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上)
22129000000085

第85章 注意场合,把握分寸(2)

(1)对场合因素的敏锐感受

进入某一具体场合,首先需要敏锐地观察。主要是观察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及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拿召开会议来说,领导干部召开会议,主要有这么几种:法定的会议,如各级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等;领导核心的例会,工作会、专业会等;座谈会、汇报会、调查会、现场会等;电话会、广播会等。至于法定的会议,一般有既定的程式和预定的中心议题,场合因素较明确;而座谈会、现场会之类的时间、地点、内容、范围等等都不固定,临时变故较多,此时,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感受力才能采取科学对策。《光明日报》曾经报道了一位县委书记在反贪反腐中的先进事迹。文中有一个这位书记敏于观察场境,成功运用语言的事例。这位书记刚到任时下去了解情况,在县农业局小食堂里遇到了公款大吃大喝的场面。由于不了解情况,他没有马上采取对策,而是在打招呼、互相寒暄的同时对整个场景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发现原来是招待一位地区农业局长,于是书记马上巧妙地送走那位客人,并进一步向上级反映情况。至于对县农业局的领导,则进行了严肃处理。这就说明领导者在各种场合,尤其是偶然场合中,一定要敏于观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采取有效的语言对策。

(2)确定自我言语态度

认清了场合的时间性、空间性、人际情境和事情性质,便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与当时的气氛相协调,还是扭转气氛、使事态向另一方向转化,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自我意识。继之要确立自己的言语行为,宣布指令,解释政策,鼓动民心,批评后进,激励先进,联络感情等等。一旦态度和行为明确,接着的话题就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语气语调要前后一致,选词用句要与风格相符。而当场合因素作用发生变化时,又要迅速调整语言对策。

在需要中途加入的场合下,则要善于发现场合的主要方面的特性,然后尽量使自己的言语态度适合场合的要求。下面是引滦工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当他(指导员陈庆辉)撩起三班帐篷的门帘,顿时被一幅景象惊住了:许冠群,那个颧骨高高,平日看来老实巴交的壮族同胞,正纠合着六七个壮族老乡在喝酒,这是纪律绝不允许的。……

“许冠群,半夜三更拉老乡喝酒,搞什么名堂?”陈庆辉疾颜厉色。

作为领导,他要严厉批评违章战士,但当他得知该战士为引滦工程已三次推迟婚礼,这天晚上是与远在广西的阿妹举行两地婚礼时,指导员深深的感动了。

这一次,陈庆辉郑重地从许冠群手里接过一碗喜酒,“刷——”所有参加婚礼的军人都站了起来。

“来,我们为许冠群同志祝福,祝他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他把这一奇特的婚礼推向了高潮。

部队里有严格的上下级制度,但并不是说部队领导就具有绝对的权威。指导员从“疾颜厉色”到“深深感动”,不仅突出了战士许冠群的崇高精神,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出指导员言语态度转变的合理性,这也是一种领导技巧。有的领导不分情况、场合,都采取同样态度,认为是建立自己的领导风格或树立自己的领导形象,实际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事实上,某些场合领导语言运用的基调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3)利用场合因素,寻找出发点

要达到特定场合下的言语交际目的,就需要善于在特定的场合下理解对方的话语,善于联系特定的环境来使用语言表达思想,获得发话的良好契机。言谈与场合气氛相适合,赋予自己的语言以此时此地的场景形象,使主观思想寄托在客观的物象上,即因此设喻、即景生情法。因为一旦适应情境的形象性,与对方便容易沟通。拿寻找话题来说,家访作客时,客厅中的摆设是打开话题的最佳出发点,主人总是按自己的喜好来布置陈设的,墙上有幅世界名画,不妨从名画的欣赏入手,谈谈你的感受;有副网球拍,谈谈体育锻炼,聊聊兴趣爱好,或许会发现业余的知音,不知不觉中,上下级交谈的心理障碍就淡化了。以对方的擅长为话题,为谈正题谈工作开了个好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此一来一往,谈笑风生,为顺利地进行交谈创造了条件。再看表达方式。例如,有一次邓颖超副委员长游览日本京都,来到日本最大的、状似琵琶的湖泊,只见水面上碧波荡漾,白帆片片。联结东西两岸的一公里多长的琵琶湖大桥和西岸的重峦叠嶂倒映水中,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邓颖超说:“中日两国友谊,就像琵琶湖的波浪一样,一浪一浪地流传下去。”当看到垂樱迎着春风,落花缤纷时,邓颖超又说:“抬头看樱花,低头看落花,樱花开时是美的,花落时更美。”日本友人说:“一般人只知道樱花开时是美的,而知道落花之美,才是真正了解日本的人。”情动而辞发,邓颖超同志摄取自然风景作喻,适景适情地表达了对日本的称赞和中日两国的友谊。同一种意思,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表达,这正体现了领导者在外交事务的特殊场合中的语言艺术。

场合作用下的种种语言对策在做到得体有效的同时,领导者要想通过语言的把握驾驭以影响接受者,还要注意内容的可接受性和风格的适切性。领导者的批评、表扬、祝贺、驳斥、敷衍等语气必须考虑在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驳斥批评要让当事人在信服的基础上接受,有台阶可下,使在场的其他人同时也受到教育。应景的客套话,虽敷衍而又有所云,采用灵变的模糊语言而又不是空泛教条,使其内容值得接受,其分量可以接受,与整个言语交际环境的气氛取得风格上的协调一致。一个意思可以由多种语言形式来表达,不同场合效果不同。为此,要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使达意传情能够准确。获得随机应变的语言技巧就要求领导者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洞察题旨和情境,这要靠生活的积累,需要领导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具有敏锐的洞察情境的能力。第二,便是对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对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尤其重要的是对修辞方式的熟谙。具备这两点,再加上领导地位的影响力,即可随时随地获得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

3.领导驾驭场合的语言艺术

(1)比兴法

“比”、“兴”,本是诗歌创作技巧,这里用来指称一种语言表达方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由眼前之事入手,逐步引起所要谈的内容。有些场合不便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中心话题,需要迂回时,就可采用比兴法,先谈谈在具体的时间地点中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待气氛融洽再转入正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结合场合中的具体形象表述,因地设喻。前面提到的邓颖超同志访日时的言谈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赴美参加音乐节,在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欢迎宴会上,面对宴会上主人安置的烛光,即景生情地说:“今天老朋友会面,心里格外高兴。眼前餐桌上的烛光是那样的安详,它象征着我们两国音乐家之间融洽的友谊。然而,火热的烛光,它又表达了我们宾主之间温暖的心。”便是比的手法的成功运用:

这里所说的比兴,实际上是比喻、对比、类比等修辞技巧的总称。比兴手法运用在文艺创作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样,运用在领导者语言表达中的比兴手法,也可以增加语言的艺术魅力、提高语言的交际效果。比和兴两种手法又常常融合运用,即托物发端又以物表意。如《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庄辛曾劝告楚襄王,不要淫逸奢靡,襄王不听。秦国攻占楚国大片国土后,楚王有所醒悟,召庄辛问计。庄辛说:

“国王您见过蜻蜓吗?六只足,四只翅,高高地飞在天上。它飞下来捕食虫子,却自以为很安全,可是被小孩子捉住而丧了命,最后成为蚂蚁的食物。”

庄辛以蜻蜓兴,又以蜻蜓、小孩子、蚂蚁作比,说明丧失警惕性的危险,使楚王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领导者在以说服、教育、启发、引导为目的的领导工作中,要合理使用这一技巧,切忌生搬硬套、乱为比兴。

(2)定音控制法

领导者出现在某一场合,第一句话就应为体现出自己的语言特色定下基调,以控制交际氛围,迅速“俘虏”听者的听觉、思维乃至心弦,如同乐曲演奏时的调弦定音。《三国演义》开篇就是警醒之言,“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语道过,就是战争动乱的开始。电影《元帅与士兵》中,集训队员得知元帅要训话,可元帅却要改变这种严肃紧张的气氛。于是他缓步走近队列:“要我讲话,我就两个字:解散!”队员大惑不解,元帅坐在一棵树下,招呼队员们围在他的旁边,微笑着说:“用训话代替训练,能训练出打硬仗的运动员?”“我是来找大伙谈心的,来帮助你们解决困难的。”一番平易近人的温和言辞作为开场白,彻底打消了队员们的拘谨,于是一场活泼的亲如家人的促膝谈心场面由此开始了。

(3)言语风格的反差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群情激愤或众人牢骚满腹的场合,便于有效地打消他们的思想包袱,消除他们不正常的思想情绪。群众在工作中受了委屈,或者对上级政策的误解不满,等等,常常会有旺盛的火气,对着干部一股脑发脾气,拒不给对方机会解释。如果领导者也是同样的高嗓门,同样的强硬语气,必定火上浇油。这时,可以先任其发泄完心中的不满,待心境渐渐平静下来时,领导者再以低沉稳重的语调,礼貌的措词正确地讲解说服,以冷对热,以抑制扬,造成双方言语风格的反差,低沉稳健的语调在不知不觉间缓和调节了对方的高亢强硬。

领导者语言既要与听者语言在风格上形成反差,同时自身语言也要在节奏上形成反差。抑扬顿挫,有沉默也有激越,在大起大落的强烈反差中,给听者以强烈的印象。沉默制造肃静,带有一定的威严,便于控制场面,激越则能把自己的感情更富有感染性地传达给听者。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听者提供理解问题的时间,帮助他们与领导者进行“同步思维”,又可以引起悬念,铺垫下文。

(4)突破一个触发点

各种场合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要谈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能抓住一个触发点深谈开来,则更切近场合。在北京教育界四团体共祝杜威博士60岁生日晚餐会上,蔡元培先生,作为北大的一校之长,代表北大发表的祝贺演说,就是抓住了与场合相称这一点,言之有物,“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生日”。以这种时间上的偶然巧合为引子谈开来,把杜威作为当时哲学界教育界的权威与中国古代作为哲学家和教育家的孔子进行比较。在共祝杜威博士生日的场合发挥这些意思,既赞颂了杜威先生,又关注主客双方,恰当地表达了祝贺之意。最后他又说:“并且我们作孔子生日的纪念,与孔子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为博士的生日的庆祝,还可以直接请博士赐教。所以对于博士的生日,我们觉得尤为亲切一点。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全体举一觞,祝杜威先生万岁!”蔡先生一席话突破恰当的触发点——时间巧合,适应了场合的要求,内容实在而深刻。

(5)场合置换法

通常情况下,有些词汇或内容只适于特定的场合,但如果巧妙利用另外场合的语言,会收到普通词语艺术化的效果。在引滦工地一支铁道兵部队的指挥所里,工作环境恶劣,劳动艰苦。一位记者与指挥所的领导共进午餐,他“不满”地提醒领导:“你们指挥所的蚊子真多,把我的腿都咬烂了!”谁都明白,这时大家都在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说这话不过是口头上发发牢骚而已。这时,如果领导者再一本正经地进行“艰苦奋斗”的说教,必定大倒胃口。这位领导巧用置换,出口不凡:“那我有什么办法?他们在我的地盘上,却不在我的编制里!”一句话引得食堂里的人哄然大笑起来。这句谐趣的语言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就因为利用了另一个场合的词汇——“编制”,借用人事下部正式场合谈工作的语言,而使之艺术化。

(6)声东击西法

声东击西,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直接从这个目的正面去说,而从相反的方面入手,实则其目的是正面要达到的目的。东与西,本是截然相反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会对它周围的事物产生影响,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就会形成一个影响场。所以,使用声东击西法时要特别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据《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爱打猎,一次烛邹不慎让一只鹰逃走了,景公欲斩烛邹。晏子为救烛邹,拜见景公说:“他有三大罪状,怎能轻易杀掉呢?让我列出来后再杀他吧。”于是晏子又对烛邹说:“他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此一罪;你使大王为了鸟而杀人,此二罪;把你杀了,天下人都怪大王重鸟轻士,此三罪。”齐王听后,只好赦免了烛邹。这里晏子既避免了为烛邹说情之嫌,又真正救了烛邹;既指出齐景公的错误,又没有伤害景公的面子。同样,领导者在与上级或下级的语言交际中,也要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理,把原则性与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