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与那位傲慢的大王面对面地坐在蒲团席上。只见鲁班用树枝在自己面前的地上画了一个方形的圈,并对大王说:“这是我们鲁国的都城,大王打算如何攻城呢?”大王看了看,说:“你四门紧闭,我就用云梯登城。”鲁班说:“我有灰瓶、炮火、滚木、礌石,让你的云梯无法靠近我的城墙。”大王又说:“我可以用木车撞开你的城门。”鲁班对道:“我在城门前挖了陷阱,大车还没到城门口已经落入陷坑里了。”大王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说:“我要长期围困你的城池,让你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看你还能坚持多久?”鲁班听了笑道:“你长期围困我也不能束手待毙呀!我要让士兵从城里挖地下通道,直通你的营盘,乘你不备,用火箭射你的大营,让你不攻自乱。”……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了很长时间,大王的进攻策略处处失利,而鲁班的御敌和反攻的方案还是层出不穷。
最后,大王狡黠地笑着说:“我还有一个方法一定能取胜,可是,我不告诉你是什么方法。”鲁班说:“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是想在这里把我杀死,让我们鲁国没人指挥兵马保卫城池,是吧?可是,我告诉你,你这一招也不能取胜。在鲁国,我有三百个学生,我的智慧和巧手他们都学到了,你想一想,你能战胜吗?”鲁班的一番话说得大王张口结舌,深知自己遇上了高人,只好放弃了攻打鲁国的念头,还款待了鲁班并亲自送鲁班出城回国。
鲁班不费一兵一卒,只是一场有虚有实、有理有节的舌战,便说服了敌国大王打消了攻打鲁国的念头,从而制止了一场战争。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解救了鲁国的老百姓,使他们免受了这场战争的痛苦。鲁班用的动脑方法便是想像遐思法。他和敌国大王以地面为战场,各自为主帅,借助想像模拟战争用舌战斗智斗勇,并没有发动两军对阵、厮杀疆场的真的战争,以语退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应归功于他思维敏捷、想像丰富和善于运用想像遐思的动脑方法。
(二)
那么,在运用想像遐思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想像必须丰富。如果没有丰富的想像,那么思考时便没有广阔的空间和信手拈来的生活素材,想像遐思法就无法进行。
古时候有个皇帝自己喜欢舞文弄墨,特别是绘画。有一天,他想了个主意来看看宫中哪位画师的绘画水平最高。于是,他召来宫中全部画师说:“我给你们出一道题为‘深山藏古寺’,限时三天,看谁画得最好。”
能选入宫中当画师的都不是平庸之辈,个个都可称得上丹青高手。这些画师听皇帝这么一听,谁不想在皇帝面前表现表现?众画师各自回去答题,精工细作,匠心独具。三天后,每位画师都按时完成了,各自怀揣着画卷来见皇帝。
这皇帝也是个绘画高手,一边赏画一边评析,其中果然有不少上乘之作。但是最令皇帝高兴的是看到一幅画,画面上找不到一点寺庙的影子,只有一个小和尚担着水顺着山势拾阶而上,走向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皇帝一边看画一边说好,赞美之词不绝于口:“佳品哪!佳品!真乃上上乘之作呀!”皇帝龙颜大悦,当即重赏了那位画师。
同一个画题,其他画师虽也精心绘就,但画面有山有水有寺有僧,让人一览无余没有回味的余地。而这位画师作画前善于动脑,想到皇帝出题的关键在那个“藏”字上。于是他就画了这幅藏而不露、意蕴深远的国画,让人看了能展开丰富的想像,产生无限的遐思,果然被皇帝看中了。从此,这位画师一举成名,享誉全国。
我们还来看一个绘画方面的事例:
有一年,竹禅和尚云游北京,被召到宫里去作画。那时宫里画家很多,各有所长。一天,一名宦官向画家们宣布:“这里有一张五尺宣纸,慈禧太后要画一幅九尺高的观音菩萨像,谁来接旨?”画家中无一人敢应命,因为五尺纸怎能画九尺高的佛像呢?
这时,竹禅想了想说:“我来接!”说完,他磨墨展纸,一挥而就,大家一看,无不惊奇叫绝,心悦诚服。此画到了慈禧手中,慈禧也连连称喜,甚至表示自愿“受法出家”,并叫竹禅和尚当“承保人”呢。据说后来慈禧被称为“老佛爷”,就是由此开始的。
竹禅是怎样画的呢?
竹禅画的观音和大家常画的没有多大差异,只是把观音画成了弯腰在拾净水瓶里的柳枝,如果观音直到腰来则正合九尺。
竹禅的想像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很有说服力。反之,如果他想像不丰富,那么像这样的奇画也就画不出来了。
第二,要注意想像的合理性。如果想像不合理,那么想像便成了妄想。
上海魔术团著名魔术师傅滕龙创作的“神秘剪影”是值得一看的节目。节目是这样的:魔术师请一位观众上台,当场给他剪影,当剪好的黑影头像刚捏在这个观众手里的时候,魔术师迅速揭开放在台上画架上的白纸,一幅和观众手里捏着的一模一样但要大得多的黑影头像立即展示在观众面前。
这个节目不仅常使全场观众哗然,而且连外国魔术师也感到神秘莫测。
那么,头像是从什么地方弄出来的呢?
原来,魔术师在给上台观众剪影前,就早已准备好了几百种分解头部形状的块面。不管观众的面形怎样,总离不了准备好的这些头部块面范围。
当某观众上台时,魔术师就把这位观众的头部各块面的特征编成号码,并巧妙地告诉助手。助手根据这些号码到后台,从自己汇编成册的各种头部形状中找到相应的鼻子、头发、前额、嘴等形状的黑纸片,拼贴在白色的画框上,并趁魔术师在给观众剪影时,悄悄将画框放在台上的画架中。这样,奇迹就出现了。
这个魔术不仅想像丰富,有神秘色彩,而且合情合理,所以特别吸引人。
【本质思考法】
(一)
所谓本质思考法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一种动脑方法。
(二)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种思考方法呢?
第一,遇事要认真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被一些事情的表面现象迷住了眼而失去敏锐的洞察力。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对朝鲜加紧侵略和扩张,妄图把朝鲜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但中国的清王朝也不想放弃原来和朝鲜的宗主关系,这样,中日两国关系逐渐紧张起来。当时清朝派遣号称世界第一流的大型战舰“平远”号访问日本。虽然访问中也有一些友好的成分,但很大程度上是对日本进行恫吓。所以当时被邀请参观“平远”号的日本高级官员和军人,都为其雄伟、先进而惊叹不已,认为如果为了朝鲜而同中国开战,那是极大的冒险。且不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单是这些世界一流的战舰,也是当时的日本所无法匹敌的。可是,被人誉为日本海军灵魂的东乡平八郎,在仔细观察了“平远”号后,发现“平远”号战舰虽称得上世界一流,但从炮管上杂乱地晾晒着的水兵的衣服就能看出清朝海军纪律不严、士气不高,并由此看破了清朝海军的实力。他回去对其他日本军官说:“看了清舰‘平远’号后,我认为不必害怕清朝海军。他们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后来的甲午战争中,虽然大清王朝拥有邓世昌等一批英勇善战的舰队官兵,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上为数不少的官兵轻敌,战前不认真备战和临阵脱逃,结果装备比较精良的北洋舰队仍然不能免于全军覆没的命运。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夺得了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权。为了进而夺取中国的东北三省,同怀有相同动机的沙皇俄国发生了冲突,爆发日俄战争也是迟早的问题了。
当时日本是刚兴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而沙皇俄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国,日本的海军实力也非俄国人的对手。当时很多日本军官对俄国也惧怕三分,认为一旦失败,那将亡国灭种。但海军司令东乡平八郎并不相信一些数字的比较和表面的现象。他利用八国联军的军舰集结在天津大沽口的机会,暗中观察了俄国舰队。当时有人问他:“你认为俄国舰队怎么样?”他说:“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可怕。我眺望了俄国舰队,很难说他们的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他们用军舰运送步兵和军需品,更是不可宽恕的。这证明他们轻视军舰的本来职能。用军舰代替运输船使用,必然消耗他们的本职精力,使他们的训练荒疏,这样一旦发生海战,舰只就不能充分发挥战斗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也暴露了他们的海上运输能力的不足,如果(日俄)发生海战,一定在日本周围海域进行,更对他们不利。由此可见,俄国出兵准备不充分,我们不必害怕俄国。”
后来的日俄战争中,虽然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吨位超过了日本舰队的一倍,但最后这两个舰队均被日军全歼了。
东乡平八郎的动脑虽然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野心,但就动脑而言是成功的。他使用的就是揭示本质法,他没有被清朝海军和俄国海军的表面上的强大所左右,而是透过一些现象分析本质,找到了清朝海军和俄国海军的薄弱之处,从而知己知彼以至取胜。
第二,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一天,文彦博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一块草地上踢球。这片草地被一圈参天大树所环绕,微风习习,绿草茵茵。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着皮球,皮球在他们的脚下飞快地流动,一会儿滚到这个人脚下,一会儿又滚向那个人的身边。伙伴们越踢越高兴,他们踢呀踢呀,一个孩子照准皮球飞起一脚,球如同离弦之箭向远处飞去,“咚”的一声掉进草地边的树洞里去了。
几个孩子跑过去掏球。一个小孩儿把胳膊伸进洞去,探着身子使劲掏,说:“洞太深了,我的手够不着洞底,怎么办呢?”有一个孩子出主意说:“拿木棍拨拉试试。”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棍递给他伸进洞里,搅和了一会儿,球还是没出来。他们失望地说:“这个树洞是弯曲的,木棍又不会拐弯,根本就够不到底。”这时有一个孩子拿着一根铁丝伸到了树洞里面,铁丝随着树洞的弯曲也呈现一些弯度,他突然高兴地喊道:“我的铁丝碰到球了。”他使劲地拨拉,因为皮球是圆的,而洞是弯的,皮球在他的拨动下滚来滚去就是掏不出来。几个小伙伴非常懊恼。
这时有人想起文彦博比较聪明,就把在不远处玩耍的文彦博喊过来,并把刚才的情况跟他说了一遍。文彦博听完之后,走到树洞前看了看,把手伸进去试了试,皱着眉头想了想,突然他一拍脑门:“有办法了。附近不是有条小河吗?用水桶拎来几桶水往树洞里灌,球准能出来。”小伙伴们很信任他,纷纷找来水桶拎水往树洞里灌。树洞很快被灌满了水,随着水位一点一点往上升,皮球也晃晃悠悠地浮出了树洞。小伙伴们高兴极了,围着文彦博问他:“你怎么知道用水灌树洞,球就会出来呢?”文彦博笑着说:“洞那么深,还弯曲,手够不着,木棍也不会弯,即使用能弯的东西掏,因为球是圆的,怎么也不可能掏上来。而水是依势而流,它可直、可弯,况且水是有浮力的,皮球那么轻,水一多,球自然就浮上来了。水涨船高就是这个道理。”小伙伴们一听顿时恍然大悟,直夸文彦博是最聪明的人。
文彦博的动脑成功,关键在于他能理解皮球的一个特点——遇水而漂,透过其他小朋友掏球的失败这些表面现象,找到了解决问题(掏出皮球)的实质(让球浮出树洞),结合了水的本质特征,采用了水涨船高的原理用水灌洞,解决了这一难题。应该说,这是一个运用揭示本质法解决问题十分成功的事例。
【形象思维法】
(一)
春秋时期,晋国曾是黄河一带的霸主,地广人多,兵强马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东边跟它相邻的是两个小国家,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虢国。晋国早就想吞并这两个小国,因一直忙着和大国交战,没顾得上吃这两口“窝边草”。
公元655年,晋国无战事,便找了个借口要讨伐虢国。无奈晋国和虢国接壤处全是高山,部队行进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跟虞国借条道绕过去攻打虢国就方便多了。于是,晋君晋献公让人带着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璧作为礼物来见虞君,想跟虞国借路。
虞君一是怕惹不起晋国,二是贪财看中了礼物,便满口答应了。大夫宫之奇拦阻他说:“不行!不行!虢国和虞国贴得这么近,好像嘴唇跟牙齿的关系。俗话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们这两个小国家相互帮助才不至于给人家灭了,现在您要借路给晋国,万一虢国被晋国灭了,这就等于消灭了保护牙齿的嘴唇,牙齿就要露出来遭受寒冷,到那时我们的国家就成了没有嘴唇的牙齿,还能长久吗?”虞君一意孤行,答应借路给晋国。宫之奇知道虞国一定灭亡,就偷偷地带着家眷逃到别国去了。
后来,不出宫之奇所料,晋军长驱直入,两天就灭掉了虢国。回师途中又顺手牵羊灭掉了虞国。
这个事例中,宫之奇生动形象地给虞君分析形势,把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嘴唇和牙齿的关系,指出两国只有互相保护、互相帮助才不至于被晋国吃掉。无奈,糊涂的虞君贪财忘义,结果自然逃不了亡国的命运。宫之奇运用的动脑方法就是形象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