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一年十一月,内阁传来消息,内阁老臣彭时病故,很多大臣,尤其是有资格替补内阁的大臣,眼睛都盯着内阁阁臣的位置。可没想到叶阁老一句话,一个月以前还是鸿胪寺丞的刘吉,官儿升了好几级,还进了内阁。一时间舆论哗然,这就是裙带关系的力量,都恨自己没生出一个漂亮的女儿送给叶三来打通仕途。有资格的老臣又不甘心让刘吉得天独厚,纷纷怂恿言官弹劾刘吉,言官们也是吃饱了没事可干,有了这个机会,那还等什么,每天弹劾刘吉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递到内阁,和前一阵子力谏叶三登基的折子有得一拼。
大明朝本来就弹劾成风,言官们吹着浮土找裂缝,都是爱管闲事的主儿,刘吉这种一飞升天的人自然成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刘吉这位仁兄现在有了叶三做后台,心理承受能力大增,言官们弹劾他什么权当耳边风,什么都没听见,照样每天上朝下朝混吃混喝,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言官们无奈,集体送给了刘吉一个雅号“刘棉花”。何谓棉花?棉花者,不怕弹也!
言官们忙于弹劾刘吉,却把始作俑者杨秋迟给忘了,杨秋迟忙里偷闲又在东海连云岛上演了一出好戏,也没有别的什么新鲜玩意,就是传说东海连运岛叶阁老出生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条金龙,很多人都看到了。如此老套的情景,在中华大地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次又一次上演,但就是这种俗气老套的东西才能让老百姓意会传诵。就像茶馆里的说书人说起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一般都夹杂着某大帝出生时天有异象,异象都预示着天机云云,这样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龙这种异化的动物,谁也没见过,可就是在孕育数千年辉煌文化的文明古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经常充当上天的代言人,如果真要是有龙的存在,试想它也很无奈吧?
金龙的出现如果不利于当权者的话根本出不了地方官府就被控制了,只有对权势者有利的东西才能昭示天下。随着金龙出世的传说后,成化十一年年底,市面上又出现了以金龙为封面的新黄历,朝廷拒绝承认是官府行为,但也没有强加禁止。有识者此时意识到,叶三政权即将来临。新黄历的销量很好,购买者主要是普通的老百姓。至于谁当皇帝,普通老百姓谁又在乎?只要天下太平,税收轻些,谁当皇帝对老百姓来说不过就是个年号,仅此而已。说不定新皇帝登基还会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呢,总归是好事吧。而在乎国家大事的人,都是吃饱了以后有更高追求的人。
成化十一年年底捣腾了很多有趣的事儿,可是过了年之后还是叙用了大明成化年号,为成化十二年。正月间,大明朝臣又闹腾起来了,其中以内阁新人刘吉闹腾的最欢实,这位棉花老兄,顶着被弹的风暴,率文武群臣数百人联名上书恭请叶三称帝,可叶三按照章法拒绝了。内阁首辅商洛是唯一反对叶三称帝的大臣,可朝廷上下力谏叶三称帝已经成为潮流,不可阻挡,商洛空叹无奈。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内阁阁员万安、刘吉、刘翊又连连上书劝进表,叶三终于宣布:拒受不住,遂顺应天命,即皇帝位。
龙椅上的朱见深本来就很少上朝,也不必赶他下台了,叶三直接就坐上去了。叶三称帝,可并没有立国号,只是既定三月初三为开国大典,朝廷里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叶三集团的人,将迎来人生的辉煌。愁的是明朝的勋亲,自个的皇朝要玩完了,荣华富贵靠山吃山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叶三亲自建立起来的西大营六万班底改名为国防军,正式作为叶三的亲卫部队,为保证其忠诚度,明文规定国防军将领校尉世袭罔替,世代领取国家俸禄。并将在辽东的大将章程急召回京,担任国防军指挥使一职。这事儿让朝中大臣颇感诧异,特别是文官们十分抵触,商洛便当着众人的面说道:“章程在辽东违抗军令,滥杀无辜,不治罪也就罢了,竟然还有功了!这是什么事儿这是?”可刘吉当着商洛的面沉声道:“本官听说章程在辽东抗命都抗出理来了,说是几年前今上对他说过:章程啊,以后你带兵去辽东,也让女真人尝尝咱们现在的滋味。这不都说了几年了,他还能记得,真是忠臣良将啊!如此一来,黄部堂禁止屠杀平民的命令自然就可以佯作没听见了。”经刘吉如此演绎一番的点醒,众官都哦啊连声,嘘唏一片,做恍然大悟状,心下了然。这章程抗命抗的是黄部堂的命,却明白地表示只听叶三的,这不就时来运转了吗?此时万安也说道:“章将军听说还是个有功名的人,可不能把他当做大字不识的一般武将,章将军做事还是很有深意的,诸位同僚说是不是啊?”
“那是,那是,的确很有深意。”众官附和道。
大典之前有许多礼仪规格需要准备,从叶三身上的着装到韶乐布置都是有章法的。但是众人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官位,甚至爵位。于是叶三召集了部堂以上是重臣在内阁衙门商量这事儿,并且说出了令在场阁臣和部堂重臣最为吃惊的事,那就是叶三将成立两个内阁,一个是还没有退位的皇帝朱见深的内阁和部堂级的人选,一个是他的内阁和部堂级人选。这下吵吵好几天都没定下来的事彻底安静下来了,这下他们心里都明白叶三这个皇帝想干什么了,不过这样也好,大家都有官做,也不用争抢的头破血流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可有件事所有的功臣都盯着呢,那就是加入哪个阵营的问题,这对他们才是最实质的东西。一旦定下来了,那是关系到他们百年气运的关键。官位的大小大家都不奢求了,只求能在叶三的阵营里不********。不过这也是众人的必争之地,能进入叶三阵营那就是一等一的开国辅运功臣,等于说是辅佐叶三夺取江山的核心成员,那将富贵荣耀之极,不能不让众臣垂涎三尺。那些自觉功劳不大的人,也开始想着能在朱见深的朝上占有一席之地,最好能弄个免死铁卷什么的,才一劳永逸,不枉遇到这样的大好时机。也有忠于大明朝廷的老臣不为所动,国家不出现内乱,不被血腥所冲击就是他们最好的愿望,不过做官儿谁不愿意?最好还是做大官儿。
大臣们开始分成两党,两边各自吹捧自己人互为声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总不能厚着脸皮吹捧自己吧。你还别说,还真有人自己吹捧自己,就是那位棉花老兄刘吉,他认为自己是促成叶三称帝的最大功臣,这话差点没把杨秋迟的鼻子给气歪了,拿杨秋迟的话说,孺子棉花球也,不可同殿称臣。意思就是说和刘吉同殿称臣太丢份儿了。所以要让别人为自己摇旗呐喊,当然也要为别人摇旗呐喊。可总不能都站到叶三这边吧?大臣们只能再想办法让对方一派的人委屈些,把位置腾出来。
于是内阁里的大臣一个个都振振有词,吹捧着某某人干过什么事,做出过多大的功劳。叶三此时也像一团棉花,软软地做出一副虚心纳谏的姿态,认真地拿着毛笔在纸上有模有样地记录着。但是他的心里却很清楚这两派人在搞什么,而且他们都是和后宫和自己有关系的人,无非就是后宫唐甜、周太后一派和拥护自己的一派在内外声援,想在自己的新朝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