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22158600000072

第72章 后记

我是2006年2月到东南商报社工作的,一直分管采编业务,2010年12月起,开始负责报社的全面事务。这本集子,汇编了自2006年起至2015年12月这10年间我在东南商报谈版会上及参加一些活动时的发言、为报纸推出新栏目新专题而写的开栏语、参与采写的新闻稿件,还有部分论文和单位管理方面的文字(也没能全部收全),粗分为唠叨、随谈、感言、口传、论调、说道几辑,确实属于大杂烩。

复读、重看、回想,在翻炒这锅“杂烩”的时候,却越发觉把他们集纳起来很有必要。这已经不是仅属于个人的“工作履历”了,从中可以看到我们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和我们在路上的履痕。我甚至有一种身心还乡的感觉:不经意间回到了亲身经历和记忆之中,回到了曾经的工作场景中,原生态地记录下它。越是投入地回到这个场景,越希望今后在既往的基础上做得好些,唯愿“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

在收集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判断出言不慎,有的建言没能够设身处地,有的认识不准确、不到位,有的策划简直就是自以为是……怎么办?对失误和粗陋浅薄的自省,并不等于对初衷完全、彻底地否定。自我批评和批评一样,失去了分寸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我还是奉上它们最初的“色味”,供方家“异义相与析”。

三十年新闻从业经历,在不断地见识与感悟中,体会生存、生活、生命的重量。对于新闻传播,坐而论道容易,起而践行也不难,但要在现实条件下,做得诸般效益俱佳、不同凡响,就不容易甚至比较难了。因此,向好而行,但是不责备求全,也准备不能完全如愿,这也是我的一个理念。何况,今天传统媒体所面临的下滑态势到了最剧烈的时候,与新媒体的融合探索也进入深水区,如何变局如何“闯关”?我祝愿前景可期,眼下,尚须承担痛苦的磨砺。

且将这些斑驳碎影,看作浑然天成吧!最后,以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南宋诗人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表达心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年12月26日于灵桥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