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22157100000020

第20章 人脉

——善待他人,成就自己

“你的命运掌握在你的朋友手里。”

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得靠自己一个人去成功,除非他是个天才,他具备天才所具有的一切素养和运气,他具备天才所具有的一切能力和思维。

如何珍惜并合理地利用你所掌握的关系,靠的是你自己。懂得把握尺度的人,不仅能巧妙利用这些关系达到目的,而且还能做到双赢;在人际关系中迷失方向的人,不仅会失去朋友,失去自尊,甚至会丢掉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最终也会输得一败涂地。

无情未必真豪杰

1832年,怡和洋行在广州成立。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怡和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系统。“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从这句足见怡和在香港的重要地位。

而置地公司是怡和旗下最大的资产。

“撼山易,撼置地难”,是商界对置地在香港稳固地位的概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地位的牢固程度。

李嘉诚在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时,拥有32516平方米的物业,而置地则拥有千余万平方。所以,当他在那个时候甫一提出要超过置地的构想便招来一片嘘声,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仅仅过了不到七年,长实的地盘物业迅速增至1347094平方米,置地则仅有1207739平方米。长实拥有的地盘物业首次超过置地,实现了赶超置地的目标。同时,长实的四大屋村,规模庞大,成绩不俗,令人刮目。《信报》在1986年初次刊出香港十大财阀榜,长实位居首位,李嘉诚兑现了自己当初赶超置地的宏愿!

当时,怡和因海外投资战线过长、资金周转困难等多种原因,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20世纪80年代初,置地在香港进行巨额投资,负债达100亿的天文数字,债台高筑,陷入困境。当时的香港市场低迷,致使原本实力雄厚的置地也偿债无力。在银行逼债情况下,置地老板西门·凯瑟克也无力扭转乾坤,无奈之下只能将其持有的港灯及电话公司的股份相继出售给长实系。1984年,怡和置地更是举步维艰,元气大伤,同时,债台高筑的现状也大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股价滑落。

而此时华资财团逐渐崛起,趁势急剧扩张,先后收购了九龙仓、和记黄埔、会德丰、港灯集团等大型英资企业。如今,置地面临困境,华人财团会不会趁势将其吞并呢?

此时,香港许多实力雄厚的华商翘楚,无不虎视眈眈、跃跃欲试,欲将吞并置地这头昔日雄狮。

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此时也在待机出马。李嘉诚久负盛名,凯瑟克也非常谨慎。李嘉诚提出愿意以17元/股的价格收购25%的置地股权。比起置地当时10元多的市价,李嘉诚的报价高出6元多。即使如此,西门·凯瑟克仍不满意。双方分歧较大,只能等待下次谈判。

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受华尔街大股灾的冲击,一路飙升的香港恒指,骤然下跌。1987年10月19日,恒指暴跌420多点。无奈停市数天后,26日重新开市,恒指再泻1120多点。港商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自保成为首要任务,不敢再有收购的非分之想。凯瑟克更是焦虑不安,置地股票跌幅约4成,前途难料。

李嘉诚在危急中提出“百亿救市”的策略,外界纷纷猜测,庞大的资金是否能指向收购置地之用。

1987年末,一泻千里的恒指开始回攀,地产行情逐渐好转。

传言,李嘉诚等华商在1988年二三月间,多次与西门·凯瑟克接触。李嘉诚为何在大股灾中按兵不动,反而在股市好转时动手呢?这样的话,岂不置自身于不利地位吗?事实上,依据收购及合并条例,收购方重提收购价,必须高于或者等于收购方在6个月内购入被收购方公司股票的价值。所以,李嘉诚此时重提的收购价,不得低于6个月前的提价。而6个月期满后,就不受这条限制了。

李嘉诚在4月初首次向舆论透露长实持有置地股份,凯瑟克马上以反收购策略应对。4月底,怡和持有所控的文华东方股权从略低于35%增至41%。此举就表明,怡和之后将会实施一连串的反购措施。

正当众人拭目以待,要看李嘉诚将如何反击时,1988年5月6日,怡和宣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价格是每股8.95元,共占置地发行总股份的8.2%,所涉资金18.34亿港元。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从略过25%攀升至33%多。怡和牢牢抓住控股权,协议中有个附带条款,长江实业等华资财团在7年之内,除象征性股份外,不得再购入怡和系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收购的结局令社会各界大失所望,甚至一些报刊将这次收购视为“一场不成功的收购”、“华商滑铁卢”。令外界感到不解的是,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为何不背水一战,未决出胜负就偃旗息鼓呢?

不得否认,李嘉诚毕竟是个商人,要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李嘉诚成功收购过多家企业,善于伺机而动,极富睿智、耐心,经常上演以“弱小”胜“强大”的结局。但是,他始终秉承着“善意”原则。收购对方的企业,也是充分尊重对方,通过心平气和的谈判达成共识。一旦遇到对方坚决反对,他也会理智地放弃,他不会以一些条件作为“要挟”,陷对方于不利境地,更不可能逼迫对方达成收购目的。当时的置地虽然身陷困境,但是实力尚在,一味穷追猛打,反倒适得其反,于己于人都不利。

生活中,没有永远的赢家,或者说没有真正的赢家,因为“赢”总是相对而言的。同样,也没有真正的输家。既然人生没有真正的输赢,又何必一味去强求呢?适当地放弃对输赢的执著,也许是取胜的最佳策略。

然而许多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碰到眼前的利益,即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跟对方硬拼到底,结果往往一败涂地,即便侥幸得胜,也会元气大伤。所以,当碰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逞能和强辩不是解决之道,因为一时的赢不算赢,获得最后的胜利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能敢于放弃眼前的利益,去做长远打算的人。

以色列有两个内海——加利利海和死海。这两个内海虽然相隔不远,但周围的景致却是大不相同。

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里面含有很多生物,因耶稣基督曾在此地渔猎而享有盛名。加利利海的岸边的老树枝叶茂密,树上百鸟云集,啼声悦耳,真是一个充满生趣的美丽世界!

相形之下,死海就没有这么活跃。死海没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于是周围也没有半棵树,更听不到鸟儿的歌声,连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气都让人觉得沉重而透不过气来,从来没有一只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到岸边去喝过水,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将其命名为“死海”吧。

两者为什么形成如此差别呢?

先哲们的解释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后,又流了出来,最后归之死海。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东西,也会给别人多少东西,所以它经常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后,都要被占有。

死海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已有,只知进而不知出,所以,生物都不愿意生活在其中,于是呈现死气沉沉的景象。水不流,鱼不栖,没有任何生物饮水,只取而不予,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死海从来不分给别人什么,所以它才会“死”在那里。在人的一生中,也常常会遇到像死海这样只进不出的人。当内心的河流也一片死寂的时候,离枯竭也就不远了。

能够舍弃到手的利益而不是只进不出,才会让财富转起来,幸福的河流才会永远充盈,不会干涸。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个人的胸襟如果足够开阔,那么他的为人将会受到很多人尊敬。

李嘉诚不仅事业有成,而且与人为善,广结善缘。就连对待在他领导之下的员工,他都亲切有加。李嘉诚不仅善待员工,更对那些即将离职的员工充满歉意。他总是说:“公司有员工辞职,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没能给员工充分的施展空间,希望他们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只要他能抽出时间,就会亲自为离职员工举行饯别酒会,并对他们说:“公司的大门永远为你们开着,只要在外面做得不开心,随时都可以回来。”

李嘉诚不但对那些有功的属下倍加珍惜,而且对犯错误的员工也没有心存怨恨,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就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你选定的人才就要敢放手让他们去干,不要怕他们犯错误。一次犯错,两次犯错,不可能永远都犯错。”“任何人都会对自己部下犯错误感到不痛快,但是这样能解决问题吗?管理人员就应该为员工的错误交学费,只有付出代价才会感受深刻,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很多员工都非常感激李嘉诚,并没有因为自己一次的失误,就失去了做事的机会,而是在李嘉诚的帮助下找出存在的问题,力求在下次不再重犯类似的错误。公司的许多人才都是从失败中接受教训,进而慢慢地成长起来。

有一次,公司的一个年轻经理和外商谈判。结果,外商非常傲慢无理,根本不把部门经理看在眼里,对合同的条款一再地挑三拣四。也许是没有经验,也许是不够冷静,年轻经理没有顾及公司的形象就和外商在谈判桌上吵起来,合同最后也没有签下来。

李嘉诚知道这个事情后,叫人把年轻经理找来。年轻经理心想:“这次把生意谈砸了,还和客户大吵起来,肯定被老板痛骂。”哪知道走进办公室后,李嘉诚根本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回去好好地总结一下教训,以后多注意一下谈判的技巧,为下次的谈判做好准备。

年轻经理以为听错了。李嘉诚告诉他:“你已经和客户打过交道,对具体的事务也比较了解,没有人比你更适合担任这份工作。”果然,年轻经理没有让李嘉诚失望,后来终于成功地与外商签订了协议。

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品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们的心灵,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因此,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而缺乏宽容,将使人从伟大堕落成平凡。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明智的处事哲学,是人与人交往的最佳尺度。关于宽容,有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禅师,一日傍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处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过了一会儿,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里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着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斥责他,只是平静地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的弟子也受到了无声的教育,他决定以后再也不翻墙了。

任何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不犯错误。普通人会犯错误,成功人士也会犯错误,重要的是我们从错误中得到什么。如果每次都能从中获取新的东西,犯错误又有何惧怕呢?

具有宽大心胸的人,看出他人的优点比看出他人的缺点更快。也因此,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宽容还是人的高尚、大度、和谐、理智、团结友爱的真实体现。因此,我们要对人宽容,对事宽容。宽容不等于放弃,宽容不等于要丧失原则,而是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对他人的一种理解,给他人一种改正自己的机会。因此,我们说宽容是与人交往的最佳尺度,同时,宽容的人一定有一个广阔的胸怀,他的心里能装得下整个世界。

打通命脉,人生才能精彩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能看到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小子,偶然得到一本秘籍,按照上面所指示的方法修炼,终于打通了任督二脉,成为绝世高手的故事。

现实中这样的奇遇是很难遇见的,但拥有这般功夫的却不乏其人,他们有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心机,巧妙地利用人际关系,让各种资源都为己所用,这无异于打通了任督二脉,使财富成百川归海之势快速聚拢,终成一代巨富。

李嘉诚助包玉刚豪夺九龙仓的案例堪称经典,这里面不但有基于商业方面的考量,更是巧妙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之举,经此一役,“李超人”的风采展露无遗。

九龙仓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拥有露天货场、深水码头和货运仓库。若能合理开发,其前景必定辉煌。自1977年12月中旬开始,李嘉诚便开始收购九龙仓股票,到1978年年初,已经持有20%的九龙仓股份,不过李嘉诚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的。

但李嘉诚的收购举动还是引起了九龙仓老东家的迅速反击,当下展开反收购,在此情况下,九龙仓幕后的最大股东——汇丰银行也不得不出面斡旋了。

于是,汇丰大班亲自出面劝李嘉诚放弃九龙仓,而李嘉诚则欣然应允。

因为李嘉诚经过分析后认为:如果继续强行收购九龙仓股票,则无异于同时树立了九龙仓和汇丰两个强敌,况且此刻还有一个包玉刚虎视眈眈呢。

包玉刚,世界十大船王之首,财力雄厚。他对九龙仓收购大战的介入绝非一时冲动。由于油轮是包氏船队的主力,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英国开发北海油田,美国重新开发本土油田,同时,亚洲拉美都有油田相继投入开采。这样,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油轮闲置。包玉刚敏锐地意识到,一场空前的航运低潮将会来临。于是他决定,减船登陆,套取现金投资新产业,他瞄准的产业,就是房地产。

身经百战的李嘉诚虽然不明白包玉刚的直接意图是什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无论作为一般性的长期投资,还是长期控股九龙仓,对包玉刚而言无疑都是势在必得的。

这也难怪,作为世界航运业领头人船王包玉刚怎么可能不会想到九龙仓新建的码头气势更宏伟、设备更现代化呢?又何尝不愿拥有与其航运相配套的港务业?李嘉诚权衡利弊,已然胸有成竹,一石三鸟之计就此成形。

1978年8月底的一天下午,李嘉诚与包玉刚相会了。李嘉诚的秘密约见,令包玉刚心中打鼓。照理,已捷足先登的李嘉诚和自己是对手。不过李嘉诚并没有让包玉刚疑惑太久,经过简短的寒暄,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想把手中所持九龙仓1000万股股票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大惑不解,但是稍加思索,便突然明白了李嘉诚此行的用意——这是双赢啊。

的确,站在包玉刚立场上来看,他从李嘉诚手中一次接手1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加上他原来所持有的部分,包玉刚已经足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一旦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将资产雄厚的九龙仓控制在手中。

而从李嘉诚方面来看,当初他以10~30元的市价买进九龙仓股票,而此时以30多元脱手转给包玉刚,一下子就是数千万元的获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包玉刚牵线搭桥,他就更有希望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9000万股和记黄埔的股票。假若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由此,两个同样精明的商人一拍即合,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彊票以3亿多港币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协助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1978年9月5日,包玉刚正式宣布他本人及家族已经持有了九龙仓约20%的股票。此情势下,怡和与九龙仓现任大班纽璧坚,不得不吸收包玉刚以及包的女婿吴光正加入九龙仓董事局。包玉刚初战告捷,李嘉诚功不可没。不过,我们应该看清楚的是,李嘉诚又跨出了飞跃的一步,即成功收购了英资洋行和记黄埔。

有人曾玩笑似的说,最终结果,他们都如愿以偿坐上英资洋行大班的宝座,果真是皆大丰收。而对于李嘉诚而言,他的退出却得了个名副其实的满载而归。先是卖了汇丰一个人情,又将这个暂时无法消化的山芋转给包玉刚,自己坐获5900万港币大利,同时又卖了包玉刚一个人情,从而促成了李嘉诚顺利收购并入主和黄。一石三鸟之计,高明之极。

纵观此役,李嘉诚能兵不血刃而轻取和黄,其独到的眼光及商业头脑占了很大的优势,而他巧用人脉关系的手法更是让旁观者获益匪浅。

人生在世,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能做到的也有做不到的。如果是能做到的事情,可以尽力为之,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的;如果是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尽力接受,这是知命。一个人不能只有刚,也不能只有柔,很多时候事情不是绝对的,我们选择也不能绝对,要方圆兼修,刚柔相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直截了当办不成的话,不妨换一个思路,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目标。特别是在与强劲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是一种高明的策略,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外圆内方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方圆兼修往往能对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有敏锐的判断,能够根据目前的处境说出该说的话,做出该做的事情。这种人通常在各个方面都适应得比较好,遇到新的环境也能很快融入其中。

无论是谁,只要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智慧,学会聪明地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巧妙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成功和幸福就一定不会遥远。

远离是非,不做“和事佬”

李嘉诚一贯与人为善,从没有任何负面的传闻,我们听到和看到的几乎都是他谨慎投资、急公好义、独善其身等堪称楷模的事迹。

仔细翻检与李嘉诚有关的所有资料,很难找到他搅进任何是非的报道。

这与他沉稳低调的性格有关,更与他奉行的做人准则密不可分。

“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和是非,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李嘉诚如是说。

远离是非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老到的经验和娴熟的手段,更需要冷静的分析和仔细的观察。

是非几乎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轻易招惹是非,自己很可能甩也甩不掉。明智地采取相应措施,及早脱身离开才可以避免祸及自身。

是非的产生有许多原因,环境是一个重要原因。小至家庭大至社会都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整天地为工作为生活忙碌着,没有空闲,是很少有可能生出是非来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十分清闲,无所事事的话,则有可能产生许多是非来。有句老话说“无事生非”。因为他有时间去制造是非,唯恐天下不乱。这种是非之人要远离。另一种是非就是有目的地损人利己,希望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当面还说着你的好话,背后却给你无中生有、打你的小报告,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防不胜防。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你要有淡泊的心境而泰然处之,也可以保持沉默。沉默也是对谎言、是非的有力回击。

远离是非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不外以下三点:

方法一:区别对待,步步为营。如果平日很要好的两个人,最近竟然分别在你跟前,数落对方的不是,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左右为难是一方面,除此之外,你更应该小心,因为有可能两人都是在试探你。

这时,你这个“夹心人”可以对两人都冷处理,对方发现没有人同情,必然会掉头另找他人,那么你就自动脱身了。如两人是别有用心,旨在试探你对他俩的喜恶程度,这时,你也不必过分慈悲,不妨还以颜色,分别跟他们说:“对不起,我不愿听你说朋友的坏话,因为我根本不想批评你俩!其实,我的看法对你们并不重要呀!”利用这一招,他们必然会知趣而退。

方法二:适可而止,全身而退。工作中各级平行领导之间,有太多的微妙关系存在,大部分是亦敌亦友的,无论私交如何要好,在上级领导面前,他们还是有数不完的斗争。不过,关系不好之后,某些人可能为了某些目标,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以方便日后好做事,但亲自出面又太唐突,于是便找来“和事佬”。本来使人家化敌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余,你得做些保护自己的工作,适可而止。

最好对双方的对与错,均不予置评,更不宜为某人去解释,告诉他俩“解铃还需系铃人”,你的义务到此为止。对领导不满、对单位不满,永远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来诉苦,指责某人有意为难他,或单位某方面对他不公平,你应该做到既关心同事的利益,又要适可而止,置身事外,让自己全身而退。

方法三:不沾上是非最典型的莫过于“走为上计”。主动脱离尴尬的是非处境,待时机成熟,情况有所转机后,再去积极处理,以图重新打开自己的人生局面。

晋公子重耳由于国王献公昏庸,听信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自杀,为此,他出走流亡在外,这样他既避免了骊姬的迫害,又能留得余生待国家有转机时回朝主持朝政。在他流亡期间,也渐渐变得成熟干练,而且他也充分利用“走”来寻找他的同盟者。这样他就在“走”的同时来促使晋国内外发生有利的变化,最后,他终于在秦国大军的护送下归晋,受到众人的欢迎。

这是滞留与走的一个鲜明对比:留则无生路,走后得王位。走是为了远离是非,以等待时机,创造条件,最终实现美好人生。

面临是非之境,逃离是最佳之策,切忌老是充当“和事佬”和“夹心人”,即使不幸充当,也要谨慎待之。

当一旦卷入是非的漩涡中,非此即彼,必须要有所选择,而无论选择支持谁,都势必会造成另一方的不满和损失。

如果不能处理得两全其美,那么,下一个倒霉的人就将是你自己了,不论是有心还是无心,一旦卷入是非之地,不仅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更会让身心焦躁抑郁。只有在日程生活中,养成有意识地远离是非之人的习惯,才能让我们远离是非之地。没有是非的地方,就是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