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1]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2]。闻天语[3],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4]路长嗟[5]日暮,学诗谩[6]有惊人句。九[7]万里风鹏[8]正举[9]。风休住,蓬舟吹取[10]三山[11]去。
◎注释
[1]星河:银河。
[2]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3]天语:天帝的话。
[4]报:回答。
[5]嗟:慨叹。
[6]谩:徒,空。
[7]九:虚数。
[8]鹏:传说中的大鸟。
[9]举:高飞。
[10]取:助词,表示动作进行。
[11]三山:蓬莱、万丈、瀛洲,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译文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澎湃,雾气连绵不绝,银河就像要旋转起来,银河中像有无数的舟船扬帆远航。恍惚间,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我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去哪里。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并且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却徒然无功。我要像大鹏一样乘大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中的仙山上去吧。
◎赏析
李清照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其词风清新婉转、幽怨凄恻,但这一首,却气势磅礴,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也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这首词曾题作“记梦”,是对梦境的描写,但是梦境又是现实生活的折射。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之后,因此梦的内容与作者这段追随朝廷、四处漂泊、孤苦无依的经历有关。
上阕首句,便展现了海天相接、星河流转的壮丽景象,把人们带到一个辽阔的境界。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了瑰奇雄伟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中动词的使用:“接”“连”二字形象地把无垠天空、汹涌云涛和茫茫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了浩大的境界;“转”和“舞”则生动地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船在摇摆,而作者的身影亦在随之飘摇。“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在梦中来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天帝问自己的去向,为下阕写与天帝诚恳的畅谈做铺垫。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话,感慨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虽苦苦求索,但仍未找到光明。“路长”和“日暮”,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比喻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表达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这两个词化用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和“日忽忽其将暮”的句子,而接下来“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一个“谩”字,表示徒然无功,是“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果的哀怨,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然而,词人并没有被忧伤吞没,而是笔锋一转,“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并飞到传说中的仙山,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几句分别化用庄子《逍遥游》鹏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典故和神话中三座仙山的典故,想象极为丰富,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清照的这首词,将真实的生活融入梦境,打破词律的限制,使真实和梦幻、现实和理想融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豪放词的特征。
◎易混辨析
1.展现了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景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作者感慨才华无处施展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作者运用浪漫的手法,写梦中见到天帝并听其问话的句子是: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4.作者借用典故和神话,表现追求理想、追寻自由的决心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