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霸智能学习法
22127400000024

第24章 学生提高学习智能故事推荐(14)

62.放羊歌女

彝族小歌手兰尼细芝出生于云南省宾川县,那是个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也是一个山歌缭绕的地方。

兰尼细芝5岁时去看电影,听到电影上的歌比妈妈唱得好,很不服气,她决心超过那个人,为妈妈争口气。

从此,小兰尼细芝每天都唱几首歌。6岁去上学,她更加高兴了,上学路上、放学路上,都充满了她的歌声。

聪明可爱的兰尼细芝却不能上学了。9岁那年,因家中缺少劳力,她只得回家放牛放羊了。书不能读,歌还要唱。山坡上,小小的兰尼细芝对着山川,对着白云,对着小鸟,对着牛羊,在唱歌。这歌声在辽阔的空中飞呀!飘呀!一直飞到遥远的天际……别的牧羊人用口令招集牛羊,用棍棒驱赶牛羊;兰尼细芝用歌声,只要她放开歌喉,牛羊就从四下聚拢起来。

她的歌声得到了自然的神韵,山川的灵秀。1984年12月,上海举行首届“民族杯”小歌手邀请赛。兰尼细芝凭着她“天然去雕饰”的清亮嗓音,过关斩将,获得“特别奖”桂冠。第二年,她又参加了全国“小百灵”赛歌录像节目演出,获11名一等奖中的第一名。她参赛演唱的歌曲,就是她每天牧羊时唱的《放羊山歌》。

63.画猴的小画家

王亚妮是一位擅长画猴的小画家,1975年她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恭城县。从小王亚妮就爱幻想,有一天,她对在县文化馆做美术工作的爸爸说:“爸爸,你帮我寄封信给太阳。”

“寄信给太阳?”爸爸不解地问。

“是呀!我要告诉太阳,不要一阴天就躲起来,我们小朋友需要阳光啊!”小亚妮这天真、古怪、丰富的想象把爸爸都逗笑了。

两岁那年,王亚妮随爸爸去南宁。爸爸作画,她也学着在纸上乱涂。不过,从此以后,她喜欢上了花花绿绿的色彩。

孩子喜欢世界上的一切,花草树木,鸡鸭狗猫。可小亚妮最喜欢的是猴子,去动物园,她会赖在猴山前不愿离去,猴子向她眨眼睛、做鬼脸,猴妈妈抱着小猴子窜上跳下、爬山、登索,好像杂技演出。在小亚妮的眼里,猴子的世界是丰富、美丽动人的。每次爸爸带她去公园,猴山是她必去的地方。

小亚妮开始画猴子,她铺开白纸,拿起画笔,哇!笔下出现了一个精彩的猴子世界:躺着的老猴、爬树的青年猴、调皮捣蛋争吃果子的小猴,真是千姿百态。

她的一幅画叫《说悄悄话》,画的是石山下开放着美丽的花,山上有只小猴子在大猴子的耳边说悄悄话。亚妮说:“那是叫大猴子悄悄地去摘朵花来。”

《叶子怎么还不长大》:荷塘里几张高高的大荷叶,下面飘着一小片浮萍,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从岸边的树上吊下来,贴在水面仔细观察那片小小的浮萍。不用说这幅画的意思是小猴子把浮萍误以为是荷叶了,怎么老是不长大呢?

奇妙的构思,奇妙的想象,使小亚妮画出了各种神态的猴,她终于成功了。

5岁那年,她以《喝醉了》这幅中国画获得亚洲儿童绘画比赛铜牌奖;6岁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7岁时,北京外文出版社用5种文字出版了她的画集《孩子的世界——王亚妮的画》,8岁,邮电部将她4岁时的作品《给妈妈抓痒》制成邮票发行。

理解猴子的小画家,也被大人理解了。

64.少年大学生

1989年,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了一名14岁的学生。这个学生叫金钟,他仅用7年的时间就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程,成了一名少年大学生。

金钟1975年8月出生在西安。从小父母就读唐诗给他听,他也特别喜欢背诗词,就连上幼儿园的路上,他也要求爸爸教他背诗。到上小学时,他已经能背诵200多首古诗词。

小金钟诗词背得多了,平时说话不知不觉就从口中漏出一两句诗词来,使他的谈话变得特别有趣。例如:妈妈引火做饭,他说:“烽火扬州路。”奶奶来了,晚上他们横睡在一张大床上,他又吟道:“横看成岭侧成峰。”妈妈给他洗澡,他说:“温泉水滑洗凝脂。”在家里,常常是妈妈给爸爸下令,爸爸又下令给他,他就说:“官大一级压死人。”

有一年春节写春联,小金钟觉得挺有意思,也要写对联。爸爸说:“咱们全家3人,一人一句自编个春联,不过要用上自己的属相。”小金钟才思敏捷,抢先说:“今年是兔年,是我本命年,我说横联:‘玉兔生辉’。”父亲是属鸡的,他吟道:“金鸡长鸣引出太平盛世。”妈妈是属猪的,她思考了一会儿对出:“六畜之首迎来五谷丰登。”春联贴在门上,小金钟可得意了。

金钟6岁上学,他不满足只学课堂的知识,父母就给他找来大年级的教材,回到家里他就自学这些教材。同街巷的孩子们放学后都在巷子里玩耍,有时还到家里约小金钟。小金钟就对爸爸说:“你将我反锁在屋里,省得别的同学来干扰我。”

就这样,小金钟自我严格要求自己,到14岁时就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程,以优秀的成绩上了西安交通大学。

65.博学的张真

张真,1976年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县。从小她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籍,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由于博学强记,使她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有一次,张真看到路边一位老爷爷在教训一位小男孩。原来小男孩把牛拴在柿树上,老爷爷说:“牛啃了树皮,柿树就会死,树皮太硬把牛的大门牙硌碎,牛就不能吃东西,就会饿死。”小男孩听了,吓得哭了起来。张真走到跟前说:“柿树去了皮,只会增产增收;牛根本不长大门牙,它怎么会死呢?”老爷爷笑呵呵地说:“你这孩子,可真聪明。”

张真不但学习认真,而且特别爱动脑筋,还动手做实验。1985年,北京的几家报刊联办“从小爱科学知识竞赛”。竞赛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三包质量相等的盐,同时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哪一包溶解得最快?”10岁的小张真亲自动手做这个小实验。她用筷子吊着三包盐,分别以不同深度放进三个水杯里,过一会儿,她用嘴去尝咸味,发现盐包放在上面的最咸,放在水中间的次之,放在水底的最不咸。因此,她得出结论:放在水面上的溶解得最快。

张真对问题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一次老师教李白的名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老师问道:“诗中的‘踏歌声’的‘踏’字应该怎么解释?”同学们都说是“踏步”走路的意思。可张真却说诗中的“踏”字,是“踏着节拍”的意思。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李白离别,汪伦依依难舍,他唱着纯朴的山歌为李白送行,心情激动,连脚步也随着山歌节拍而迈动。张真的解释,让老师和同学们大为惊奇,他们都纷纷称赞小张真独特而又合理的解释。

66.发明“迷踪棋”

清朝末年,武学大师霍元甲曾创了一套拳法,叫“迷踪拳”。现在,上海的一位小朋友发明了一种棋,叫“迷踪棋”。

这种棋看名字就很怪。象棋、军棋、围棋、跳棋都是用很规则的几何图形作棋盘;而“迷踪棋”的棋盘形状似迷宫,弯弯曲曲,像是迷宫中的道路。

更妙的是这种棋的棋子不是军长、师长或营长;也不是车、马、炮、相、士、将;更不是动物或英文字母。而是用两种颜色的十进制和二进制的8组数字:0、1、2、3、4、5、6、7、和000、001、010、011、100、101、110、111。这种棋可以两个人一起玩,也可四人对弈。开局时,各人轮流走,目标是想办法使自己的“0”(或“000”)到达对方的阵门内,中途被吃掉就得认输。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新型智力棋,即可用十进制下,也可用二进制下。这些棋子走在“迷宫”的道路中,时刻都有被对方吃掉的危险。所以,每走一步都得格外小心,每一步都需要复杂而周密的计算。下棋时,既增加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心算能力,还能熟悉二进制。

这种棋的发明人叫裘苑。她1974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焦化厂的一位工程师。平时喜欢剪报和收集科技信息。小裘苑受爸爸的影响,也养成了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天长日久,她的信息越来越多。此外,她还把自己的发明灵感记载下来,取名叫“火花本”。可见,小裘苑是个有心人。

由于裘苑的刻苦努力,方法科学,她在1986年、1987年、1988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奖和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她发明的“迷踪棋”、“医用输液报警器”和“无空耗微动传感报警器”已获得国家专利,并投入生产,共青团上海市委先后授予她“少年爱迪生”和“未来建设者”荣誉称号。

67.神童李刚

1979年,日本的《珠算伊势》杂志第26期上,登了一篇《神童李君介绍》。介绍中国有个叫李刚的孩子,具有超人的心算能力。

李刚是广西桂林人,1974年7月出生。小的时候,父亲有病不能工作,便在家教小李刚认字、绘画、做算术题。小李刚3岁上幼儿园时就认不少字,会做不少题了。4岁时,李刚想上学,可年龄太小,学校不能接受。由于他聪明伶俐,桂林市民主小学接受他为名誉学生。

从小李刚就喜欢数学,他对数学很有天赋。4岁开始学习数学,每天学4个小时,只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学会了四则运算。小李刚做题时,常常用心算。像一位数乘多位数,多位数的加减,他心算得又快又准。5岁时,他能心算三位数乘以三位数。6岁5个月的时候,桂林市民主路小学举行了一次心算比赛,题目是二位数乘以二位数的10道题。参加比赛的共16人,除李刚外,其余的全是三到五年级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其中有8人用心算,另外8人用电子计算器算。结果心算的8人中只有李刚全算对了,他只用了一分半钟,比电子计算器还快。李刚荣获第一名。

李刚超人的心算能力得到专家的好评。他曾应邀参加许多场心算比赛,有时还表演给外宾看。1980年10月,6岁的小李刚被特邀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珠算技术邀请赛,在会上作了心算表演,因其心算速度快,准确率高,而荣获心算优胜奖。

68.八岁的女孩获专利权

198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的通稿:“……浙江省东阳县吴宁镇第一小学三年级女生吴超……因设计、发明出一种‘方便蚊香灰盘’……成为我国目前年龄最小的专利人。”

这一年,吴超还不足10岁。

吴超出生在一个普通干部的家庭,她从小喜欢观察,爱动脑筋。妈妈是一位中学的物理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常拿一些自己发明的小东西来向妈妈请教。妈妈给这些哥哥、姐姐做着评论,有时批评,有时鼓励。小吴超好奇地听着、想着,心里又总有点不服气:小发明还不简单,不就是把不方便的东西改得方便点儿吗?

这“不方便”还真让她遇上了。

他们一家三口住在一所简陋的老房子里。夏天的夜里,一架架“敌机”来骚扰是不可避免的事,只好点燃蚊香来抵挡蚊子的轮番进攻。可是,早晨蚊香灰白乎乎地落了一地,很难扫得不留痕迹。

吴超想,要是搞个小发明,让蚊香灰别落在地上就好了。小吴超想到就干,可是,真干起来就难了,一连几个星期,她也没有想出好办法,来把这个“不方便”变成“方便”。小吴超不灰心,不丧气,只是她多了一句口头禅:“让我好好想一想!”

她经常像聪明的一休一样敲着小脑袋想问题。有一天,吴超在邻居家看到一只烟灰缸,只要按一下按钮,烟灰就“噗”的一下掉进缸里,妙极了。吴超眼睛一亮,心想:有了!

可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几经周折,都失败了,吴超没有罢休。

剪刀、胶水、圆规、尺子、纸片成了她不离手的“玩具”。正方形,长方形,弧形,剪碎一个世界,又形成一个新世界。足足一个多星期,“方便蚊香灰盘”终于制作出来了。

吴超成了中国最小的专利权人。1989年10月她还荣膺首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