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95

第95章 写作手法语言手册(4)

逆向性主题产生的根源是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性例如,现代作家贾平凹名为《丑石》的散文中,前面写一块面貌丑陋的石头。这块石头既不能垒墙,又无法凿石磨,又不像大青石那样可供捶布,甚至连铺台阶都用不上,它实在是丑得不能再丑了。可是,随着作者的笔锋一转,那块丑石却“訇然中开”,将你引入别一世界。原来它是块陨石,曾在天上发过光,燃烧过,落在地球上也具有一种“不属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这里先是展示一块丑石头,表现的是诅咒“丑”的主题;后来则是描写这块石头有了光芒,成了一块非凡的石头,表达的是颂扬“美”的主题。对于这块石头,人们不认识它时,认为它“丑”,当人们认识了它时,则认为它“美”了。在认识这块石头人们前后矛盾的,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审美感受,在人们认识这块石头的前后矛盾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审美感受,逆向性主题也就由此而产生了。设计逆向性主题要以对立统一观点作指导,着眼于抓事物的矛盾。对立的双方形成的对比、悬殊、反差,格外引人注目,对事物的揭示往往特别深刻。揭示出矛盾对立不是目的,最终要使矛盾双方达到统一,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使主题树立起来。

⑤象征性主题

在有的诗文作品中,作者往往凭借一种主观对应物——一个既能实指又有象征意味的客观对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个客观对象被作为整篇诗文作品的中心内容或描写的焦点。读者可以从这个客观对象那儿感受作者的暗示,悟出作品的主题。这种主题设计所着眼的是客观对象的象征意义。

象征性主题设计一般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用于抒发情怀,暗线则与之呼应。由于被象征的东西是虚指的,落笔的范围不受限制,拓宽了抒情空间,所容纳的思想内涵就更丰富。例如,茅盾的著名散文《白杨礼赞》,表面上写的是华北平原那挺拔向上的白杨树,字里行间却埋下了象征伏笔:通过赞美白杨树来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抗日军民那种坚强不屈、英勇抗战的精神:这样一实一虚,明呼暗应,抒内心之情于文中,寄不尽之意于言外。文中的白杨树就已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而具有暗示主题的象征意义了。

7.构思应注意的问题

构思是进行文章的整体设计,它和内容、形式、认识、表达等诸方面都有关系,是文章成败好坏的关键一环。构思时有五点需要注意:

(1)通观全局

构思时一时一刻不应忘记文章的总目的和整体,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

写文章的构思要有“成竹”在胸,而不能“一枝一节”地堆累起来,成为一堆枝叶。“堆累枝叶”,是写不好文章的。

(2)多方发想

抓住总目标、围绕主题考虑文章整体,但却又并非不敢越雷池半步。要开阔思路,多方发想,就要凭借现实,充分发挥想像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已有的、以前创造的,想像力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未来,又会变成知识。发挥想像力要注意“联想”——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注意“幻想”——从已有的想到未有的。这样有助于解放思想,发挥创造性,出新见,立新意,开拓出新的境界、新的思路,理出新的思绪,构想新的框架,最后写出好文章。构思过程中如果思绪不来,或者思想卡住了,就应该放宽思路,从其他方面考虑;到了一定程度,思绪就会产生,然后再作文,不可没想好就写作。

(3)观念新颖

一个文章系统,是由形象、观念以及形式技巧所组成的三维结构。观念的力度和价值如何,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优劣。文章观念的新颖,是指文章要有新认识、新见解。如果一篇文章所表现的观念是读者早已了解到的,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人云亦云,就必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只有在观念上写出新的东西、提出新的思想、有清新的风味,才能对读者起到感染启发作用。

(4)形象独特

写作构思的形象,应该是独特的、新颖的。新颖的形象,是以个别的、特殊的形态为其特征而出现的。作为一个作品中的新颖形象,除要求具有独特的个性外,还应具备现代意识,即是最能反映当前现实的一种思想或者意念、情绪。

(5)手法奇妙

手法奇妙,是指写作所采取的新颖的表现方法。构思时有了新颖的观念、独特的形象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一定的形式去表现它。在形式中,表现手法是占着重要位置的。一篇文章能否产生好效果,往往与它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关。当然,奇妙的表现手法要与文章的其它元素协调起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当然,我们强调构思的重要,绝不是说形式决定内容,相反,作者在构思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体裁形成的因素。当作者在选材、立意、提炼情节的时候,一般总是同时酝酿着采取什么样的体裁,形式还是为内容服务的。同时,一旦决定了某种体裁形式,就决不轻视这种体裁所固有的特点、要求,以便在形象构思中扬长避短,使内容和形式臻于完善和统一。

三、高屋建瓴,立意深刻

1.主题的含义:意境深远

主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叫主题思想,主题是通过文章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在文章中,主题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了作者对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基本认识和评价,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述的某种看法或主张。

“主题”一词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就是指乐曲中的核心旋律即“主旋律”,后来这个术语被广泛地用于文学创作和理论写作,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记叙文中的“中心思想”,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也都称为“主题”。我国古代写作理论把文章的主要思想称作“意”或“主旨”,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主题。

主题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它把有关的内容都聚合在一起,并用相应的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出来,使其成为一篇完整有机的文章。没有主题,文章就会松松垮垮,不知所云。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谓“灵魂”,就是指人的思想意识,它支配着人的所有言论和行动。古人说的“意者一身之主”、“文章要有‘主脑’”,就已经认识到了主题像人的灵魂那样,在文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文章没有主题,就会失去它的认识价值。

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提炼。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材料往往是分散的、缺乏活力的、彼此孤立的,不能把这些材料原原本本地都写进文章中去。只有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和提炼,使之成为表现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现代作家王汶石在谈到主题对材料的作用时曾说:“常常因为没有探索出生活事件的深刻思想意义,我们虽然有了大量的素材,它们还是静静地堆积在生活仓库里动也不动,鼓不起创作冲动,有时即便想写它,也鼓不起劲头。可是,当我们一旦明白了它的内在意义,获得了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花一旦燃起,所有的生活事实、细节,都被通统照亮,活动了起来,向主题思想的光点聚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各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漫谈构思》)。可见,主题一旦鲜明、确切起来,材料就会“群山万壑赴荆门”,聚集到主题的面前。

主题支配文章的谋篇布局。文章的组织结构,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骨架,是主题表达的外部形态。任何一个主题都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和布局。主题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文章结构的相应调整。作者只有在动笔前明确了写作的意图,才能在文章结构上决定哪里该增该减,哪里该详该略,哪里该藏该露,哪些该先该后,才能谋篇严谨、布局合理、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主题制约文章表达手法的运用。文章的表达手法,是文章从不同角度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定方式。一定的文章主题,总要寻找最适于表现自己的表达手法。如有的文章主题是为了揭示人物或事件的思想、意义,它就以记叙、描写为主;有的是为了解说事物或事理,它就以说明为主;有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它就以抒情为主;有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直觉,那么它就以描写为主。不同性质的文章主题,其表达手法往往不同;就是性质相同的主题,由于其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所采用的表达手法也会同中有异,绝不会互相雷同。

主题影响文章的词句运用。古人强调“言授于意”,就是说,语言的运用必须由思想内容决定,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文章如果没有明确、鲜明的主题,词汇就是再丰富多彩,也会如同丑陋的女子身着华丽的艳装一样,显得矫揉造作,惹人憎恶。

主题不仅是文章写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决定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主要看其主题是否有意义,即是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科学的方法、有益的知识、健康的情感,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任何文章都是作者的某种政治理想、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的体现,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的能动反映,而主题则是这种反映的集中概括和思想结晶。它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思想或情感,并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2.确定主题的原则

(1)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的精神,是确定文章主题的重要原则。所谓时代的精神,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能够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及其发展方向的精神。文章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主题应集中地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因此,文章的主题应该及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提出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回答时代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的问题。

好文章由于主题的清新警世、能发时代之先声,因而能够脍炙人口或具有振聋发聩的效力。

(2)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真相、本质

文章的主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集中体现。它不应像镜子那样只是机械地反照现实,停留于事物的表象,而应该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真相和本质。

文章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就要深刻地揭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这就要把分散、孤立的事物集中起来,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在文学作品中,则要求在形象之中集中地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涵义,这同样也是作者对于事物本质的发现和艺术概括的结晶。

(3)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

确定文章主题,还必须考虑作者主观上应具备的条件,即有关写作对象的资料积累、知识储备、真实感受、写作热情、认识能力等。如果条件尚不充分,就应该在主题确定之前积极主动地去创造这些条件。

首先,作者必须十分熟悉、了解写作对象,掌握它的大量材料,以及相关知识。这样,主题的确立和展开才有基础,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徐迟为了写《歌德巴赫猜想》,在数学研究所采访了和陈景润有交往的许多外围人物,然后又找本人谈话,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了弄清歌德巴赫猜想,他拿来了陈景润的著名论文,抄下了其中若干数学公式,又阅读了许多有关的数学论著。因而,动笔时才能文思泉涌,把深奥的数学难题解说得深入浅出,使陈景润的这一典型形象显得历历如绘、栩栩如生。

其次,要有真实的感受和写作的热情。只要是动过笔的人,谁都会有这种体会;只有经过自己认真思索过的事物,或者倾注着自己情感的形象,才能激起作者强烈的写作热情,它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穆青在谈他采写人物通讯的体会时曾说:“每当吴吉昌对我们谈到他那困难的遭遇和不屈的斗争以及我们提笔写到这些时,我们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慨和激动。在采写其他先进人物通讯的时候,也时时遇到这种令人激动的情况。焦裕禄的事迹我们是流着眼泪采访,流着眼泪写的。……这种和英雄人物思想感情上的息息相通,水乳交融,有时是掺和着血和泪的。它往往产生一种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的冲动和激情,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简直是一种魔力”(《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

(4)主题要正确

正确,是对主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最起码和最基本的要求。正确的主题要符合辩证惟物主义和历史惟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主观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认识;正确的主题要能够概括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符合科学的规律;正确的主题要能够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所以好的主题应当着力宣传生机勃勃的世界观,展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歌颂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风尚,鞭挞那些腐朽落后的思想和行为,颂扬生活中的真诚、友善和美好,为读者提供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来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正确的主题,在文章中确立正确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