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你上的24堂幸福课
22157100000019

第19章 梦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光,是一种精神象征。有了光,人们的眼睛就会明亮起来,徘徊的脚步便不再盲目。这束光,就是梦想。

梦想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它隆起了一座巅峰,更在于它所爆发出来的力量。

当我们用手抓不到的时候,我们的脚步能够达到;当脚步不能达到的时候,目光可以达到;而当目光也不能达到时,我们的心可以达到。

梦想就是动力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生活在贫困的边缘不能自拔,即使他们偶然间拥有了财富,可到头来却依然贫穷,即使机会摆在他们的面前,可他们还是会眼睁睁地看着它从容地溜走……

那么,穷人在缺钱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

这个中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梦想,他们默认了贫穷,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试想一下,如果把贫穷当做是自己应得的,没有对富裕生活强烈的欲望,那么怎么能改变贫穷的状况呢?

要知道,梦想是财富的原动力。你必须狂热地对自己呼喊“我想要”,才有将来的“我得到”。穷人和富人,或者说穷人与那些本来贫穷、但是后来富裕的人原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他们后来的差距之所以会越来越大,就在于刚开始时那一点点野心。

要知道:一切的财富,一切的成就,最初只是一个念头而已。而这个念头由于它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所以在它刚刚产生的时候,毫无疑问地就是——梦想。

在春明茶楼做堂仔的李嘉诚,没有因为地位低下而自暴自弃,因为他始终都有雄心壮志——要赚钱,要摆脱贫困,要拥有自己的生意。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梦想(或者说是野心),让他每天都第一个赶到茶楼待客,让他每天都比别人多花时间求学问,也是这个梦想激励他离开茶楼做了行街仔。

凭借着这股雄心,李嘉诚由行街仔到推销员,业务由铁皮桶到塑胶桶,再由塑胶桶到加盟塑胶带制造公司。

到塑胶带公司仅用了一年的工夫,李嘉诚就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也难以望其项背。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后生可畏”。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但他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而他所管理的塑胶企业和塑胶公司的财产毕竟是董事长的。企业的成败都与李嘉诚的关系不大,这使十分渴望向社会证明自身价值的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因此无论老板怎样赏识,再三挽留,他都决意要离开,因为他的心里始终装着那个最初的梦想。

他要用自己平日点滴的积蓄从零开始,自己亲自创业。于是他用自己存下的钱加上辛苦借来的一共5万港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踏上了创业之路。

是梦想让李嘉诚迈出了第一步,从此他走上了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路,开始了他的人生搏击,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不同的梦想造成了不同的人生结果。梦想是让一个人不平凡的精神力量,而且,把梦想放大,你所获得的力量就越大。

当你始终坚持沿着梦想的道路走下去,你总有一天会摘取成功的桂冠。

有野心的人才会做梦,有梦的人才有目标。

如果你还在忍受着贫穷的折磨,就请给自己一点野心和一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去改变现状。没有这一步,贫穷不会主动消失,财富也不会从天而降。

做伟大的梦,定伟大的目标,去实现伟大的人生的愿景。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坚壁,即使幸福就在眼前,也会因为胆怯而不敢走向前去拥抱幸福。

冒险,但不蛮干

有评价这样说:在一个塑胶花盛行的时代,在香港低成本制造业开始走向全世界的时候,李嘉诚用7天的时间,完成了香港塑胶花企业到世界级塑胶花企业的飞跃。

当时,香港的对外贸易基本上为洋行垄断,而华人商行的优势,在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的华人社会。李嘉诚决定把他们的产品打到东南亚各国去。

而彼时,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欧美,欧洲、北美占世界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李嘉诚无时不渴望将产品打入欧美市场。当时进入欧美市场,只有通过本港的洋行,他们在欧美设有分支机构,拥有稳固的客户,双方建有多年的信用。

李嘉诚本人不甚满意这种交易方式,他清楚地意识到,只有绕过香港洋行这个中间环节,才会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李嘉诚的全力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格局。

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来到他的面前。

1959年夏,一个加拿大商贸采购团来到了香港,代表团的团长特鲁多在考察了香港市场的产品,并与北美同类产品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后决定,即刻去参观李嘉诚在北角的长江公司并看看样品。

特鲁多对长江公司塑胶花赞不绝口,很爽快地说:“李先生,您的产品当然无可厚非,价格我也不想继续深谈。只要李先生依从我们买主的两个条件,我们就能在合同上签字。”

特鲁多开出的条件是:

“第一,按国际上的惯例,我们在签约之前,需要由李先生这方提出一个有相当资质的担保单位。

“第二,我希望在决定购买贵公司生产的大批塑胶花产品之前,首先要对贵公司现状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这也是国际上的惯例之一。”

李嘉诚知道,这两个条件对他来说,并不简单,因为正处于发展期的长江塑胶厂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在厂房人员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特鲁多的这个简单的要求。

更何况尽管香港富商不少,但在当时,谁会为这个出道不久,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生做担保呢?

也许此时的李嘉诚身上,那股坚韧、自信的品质已经牢牢根植,他没有因此而气馁,更不会因为厂房旧而选择弄虚作假,只是照例派员工把厂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李嘉诚决定冒一次险,用事实来说服特鲁多,实在不行好聚好散,争取下一次再合作。

准备妥当之后,李嘉诚不卑不亢地把加拿大客人带进了车间,所到之处特鲁多见到的都是陈旧的机器和紧张操作的工人。在参观完了工厂之后,特鲁多简洁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李先生,现在我更加放心了,我们的合约可以马上签署了!”

李嘉诚有些意外,并且有些拘谨地说尚未找到担保人。不料特鲁多竟仰面哈哈大笑:“李先生,我看就不需要再找什么担保人了,因为我已经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诚信,这难道不比一个担保人更重要吗?”

从此,长江公司的塑胶花逐渐占领了加拿大市场,营业额及利润也成倍增长,李嘉诚的事业真正进入第一个腾飞期。

如果说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冒险的话,那么,后来的一次类似的行为就足以称得上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了。李嘉诚的塑胶业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为公司设定了下一个目标:进军美国。李嘉诚主动出击,设计印制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分寄出去。很快,美方就与李嘉诚联络了,表示希望能走访香港几家同行业塑胶厂。李嘉诚答应了。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李嘉诚意识到,又一次“鹿死谁手”的竞争即将拉开帷幕。为此,李嘉诚做了一个近乎冒险的决定:建新厂、扩规模。他不想再次经历与加拿大批发商做交易时的窘境了。给予李嘉诚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一周,计划一宣布,全公司不禁哗然。

其实,早在前两年,李嘉诚就已经在准备扩建,彼时,他正在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建成后,留两套标准厂房自用。现在,情势紧急,只能租房。大额贷款下,在最后一天李嘉诚终于全厂迁厂成功、新设备购置成功、新聘工人培训上岗……其中,李嘉诚全局掌控日程安排,缜密处理每一件事情。机器进行试运行,表现良好。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任何一道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计划前功尽弃,但他孤注一掷。因为他明白,这一次,他别无选择,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全力搏命。

人们都说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然而,李嘉诚为此冒险,足见他把机遇看做何等大事。

这家美国公司毫无意外地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来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并且,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美国一家商业银行的信任,并发展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了一道彩虹桥。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李嘉诚能够在机遇来临时迅速做出判断,虽然冒的风险很大,但他不是蛮干,他的每一举措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和谋划的,这就决定了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圆满的。

对机遇保持敏感的嗅觉

李嘉诚的每一次决策都显示出了其超出常人的判断力,而这判断力不仅是经验的积累,更是与他敏锐的嗅觉分不开的。

对于李嘉诚来说,1977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可谓是其事业的分水岭。1977年以前,李嘉诚白手起家,几年间致力经营长实地产公司,也只是做了初步的资金储备和潜力预期,并没有能够声震地产界,成就枭雄。但李嘉诚不是一个安于默默经营的普通商人,他那异常灵敏的鼻子在不停地捕捉着商机。

1976年下半年,地产界名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一则最新发布的招标消息上:香港地铁公司即将招标车站周围的地皮发展物业。招标公告还未正式发布,媒体的炒作就掀起整个地产界的竞争浪潮,众人纷纷觊觎这如此激动人心的机会。

1977年初,这个地铁工程项目终于正式明朗,这项自香港开埠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工程,立即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地铁公司宣布,招标将于1月14日正式开始,拆建原邮政总局,兴建车站物业。

工程规模巨大必然将消耗巨资,据估算整个过程将需资金约205亿港元。工程将为期8年。高额的资金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李嘉诚亦并无十足把握能担负起如此巨资,但是他清楚地知道,中环站和金钟站是客流量最大、最关键的两站,建成之后,可以预见前景的优越,全线物业的发展态势,必然不会让人失望。巨额利润近在咫尺,此时不拼更待何时?

通过各种渠道消息的汇总以及严谨的局势分析,李嘉诚惊异地发现,地铁公司招标的原因竟是因现金不足造成的窘境!港府工务局对此工程进行估价之后,根据商场的通常法则,要求购地款必须全部现金支付。地铁公司不堪重负,这才走投无路,不得不招标以筹得现金。

这一重要的信息,无疑成为李嘉诚深入考虑的方面之一,若是拿捏得当,将其作为切入点,必能够取得绝对的优势。

而此时,置地集团也将目光紧紧地锁定在这个项目上。

李嘉诚又从心理上分析:置地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优越地位,其明显的优越性决定了它的地位,同时也导致了它过度的自信,在满足合作方的要求上,未必能够屈尊配合。置地的这些情况对李嘉诚将要采取的策略是十分有利的。他越来越觉得获胜可能性相当之大。

终于,经过详尽的分析了解,李嘉诚获得这些结论,他决定赌这一局,全力投标,力压置地。长实通过发行新股,大通银行的贷款,以及历年盈利储备等各种渠道,终于筹得可调动现金约4亿港元。

李嘉诚对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并作了一系列策划,在投标书中大胆提出,两个地盘可设计建成一流的综合性商业大厦。随即根据自己的研究结论,提出志在必得的决心:长江实业公司将首先满足地铁公司需求,提供现金作购地费。建设工程完工之后全部出售,利益所得,地铁公司51%,长江实业49%,打破了一比一分享利润的惯例。

与此同时,人们的关注点仍旧集中在置地大班纽璧坚身上。有记者采访纽壁坚,打探投标内容,询问他对结果的预测,纽璧坚对此不予过多透露和评价,仅仅满脸自信,说道:“投标结果,就是最好的答案。”字字有力,俨然是未战先胜的王者姿态。

最后,投标结果公布,众人哗然:长实胜出。

无疑,置地的地位让它犯了大意的低级错误,而李嘉诚的严谨精神和低调作风,博得他的研究分析全面透彻,投标书正中地铁公司下怀,又别出心裁,考虑周到。

李嘉诚通过对所掌握资料的详尽分析,于不可能中窥见商机,并牢牢地抓在手中,终于一战成名,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想要赚钱,就需要一定程度的直觉判断,也就是金钱的嗅觉,而这种嗅觉常常跟你的经营技巧无关。也许有人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生意必须依照经营理论或经营心理学才算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法对生意是绝对有必要的。”这固然有道理,但直觉也相当重要,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经济竞争,没有金钱的嗅觉、缺乏赚钱的本领,是无法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取胜的。一般而言,金钱的嗅觉包括诸如心理、言语、交际等方面,是一种适应经济竞争和社会竞争的综合素质,并不限于精通一门技艺。

而理性的人之所以能拥有金钱的嗅觉,那是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理性的“鼻子”。

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有人因为没有发现商机而与财富无缘,有人由于未抓住机遇而与仕途无缘,有人因为不识温柔而与爱情无缘……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鼻子,因为幸福是有味道的,幸福的味道要靠灵敏的鼻子才能嗅出来。

当幸福已经来临时,千万不要因为反应迟钝而与之失之交臂。

该出手时就出手

随着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香港政府1988年正式批准设立第二电讯网络的计划,即提供有线电视和移动电话等非专利电讯服务。和黄早已拥有专利电讯业务的服务,李嘉诚又很是看好有线电视的广阔前景,因而未等其他集团开始行动,和黄便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为争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做好十足的准备。有线电视向用户收费的制度,以及不与免费无线台发生冲突的特性,着实对企业有极大的吸引力。

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新财团正式成立为亚洲卫星公司,并宣布将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投资发射的第一枚人造卫星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这也是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

此番努力众目可睹,到1989年初,和黄不出意料地被港府初步选定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但是同时,另一个由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也在虎视眈眈地注视这次的经营权。当时,港府决定,取得经营牌照,投资最低额为55亿港元,而和黄集团的首脑,恰对于是否在港重点投资这一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错失了时机。趁这空档,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得到了有线电视的牌照。李嘉诚万万没有料想到,香港政府会转手卖得如此迅速,这个项目的落空,让他倍感挫败。但是,李嘉诚对于他想要得到的东西,绝不会轻易服输。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据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一号的原用途应主要涉及由和记通讯负责经营的电话服务。于是,李嘉诚委托儿子李泽楷马上组建新公司,开拓了卫星电视的先河。

1990年8月,港府有关条例规定:若使用碟型天线收看卫星电视讯号,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或再行转播,便无须申请批准及领取牌照。条例又规定,只接一部电视机的独立卫星碟型天线可豁免领牌;若一座大厦共有卫星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则需持牌公司安装及操作。

符合安装卫星天线标准的大厦,全港至少有1.5万座,对九龙仓的有线电视直接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事情发生变化,九龙仓有线董事局主席吴光正立即跳出来,阻止安装卫星天线的持牌公司进入其家族所控大厦安装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为此,亚洲卫星公司便以牙还牙,禁止九龙仓进入长实系兴建管理的屋村楼宇安装有线电视。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局面立即进入僵持状态。

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无线、亚视、有线三家电视台联合向港府施加压力,迫于压力,港府在和黄正式拿到电视执照的同时,附带了两个极为苛刻的条件: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二是不得向用户收取费用。这两个条件在当时火热的电视大战中充分体现了局面紧张的僵持状态。

对此,李嘉诚频频出入港府,要求收回禁播粤语节目的规定。李嘉诚一改平常以和为贵的态度,与儿子并肩作战,借助传媒,直接指责港府条例的不合理。同时他兼具理智,委托某公关公司在民间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赞成粤语节目播放的用户比例几乎百分之百。以民心压倒非正义条例,很是聪明。而李泽楷则将民意调查的结果呈交至港府广播事务管理所,要求“作为参考”,实际上已给港府强加了压力,使其不得不考虑条例的修改。

经过旷日持久的争取,港府终于在1992年7月宣布亚洲卫星公司旗下的卫视自1993年10月底起,可开播粤语节目,并可通过收费电视进行收费。

经过这一番较量,卫视不但站稳了脚跟,还有后来居上之势。李泽楷也因此一役而被称为“小超人”。

但令人震惊的是,仅仅过了几个月,李嘉诚父子就将得来不易的卫视转手给传媒大王默多克了,交易成功后,李氏家族仍拥有36.4%的股权,也就是说,李氏财团仍旧源源不断获得新创造的更大利益。

李嘉诚助包玉刚豪夺九龙仓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从中可以看出李嘉诚与人为善的行事风格和作风。但李、包两大家族的这一次对决,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认识了李嘉诚,那就是他一往无前的精神和越挫越勇的斗志。

一个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逃避不是办法,只有鼓起勇气予以克服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智慧和潜力而获得良好的成果。这就是说,只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胆量,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力量,就可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英语里“不可能”被写为impossible,但是你也可以这样去理解I’mpossible(我是可能的)!

所谓机遇,就是与机会相遇的意思,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把机会交给了每个人,但有的人由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没有及时把握住机会而懊悔终生。

世间最可怜的,是那些做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没有主意,不能抉择的人,是那些主意不定,意志不坚的人。

当机会来临时,要勇敢地冲上去,冲上去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这个简单的动作却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当你步入人生的暮年,悠闲地坐在摇椅上,回忆你所走过的路时,那当机立断、果断出手的一幕幕回忆,不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