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04

第4章 礼仪礼貌语言手册(3)

她们散布种种流言,往往会使他人的名声一落千丈,但她们这样做的目的,却是想告诉别人:“我们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我们也绝不会像她那样轻浮。”她们自认为很正派,实际上她们很想有男人喜欢他们。从她们热衷猜疑别人有“作风”问题本身,就足以说明她们对这类生活的向往。她们打着看不上别人某些作风的幌子实际上是为了标榜自己,其实她们的心中却在说,“我真想让男性诱惑一回,”而且一直这么盼着。现在男人中强调女人婚前贞节的人越来越少,然而很多男性从心理上对女性的要求仍然相当保守,只是不说出来而已。因此,这种人即使讲“要求贞节已经过时”之类的话,也多半不是出自真心。而且可以这样说,越是强调这句话的男人,其内心越强烈期望女方是贞节的。

3.选准话题要及时了解听者的心理

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是掌握说话技巧的基础。我们只有在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在某个场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话能够打动听众的心坎,能使听众产生共鸣,真正使谈话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心理和情感是内心世界的东西,一般是捉摸不定、较难把握的。但是,在有些场合,人的内心的东西又常通过各种方式而外露。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听者的一举一动,并能据此加以分析和推测,那么,我们是基本上可以掌握听者的心理和情感的。譬如,在你讲话时,听者发出唏嘘声,那么就说明听众不喜欢你所讲的那些话;如果听者两眼注视着你,那么就说明你讲的内容非常吸引人;如果听者左顾右盼,思想不集中,就说明他心里可能很着急,但又出于对你的尊敬而不愿离开……当然,有许多人善于抑制自己的感情,不让它外露,即使这样,也往往会露出蛛丝马迹。

在交谈中,双方的心理和情感汇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谈话的气氛。这种气氛对谈话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参加谈话的所有的人或大多数人的心理和情感与说话者一致,那么,气氛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反之,气氛就会变得紧张或死气沉沉。在轻松的气氛中,说话者往往心情愉快,妙语连珠,听者也会积极配合,使双方的交谈变成真正的交流。在紧张或死气沉沉的气氛中,人们常常会有窒息感,当然不会有好的交谈。另外,我们不仅要重视谈话气氛,而且还要善于制造有利于谈话的气氛。要懂得.尽管气氛是参与谈话的许多人的心理的、情感的汇合,但其中的权威人士,如领导者的心理和情感,对气氛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们领会了权威人士的心理和情感,那么,我们就可以影响其他人。

在了解了听者的心理和情感之后,还应该尽量使说话者与听者保持一致。如果听者对你讲的内容不满意,你就应该换一个话题;如果听者心里很烦乱,你就应该先安慰他,然后再转入正题……这样,你就不仅把听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还能使谈话的气氛变得和谐、融洽。如果双方不一致,你谈你的问题,他想他的心事,谈话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4.选择的话题要适应对方性格

与人说话,除了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例子: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在当阳拒水桥,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若知虚实,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轻敌思想。

因此,我们在交往中,一定要对对方的性格作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会谈技巧。

例如,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对象,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从语言了解对方,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这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神经质的人常用这类语汇。一个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吐中常说出“果然”的人,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的欲求未能满足。

5.先揣摸对方心理然后说话

通过对手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当然,对对方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易于成功。

针对不同的对象谈话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差异。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如对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性格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文化程度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采用抽象说理方法。

兴趣爱好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时,对方都会兴致盎然。同时,无形中对你也会产生好感,为你们的交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6.尽量回避或不提敏感话题

聊天时应该注意避开那些不合适的、不受欢迎的话题。

一旦做到避开下列不适宜的话题,你就可以轻松自在地去聊天,再也不必担心自己由于出言不慎,破坏愉快的气氛。

不受欢迎、应该回避的代表性话题包括:私人隐私、意识形态、身体缺陷等。

因为上述话题都具有强烈的立场,一旦谈起来可能会引起激烈的争辩。此外,我们在聊天时经常会谈到:“你发福了!”……也许你本人并没有注意到,但是,有关别人身体上的改变其实还是不说为妙。

对方也许会因为你说他(她)胖了而担心自己是不是体态走样,尤其是女性,闻胖则喜的恐怕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稀少;相对地,也许你说他(她)瘦了也不好,也许刚好那时对方正受到疾病的困扰,而误触了人家的伤心事。总之,个人想法、立场不同,某个话题,也许你认为没什么,却可能是别人的禁忌,特别是别人身体上的改变,尽量少拿来做寒暄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人们对价值观的判断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有些会被视为“敏感话题”的话题现在看来已稀松平常;而有些原本无所谓的话题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敢碰。

在对待敏感话题方面,反应一定要快。有人会想,以前谈及这一类话题都没问题,现在必定也一样。这种轻视态度很要不得。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要属“什么时候结婚”,“家人还好吗”,“孩子怎么样”等家庭方面的话题。这种话题经常被人们提及,但是,当今社会的家庭状况已呈现多元化倾向,很多人过单身贵族生活,不打算结婚;有些夫妇则因双方都是上班族,由于经济等各方面条件而暂时不想要孩子;更何况目前离婚人数剧增,而再婚人数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人们对于隐私权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果询问对方有关于生活方面的隐私,便很可能让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因此,在不甚了解对方家庭状况的情况下,不宜贸然提及。另外,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以前这样问都没问题,现在必定也没问题。要知道,现实生活的节奏及变化实在太快了。

再举一个应该回避的敏感话题的例子。一般人在大街上遇到同事时,常常会随口问上一句:“你怎么在这儿?”或“你要去哪里?”

这种问法也是十分不妥当的,为什么呢?因为对方如果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散步,遇到这种问法,自然是张口结舌答不出来;有时可能去好几个地方而不好回答;还有些时候,基于某种原因,不想讲自己去什么地方。在这些时候如果被问“去哪里”对方会很难回答。

7.选择话题要注意不同场合

一个“会说话”的人,选择话题是首先必须具备的技巧。

选择话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认清场合。所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在宴会上说:“昨天我看见了一场车祸,那个被撞死的人脑浆溅得到处都是。”或者说:“这两天我闹肚子,拉稀屎。”你想想,别人对你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在参加追悼会或丧礼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当时的场合,切忌不要在仪式中喧闹或开玩笑,如果你不合时宜地对别人说:“哈哈,昨晚我‘筑长城’的战绩可大啦!赢得真过瘾!”别人肯定会给你白眼。

除了注意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话题,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还要从对方的立场、处境和时间等方面多加考虑。

比如,当我们探望病人的时候,尽量不要提及悲观的事情,更忌提那个不吉利的“死”字;与人聊天时,如果对方的表情心不在焉或是情绪烦躁,就应该马上转换话题,若是对方总是看表,并流露出焦急不安的神情时,你就应该长话短说,迅速打道回府了。

8.激发兴趣,制造话题

激发别人的兴趣,能够在沉闷乏味的场合中,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气氛变得活泼热烈;能够在自己发表意见之时,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引起其重视,为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作好铺垫。由于人们常常趋向于关心那些生动独特的,或者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如下方法:

(1)制造悬念

故意提出一些悬而未决的疑团或问题,激发对方的好奇心,引导其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桂林的一位导游小姐带着一个外国旅游团来到北京,在游历北海时,游客都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于是导游小姐灵机一动,指着九龙壁对游客说:“龙是天子的象征,至高无上,可是这九条龙中有条龙身上有块琉璃是假的,你们能找出是哪一块吗?”

游客们都惊奇地叫起来,很有兴趣地跑到九龙壁前细细辨认起来,他们东看看,西瞧瞧,由近到远,有的说是这块,有的说是那块,有的干脆说没有。在众人争论不休之中,都不约而同地围到了这位导游小姐身边,请她亮谜底。

导游小姐来到一条白龙身边,指着它的腹下说:“就是这块。”

游客们定睛一看,异口同声说:“原来是块木砖。”于是提问纷纷而出:“这是怎么回事?”“它是哪年换的?”“皇帝为什么没发现?”

这时,导游小姐便抓住游客的心理,提高嗓门把九龙壁的年代、建筑艺术及“木砖”轶事详细地解说了一遍。游客们的心情变化,亦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时而眉飞色舞,时而赞叹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