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守护教育的良心
22158700000035

第35章 那些被数字掩盖了的(5)

其次要热爱教育。他必须能够清醒认识并真正理解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价值、尊严和快乐所在,在此基础上,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职业。我们不能要求所有教师一开始都如此,但至少在成为教师之后,能够逐渐爱上这个职业,使自己成为职业生活的热爱者。这点很重要。只有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去热爱所在的学校,更关键的是,才会去关爱学生,并热衷于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教师是平凡而辛苦的职业,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只有那些真正热爱它的人,才能享受到它的快乐。

第三要有责任担当。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得到领导的表扬或者最近加了工资或奖金后,积极性大增,但是过了一两个月甚至更短,马上又恢复了懈怠的状态。教师工作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也有较大的弹性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好的职业良心。这个良心,在我看来,最关键的就是责任心。教师工作无法过多地依赖外在的监督和调节,也不能过多地依赖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它应该建立在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基础上。教师性格特质中的那份责任感,也即凡事“认真”的态度,往往是成就教师事业、也是成就学生人生的关键因素。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老师,你交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并且不单追求完成,更追求做好。当然,也有这样的教师,你交给他任何事情,他都会抱着敷衍的态度去做。我认为,这和教师个人的性格有关,和他从小开始接受的一贯的教育有关,和他个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精神有关。

第四要善于沟通。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交往的艺术,因为任何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培育都是在师生交往中实现的。交往就需要沟通交流。一个性格孤僻、不善沟通的人,即使内心多么善良,也是不适合当教师的。因为这样的人习惯将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也拒绝去理解和主动关心、关爱他人,走入他人的精神世界。那些善于沟通的教师,通常深受学生喜爱,师生关系亲密,他的教育教学也通常更加积极有效。我这里还想强调的是要积极主动地沟通。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作为教师,要学会放下身段,蹲下来,主动去和学生交流、沟通,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理解学生,最终达到感化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的职业幸福和成功,往往和师生间的交往的成功息息相关,有着真诚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形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

第五要细腻敏感。中小学生的内心是无比丰富、细腻而复杂的,有时候甚至是非常脆弱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灵。教育本来就是小题大做的艺术,教师要用心面对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学生成长中的一些细小的问题和变化。那些以为只要成绩好,安全不出问题就尽到责任的教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真正的教师,必须每天去关注师生交往以及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并用爱的名义、教育的方式、艺术的手段让这些细节充满情味和趣味,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块块健康的基石。我始终认为,粗枝大叶、作风粗糙的人,是不适合做老师的。

好教师的标准,有许多条。而精神丰富这一条,是含义极广的,绝不局限于以上五点。这五点,只是我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一些现象的有感而发罢了。

我始终认为,中国的教育问题,有着许多深刻而复杂的外部的环境因素,但也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内部的教育因素。在这内部的教育因素中,教师自身就是一个关键因素。教育的许多问题,也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并不是拥有教师编制,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并不是走在校园里,学生恭敬地叫你“老师好”,就证明是一个真正的老师。“教师”这一称谓所代表的意义和境界,远比我们所理解和所实践的深刻和博大。

而当前的教育,还是太浅近、太逼仄,我们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育世界,还不够广阔和丰富;我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形象,还不够鲜活和富有。华师大李政涛博士认为,“教育最可能发生的事情是:孩子的宇宙因为教育而变得越来越宽广,教师的宇宙、教育者的宇宙却变得越来越狭窄和封闭”。

真担心这是一个无法扭转的现实。

除了成绩,你还有什么?

“为什么我这样的都轮不上先进?你知道的,哪一年我的成绩不好?还有,我还是我们学科唯一的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呢……没有先进,我怎么去评高级?……”

苏老师是曾和我共事过的一位中年教师。

她在十年前调入另一所学校。这次回校来看我,聊起近年来在学校的处境,颇有些愤愤不平。

因为共事过,对于她,我还是有些了解的。

她是个要强的人,在教学方面,的确是有些水平的。上课精致生动,颇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自然也不错。她还常能在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就教学而言,我认为,她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但人际交往中,她总担心自己会吃亏,或者说,从来不肯有半点吃亏的思想。每逢教研组或学校里有涉及某些利益的事情,她难免要和别人争抢一番。属于她了,觉得理所当然;轮不到她,就觉得不公平。她给人的感觉是争强好胜、唯我独尊。因而,在同事中其实并不受人欢迎。

我向来认为,受人欢迎,未必是一个人为人成功的表现,人缘并不能代表人品;在众多的人忙于媚俗的时候,那些追求卓越或者高雅的人,自然容易受排挤。

但于她却好像并非如此,她时常恃才傲物。当别人成绩比她好,她会说,这些都是死抓硬拼出来的,有本事的人就是依靠课堂效率;当别人获得他人的好评时,她会说,只会迎合讨好别人,八面玲珑,没有个性。总之,在她看来,只要像她那样,教学成绩好,上课水平高,就是好老师了。至于其他的,她都颇为不屑。她从来不肯主动为教研组或学校承担点额外的任务。如果要承担,她也喜欢提条件,事先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否则,她就觉得自己“白干了”,“划不来”。

她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在稍显空闲时候,除了谈“钱”,对别的几乎不感兴趣。“好久没发钱了,我们怎么过日子啊!”“今年的奖金怎么还是和去年的一样呐,没看见房价都噌噌噌往上涨吗?”“干得这么辛苦,还不如人家朝九晚五的公务员,我们是奴隶吗?”“我每次监考比人家都多半个多小时,是不是奖金也该高一点?”……

说实话,在我眼里,她是个快言快语直性子的人,并没多少心机和恶意。如果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局限,进行勇敢的自我完善的话,她可以成为非常出色的教师。

但多年来的经验让我不敢轻易开口,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我只是实话告诉她:你是一位能教学的老师,但是,当老师,并不是成绩好就行了。

当老师,还不是为了教出好成绩?难道学生成绩不好才是好老师?

她反问,以她一贯的咄咄逼人的风格。我相信,这样的老师,的确是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的。

我又告诉她,事情不是对立的。把成绩教好,把课上好是基本要求,但我们还得教学生欣赏别人,懂得感恩,还有如何快乐而善良地生活。这些都是老师的职责。作为老师,我们的价值一部分存在于和学生的交往中,还有一部分存在于和学校同事的交往中,此外,还存在于和学校外的部门和人们的交往中等等。教师的价值,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决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和课堂。

“难道你们当校长的不靠这些成绩好的人为你们争取政绩吗?你们不是拼命给老师压力,让老师们抓出成绩来吗?”

见她依然如此激动,我明白,我所有的话语,恐怕都是多余的。我只好点头笑笑,不再言语。

但我还是忍不住,努力用最温和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她:“我想,你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除了成绩,你还有什么?”

我想,或许,这样的反问,能够激发她一些思考。

想不到,她倒真的一时无语了。

我也耳闻或目睹过一些恃才傲物的老师,他们自恃是教学名师,有着出色的“成绩”,顶着这些光环,到哪里都会受人“膜拜”。所以,在学校里,他们把自我当成个性,把苛责当成正直,把斤斤计较当成见义勇为,自身利益没满足就说“不公平”,个人愿望未实现就说“不合理”。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成绩,也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努力。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说到底,他们的心中除了成绩,还没有在乎过什么;除了自己,还没有真正装下过别人,更别说真正为学生、同事和学校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了。

对他们而言,教师就是教书,教育就是教学,质量就是成绩。此外,别无目的和要求,也别无责任和担当。你不用指望他们能够为学校承担什么,也不用指望他们能顾全大局、合作互助,当然,也不用指望他们真正领会什么叫教书育人,什么叫立德树人,什么叫为人师表、以身垂范。

这样的老师,自然就成了同事乃至管理者心中敬而远之的人。

说实话,这样的老师,没有获得先进,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教师,首先是一位老师,他性格可以不完美,但是人格上必须追求自我完善。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其为人”,它的使命就是“人的完成”。这里的“人的完成”,显然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更意味着让人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上的人。

故教师首先就是教“人”的,是让人成为人的,而非是教“书”的,让人记住书的;而教育首先是以人教人的,而非以书教人的。所以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教师在这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上,发生了偏差,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偏离教育的轨道,越走越远。

这样的教师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一台生产成绩的精致的机器,甚至,永远只是一个“失魂落魄、怀才不遇”的牢骚者。

我从来不否认成绩的重要性。我认为,上课受学生喜欢,且能够有较好的效率和成绩,是优秀老师的关键素质。但是,在我看来,仅让学生喜欢,能够出成绩是不够的,还要真正让学生受益,即从你这里获得做人和生活的教益。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时常愤愤不平、感慨怀才不遇的“愤青”,你如何让学生成为受人欢迎、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和人才?

当然,那些连最基本的书都教不好的人、把课堂上成一种折磨的人,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们需要时常问问自己:如果我不能给学生成绩,我还给了学生什么?

具有这样的反思精神的老师,不仅一定能够给学生以良好的成绩,更能够给他们以良好的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教益。

莫让安全囚禁了教育

一向认真负责的朱老师向我大倒苦水。

她的班级有名学生,学习成绩原本班级第一。自从高二以后,就出现了心理问题,厌学逃学。即使每天在课堂上,也随意离开教室,到校园里闲逛。

因为担心出现意外,她多次派课代表去找,都找不到。班主任则告知:你不必找,他自己会回来的,其他课也如此;你不必对他提要求,安全第一。

班主任如此正告,朱老师自然更加不敢轻易多管。作业爱交就交,上课爱听就听,从不过问。

这名学生在最近一次的考试中,英语只写了作文,得了十多分。语文呢,考试时一直趴在桌上睡觉,直到最后半小时,才奋笔疾书,居然也考了五十多分。

“这孩子很聪明,而且,也很懂礼貌,平时见到,都会向你鞠躬,灿烂地笑着问好。我真不知道他怎么会有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究竟是什么让他变成这样……他高一的时候多么优秀啊。就是现在,你轻易也看不出他有心理问题啊。”

看着这样聪明、有礼貌的孩子变成这个样子,她感到很痛惜,很多次都有种冲动想找他谈谈。不是为了学习,只是想多关心他一下。她说,现在,老师们都像害怕瘟疫一样,不敢惹他,生怕一不小心刺激了他,使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据说他患的是抑郁症,而且,家中有个亲戚就是因为抑郁自杀身亡的。

她总觉得这样对他很冷酷,“几乎没有人关心他,或者说,是不敢关心他,他真的很可怜。”

我能够理解这位老师慈悲的心,一方面想去帮助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又害怕因此“害”了他,出了安全事故,自己又承担不起。

我也遭遇过类似的困惑。

我教过一名学生,患了重病,还做过化疗。据知情人说,大约只能坚持几年了。

即使是夏天,这个孩子也戴着帽子,苍白的脸,蜷缩在教室最后的那个角落里。他还是认真听课,也努力做作业,只是不说话。如此深重的灾难真不该降临在这样年轻的生命身上。

我每次上课见到他,就心情沉重。我每次上课讲话时都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触及他脆弱的内心。

一回,班主任告诉我,这孩子回家后发了很大的火。原来,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了一段话,肯定他作业认真,最后,我以八个字勉励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想不到,就是这几个字,他认为我给了他学习的压力。他觉得自己无法做到和其他同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