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问道新闻
22158600000071

第71章 说道(11)

这里我想举个有关苏宁的例子。一家业内老大在鼎盛时期却提前变革,敢冒风险,这样的魄力是一家大企业的真正风范。从终端商到云商,按苏宁老总张近东的说法:我们在进行今后10年的商业布局,如不从今天开始布局,10年后我们将被别人吞噬。当然,谁都看得出提前布局的风险,线上线下左右手互搏得不好就是自残。也许,正是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才成就了苏宁的今天。

在进行10年布局的远不止张近东,最近马云的“菜鸟计划”也非常令人注目。这个由阿里巴巴、银泰集团联合复星、富春、顺丰、三通一达成立的“菜鸟网络”,要做的就是颠覆以往的物流经营模式,通过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让全中国2000个城市、实现24小时送货到家。听起来有点像“狂想”,但若干年后也许就是我们的生活模式。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传媒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工作。应当说,《东南商报》近年来一直自觉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基本职责,努力在推动发展、深化改革、解疑释惑、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作用,遵循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要求,着眼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在做实、做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上,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办报过程中,也能够树立创新无止境的观念,勇于尝试新做法、新措施,在采编机制、版面形态、经营管理等多方面不断创新。问题是,这些都是过去时了,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躺在以往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了。“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新闻报道,发展报业经营,不能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唯有改革才有生机,唯有创新才有活力。不抓紧去多谋几条路,不把自己尽快锻炼成多面手,怕是五年、八年后真要出大事的。

关于创新,真心希望同志们在思想上再解放一些。

不久前,报业集团下达了不容讨价还价的2013年度经济考核指标。在严厉的考核环境下,《东南商报》万不得已出台系列严控成本开支的措施,可能会对工作造成影响,但是,鉴于巨大的上缴利润指标压力,事出有因,险途无奈,今后几个月我们还将继续压缩版面,减少彩色版、套红版等,希望同志们能够有所谅解。

有这样一条微博,尽管它的口吻很轻松,但却说到了某些行业目前深深陷入的痛楚,微博是这么说的:“淘宝会把百货商店干掉,支付宝、余额宝会把银行干掉,菜鸟计划会把快递业干掉,360杀毒会把瑞星干掉,京东会把国美干掉,微信会把移动联通干掉,微博会把报纸干掉……这就是互联网的革命。”还有句前些年流行过的老话: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但是,同志们,大家想一想,在全社会都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与其坐着等死,何如以壮士般的找死决心去博取未来。因此,我们还是要鼓足做事情、干事业的强烈的成功欲望,满怀激情,团结一致,为了明天而尽心尽责地勤奋工作!人生能有几回搏?眼下,就是要搏的时候!

谢谢大家!

(2013年9月3日在东南商报社全体员工培训会上的讲话,有删节。)

谋发展炼韧劲拓思路勇创新

当前,传媒市场格局变化剧烈,报纸广告经营持续下行,纸媒进入了面临更大挑战的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中展现新状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主课题。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我们同时肩负着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国精神、讲好精彩故事的任务;肩负着巩固阵地、捍卫旗帜、凝聚改革共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和谐稳定的任务;肩负着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实践的任务;肩负着提高质量,满足读者多元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任务。任务很重,尤其需要我们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既不悲观失望,也不麻木不仁,而要积极进取,攻坚克难,整合资源,拓展经营,主动适应社会新需求,探索经营新理念,强化管理新模式。唯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新闻产品质量与事业发展能力。

先从东南商报社工作安排方面提几点全年性的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升新闻产品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加强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创新,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完善策划创新机制,多从民生视角反映重大主题;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在贴近中提升媒体影响力,强化与受众互动,深入挖掘一批接地气、有生气的新闻。

二是加强全媒体导向把关。在众声喧哗的复杂舆论环境下,更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守媒体社会责任,始终绷紧导向把关这根弦,妥善做好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把导向把关贯穿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完善出版管理流程,规范采编、发稿、审校、传输、印刷等全环节,形成对报纸出版编前、编中、编后全流程监控机制;完善落实宣传信息提示制度,不折不扣地把宣传口径提示和舆情提示落实到位;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严格规范、遵循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秩序。

三是加大融合传播力度。根据报业集团推进媒体改革与融合发展方案的部署,调整组织架构,推进纸媒和新媒体融合,推动项目化运作,鼓励开发富有特色的信息营销、内容共享平台等融媒体产品项目,在认真评估、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鼓励创业,宽容失败。

四是在外部传播环境发生巨变、传统广告经营模式不再独揽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尽全力托底广告经营,努力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发展好地铁报、老年报,以及原来宁报传媒公司的系列项目,争取在公司化运营方面有实际的进展,初步取得可以放到桌面上、经得住摊开账本的成效。

六是根据实际,调整、完善考核和管理办法。以互联网思维和培养全媒体人才为导向,不断创新业务培训方式,继续办好“东南商报微课堂”。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着眼可持续,跨好每一步,用心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

㈠处理好忧患意识和增强信心的关系

大家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的前景十分担忧,认为问题很大,悲观情绪如春草般滋长。分析报业发展形势,当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被困难吓倒,不再用心,放弃努力,无所作为。具体怎么做,要对客观规律持尊重、敬畏态度,可以一事一议,在实践中学习、思考,探求规律,关键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而不自暴自弃。既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平常心态,利弊相权,审时度势,从点滴做起,就是在进步,起码也是在自救,也是在寻找和捕捉新的发展机遇。

㈡处理好转型和守成的关系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互联网逻辑是传媒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传统报人应当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全身心投入、打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这场硬仗。这是我们之前没有足够上心的遭遇战,更是生存之战。面对突变风云,尤需保持头脑清醒。我们要大步向着转型融合发展迈进,也要做好守成,即报媒挖潜升级增效工作,认清自己拥有的核心价值、发展基础及实力。采访权、公信力、内容生产能力、精致化服务能力等都是难得的,有的还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因此,对纸媒和新媒体,不可畸轻畸重、片面偏废,而要通过挖潜升级增效、跨界跨业整合,实现内容和服务供给形式多样化、赢利模式多元化。这是我们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实现新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㈢处理好战场和市场的关系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亨廷顿说过,印刷品比坦克大炮推进得快。在移动化、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比印刷品更要快得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导向决定生死”的理念,做到正能量报道导向“金不换”。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务实”“求道”,努力把报纸办得既为读者喜欢,又有市场竞争力。

㈣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我们还面临着做大有效数量、进一步提高质量的现实压力。具体到每天的报纸版面量,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规模效应和竞争力;没有质量,报纸就没有分量。从控制成本考虑,这两年我们大大地压缩了版面量,也就是说我们有产能不大、数量不足的问题;但是,就是在已经很薄的版面中,也有废稿、低价值稿,也即存在有质量不高、效能不优的问题。我们有分量、有影响力的作品,有比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栏目还不多,或者说还很稀缺。要有改观、改变,就要举全报社之力,采、编、校、排合力共为,有策划、有重点、有举措,精心打造好作品、好栏目,使质的等级有提升、范围有扩大。归根到底,是要树立质量信仰,有质量才有品牌。

㈤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东南商报社由十多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又有一定数量的员工,负责不同的业务。我们应当思考、谋划全报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各个部门又要做好具体的工作,打造自己的特色。在当前严峻的形势条件下,要全面推进工作,更要讲重点突破。这就要兼顾点与面、局部与整体、一般与特殊的状态,要避免将各项具体特征、指标绝对化,只讲千篇一律“同构化”,不讲因地、因时制宜的灵活性。我们终归会进行部门的整合、人员的调整,让一些应当强的强起来,把一些必须削减的减了去。应该说,壮士断腕,事出有因,实在无奈,这也是在能动地适应新常态。

㈥处理好用力和借力的关系

一方面,做报业要用心、用情、用力,把办好报纸、发展报社当作责任、使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用一流的精神状态催生显著的工作业绩;另一方面,无论做报道还是搞经营,报社工作人员都要善于借势,巧于借力,随势而为,借力而上,多方联系,发散拓展。

㈦处理好有为和敬畏的关系

身处变革的时代,每个员工都要心中有责,主动担当,大胆创新,奋力作为。同时,又要清醒、坚定地铭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心中有戒,严守规矩,学会和适应在监督、严管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敬畏纪律,敬畏法规。

我们正经历空前的挑战。2015年第一季度,《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广告经营额合计3372万元,较之已经比2013年跌了四分之一的2014年,同比下降2127万元,降幅38.6%;《东南商报》一季度广告经营额合计723万元,较之2014年,同比下降606万元,降幅45.22%。如果按照《东南商报》每天工资支出近6万元,印刷、发行、办公平均每天成本支出8万元计算,一季度广告经营收入达到1260万元才能收支平衡。也就是说,如果仅靠广告收入,我们目前的收支是不平衡的,差了500多万元。而2015年全年,报业集团允许我们上缴利润比2014年减少10%,即2492万元-249万元=2243万元。要完成这个任务也是空前艰巨的。

这只是从经济上算账,再想想我们毫无疑问地衰减了的社会影响力:信息传输渠道正经受挑战、内容生产优势日渐瓦解、与新媒体相比本来就望尘莫及的信息量以及明显相形见绌的深度报道的速度和质量。再想想2016年度报纸征订发行可能面临的困难,再想想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转投新媒体甚至自建渠道,粉丝数量比传统媒体还多,我们的前路确实难关重重。

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候,尤其需要懂报业、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愿意接受新挑战的人才坚持奋斗。我们也不妨扪心自问,为什么在报社里想想全是困难,到外面走走看看,别人却充满信心或底气十足,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有新办法?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有减有增,有破有立,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无发现新亮点的眼睛、全力创业创新的心。既然我们在这里,就唯有迎难而上,头脑里始终保持“慢不得”的紧迫感、“等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言放弃,起码要在现有的平台上,坚守阵地,专注地做一个有想法的“手艺人”。

韶华已逝,报业如蜕,追求还在。生活确实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当有诗和远方。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里,谨改动两个字以砥砺精神:“誓”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无论梦想能否实现,我们终归要出发,壮志悲歌走在大路上。

(2015年4月8日在东南商报社中层干部会上的讲话,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