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勃
城阙[2]辅[3]三秦[4],风烟望五津[5]。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6]人。
海内[7]存知己,天涯[8]若比邻[9]。
无为[10]在歧路[11],儿女共沾巾[12]。
◎注释
[1]选自《王子安集》。少府,官名,即县尉。之,到,往,去。
[2]城阙:指京城长安。
[3]辅:护卫。
[4]三秦: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旧地分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
[5]五津: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此处借指蜀州。
[6]宦游:离开家乡去做官。离开家乡去求学叫作“游学”。
[7]海内:四海之内,全国各地。
[8]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9]比邻:相邻,近邻。
[10]无为:无须,不必。
[11]歧路:岔路,多在此分手告别。
[12]沾巾:沾湿手巾。代指哭泣。
◎译文
三秦的大地环绕护卫着长安城,远远望去,弥漫的烟雾中怎么也看不到岷江上的五大渡口。你我都充满离愁别绪,那是因为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不要在分别的地方像普通男女一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赏析
这首诗是初唐时期王勃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一扫送别的悲戚伤感,给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体现出唐诗壮阔的气象。
首联对仗工整,属于“工对”中的“地名对”,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以及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选取历史上有名的“三秦”和“五津”,体现出恢宏的气势,奠定了全诗壮阔的感情基调。
颔联承上启下,设计巧妙,承接首联送别的主题。离别之意,必将伤感,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同是宦游人”,你我同样为官且欲有所作为,那就免不了各奔前程,离别将是寻常之事,故今日之别亦属自然,这就引起下文无须伤感之词。于是过渡到颈联。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只要是知己,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会像邻居一样近在咫尺。这是对朋友和自己的安慰,说明了彼此情谊之深,这句话历来被用于送别劝勉和友谊见证。此句也为下句做了铺垫。
尾联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相互勉励,在这离别之际,不要像普通人一样儿女情长,作者的英雄气概和广阔胸襟可见一斑。
全诗一洗送别诗悲酸的基调,意境雄浑开阔,风格爽朗刚健,开拓了送别诗的新境界。
◎易混辨析
1.这首诗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句子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营造开阔雄浑意境,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句子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诗人从自己与友人的处境和身份入手,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性情的句子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4.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体现出不凡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