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守护教育的良心
22158700000036

第36章 那些被数字掩盖了的(6)

我只是鼓励他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我也努力想让他感受到我没有把他当成是一个“病人”。但他敏感的心灵显然感到了压力。回家后,他情绪失控向父亲怒吼,说再不读书了。他父亲明白原委后,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她转告我,不要对他的儿子提任何要求了,只当他不在,少管他,凡事随他就是。

这次事件一度让我震惊和自责:我们这些成人,要走进一个年轻然而不幸的心灵,有多么艰难啊;而这颗年轻脆弱的心里面,究竟装了多少的疼痛和困苦啊!

我不再管他,也不敢去关心他,我甚至不敢轻易和他说话。一个学期后,他不再来读书。后来,听说他离开了这个城市,至今,都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安全责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重视。看看手机,就知道,一年下来,教育局和学校下发的安全检查和提醒的通知究竟有多少。谁都害怕出安全事故,谁都害怕担安全责任。

有个学生,明明自己患心脏病,在学校田径场突然晕厥后死亡。家长带着人冲进学校,围住校长和老师狠狠打了一顿。当地公安机关的警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阻拦。最后,学校只好出了一部分钱,作为“补偿”。

如果有学生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在家里跳楼,写张纸条,说自己“压力大”,家长必定要抬尸到学校来闹一闹。即使不闹,也有记者会上门采访,总想找出学校或者教师的“原罪”来。

安全问责制度,已经让安全这个基础性的责任,变成了限制发展的天花板。而这种问责,通常被家长和社会舆论绑架,即使缺乏法律依据,学校和老师也总是要被打几板子。

因为安全问题,众多学校不敢组织郊游;因为安全,问题有大学居然在晚上军训;因为安全问题,老师们见到学生违反纪律,不敢再大胆管理;因为安全问题,即使某个学生的身影如何孤独凄凉,我们也不敢轻易施以援手。

安全,已经让学校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树起了一道戒备森严的高墙。即便要尽教育的责任,也要三思而行,三思而言。更不要说,教师出于真诚的爱,去做一些额外的事情了。

正如美国的芬斯特马赫和理查德森指出的:对高风险问责制的强烈关注很难让大家觉得,教室是一个教师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民主特性的地方,是一个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会因为营造了有助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氛围而会受到奖赏的地方。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和谐的教室,在这里,大家能够彼此尊重、互惠互利,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追求同一目标,从而增进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才能进行道德、审美以及民主的启蒙。([美]马修·桑格,理查德·奥斯古索普.师德教育培训手册[M].刘玉琼,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20.)

安全是学校的首要责任,事关学生生命健康的安全问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学校理当竭尽全力,严谨周到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安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不仅是教育,其他任何行业都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开展任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以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但安全不是学校教师的唯一责任,也不该成为最高责任。把底线当作宗旨,显然是从另一个角度,让学校和教师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地放弃了许多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些更崇高的使命和责任。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安全责任不明。虽然有教育部和公安部的《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作为依据,但在执行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学校安全职责的定位不清、校园安全事故处理的法律边界不明等问题。而上级领导在处理安全事故时的滥用问责及暧昧态度,已经让学校和教师汗不敢出,爱不敢说,责不敢尽。

许多人看到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等著名班主任带着学生到水库游玩,带着学生到郊外踏春,带着学生坐飞机,惊叹作为教师,可以这么“自由”。现在,这一切于他们而言,已经成为奢望。

莫让安全驱离了教育责任,更不要让安全囚禁了我们的教育。

正视教育者自身的疮疤

“教育的大问题是教育者的问题,教育者的大问题是不肯或不能面对和解决自身的教育问题。对学生而言,一位好教师胜过一所好学校。不能自我教育者,也不能教育他人。”

有感于这些年为教师和当校长的经历,我在QQ空间里写下这段话。

写完,旋即后悔。

我知道,有人会感觉很不舒服——这不是说“本届人民不行”吗?

不出所料,立马有一位年轻的教师朋友在下面留言: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吧。

我知道,这位教师朋友已经对我这个话心生不满了,一定认为我作为校长把教育责任往教师身上推了。她没想到,我自己也是教育者。

我知道,如果把这条评论继续留在空间,或许会招来更多的是非。我赶紧把它删除了。

其实,那种痛彻肺腑的遭受攻击的感受,我多少是经历过的。

我曾写过关于教育是否允许失败的文章,写过不要把校长当官做的文章,在引发众多思考和讨论的时候,在获得众多支持和好评的同时,据说也得罪了不少人。有校长在私下骂我是书呆子,不懂世故。

有好心的朋友正告我:“你还是少写批评文章吧。”他还提醒说:“你可以和许多教育人一起骂教育不好,批判教育问题。但是,千万要把这些责任往官员身上,往社会身上,往家长身上,往环境和体制上推,当然,更可以往历史文化方面去推。这样,你会赢得许多人,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校长的支持。你批判学校自己的教育问题,审视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教育问题和责任,只会自讨没趣。批评是有艺术的,不讲艺术是有风险的。”

他的正告,不乏真诚和睿智。

在这个世界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各种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是永远不能捅破的。否则,你就成了那个利益群体的叛徒。

娱乐界、文学界、政界、商界、出版界、房产界,都出过这样一些“叛徒”——有的揭露导演对演员的潜规则,有的揭露作协内部的黑幕,有的揭露官场的残酷生态,有的揭露食品生产厂家的无耻行径,有的揭露房地产业复杂的利益链。

这些“叛徒”赢得了一部分富有正义感和反思精神的人们的声援和支持,但他们从此再也无法在原有的业界继续生存下去。至少,他们遭受了业内众多看见和看不见的黑手的排挤和伤害。

作为明智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揽功诿过”,即多唱本行业尤其是周围同行的颂歌,多骂行业以外的人群,把所有的责任至少大部分责任往外推脱,你就一定会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你和教研组长一起,一定要多讲教务处不好;你和班主任一起,一定要多讲德育处不好;你和老师们一起,一定要多骂校长不好;你和校长们一起,一定要多骂教育局不行;你和局长们一起,一定要多骂厅长和部长们不行;你和教育厅长和部长们一起,一定要多骂其他厅长、其他部长不支持,骂政府不够重视,骂社会风气不行。实在没什么好骂,就骂我们的民族劣根性,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不行。

总之,这样的骂,既无伤大碍,又迎合了骂人的需要,迎合了人内心的宣泄怨气的需要,非但不会让身边的人不爽,还会让他们感到你是自己人,正直、体贴且识趣。

农民种庄稼,种不好,他不会怪地不好,不会怪种子不好。他会反思自己,会去问人家是怎么耕种的——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松土,什么时候打虫,什么时候除草。

工人制作产品,制作不好,总出次品,他不会去怪制作的工具不行、厂房太热,他一定会反思:是不是我自己水平不行?是不是我哪个环节的技术没有掌握好?他会去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

餐馆生意不好,老板不会怪顾客太挑剔,也不会怪天公不作美,他一定会反思自己的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是不是有问题。

学生学习不好,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来,也不大会抱怨老师不行,他们通常会反思,认为自己不够努力。

可是,我们的一些教育者呢?

我们教不好,总是有太多的理由——怪学生不好,怪学生的家长不行,怪学校不行,怪领导不行,怪社会风气不行,怪国家体制不行,甚至怪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历史文化不行。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永远没问题,我们的学校永远没缺点,我们的教师永远没缺陷。有的问题、缺点和缺陷,一定是教育之外的东西,是学校和教师以外的因素。

具体点说吧。

有的教师每天叫苦喊累。你让他看世界那些五百强企业的老总的日常工作,他们大都每天清晨七点之前,甚至不少是六点多就到单位。他会说,这些老总领的是什么工资,我们是什么待遇!

有的教师总说自己的负担沉重,每周十三四节课,忙死了。你告诉他,美国许多教师都65岁退休,而且每周上课25节以上,甚至达到30节。他会说,他们作业没我们多,他们上课很放松,以活动为主。

有的教师抱怨学校要定期检查课堂。你告诉他,进课堂巡课,不仅是为了检查,更是为了了解情况、促进教学。他会说,这是隐私,课堂是属于我和学生的。

有的教师抱怨学习机会太少。你让他周五出去学习,周六或周日回来,他又前来请假,说,周末是属于自己的日子,为何还要去听报告?

有的教师抱怨没时间锻炼身体。你规定每天可以锻炼一小时,但是不能和学生的体育课冲突,不能抢占学生的锻炼设施和场地。他就问:老师重要还是学生重要?没有老师的健康,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

有的教师抱怨家长不理解教师。你让他去家访,他就觉得学校不人道,平时上班忙死,还要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时间去家访,现在一个电话、一条消息就够了,还那么费时费力干什么?于是纷纷以电话短信代替。

有的教师抱怨学生不肯学习,不善于独立思考。你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学,教师少讲。结果他又抱怨:学生哪里会学啊,小学的时候没教好,不会学,初中哪里能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呢?

有的老师感慨自己老了跟不上学生和时代了。你让他选了书学校出钱购买,并让他做个读书交流报告,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结果,他大声叫苦,或者上网下载交差,或者就干脆不交,也不说。“工作都累死了,哪有时间读书?”

总之,你找出一千种努力做好教育的办法,有的人就会想出一万个无法做好的理由来。

有的人总抱怨说学生不善学习,爱找借口。还有的总强调教育不是万能的,认为有的学生就是无法教育的,孔子不是说过“朽木不可雕”吗?

可是,我们的一些教育者呢?我们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有的班主任总抱怨自己班级的生源不好,学生家庭背景不好、学习习惯不好,总之是难以管好,难以教好。换了一个班主任,班级就面貌一新。学生的目光单纯了,学生的笑脸灿烂了,即便不和他们说话,你也可以从他们的坐姿中,从他们在课堂上的神态中,从他们打扫卫生的态度中,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改变。好的老师,总是能够给他的学生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

有的老师上课,学生如沐春风,既能思想自由、畅所欲言,又能科学严谨、富有效率;学生不仅从课堂中学会了学习,更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自信和自律。而有的老师上课,既不能吸引人,又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按部就班,味同嚼蜡,学生度日如年。学生不仅没学到什么,还失去了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久而久之,变得厌学、叛逆、怠惰、玩世不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北师大师生座谈的时候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他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平心而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其他许多行业比,是高的。老师们的奉献精神、敬业态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是好的。但教师队伍中也的确存在理想失却、道德失范、责任失守、能力不足、学习不勤、价值迷惘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给教育事业特别是教育改革事业的推进,带来了重重阻力和困难。我们教育者自身,如果不能或者不敢正视这些问题,对自己身上的疮疤总是讳莫如深,那么,任何从外部推动的教育改革,最终都是毫无意义的。

教育的许多问题,说到底还是需要教育者去面对和解决。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还是需要教育者自身的改善和进步。没有教育者的觉醒和觉悟,绝不会有教育的希望和改变。

教室里的真相

我有一个习惯。

外出考察或听课的时候,总爱看看教室里的环境。

教室是最经常也最能够发生教育的地方,当然,也是最能够发现教育真相的地方。

中部省城的一所知名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个教室里悬挂着名人像和名人格言。其中有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有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且不论格言的纸面已经陈旧不堪,斑斑点点,毫无美感,单看这个内容就令人匪夷所思。前人的教导,自然要牢记。可教室是什么地方?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教室文化的建设主体和服务对象是谁?是学生。对学生讲教育的三个面向,是不是有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