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公务员培训系列丛书)
2223100000021

第21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

“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同上,第372页)上海开放了,上海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龙头,体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战略眼光。上海本来就是太平洋西岸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重要口岸,拥有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开发浦东,即恢复上海现在国际大都市的功能,也为我国金融、证券、贸易、商业、信息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邓小平提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同上,第371页)这样,一个沿沿海——沿江——沿边——内地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大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二、改革开放面临的新问题1.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改革形势严峻中国大陆的改革是内生型的改革。被逼无奈的中国农民率先冲破了旧体制的框架,在计划体制之外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一个新的民间社会逐步发育,旧的虚假的意识形态被逐步抛弃。改革从农村延伸到城市,从流通领域延伸到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投资体制、外贸体制,教育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前面推进,改革已经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阶段,这是人们常说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改革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分歧。这些分歧总体上是在赞同和认可改革的基础上产生的分歧。另外,改革在更广泛的领域向更深层次进行,必然涉及到不同利益之间的调整,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力。

改革也使得人们内部的各种矛盾在新的情况下出现了新的调整,而且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形式。多元化社会迈进的过程中,许多不曾有过的矛盾不断涌现;改革带来的既有的矛盾呈现出新的表现形态。许多矛盾又不断加深的趋势。对于改革的总体推进,也产生了不同观点和认识。这些都是改革进入中期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新的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回答和决策。

2.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首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对外开放内部机制。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总体格局,接下来应该是努力培养对外经济贸易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是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的优势,是熟悉国际竞争规则的优势,是规避和抵抗外部风险的优势。其次,经过很长时间的对外开放,中国大陆已经形成吸引外资的优良环境,跨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已经大举进入,国内资本经营、技术竞争的环境日益国际化。如何在这种进程中,完成资产的优化,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对外开放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竞争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对外开放中学习对外开放始终是一个新的课题。脆弱的中国经济尽管在对外开放中学习和解决新的问题,但是,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交学费频频发生。如何适应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提高识别力和竞争力,使自己成熟起来,还是一个长时期的问题。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开放理论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进入中期以后,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战略与策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及时调整了思路,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一历史性文件,全面体现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基本要求,为制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个中期计划,提出一系列根本原则和重大方针。特别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关系全局的基本方针。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江泽民说“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光明日报>1995年10月9日)。

改革是从经济、政治、思想观念三个层面上进行。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关系。改革成果从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政治体制改革,由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推进到思想文化领域。三者的关系是协同进行重点突破,而不是平面进行或者是单独推进。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带来经济的持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带来政治上的民主和法制的进步,思想文化观念发展的必然引起主体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三个方面的发展相互联系共同前进。从稳定的角度看,经济的稳定是经济增长健康,结构合理、市场充分、收支平衡;政治稳定则是政权稳定,政治活动的有序,政治领导集团的稳固;思想文化的稳定,主要是较强的社会支撑力和心理承受力。

江泽民论述的12个主要矛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其他矛盾的解决。

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矛盾,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矛盾,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矛盾,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矛盾,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矛盾,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国际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矛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等,都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得到解决。解决这些矛盾,主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稳定的成度,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进一步确立为发展而改革,以发展统帅改革。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首先,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人和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观念和教育管理的突破必须靠改革。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扫除发展和稳定的障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靠改革。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发育和与完善,也必须依靠改革。改革是跨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和稳定。

其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目的,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稳定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的需要决定着改革的内容,发展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进程。改革要随着发展形势而稳步推进,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旧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发生冲突就必须适时的进行改革。

再次,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一个稳定的局面,改革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社会发展进程就会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必须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实现政治和社会长期稳定。稳定并不是单纯地稳定,紧紧抓住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才能真正做到稳定,稳定不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而是积极发现矛盾,通过改革和发展去解决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

2.完善配套改革,重点突出,整体推进中共十五大是一次多方面探讨改革配套措施的大会,大会特别强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强调“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提出“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总结阶段,只有认真的总结经验,才能论清形势,针对问题制定政策的措施。从宏观上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形势,是中共十五大的主要特点。

围绕重点突破,中共十五大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实行大公司的战略。国有经济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因此就必须实行抓大放小,实行大公司战略,发展大企业集团,跻身世界大企业行列。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形成的方式仍然是通过市场,政府积极扶持和提供必要的帮助。其次,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极不完善,表现市场不够规范,而且机构投资者严重不足。为了使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健康法规,正确决策。防范过度投机,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大力发展投资基金,提倡理性投资。为此,“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只有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培育和发展投资主体,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规范公司制改革中增资减债,产权明晰之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在所有者到位的情况下,完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决策是理性的。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充分、公正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对于经营管理的约束机制和服务体制。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增强竞争能力,发展跨国集团走出国门。首先,“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其次,“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有突破。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完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经营提供更方便和更充分的法律保障。按照产业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向金融、商业、旅游和房地产等领域。”搞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建设,进一步加深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最后,“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共十五大提出要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对外开放在新的时期会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