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2298500000049

第49章 箴[1]

荀况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2],处于室堂。无知无巧[3],善治衣裳[4]。 不盗不窃,穿窬而行[5]。日夜合离,以成文章[6]。以能合从,又善连衡[7]。下覆百姓,上饰帝王[8]。功业甚博,不见贤良[9]。时用则存,不用则亡[10]。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11]?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12]?头达而尾赵缭者邪[13]?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14]。无羽无翼,反覆甚极[15]。尾生而事起[16],尾邅而事已[17]。簪以为父,管以为母[18]。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19]。箴。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点校本,1988年)

[1]箴(zhēn):同“鍼(zhēn)”,即今“针”字。下同。

[2]山阜(fù):山冈。阜:土山。针由铁制成,而铁矿产于山中,故曰“生于山阜”。

[3]知:同“智”。巧:技巧。

[4]治:理。指缝制。

[5]穿窬(yú)而行:穿越孔穴。这里指穿洞缝纫、针走线行的动作。窬,孔,穴。

[6]这二句是说:此物日夜忙于把离散的东西连接在一起,从而制成花样纹饰。合:用作动词。文章:文采。这里指花纹。文,同“纹”;章:条理。

[7]这二句指针既可纵向缝合,又能横向连缀。合纵、连横,本指战国纵横家游说诸侯国的政治主张,南北相连为合纵,东西相连为连横。以:通“已”,既。从(zòng):同“纵”。 衡:同“横”。

[8]覆:盖,遮蔽。指缝制衣裳以遮体。饰:修饰。指制成纹饰。

[9]见(xiàn):同“现”,显现。贤良:贤良之德。

[10]此二句是说:当用它时,它就出现;不用时它就隐藏不见。亡:通“无”。

[11]原文“钜”下为逗,今依上下文删。此句是说:它是开始制作时很大,而等其制成后便很小了吧?始生钜(jù):指制针的铁很大。钜:同“巨”。成功小:指制成的针很小。

[12]长其尾:使其尾巴很长。锐其剽(biǎo):使其顶尖很锐利。剽:末端,这里指针尖。

[13] (xiān)达:锐利。赵缭:即“绕缭”,缭绕,“赵”、“绕”一声之转。一说“赵”读为“掉”。掉缭:很长的样子。亦通。

[14]结尾:这里指在线末打结。为事:开始工作。

[15]反覆:往返重复。 极:通“亟”,迅速。

[16]这句是说:它长上尾巴就开始工作。指穿线于针。

[17]这句是说:它把尾巴盘结起来,工作就停止下来。指线尾打结。邅(zhān):转,回旋盘结。已:止。

[18]这二句互文,指针以簪、管为父母。“簪”:通“鐕”,指磨针之钉(俞樾《诸子平议》)。管:用来盛针的竹管。

[19]箴理:关于针的道理。

《箴》赋也是五赋中写得颇为生动的一篇。单就其描写而言,设辞与射辞的铺陈很有生趣。譬如,关于针的制作过程是“生于山阜,处于堂室”、“始生钜其成功小”;关于其形状是“长其尾而锐其剽”、“头达而尾赵缭”;关于其缝纫的情状是“不盗不窃,穿窬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覆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很是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进一步说,这种具体的描写当中也寄托了深刻的用意,即所谓“托物言志、主文谲谏”。张惠言《七十家赋钞》说:“《箴》以喻纵横之术,虽济一时,终亦必亡。”其解说虽未必洽切,但他看到了字里行间的深意,这对研究者是有启发的。今人或以之为作者政治理想的体现,或以之为赋“士”之作,都是对其寄寓意义的探索。

回到《礼》《智》《云》《蚕》《箴》五赋的性质与功用的问题上。我们在题解中指出:这五赋作于荀子初至齐稷下之前期,是其上齐宣王之作。也就是说,它们是荀子用隐语的形式来谏说齐宣王的,因而在这里承载着严肃的政治功能,而并非如前人所说是游戏、娱乐之作。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荀赋对于汉大赋在创作目的和文学精神方面的影响:《赋篇》的谏说功用与汉大赋的讽谏意图有着共同之处,它们所体现的精神本质是一致的。作为“润色鸿业”的汉大赋,“颂”与“赞”的精神始终贯穿于其中,因而其性质是严肃的。前人批评汉大赋是“劝百讽一”,但无论如何,“作赋以讽”的动机是存在的,这与荀赋劝谏的性质也一脉相承。刘勰说《礼》《智》诸赋是“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文心雕龙·诠赋》),与这种文学精神的贯通也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

(马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