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2260400000027

第27章 多样的茶道艺术(3)

高丽时期统一朝鲜后,是韩国饮茶的全盛时期,在贵族及僧侣的生活中,茶已不可或缺,民间饮茶风气亦相当普遍。当时全国有庆尚道6个茶区、全罗道28个茶区等共计35个茶产地。当时的名茶有孺茶、龙团胜雪、雀舌茶、紫笋茶、灵芽茶、露芽茶、脑原茶、香茶、蜡面茶等。王室在智异山花开洞(今庆尚南道河东郡)设御茶园,面积广达四五十里,此即为俗称的“花开茶所”,所产茶叶柔美浓稠如孺儿吸吮的乳汁,所以称为“孺茶”。高丽王朝时期,是朝鲜半岛茶文化和陶瓷文化的兴盛时代。高丽的茶道、茶礼在这个时期形成,茶礼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百姓中。每年两大节——燃灯会和八关会必行茶礼。

燃灯会,每年阴历二月十五日,在宫中康安殿的浮阶里开的燃灯会举行以下茶礼——如近侍官上茶,执礼官面向殿阁鞠躬,上酒饭时,执礼官都面向殿阁鞠躬劝酒饭,后人都随这种礼。此后给太子以下的侍臣送茶,茶到,执礼官先赞拜,太子以下侍臣再拜,执礼官先赞饮,太子以下侍臣随饮毕,揖让。

八关会,即每年阴历十一月十四日,在宫中仪凤门阶梯底下的浮阶中开的八关会举行如下茶礼:左侧执礼官引太子和上公到洗手问洗手,如近侍官上茶,执礼官就面向殿阁鞠躬劝茶,如近侍官摆茶和饮食,也摆太子公侯伯及枢密两阶侍臣的茶和饮食,中阶的侍臣站着就餐,然后近侍官上茶。此后,太子以下枢密侍臣都再拜,接茶饮后揖让。

太子寿宴、王子王妃册封日、公主吉期均行茶礼,君王、臣民宴会有茶礼,朝廷的其他各种仪式中亦行茶礼。

高丽以佛教为国教,佛教仪式隆盛,禅宗中兴,禅风大化。中国禅宗茶礼传入高丽成为高丽佛教茶礼的主流。中国唐代怀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宋代的《禅苑清规》、元代的《敕修百丈清规》和《禅林备用清规》等传到高丽,高丽的僧人遂效仿中国禅门清规中的茶礼,建立韩国的佛教茶礼。如流传至今的“八正禅茶礼”,它以茶礼为中心,以茶艺为辅助形式。表演者席地而坐,讲究方位与朝向。

高丽王朝时期与新罗时期的明显区别是,不仅以茶供佛,而且僧侣们要将茶礼用于自己的修行。真觉国师便欲参悟赵州“吃茶去”之旨,其《茶偈》日:“呼儿音落松罗雾,煮茗香传石径风。才入白云山下路,已参庵内老师翁。”

著名诗人、学者、韩国茶道精神集大成者李奎报也把参禅与饮茶联系在一起,其诗有:“草庵他日扣禅居,数卷玄书讨深旨。虽老犹堪手汲泉,一瓯即是参禅始……”表现了“禅茶一味”的精神。

高丽末期,由于儒者赵浚、郑梦周和李崇仁等人的不懈努力,人们接受了朱文公家礼。在男子冠礼、男女婚礼、丧葬礼、祭祀礼中,均行茶礼。著名茶人、大学者郑梦周《石鼎煎茶》诗云:“报国无效老书生,吃茶成癖无世情;幽斋独卧风雪夜,爱听石鼎松风声。”

流传至今的高丽五行献茶礼,核心是祭祀“茶圣炎帝神农氏”,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内涵丰富,是韩国茶礼的主要代表。道家茶礼,焚香,叩拜,然后献茶,其源自于宋。

李朝取代高丽之后,强调伦理儒学,提倡朱子之学,佛教、神仙思想及茶道等皆被排斥,于是茶荒废、茶道衰落。到了朝鲜末期,丁若镛、草衣禅师、金正喜等人大力提倡饮茶、种茶、著书及将茶与诗文结合,濒临灭绝的茶道才再度兴盛起来。

朝鲜李朝时期,前期的15、16世纪,受明朝茶文化的影响,饮茶之风颇为盛行,散茶壶泡法和撮泡法流行于朝鲜。始于新罗统一、兴于高丽时期的韩国茶礼,随着茶礼器具及技艺的发展,茶礼形式被固定下来,更趋完备。朝鲜中期以后,酒风盛行,又适清军入侵,致使茶文化一度衰落。至朝鲜李朝晚期,幸有丁若镛、崔怡、金正喜、草衣禅师等人热心维持,茶文化才逐渐恢复。

丁若镛,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是与丁若镛同时代而齐名的哲学家,得到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禅宗和佛教方面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草衣禅师,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领悟了禅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东茶颂》和《茶神传》,成为朝鲜茶道精神伟大的总结者,被尊为茶圣,丁若镛的《东茶记》和草衣禅师的《东茶颂》是朝鲜茶道复兴的成果。

在《世宗实录》里记载庆尚道有6个地方和全罗道有28个地方产茶,在《东国舆地胜览》里记载庆尚道有l0个地方及全罗道有35个地方产茶,庆尚道有3个地方和全罗道有18个地方产贡茶。朝鲜时期产茶区遍及朝鲜半岛的南部。朝鲜李朝时期,中国的泡茶法传入,并被茶礼所采用。但煎茶法和点茶法同时并存。朝鲜茶文化通过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在民间的饮茶风尚走向衰落后,茶精神反而发展到了高峰时期。朝鲜的茶文化由盛而衰,由衰而复兴。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韩国除拓展茶产业外,还在1940年以梨花、淑明女子专门学校为始,全国47所高等女校设置日本式茶道课程。日据时期结束后,这些日式茶道转变为韩国式,茶道界除日常饮茶外,也积极从三国以来的茶道典籍中找出自己茶道的特质。

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国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发展,并因此还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以教授茶文化。

和日本茶道一样,源于中国的韩国茶道,其宗旨是“和、敬、俭、真”。“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间敬重、礼遇;“俭”,即生活俭朴、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诚,人与人之间诚相待。我国的近邻——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传播茶文化,并有意识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

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类型区分,即有“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下面介绍韩国茶礼叶茶法:

迎宾:宾客光临,主人必先至大门口恭迎,并以“欢迎光临”、“请进”等语句迎宾引路。而宾客必以年龄长幼的顺序随行。

进茶室后,主人必立于东南向,向来宾再次表示欢迎后,坐东面西,而客人则坐西面东。

温茶具:沏茶前,先收拾、拆叠茶巾,将茶巾置于茶具左边,然后将烧水壶中的开水倒过茶壶,温壶预热,再将茶壶中的水分别平均注入茶杯,温杯后即弃之于退水器中。

沏茶:主人打开壶盖,右手持茶匙,左手持分茶罐,用茶匙捞出茶叶置于壶中。并根据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投茶法。一般春、秋季用中投法,夏季用上投法,冬季则用下投法。

投茶量为一杯茶投一匙茶叶。将茶壶中冲泡好的茶汤,按自右至左的顺序,分三次缓缓注入杯中,茶汤量以斟至杯中的六七分满为宜。

品茗:茶沏好后,主人以右手举杯托,左手把住手袖,恭敬地将茶捧至来宾前的茶桌上,再回到自己的茶桌前捧起自己的茶杯,对宾客行“注目礼”,口中说“请喝茶”,而来宾答“谢谢”后,宾主即可一起举杯品饮。在品茗的同时,可品尝各式糕饼、水果等清淡茶食。

盛大的茶礼

高丽五行茶礼是韩国的传统茶礼,其形式与日本茶道相似,基本是对茶的冲泡和品饮,而高丽五行茶礼则大大突破了韩国茶礼的传统模式,因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内涵丰富,成为韩国最高层次的茶礼。高丽五行茶礼是古代茶祭的一种仪式。

茶叶在古高丽的历史上,历来是“功德祭”和“祈雨祭”中必备的祭品。五行茶礼的祭坛设置为:在洁白的帐篷下,并挑八个绘有鲜艳花卉的屏风,正中挂着用汉文繁体字书写的“茶圣炎帝神农氏神位”条幅,条幅下的长桌上铺着白布,长桌前放置小圆台三个,中间那个小圆台上放青瓷茶碗一只。

五行茶礼的核心,是祭扫韩国崇敬的中国“茶圣”炎帝神农氏。茶礼中的五行均为东方哲学,包含十二个方面:(1)五方,即东西南北中;(2)五季,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有换季节;(3)五行,即金木水火土;(4)五色,即黄色、青色、赤色、白色、黑色;(5)五脏,即脾、肝、心、肺、肾;(6)五味,即甘、酸、苦、辛、咸;(7)五常,即仁、义、礼、智、信;(8)五旗,即太极、青龙、朱雀、白虎、玄武;(9)五行茶礼,即献茶、进茶、饮茶、品茶、饮福;(10)五行茶,即黄色井户、青色青磁、赤色铁砂、白色粉青、黑色天目;(11)五之器,即灰、大灰、真火、风炉、真水;(12)五色茶,即黄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

五行茶礼是韩国国家级的进茶仪式。所有参与茶礼的人都有严谨有序的入场顺序,一次参与者多达五十佘人。入场式开始,由茶礼主祭人进行题为“天、地、人、和”合一的茶礼诗朗诵。这时,身着灰、黄、黑、白短装,分别举着绘有图案的红、蓝、白、黄旗帜的四名旗官进场,站立于场内四角。随后依次是两名身着蓝、紫两色宫廷服饰的执事人,两名高举着圣火(太阳火)的男士、两名手持宝剑的武士入场。执事人入场互相致礼后分立两旁,武士入场要作剑术表演。接着是两名中年女子持红、蓝两色蜡烛进场献烛、两名女子献香、两名梳长辫着淡黄色上装红色长裙的少女手捧着青瓷花瓶进场,另有两名献花女则将两大把艳丽的鲜花插入青花瓷瓶中。

这时,“五行茶礼行者”共十名妇女开始进场。皆身着白色短上衣,穿红、黄、蓝、白、黑各色长裙,头发梳成各式发型均盘于头上,成两列坐于两边。用置于茶盘中的茶壶、茶盅、茶碗等茶具表演沏茶,沏茶毕全体分两行站立,分别手捧青、赤、白、黑、黄各色的茶碗向炎帝神农氏神位献茶。献茶时,由五行献礼祭坛的祭主、身着华贵套装的女子宣读祭文,祭奠神位毕,由十名五行茶礼行者向各位来宾进茶并献茶食。最后由祭主宣布“高丽五行茶礼”祭礼毕,这时四方旗官退场,整个茶祭结束。

人生何如一盏茶——朱元璋与茶治国思茶道——孙中山与茶

融入茶情的人性——周恩来与茶寓于茶事的人品——胡适与茶

茶缘人生——老舍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