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2248900000027

第27章 致士第十四

【原文】

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闻听而明誉之,定其当而当,然后出其刑赏而还与之。如是,则奸言、奸说、奸事、奸谋、奸誉、奸愬莫之试也。忠言、忠说、忠事、忠谋、忠誉、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尽矣。夫是之谓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①,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诗》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之谓也。

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故土之与人也,道之与法也者,国家之本作②也;君子也者,道法之总要也,不可少顷旷也。得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诚信如神,夸诞逐魂。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

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注释]

①愿:仰慕。②作:开始。

[译文]

全面吸取意见,使隐匿的贤士声誉显扬,使任职的贤士获得重用,屏退奸邪,选拔贤良的方法:对结党营私互相吹捧的,君子不听取;对残害诬陷加罪贤能的,君子不采纳;对猜忌埋没贤才的人,君子不亲近;对用财物金钱进行贿赂的,君子不答应。凡是无依据的流言、无依据的学说、无依据的事情、无依据的计谋、无依据的名誉、无依据的诉说,不经官方正当途径而从四面传播的,君子要慎重对待,听说后一一公开列举出来,确定它们恰当或不恰当,而后对它们作出赏罚并很快付诸实施。如果这样,那么奸伪的言论、奸伪的学说、奸伪的事情、奸伪的计谋、奸伪的名声、奸伪的诉说就没有敢来试探的了。诚实的言论、诚实的学说、诚实的事情、诚实的计谋、诚实的名誉、诚实的诉说就没有不公开表达的,所以畅通无阻,并全都上达君主了。这便是所说的全面听取意见,使隐匿的贤士声誉显扬,使任职的贤士获得重用,摒弃奸邪,选拔贤良的方法。

江河湖泊水很深,鱼鳖就趋归那儿;高山林木很茂盛,禽兽就趋归那儿;刑罚政令公正平和,百姓就归附那儿;礼义完备,君子就归附那儿。所以用礼制约束自身,人的品行就美好;道义贯彻到国家,政治就清明;要是可以普遍施行礼义,高贵的名声就会显扬,天下的人就会羡慕,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称王天下的事就具备了。《诗经·大雅·民劳》中说:“惠爱国都的人,以便安抚四方。”便是说的这个道理。

江河湖泊,是龙、鱼潜藏的处所;高山林木,是鸟、兽居留的处所;国家,是士子、民众居住的处所。江河湖泊干涸,龙、鱼就会远离它;高山林木环境险恶,鸟、兽就会远离它;国家政治混乱,士子、民众也会远离它。

没有国土,百姓就不可以安居;没有百姓,国土就不可以保存;没有政治思想的总准则和法律法令,百姓就不会依附;没有君子,政治思想的总准则和法律法令就不能实行。故而,国土和百姓,政治思想的总准则和法律法令,是国家的根本;而君子,是政治思想总准则和法律法令的总管,片刻也不能缺少。获得君子,国家就安定,失掉君子,国家就混乱;获得君子,国家就安全;失掉君子,国家就危险;获得君子,国家就存在;失掉君子,国家就灭亡。

获得百姓就能够改天动地,精神愉快就能够延年益寿。真诚信实就能够应付自如,虚夸狂妄就将伤神。

君主的毛病,不在于嘴上不说重用贤人,而在于不真正地任命贤人。说要任命贤人的,是嘴;拒绝贤人的,是行为。嘴与行为相反,却想要贤能的人到来,不贤的人退去,不是太难了吗?

那些点着火把捕蝉的人,一定做到使他的火把明亮,此后震动一下树干。火把不明亮,就算摇动那树干,也无济于事。如今君主有能够显示出他的美德的,天下的人就会顺从他,就像蝉归向明亮的火光一般。

【原文】

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①,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然后进退诛赏之,政之终也。

故,一年与之始,三年与之终,用其终为始,则政令不行,而上下怨疾,乱所以自作也。《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女唯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

程者,物之准也;礼者,节之准也。程以立数,礼以定伦;德以叙位,能以授官。凡节奏欲陵,而生民欲宽。节奏陵而文,生民宽而安。上文下安,功名之极也,不可以加矣。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诗》曰:“无言不雠②,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有过,宁僭无滥;与其害善,不若利淫。

[注释]

①多容:指广泛地容纳贤人。②雠:回答,回应。

[译文]

处理政事、接触民众时,根据道义变通地来应付各种事情,态度宽容而不急躁而且广泛地容纳贤人,用恭敬的态度去引导老百姓,这是处理政事的开端的步骤。此后用中正和顺的观察决断做辅助,这是处理政事的中间步骤。此后任用贤能的人,罢黜奸邪的人,惩罚有罪过的人,奖励功臣,这是处置政事的终结步骤。故而,第一年实施第一步,第三年才实施最后一步。要是把最后一步用作为第一步,那么政策法令就不能实行,而官民上下也会非常怨恨,这就是动乱会从此处产生的缘由。《尚书》上说:“就算是合宜的刑罚、合理的杀戮,也不马上就执行,你只可说:‘我还没有把政事治理好。’”这是说应当先进行教育。

度量衡,是测量物品的准则;礼制,是确定礼节礼仪等法度的准则。根据度量衡来确定物品的数量,依据礼制来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人伦等级关系;依据品德来依次排列级别地位,依据能力来授予官职。凡是礼节礼仪等制度要严格,而养育人民要宽容和缓。礼节礼仪制度严格,就有条理;养育人民宽容,就安定。上面有条理,下面安定,这是立功成名的最高境界,不能够再有比这个更高的了。君主,是国家的最高权威;父亲,是家庭中的最高权威。只有一个最高权威就安定;要是同时有两个最高权威,就会发生混乱。从古至今,还没有两个拥有最高权威的人相互夺取权力而能长治久安的国家和家庭。

成为老师的方法有四种,而博学并不包括在这其中。尊严而使人害怕,能够成为老师;年老而有威信,能够成为老师;诵读解说经典而在行为上不超越、不违犯它,能够成为老师;晓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加以阐述,能够成为老师。故而成为老师的办法有四种,而博学并不包括在这其中。水深了就会打旋,树叶落下就给树根施了肥,学生显耀得利了就会想到老师。《诗》云:“说话总会有回答,施恩总会有报答。”说的便是此种道理啊。

奖赏不要过分,惩罚不要过分。奖赏过分使小人也得到利益,惩罚过分使君子也受到伤害。要是不幸而过了分,那么宁愿奖赏过分也不要惩罚过分。与其危害好人,倒不如让犯罪的人占点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