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奴隶,毋宁死?
22500000028

第28章 二二、林黛玉的应景文学

二二、林黛玉的应景文学

元妃省亲,见到美丽的大观园和众姐妹及宝玉,"凤"心大悦,乃命诸妹各题一匾一诗,命宝玉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各题一首五言绝句。

于是黛玉搞起了歌功颂德的遵命文学。她题的一匾是"世外仙源",还有一点特立独行、自命清高的意味。诗则完全是迎合恭顺,一副大大的良民状。她的诗是: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这里虽然也有一句"仙境别红尘",但这说的是宸游(帝王巡游)所至景点的美丽。然后是山川秀,气象新,金谷酒,玉堂人(还有花之媚),最后直言是邀恩宠,是赞宫车队,哪里有什么叛逆、傲世?看得出的倒是为出了元妃这个阔亲戚而与有荣焉的光荣感。

而她代宝玉写的描写浣葛山庄的一首《杏帘在望》,其倾向性更是有过而无不及: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此诗写得自然流畅,元妃赞之有理。但结尾两句未免太歌功颂德,以至变成了套话,显得俗鄙,又不合事实。难道那时已经全民皆舒服到不须忙碌耕织的程度了?恐怕黛玉自己也不相信。无他,黛玉也是恭顺良民,伟大贵妃的亲眷,大大的好人罢了。

黛玉个性强,重感情,轻功名,在婚姻问题上深感痛苦,对环境与自己的运气总是唉声叹气,她如有反抗,也是个人性个案性的。但在大节上,在政治问题上,她并非另类,后人评之,恐不宜太拔高。

还让人感到兴趣的是,写元妃令众女儿与宝玉做诗一节,亦不厌其烦地将宝钗与黛玉捆绑起来评说、叙述、夸赞。众姐妹写完诗,元春立即评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而当宝玉略嫌吃力地遵命做诗之时,先是宝钗为之将元妃不喜欢的"绿玉"一词改作"绿蜡",并为宝玉讲出"绿蜡"的出处,显出其才具在宝玉之上;然后是黛玉作枪手,用扔纸团这一古老作弊方式代宝玉作了《杏帘在望》一首,而恰恰是此首,被贾妃评为"四首之冠"。作者合写钗黛的用心,亦良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