晴。

[23]寡人:古代君主自称的谦词,即寡德之人。 方今:正今,现在。

[24]显:显著,显赫。 临望:登高远望。临,从高处向下看。

[25]广:广大。 普:普遍,齐备,指山上万物齐备。 祖:始。《文选》李善注:“祖,始也。言万物皆祖宗生(乎)此土。”

[26]这两句是说:高唐向上与天连接,向下俯视深渊。属(zhǔ):连接。

[27]称(chēng):述说。 论:讲述。

[28]赋之:铺陈高唐的山川景物。赋,铺陈其事。

[29]唯唯:恭敬应诺之词。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1]。巫山赫其无畴兮[2],道互折而曾累[3]。登巉岩而下望兮[4],临大阺之稸水[5]。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6]。濞汹汹其无声兮[7],溃淡淡而并入[8]。滂洋洋而四施兮[9],蓊湛湛而弗止[10]。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11]。势薄岸而相击兮[12],隘交引而却会[13]。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14]。石砾磥磥而相摩兮[15],巆震天之礚礚[16]。巨石溺溺之瀺灂兮[17],沫潼潼而高厉[18]。水澹澹而盘纡兮[19],洪波淫淫之溶[20]。奔扬踊而相击兮[21],云兴声之霈霈[22]。猛兽惊而跳骇兮[23],妄奔走而驰迈[24]。虎豹豺兕[25],失气恐喙[26];雕鹗鹰鹞[27],飞扬伏窜[28]。股战胁息,安敢妄挚[29]。于是水虫尽暴[30],乘渚之阳[31];鼋鼍鳣鲔[32],交积纵横[33];振鳞奋翼[34],蜲蜲蜿蜿[35]。

[1]此句是说高唐庞大的形体,没有什么物类能够与之匹配比拟。惟:句首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大体:高大的形体。殊:绝。仪比:匹配、比拟。

[2]此句是说巫山之高大显赫,无物可与其相比。赫:高大显赫。畴(chóu):匹配,同类,后作“俦”。嵇康《赠秀才入军》:“咬咬黄鸟,顾畴弄音。”吕向注曰:“畴,匹也。”或将高唐与巫山分为二山对立起来,则此句意为:巫山尽管高大显赫,但也无法与高唐相比。按:此说不妥。盖不仅与上句句意重复,且与前文文义不合。高唐观与朝云庙均应是立于巫山之上的。

[3]互折:交互曲折。 曾(céng)累:山径重重叠叠。曾,通“层”,重叠。

[4]巉(chán)岩:高险的山岩。巉,险峻貌。

[5]临:向下看。 阺(dǐ):土山坡。李善注引《说文》曰:“秦谓陵阪曰阺。 稸(xù):同”蓄“,积聚。李善注引《字林》曰:”稸,积也。“

[6]百谷:众多山谷之水。

[7]濞(pì):洪水暴发声。 汹汹:波涛奔涌的样子。 无声:指波涛的声音压过了其他一切声音,只听见水声,没有其他声音。

[8]溃(kuì):众水合流貌。 淡(yān)淡:水平满貌。

[9]滂(pāng):水盛漫流貌。 洋洋:盛多,广大。 四施:指水流向四方。

[10]此句说水势盛大且奔流不止。蓊(wěng):聚集貌。湛(zhàn)湛:水盈满貌。

[11]此句是说:远风吹来,波浪涌起,起伏的波浪犹如附在山上的孤垄。丽:附。亩:田垄。

[12]势:水势。 薄(bó)岸:冲击崖岸。薄,通”博“,搏击。

[13]此句”谓水口急狭,不得前进,则退却,复会于上流之中止“(李善注)。隘(ài):狭隘之处。李善注引《广雅》曰:”隘,狭也。“交引:水流交汇而倒流。却会:后退而汇合于上游。

[14]旧注多以”碣石“断句,非,当以”碣“断。胡克家《文选考异》云:”案’碣‘当断句。’会‘、’碣‘、’礚‘、’厉‘及以下皆协韵,无容失其一韵,’石‘字当属下句首。’石砾磥磥‘二句言小石也;’巨石溺溺‘二句,言大石也。其善注则云碣石者,以碣石解正文之碣,非其读正文于石为句。“崪(cuì):通”萃“,聚集。中怒:指水中怒涛。碣(jié):海边的山。

[15]石砾(lì):小石。 磥(lěi)磥:形容石头很多。磥:同”磊“,石磊积貌。 相摩:《文选》李善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厉。“

[16]巆(hōng):象声词,水石相击声。 礚(kē)礚:碎石水中相击声。礚:同”磕“,象声词。《正字通·石部》:”磕,两石相击声,别作礚。“

[17]溺(nì)溺:淹没。 瀺(chán)灂(zhuó):大石在水中出没的样子。《文选》李善注:”瀺灂,石在水中出没之貌。“

[18]沫:浪花,水沫。 潼(tóng)潼:水力撞击貌。 厉:起。

[19]澹(dàn)澹:水波起伏貌。 盘纡(yū):迂回曲折。这里形容水流回旋。

[20]淫淫:流得很远的样子。《文选》李善注:”淫淫,去远貌。“ 溶(yì):水荡动貌。

[21]奔:水波奔腾,这里代指水波,与下句”云兴声“之”云“相对。扬踊:形容水波奔涌上扬。相击:指浪涛相击。

[22]此句”言水之奔扬踊起而相击,其状若云,又兴声霈霈然“(《文选》李善注)。云:形容波涛涌起时如云一般。兴声:作声。霈(pèi)霈:象声词,形容浪涛相击发出浩大的声响。

[23]跳:同”逃“,逃亡,逃跑。 骇:惊骇。

[24]妄奔走:指野兽胡乱地奔跑。妄,胡乱,随意。《文选》李善注:”谓不觉东西漫走。“ 驰迈:奔驰。迈,出行,远行。

[25]豺(chái):兽名,俗称豺狗。犬科动物,形似狼,较瘦小,吠声如犬。毛色赤棕或灰黄,尾末端黑色,腹部和喉白色。性贪残,好群居,常集体攻击人畜。 兕(sì):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皮厚,可以制甲。

[26]失气:丧失勇猛之气。 恐:惊恐。 喙(huì):疲困。《诗·大雅·绵》:”混夷矣,惟其喙矣。“《毛传》:”喙,困也。“

[27]雕:大型猛禽,又叫鹫(jiū)。 鹗(è):鸟名。性凶猛,常在江河湖泊及海滨一带飞翔,捕食鱼类。故又称鱼鹰。 鹞(yào):雀鹰的俗称,今通称”鹞鹰“、”鹞子“。形体像鹰而比鹰小,背灰褐色,腹白带赤,捕小鸟、小鸡为食。

[28]飞扬:高飞。 伏:伏匿。 窜:《文选》李善注:”窜,逃也。“

[29]这两句是说:各种猛禽猛兽被吓得战战兢兢,气喘吁吁,丧失勇猛之气。股战:两腿战栗、发抖。股,大腿。胁息:屏气,不敢呼吸的样子。《文选》李善注:”胁息,犹翕息也。“挚:通”鸷“,狠,凶猛。

[30]水虫:水中的动物,鱼鳖之属。 暴(pù):晒,后作”曝“。《文选》李善注引《方言》曰:”晒,暴也。“

[31]乘:升,登。 渚(zhǔ):水中小洲。 阳:水的北面。

[32]鼋(yuán):大鳖。 鼍(tuó):扬子鳄。鳣(shàn):鳝鱼。 鲔(wěi):鱼名,鲟鱼、鳇鱼的古称。

[33]交积纵横:形容处在渚上的水虫纵横交错地聚集堆积在一起。

[34]翼:指鱼鳃边的小鳍。

[35]蜲(wēi)蜲蜿蜿:《文选》李善注:”龙蛇之貌。“此处形容鱼类盘旋曲折前行貌。

中阪遥望[1],玄木冬荣[2]。煌煌荧荧[3],夺人目精[4]。烂兮若列星[5],曾不可殚形[6]。榛林郁盛[7],葩华覆盖[8]。双椅垂房[9],纠枝还会[10]。徙靡澹淡,随波暗蔼[11]。东西施翼[12],猗狔丰沛[13]。绿叶紫裹[14],丹茎白蒂[15]。纤条悲鸣,声似竽籁[16]。清浊相和[17],五变四会[18]。感心动耳,回肠伤气[19]。孤子寡妇,寒心酸鼻[20];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21]。

[1]中阪(bǎn):山坡间。《文选》李善注:”中阪之中,犹未至山顶也。“阪,同”坂“,山坡。

[2]玄木:指山上幽深的林木。 荣:指草木繁茂、盛多。

[3]煌煌荧荧:指草木花色鲜明。

[4]夺人目精:耀人眼目。目精,眼珠。《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5]烂兮若列星:像群星那样灿烂。

[6]曾(zēng):副词,相当于”乃“、”竟“。 殚(dān)形:穷尽其形状。殚,尽,穷尽。

[7]榛(zhēn)林:丛生的树木。《广雅·释木》:”木丛生曰榛。“一说,榛林,榛树林。亦可通。 郁盛:茂盛貌。

[8]葩(pā)华:华美的花。葩,本指草木的花,引申为华丽、华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艸部》:”葩之训华者,草木花也。亦华丽也,草木花最丽,故凡物盛丽皆曰华。“ 覆盖:指花叶掩映,遮盖衬托。

[9]椅(yī):木名,即山桐子,落叶乔木。 垂房:房生。房生是植物开花、受粉、结果的一种形态。房,也可代称果实。李善注:”垂房,花作房生也。房,椅实也。“

[10]纠枝:弯曲下垂的树枝。一说,枝条交错。 还会:相互交错。

[11]这两句是说:树木枝叶随风摇曳,宛如水波荡漾;树荫在水面上拂动,昏暗不明。徙靡:指树木枝叶随风往来摇动倒伏。澹淡:水波荡漾貌。随波:这里指树影随水波荡漾。暗(àn)蔼(ǎi):指树荫遮在水波上形成的昏暗的样子。

[12]东西施翼:树木的枝条如鸟舒展羽翼一般伸向四方。东西:这里东西泛指四方。

[13]猗(yī)狔(nǐ):柔弱下垂貌。 丰沛:枝叶繁茂。

[14]紫裹:紫色的果实。

[15]蒂(dì):花、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16]这两句是说:树木纤细的枝条在风中发出悲切的鸣声,犹如竽籁合奏一般动听、感人。竽(yú):古代一种簧管乐器,形似笙而略大。籁(lài):古代的管乐器,一指三孔龠,又可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