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记忆学习法
22127700000060

第60章 黄遵宪埋头破屋心非甘

要搏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

埋头破屋心非甘

这是黄遵宪青年时寄一位友人的诗句。意思是说,我黄遵宪志向远大得很,有壮志凌云的豪迈气概,怎么能象一般的儒生一样终日埋头破屋攻读四书五经,学习八股文呢?我要求得真知实学,名垂青史呀!

果真,黄遵宪后来成了名垂青史的人物。他率先倡导了“诗界革命”,写我国劳动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斗争的史诗,表述自己的爱国思想,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他勇于革新变法,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希望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赶走外国侵略者的目的,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志士。他担任驻外使节十多年,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保护侨胞的利益,深受海外华侨的拥护和爱戴,是我国有名的外交家,世界也知其名。

黄遵宪的成材得益于他的少年志向、才能和他生活的时代。

黄遵宪生于1848年,是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县)人。他的祖父是个商人,家里比较富有,爷爷就送孙子上学读书,准备将来取仕做官。黄遵宪的父亲在黄遵宪9岁时中过举人,做了官。父亲的诗和文章写得很好,一生写了不少书。黄遵宪从小就受父亲影响,喜欢学习,爱好读书。

不过对黄遵宪一生影响最大的不是他的读过许多书的父亲,而是会唱山歌的曾祖母。幼年的黄遵宪是由曾祖母一手养大的。曾祖母特别爱好诗歌,尤其是山歌。据记载,曾祖母常常在夜晚请人到家里来演唱山歌和弹词(一边弹乐器一边演唱的民间艺术)。黄遵宪躺在曾祖母怀里听这些山歌和弹词,耳濡目染竟能背诵许多。他刚刚牙牙学语的时候,曾祖母又教他唱儿歌“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曾祖母常同黄遵宪一起合唱。这情景给黄遵宪很深的印象,以致成年以后,他还常常回忆他和曾祖母合唱儿歌的情景,获得美的享受。稍大以后,曾祖母又教他读记《千家诗》。在曾祖母教育下,黄遵宪具有了初步的文学修养。曾祖母的教育,激发了黄遵宪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黄遵宪后来提倡“诗界革命”,写新体诗,主要出自他对民歌的爱好。

黄遵宪深受曾祖母教给他的民歌的影响,他下到民间,收集家乡一带的民歌、唱词,把它们稍加整理,写成诗。他发现这些山歌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形式欢快活泼,读来朗朗上口,不象旧体诗形式古板,空洞无物。所以他就率先写新体诗,推动诗歌领域的革命。后来黄遵宪做了外交官,到了日本,他还是带着这种对民间歌词的爱好,广泛收集日本民间诗歌,汇编成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可见,黄遵宪诗歌成就的取得同曾祖母的启蒙教育关系多么重大!

曾祖母在帮助黄遵宪确立志向上也很起作用。她教育黄遵宪从小就要立大志,长大才能成材。曾祖母常问黄遵宪“牙儿呀,你长大想干啥子事?”小黄遵宪一会儿说“唱好听的山歌给太太听”,“弹好听的词让太太欣赏,”一会儿又说“象爹爹一样读书中举人,做官老爷”。曾祖母就引导黄遵宪说“牙儿呀,立志要专一,不能今天想立志读书当官,明儿又想唱诗弹词,见异思迁成不了大材。”曾祖母的愿望是要曾孙读书致仕。在封建社会,读书取仕是一般人家的最高理想,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曾祖母要曾孙树立最高理想。黄遵宪9岁那年,父亲中举的消息传来,曾祖母兴高采烈,抚着黄遵宪的头说:“这孩子属猴,比猴子还要聪明伶俐,‘雏鸡比老鸡,异时知如何’,长大了不知道会不会比他父亲有出息呢?”

黄遵宪入学后,学习十分用功,天资过人。10岁时开始写诗,才气不小。一次,他的老师把宋代嘉应州诗人蔡蒙吉的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做题目,让他写诗。黄遵宪稍加思考,就写下了“春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的句子。老师很惊诧,暗暗称奇。第二天,老师又出了一个题目叫“一览众山小”让他写。“一览众山小”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这次他竟写下了这样不凡的句子:“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个志向远大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连整个世界大势都看得一清二楚,整个世界就在我眼中变得很小了,更何况那些一目了然的眼底群山呢!这些大山在我看来不值得一提。小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才气赢得了乡邻们的赞赏。老师告诉曾祖母说,“这孩子出语不凡,将来必成大器!”曾祖母连连点头,笑着说:“我早就看出来,牙儿是有出息的,今天果真应验了。”

少年黄遵宪的名气渐渐在岭南一带传扬。他的老师周郎山对黄遵宪的诗文极为推崇,说“过岭以来所见士,君一人耳”。意思是说黄遵宪你是南岭地区最有才能,最有学识的人。20多岁时,黄遵宪到北京赶考,遇见了当朝权贵李鸿章。李鸿章虽然是个大卖国贼,但他的学识还是很有名气的。李鸿章见黄遵宪谈吐举止不凡,气质不同一般,就考黄遵宪。从诗文致政论,黄遵宪都对答如流,见解不落俗套,思想很有见地。李鸿章不得不佩服黄遵宪的才能,称他是“霸才”,即“独霸”一代文坛的才子”。

如果不是时代的原因,黄遵宪的道路也许真的如曾祖母所希望的那样走下去。

黄遵宪生活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加深中国殖民地化的时代。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腐败,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具有爱国思想的黄遵宪亲自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十分愤慨,他要学“经世致用”的东西来报效国家。他看到清政府越来越卖国投降,社会统治越来越腐败,他十分忧虑,他要改革朝政,变法维新。

他决心不再走八股取仕的道路,他痛恨科举制度,认为四书五经是雕虫小技,它既不能经世也不能致国。当时他认为我国主权的丧失,领土的被割让都是因为清朝官员腐败无能不会办外交所致。他决心当一个外交官,到国外去研究西方强盛的原因,寻找富国强兵的办法,同时据理力争,保护祖国的利益不再受到侵犯。

具有远大志向的黄遵宪从29岁起走上了外交救国的道路。他先后担任过驻日本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国总领事和驻新加坡总领事。

1896年10月,48岁的黄遵宪回国晋见光绪皇帝,他告诉光绪皇帝说:“西方之所以比我国强盛,全是因为西方国家实行了变法维新的缘故。”

“我在英国伦敦的时候,听当地长老讲,一百年以前的英国根本不能同我国相比。只是变法以后才强盛起来。所以我认为,中国要强大起来非实行变法不可!”

光绪皇帝听后震动很大,想要变革。黄遵宪成了戊戌变法的中坚力量。他在湖南办南学会,宣传变法的思想;帮助康有为、梁启超办强学会,创《时务报》。黄遵宪因为力倡变法名垂史册!

宪也少年时,谓芥拾青紫。

五岳填心胸,往往矜爪嘴。

少年立大志,长大成宏才。黄遵宪就是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