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2263300000033

第33章 专案研究(6)

“八敬法”的内容,案《十诵律》为:一者百岁比丘尼,见新受具戒比丘,应一心谦敬礼足;二者比丘尼,应从比丘僧乞受具戒;三者若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法;四者无比丘住处,比丘尼不得安居;五者比丘尼安居竟,应从二部僧中自恣求见闻疑罪;六者比丘尼;半月从比丘受八敬法;七者比丘尼语比丘言,听我问修多罗、毗尼、阿毗昙,比丘听者应问,若不听者不得问;八者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见闻疑罪,是为八。《十诵律》卷四十七,《大正藏》第23册,第345页下。案《五分律》为:一者比丘尼众半月,应从比丘众乞教诫人;二者比丘尼众安居时,要当依比丘僧众;三者比丘尼自恣时,应白二羯磨遣三比丘尼,从比丘众请见闻疑罪;四者式叉摩那,二岁学六法已,应于二部众求受具足戒;五者比丘尼不得骂比丘,不得于白衣家道说比丘,若犯戒、若犯威仪、若邪见、若邪命;六者比丘尼不得举比丘罪,而比丘得呵责比丘尼;七者比丘尼犯粗罪,应在二部僧中求半月行摩那埵,行摩那埵已,次阿浮呵那,应在二十比丘二十比丘尼众中出罪;八者比丘尼虽先受具戒百岁,故应礼新受大戒比丘。《五分律》卷七,《大正藏》第22册,第45页下-46页上。案《四分律》为:今为女人制八尽形寿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何等八: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请令坐,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阿难,比丘尼不应骂詈比丘呵责,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阿难,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恣,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比丘尼半月从僧乞教授,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比丘尼僧安居竟,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如是阿难,我今说此八不可过法,若女人能行者即是受戒,譬如有人于大水上安桥梁而渡,如是阿难。我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四分律》卷四十八,《大正藏》第22册,第923页上-中。 案《摩诃僧祇律》,“八敬法”有以下八条内容:第一,“比丘尼虽满百腊,应向新受戒比丘起迎恭敬作礼”。第二,“(比丘尼)应二岁学戒,二部众中受具足”。第三,“比丘尼不得说比丘实罪非实罪,比丘得说比丘尼实罪,(不得说非实罪)”。第四,“比丘尼不先(比丘)受食、床、褥”。第五,“比丘尼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第六,比丘尼应向比丘“半月问布萨求教戒”。第七,“无比丘处比丘尼不得安居”。第八,“比丘尼安居竟,应如是二众中受自恣。若比丘尼十六日不诣比丘僧受自恣,至十七日住受自恣者,越敬法”《摩诃僧祇律》卷三十,《大正藏》第22册,第471页上-476页中。

通过对《十诵律》、《五分律》、《四分律》、《摩诃僧祇律》所录“八敬法”内容的比较看出,不同戒律对“八敬法”的阐述有细微差异。其中有七条相同或相似:1.比丘尼应尊敬所有比丘;2.比丘尼应于二部众中受具足戒;3.比丘尼应在比丘僧中半月行摩那埵;4.比丘尼应半月从比丘处求教戒;5.无比丘处比丘尼不安居;6.比丘尼安居竟应在比丘中自恣;7.比丘尼不得说比丘实罪(见闻疑罪)。

不同处:《十诵律》规定“比丘尼半月从比丘受八敬法”,“若比丘不听,比丘尼不得从其问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五分律》规定“比丘尼不得骂比丘,不得于白衣家说比丘过”。《四分律》规定“比丘尼不得骂比丘”,“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羯磨),作忆念(毗尼)”。《摩诃僧祇律》规定“比丘尼不先(比丘)受食、床、褥”。

笔者认为,“八敬法”在各律相中同或相似的部分较真实地反映了早期佛教结集律藏的条款内容,其变化的部分缘于各部派发展遇到的具体情况。总的来说,“八敬法”要求比丘尼尊敬比丘,以比丘为师。二“八敬法”形成原因探讨

“八敬法”制定的因缘,传统上认为是佛陀为摩诃波阇波提所制。案《四分律》:尔时阿难闻世尊教已,即往摩诃波阇波提所语言:“女人得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世尊为女人制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即为说八事如上。摩诃波阇波提言:“若世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我及五百舍夷女人当共顶受。阿难,譬如男子女人年少,净洁庄严,若有人与洗沐头已,止于堂上,持优钵罗华鬘、阿希物多华鬘、瞻婆华鬘、苏曼那华鬘婆、师华鬘授与彼,彼即受之系置头上,如是阿难,世尊为女人说八不可过法,我及五百舍夷女人当共顶受。”时阿难即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已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为女人说八不可过法,摩诃波阇波提等闻已顶受。”《四分律》卷四十八,《大正藏》第22册,第923页中。如依此言,则摩诃波阇波提出家时佛陀就已制定“八敬法”,并以此作为女性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受戒定式,这与后世认为“八敬法”在当时只针对摩诃波阇波提的意见稍有不同。

从时间上分析,考察“八敬法”的具体条款,如“比丘尼应从比丘中求教戒”一条,发生在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受具足戒之后。当时“佛在舍卫国。尔时佛告诸比丘:‘我教化四众疲极。’令诸比丘当教诫比丘尼。尔时诸比丘受佛教已,次第教诫比丘尼”《十诵律》卷十一,《大正藏》第23册,第80页上。因为佛陀精力及时间有限,准许先入门的比丘们教授比丘尼。并且,为了能让比丘乐于教授比丘尼,佛说:教诫比丘尼者,大得供养者。诸大德,为教诫比丘尼故,大得利养,非比丘尼与,亦非比丘尼教与。此诸比丘尼,有是国王女大臣女,或是大富长者女,各自还家,父母问言:“谁为教授比丘尼?”答言:“诸大德教授我等。”父母闻已发欢喜心,即以四事饮食、衣服、汤药、卧具供养诸大德。有比丘尼还家,说诸大德持戒、精进、学问、忍辱、贵姓,父母闻已增加供养。以三种因缘,诸大德大得利养。《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大正藏》第24册,第781下。 看来,当时出家的比丘尼有许多出身王室或富户。但是,比丘教授比丘尼虽能得大利养,也有一些限制:从今日比丘有五法,不应差令教诫比丘尼。何等五:一者未满二十岁,未过二十岁;二者不能持戒;三者不能多闻;四者不能正语说法;五者犯十三事处处污三众。未满二十岁者,从受具戒来未满二十岁;不能持戒者,破佛所结戒,不随具戒中教,不知威仪,不知应行处不应行处,乃至破小戒无怖畏心,不能次第学持戒;不多闻者,二部具戒不合义读诵,不能正语说法者,不能善知世间正语上好言辞;犯十三事者,若十三事中,处处污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是三众边犯罪,虽悔过亦不得教诫比丘尼。《十诵律》卷十一,《大正藏》第23册,第81页中。也就是说,比丘教戒比丘尼,是在佛教四众成立之后,关于“比丘尼应尊敬所有比丘”及“比丘尼不得骂比丘”的有关规定,并不是比丘尼成立初期即有。如《十诵律》:“偷兰难陀比丘尼在众中,语长老跋提言:‘汝愚痴不了不决定知。’”《十诵律》卷十七,《大正藏》第23册,第118页中。这件事发生在比丘尼僧团成立之后。另外,摩诃迦叶也曾受到比丘尼的轻视:佛在王舍城。尔时长老摩诃迦叶,中前着衣持钵,从耆阇崛山出,入王舍城乞食。尔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在大迦叶前趋行,大迦叶言:“妹,汝若疾行,若避我道。”即骂言:“汝本是外道,有何急事而不徐徐行。”大迦叶言:“恶女。我不责汝,我责阿难。”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在比丘前行,若在前行突吉罗。”《十诵律》卷四十,《大正藏》第23册,第291页上。另一次:佛在王舍城。尔时长老大迦叶,中前着衣持钵,从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偷兰难陀比丘尼随后来至,以肘隐大迦叶背。大迦叶言:“恶女。我不责汝,我责阿难。”是时白佛。佛言:“从今不听比丘尼隐比丘背,若隐者突吉罗。”同上,下。从上三例可知,虽然三个场景的女主角都是偷兰难陀比丘尼,但是也反映出当时并未有比丘尼不得骂比丘的规定,因为跋提和大迦叶都是当时僧团中的重要人物,为维护他们的权威,制定比丘尼敬法。笔者认为,“八敬法”并非摩诃波阇波提受戒成为比丘尼时已有,而是佛陀在世时期逐渐形成的比丘尼应尊敬比丘并以比丘为师向其学习的规定。时间上发生于比丘尼僧团成立之后,逻辑上成立于辱僧事件之后。而摩诃波阇波提所受的“八重法”,并非后世传言之“八敬法”。

就上段佛陀对比丘所说应教授比丘尼的理由来看,当时比丘尼中有部分来自上层种姓和贵族家庭,摩诃波阇波提并未得到全部比丘尼的尊敬:佛在舍卫国,尔时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深护佛法,以折伏语,为诸比丘尼作羯磨。谓苦切羯磨、依止羯磨、驱出羯磨、下意羯磨。诸比丘尼轻慢言,某是我和上尼,某是我阿阇梨尼,我从某僧中受具足戒。是老弊比丘尼,不知谁是其和上尼、阿阇梨尼,从何僧中受具戒。瞿昙弥闻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僧,语比丘尼:“汝等莫恼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瞿昙弥,随受八重法时,即出家得具足戒,成比丘尼。”《十诵律》卷四十,《大正藏》第23册,第293页中-下。出于尊重,佛强调摩诃波阇波提所受的具足戒与当时其余比丘尼不同。由此也可以看出,摩诃波阇波提并不是当时所有比丘尼的“和上尼”或“阿阇梨尼”。笔者以为,如果摩诃波阇波提真是第一个比丘尼,那么根据对戒律的理解,所有比丘尼都应从她受戒,余比丘尼则不应有如上不敬言语。较合理的解释是:不仅只限摩诃波阇波提,有相当一部分初期比丘尼是在比丘处受戒,即“一众受戒”,现前白四羯磨《十诵律》卷四十(《大正藏》第23册,第290页下):“佛在舍卫国,尔时长老优波离问佛言:世尊,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受八重法故,即是出家受具足戒,成比丘尼法,余比丘尼,当云何?佛言。应现前白四羯磨。”是当时比丘尼受具足戒的主要方式。

在白四羯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八语”得具足戒:“八语受具戒者,比丘尼白四羯磨,比丘白四羯磨。起敬亦有八者,比丘尼八敬法也。”《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八,《大正藏》第24册,第800页中。或者说:“八语得具足戒者,从比丘尼得白四羯磨,比丘僧复白四羯磨,是名八语得具足戒。”《善见律毗婆沙》卷七,《大正藏》第24册,第718页中。“八语”得具足戒的方式虽未言明适用于比丘或比丘尼,但案《善见律毗婆沙》:“白四羯磨得具足戒者,此是今世比丘常用八语得具足戒。法师曰:我取本为证。”同上。看来,“八语”得具足戒也适用于比丘。

在佛教比丘尼僧团组建初期,比丘与比丘尼间可相互作羯磨,但是有一次在王舍城,“尔时诸比丘,与比丘尼作羯磨,诸比丘尼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言:‘从今诸比丘,不应与比丘尼作羯磨,比丘尼还比丘尼作羯磨,除受具足戒羯磨、摩那埵羯磨、出罪羯磨。’”《十诵律》卷四十,《大正藏》第23册,第291页上。另一次也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尼,与比丘作羯磨,诸比丘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言:‘诸比丘尼,不应与比丘作羯磨,比丘还与比丘作羯磨,除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羯磨。’”同上。从此之后,比丘尼僧团与比丘僧团分开作羯磨。之后,“时彼即集比丘一切事并在一处,为比丘律。比丘尼事并在一处,为比丘尼律”《四分律》卷二十二,《大正藏》第22册,第968页中。发生在王舍城的两次僧团不合事件,使得比丘与比丘尼几乎分开羯磨,也说明了之前相互作羯磨的现象。如果比丘也须二部白四羯磨得具足戒,则证明原始佛教时期男女相对平等的状况,但缺少其他资料佐证,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测。

不过,佛陀时代佛教对女性的态度是相对平等的:佛在舍卫国,时诸女人次第请佛及僧,办种种饮食。诸比丘食已,不呗、不咒愿而去。诸女人作是言:“我等女人薄福,谁当为我等呗、咒愿、赞叹?”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从今亦应为女人呗、咒愿、赞叹,若无净人者,留上座四人住。”《十诵律》卷四十一,《大正藏》第23册,第299页中。佛陀涅槃后,摩诃迦叶对女性不甚友好,原因之一是他曾被比丘尼轻视。所以在结集律藏时:大迦叶复语阿难:“佛不听女人出家,汝乃至三请,令女人出家,以是事故得突吉罗,是罪如法忏悔。”阿难答言:“我不轻戒,非不敬佛,但以过去诸佛,皆有四众,今我世尊云何独无四众,是故乃至三请。”大迦叶复语阿难:“佛灭度后,汝何以出佛阴藏相,以示女人!以是事故,汝得突吉罗,是罪如法忏悔。”阿难答言:“是女人福德浅薄,欲得见佛相,见已厌离女身,后得男子形,以是故示。”《十诵律》卷六十,《大正藏》第23册,第449页下。律藏结集由摩诃迦叶主持,文本规定了比丘尼必须服从比丘的教诫。摩诃迦叶与阿难的不合是明显的,后从部派佛教中分裂出的经量派即以经为正量,并不重视佛教戒律,此部以阿难为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