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
2249000000019

第19章 八观①第十三(2)

察看灾年饥荒的情况,核算从军服役的人数,观察楼台亭阁的修建,计算财政开支的花费,虚实之国,就可以分别出来了。一般占有万户人口的农村,可耕种之地,有方五十里就够了。不到万户的,可以包含进去山泽之地;超过一万户的,则要把山泽排除。那种土地均已开辟,而人民仍无积攒的国家,是因为国家小而田地少;土地只开辟一半,而民有存粮、粟米富有的国家,是因为国家大而田地多。国家虽大而荒地没有开辟,是因为君主追逐财货而臣民好利的原因;土地开辟虽多而人民粮食不够,是因为朝廷赋税沉重,人民出售存粮的原因。所以说,粮食出售远达三百里,这个国家的存粮就不足一年之用;粮食出售远达四百里,这个国家的存粮就不足半年之用;粮食出售远达五百里,民众就面有饥馑了。一个国家,庄稼减收三分之一,叫作小凶年;三个小凶年等于一个大凶年。大凶年百姓就有饿死在路上的了。一国有十分之一的人服役,就要有十分之三离开农业生产,庄稼也就要减收三分之一。庄稼减少三分之一的收成,而又没有以前的存粮,这样,路途上就会有无人掩埋的尸体。抽十分之一的人去从军,接连三年不放松,又没有囤积的粮食,百姓中就有人买卖儿女了。所以说:山林尽管离京城很近,草木虽然茂盛,官室的建筑依然一定要有限制,封闭和开拓仍然一定要按时节。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大树木不是一个人能采伐的,大树木不是一个人能挪动的,大树木不是一个人能输运的,大树木不是能加压在薄弱的墙上的。所以说,山林虽然广阔,草木虽然茂盛,禁止和开拓一定要按时节;国家虽然充足富裕,金玉尽管多,宫室的修建一定要有限制;江海虽然辽阔,湖泽虽然广大,鱼鳖虽然很多,鱼网的眼孔一定要有规则,捕鱼的人不可能走一条财路而发财。这不是对草木有私心对鱼鳖有偏袒,而是怨恨百姓放弃了粮食生产。所以说,古代君主严禁上山下海劳动,是为了让百姓专注进行粮食生产。因为百姓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粮食没有土地就不能生长,土地没有百姓就不能耕种,百姓不认真耕作,就无法获得财物。天下一切财物的产生,是因为用力气;力气的产生,是因为身体劳动。因此君主用财物没有限制,这就是让百姓用力气不停止。所以说,亭台相望,上下就相互憎恨。百姓没有余粮贮存,有禁就不一定能止;百姓中有饿死的人,作战就不一定成功;路途上有无人掩埋的尸体,防守就不一定稳固。有令不一定能行,有禁不一定能止,作战不一定胜利,防守不一定稳固,那么国家的败亡就随着而来了。所以说:考核灾年的饥馑状况,总计当兵从军的人数,观察亭台楼阁的修建,计算国家财政的花费,国家的贫富情况就可明白。

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①,而治乱之国可知也。州里不鬲②,闾闬不设,出入毋时,早晏不禁,则攘夺窃盗,攻击残贼之民,毋自胜矣。食谷水,巷凿井,场圃接,树木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乡毋长游③,里毋士舍,时无会同,丧烝④不聚,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⑤,毋自生矣。故昏礼不谨,则民不修廉;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⑥;货财行于国,则法令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乡官毋法制,百姓群徒不从。此亡国弑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乱之国可知也。

入朝廷,观左右,求本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而强弱之国可知也。功多为上,禄赏为下,则积劳之臣不务尽力;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杰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而有爵禄,则百姓疾怨,非上贱爵轻禄,则上毋以劝众矣。上令轻,法制毁,则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则国之情伪竭在敌国矣。故曰:入朝廷,观左右,求本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而强弱之国可知也。

[注释]

①化其上:接受官府教化。②鬲:隔离的墙。③长游:乡的基层官员。④丧烝:葬礼祭祀。⑤齿长辑睦:指尊贤敬长的和睦风气。

[译文]

进入一国的州、里,观察风俗习惯,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样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乱之国,就可以区别出来了。州里之间没有隔墙,里门没有安设,出入没有定时,早晚不加管理,对于抢夺、盗窃、殴打、害人的分子,就无法加以管制了。吃同一条山谷里的水,在一个巷子里打井,场园菜圃相连,树木茂密,院墙破损,门户不闭,内外随便往来,男女之间的界限,也就无法规正了。乡没有官吏,里不设学堂,不按时集会,丧葬祭祀人们也不相聚,禁令刑罚又不严格,尊贤敬长的和睦风尚,也就无从产生了。所以,婚礼不严肃,人们就不注意廉耻;选贤不通过乡里,士人就不注重品行;贿赂财货风行于国内,法律政令就败坏于官府;请托办事之风通行在上面,结党营私之事就发展在下边;乡官不实行法制,百姓就不会服从命令。这些就是亡国弑君发生的原因。所以说,进入一国的州、里,观察风俗习惯,了解它的人民是怎样接受上面教化的,治乱之国,就可以区别出来了。

走进一个国家的朝廷,观察君主左右的侍臣和朝廷的大臣,考察一下君臣上下所看重或看轻的,国家的强弱情况就可了解。战功多在众人之上,受奖行赏时却在众人之下,那么身经百战的将军再也不肯尽力;政绩好可列为上等,任命官职时却排到了下等,那么才华出众的能臣再也不肯尽能;善于逢迎讨好的左右宠臣,不论功劳才能却享有官爵和禄赏,那么百姓就会怨恨和非议君主,并且轻贱君主的官爵和禄赏君主就无法勉励民众了;君主的政令受轻视,法制就会被毁坏,君主就无法使令臣子,臣子也无法为君主办事了;民众背弃本国的军队而寻求外国势力,国家的虚实真假情况全被敌国掌握了。所以说:走进一个国家的朝廷,观察君主左右的侍臣和朝廷的大臣,考观一下君臣上下所看重或看轻的人事,国家的强弱情况就可了解。

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计其威严宽惠,行于其民与不行于其民①,而兴灭之国可知也。法虚立而害疏远,令一布而不听者存;贱爵禄而毋功者富,然则众必轻令而上位危。故曰,良田不在战士②,三年而兵弱;赏罚不信,五年而破;上卖官爵,七年而亡;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战不胜,弱也;地四削,入诸侯,破也;离本国,徙都邑,亡也;有者异姓③,灭也。故曰: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计威严宽惠,行于其民不行于其民,而兴灭之国可知也。

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国可知也。敌国强而与国弱,谏臣死而谀臣尊,私情行而公法毁,然则与国不恃其亲,而敌国不畏其强,豪杰不安其位,而积劳之人不怀其禄。悦商贩而不务本货,则民偷处而不事积聚。豪杰不安其位,则良臣出;积劳之人不怀其禄,则兵士不用;民偷处而不事积聚,则囷仓空虚。如是而君不为变,然则攘夺、窃盗、残贼、进取之人起矣。内者廷无良臣,兵士不用,囷仓空虚,而外有强敌之优,则国居而自毁矣。故曰: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所有余不足,而存亡之国可知也。

故以此八者,观人主之国,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

[注释]

①威严宽惠:指刑赏政策。②良田不在战士:良田不赏赐给战士。③有者异姓:政权为异族占领。

[译文]

考察一个国家制定法律政令的状况,知道它管理使用人民的情况,评估它的赏罚政策,这个国家的法令在人民中是否通畅就明白了。如果法律无所用处,只伤害远离的人;法令虽已颁布,不听者安然无恙;爵禄不珍贵,无功者反而富裕,那么人民一定鄙视法令,而君主的权位就危险。所以说,良田不奖给战士,三年就兵力衰微;奖罚没有诚信,五年就国家衰败;君主卖官爵,七年就国家败亡;违背人伦行同禽兽,十年就国家灭亡。征战不胜,是国家衰微的结果;土地被诸侯一再剥夺,是国家衰败的结果;离开国土,迁移都城,是国家遭遇危险的结果;政权被异姓人掌控,是国家灭亡的结果。所以说,察看一个国家制定法律政令的状况,了解它管理使用人民的状况,评估它的赏罚政策,这个国家的法律在人民中是否通畅就明白了。

剖析敌国和盟国的状况,知道君主的意图,考核农业这个根基,看人民的财产是多余还是不够,这个国家是存是亡就明白了。如果敌国强盛而盟国弱小,谏言之臣处死而逢迎之臣受宠,私心风行而公法破坏,这样盟国就不会依靠它的同盟,敌国也不会恐惧它的强大;才能卓著的能臣不放心他的职位,出生入死的将军不满意他的奖赏。君主爱好商贩而不尽力发展农产品,百姓就得过且过而不从事囤积农产品。才能卓著的能臣不放心他的职位,国家的贤臣就离开;出生入死的将军不满意他的奖赏,士兵就不肯效忠;百姓得过且过而不从事囤积农产品,国家的粮仓就空乏。像这样而君主却不思改革,那么争夺偷窃残杀殴打的人就出来了。在国内,朝廷没有贤臣,士兵不肯尽力,粮仓空乏,而在国外却有强敌的忧虑,那么国家就坐而待毙了。所以说,判定一个国家的敌国和盟国的力量,评判君主的意向,观察国家的农业,察看百姓的产业是多余还是不够,国家的存亡状况就可明白。

因此,从这八个方面去考核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君主就无法隐瞒他的实际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