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一日一解
2255200000054

第54章 第五十三卦 渐·循序渐进

【原文】

《渐》①: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②,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注释】

①渐:缓慢。下卦为艮为山,上卦为巽为木。山本为“止”义,但是山上有木,木渐渐成长,于是山也随着渐渐增高,所以叫“渐”。②巽:风,指柔顺。

【译文】

渐卦:女子出嫁就吉利。正确的行为会有好处。

《彖》说,渐是前进,女子出嫁就吉利。前进可以得到位置,前进就会成功,以正当的方式前进,可以安邦定国。五爻位,阳刚之爻居中。静止而又巽顺,这样运动起来也就不会穷尽。

《象》说,山上有树木,就构成了渐卦。君子看到这个卦象,就在平时积蓄良好的品德,并以此改善周围的风俗。

【心解】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是《易经》的一个重要思想。止有止的规律,行有行的法则——“循序渐进”就是关于事物发展前进的一个普遍规律。就像古代中国女子出嫁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其结果才能是吉祥的。

“渐”卦所阐明的,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道理。事物是以波浪式的方式向前发展的,在前进的过程当中,任何事物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阻碍。只有坚持正道,才能不断排除这样的阻碍,才能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切顺利,人往往会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变得雄心勃勃,于是就会出现种种冒进的念头。不停地冒进,就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此以往,迟早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的。因此,即使遇有障碍,不得不作出某种突破的话,也应当不违背正道。

【爻辞解析】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此句的意思为,大雁缓慢地飞到岸边,年轻人有危险,惹来议论,没有坏处。《象》说,年轻人的危险,按道理说没有坏处。凡事要一步一步地来,不能太勉强,否则会招来是非。就像大雁缓慢地飞到岸边,所进尚浅,未得所安。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对于世事都不了解,常会遭逢危险,蒙受言语中伤,但是如果能够循序渐进而不急躁,就不会有灾难。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此句的意思为,大雁缓慢地飞到水边的大石上,像喝酒吃饭一样快乐,这是吉利的。《象》说,“像喝酒吃饭一样快乐”,可是不吃闲饭啊。经过了长期的徘徊不定,终于找到了坚定的基础,就像大雁缓慢地飞到水边的大石上一样,安然而得食,所以非常吉祥。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生活初步稳定下来,可以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了。这样初步安稳的生活,当然得益于其稳当踏实的努力。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此句的意思为,大雁缓慢地飞到了陆地上,丈夫远征不归,妻子怀孕不育,这是有凶险的。抗击敌人会得到好处。《象》说,“丈夫远征不归”,路遇一群坏人。“妻子怀孕不育”,是违背了夫妇的正道。“抗击敌人会得到好处”,是上下团结可以自保。即使是本来稳妥的人,也常常会因为初步的成功而变得雄心勃勃,急于冒进。像大雁缓慢地飞到了陆地上,乐而忘返;像丈夫远征,一去不归;像妻子失贞有孕,生子无颜……刚强并非不好,但一般只适于抗击敌人。在本应当循序渐进的时候,刚强过了头,就会有凶险。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此句的意思为,大雁从空中慢慢落到树上,可能踩着方形树枝,没有坏处。《象》说,“可能踩着方形树枝”,是因柔顺而渐进不躁。拥有很高的地位,表面上看似很好,其实“高处不胜寒”,既不舒服,也不安全。只有保持柔顺之德,渐进不躁,谦虚谨慎,和蔼待人,才能转危为安。就像大雁从空中慢慢落到树上,为了不至于掉下来,只有踩着方形树枝,才能够平安而没有灾难。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此句的意思为,大雁缓慢飞到高岗上,妇人多年不怀孕,终于不能困扰,吉利。《象》说,“终于不能困扰,吉利”,是能够达到愿望。中正之德,是渐进所需要的最好条件。只要有这样的美德,任何困难都不能困扰,像大雁缓慢飞到高岗上,事业也会渐渐达到了顶峰。渐进要有一个过程,是好还是不好都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得很清楚,就像丈夫不在家,妇人的贞节是要以多年不孕来证明的一样。处渐之时,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此句的意思为,大雁缓慢落到陆地上,它的羽毛可以做成仪仗队的装饰品,吉。《象》说,“它的羽毛可以做成仪仗队的装饰品,吉”,是不会搞乱的。如果你一生都注定无法停止追求,那么你就能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就像大雁高飞,落下来的羽毛可以做成仪仗队的装饰品。居功不傲、永不停息是高尚的美德,这种不为所取得的成就所累的高尚节操,足可以作为世人的表率和楷模。

【渐卦例析】

元朝末年,休宁县有个读书人,姓朱名升,字允升。他从小就喜欢学习,读了好多的书,博古通今,被人们称为“枫林先生”。

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朱升中了举人,担任池州(今贵池)学正。朱升向来以清白自居,从不愿意和贪官污吏在一起共事,于是他就辞掉了官职,在歙县石门隐居。

公元1357年,朱元璋率领红巾军夺取了徽州。经大将邓愈的举荐,朱元璋亲自来到石门,微服私访朱升,向朱升求教治国平天下的大计。朱升见朱元璋态度诚恳,就帮助他剖析了天下的大势,并且提出了仅有九个字的计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听了朱升的分析和建议之后,连连说好。于是,他打消了马上称王的计划,避开了元朝军队的锋芒,保存了义军的实力。这一决断,为他后来能够打败强敌陈友谅,除掉元军的残余势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称帝之后,在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把朱升提为翰林学士。但是,朱升却没有贪恋官禄,几次三番以“祭扫祖茔”为由提出辞呈,要求告老还乡。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再三挽留,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朱升回到故乡之后,安享天伦之乐,同时还著书立说,除了对《五经》作了详尽的旁注,另著有《枫林集》十卷。

精通经史的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是符合“渐”卦的易理的,朱元璋采纳这一建议,终成扫平天下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