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03

第3章 礼仪礼貌语言手册(2)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竞选时也采用了“无言说服”的技巧,并得到了公众的支持。

1960年美国总统的选举,尼克松和肯尼迪是一对竞争激烈的对手。尼克松以其时任副总统之职,在开始时占绝对的优势,但选举的结果,肯尼迪扭转了形势,获得胜利。

1968年,尼克松再次竞选美国总统,他记取上次失败的教训,想要彻底改变形象。他所采用的技巧之一就是无言说服。

这次的选举对尼克松来说,形势远比上次艰难,因为他首先必须打败洛克菲勒等强劲的对手,赢得共和党的提名。所以尼克松在迈阿密的共和党大会中,尽量保持沉默稳重,表现得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话时,除了强调“法和秩序”以及“尽力达到完美境地”外,绝口不提其他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借此完全的无言战略,给人以可信赖感,彻底改变他的“败犬尼克松”的形象。结果,他的战略成功了,他不仅以微弱优势获得共和党提名,而且在总统大选中,大败民主党对手,荣登美国总统宝座。

当然,无言说服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说服技巧,一味的沉默只能说明你无话可说。沉默之后应有“一鸣惊人”的语言,这样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6.旁敲侧击:别把话太明说

旁敲侧击法即通过曲折隐晦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意见暗示给对方。这种方式既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可避免难堪的场面,所以常被人使用。

19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一天,一个作曲家拿着一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来请教他,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停地脱帽。那位作曲家问他:“屋里太热了?”罗西尼回答说:“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罗西尼巧妙地用“那么多熟人”来暗示曲子缺乏新意,抄袭太多,即含蓄又明确地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既不伤情面又达到了目的。

借彼说此:用别处的事类比眼前的事

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不仅通俗易解,且能增强说服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太宗为了扩大兵源,想把不在征调之列的中年男子都召人军中。宰相魏征知道后对他说:“把水淘干了,不是得不到鱼,但明年恐怕不会有鱼了;把森林烧光了,不是猎不到野兽,但晚年就无兽可猎了。如果中年男子都召人军中,生产怎么办?赋税哪里征?”太宗无言以对,只好收回成命。在这段话中,魏征借用两件与主要事件相类似的事例作比,说服力很强。

7.正话反说,变幻说话角度

这种方法取自修辞学中的正话反说法,把原批评的话,从相反的角度,用表扬的形式表达出来。

某校一年级新生军训,一位学生因训练不认真,三次打靶三次剃了“光头”,使全班的团体总分成为全年级倒数第一。打靶回来的路上,班主任一捶这位学生的肩膀,笑着说:“嗨,三次你都“吃烧饼”,靶子以外的地方都打中了,也真不容易啊!”老师不乏幽默的“赞扬”引得了同学们的笑声,连这位学生也忍不住笑了。但笑过后,抓了半天后脑勺,很不好意思。

8.双关曲解,真伪意思交织

为了使自己要办的事情容易被对方接受,我们可以用双关曲解法,这是利用一个词的语音或语义同时关联两种不同的意义并进行曲解的方法。

例一:正在“大酬宾”的百货公司柜台前,购买者争先恐后,秩序混乱。一位女士愤然对营业员说:“幸好没打算向你们找limao(礼帽/礼貌),我看在这儿根本找不到。”营业员沉默了一会儿说:“请让我看看您所需要的礼帽的样品!”那位女士愣了一下,笑了。

例二:某食品商店经理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说“要端正经营作风,加强劳动纪律,公私分明,特别是那‘甜蜜的事业’——糖果柜台,顾客反映很多……”

上述两例的幽默点都爆发在双关语的表层组合上。例一中,由于“礼帽”与“礼貌”的谐音双关,构成了互不相同的两层意义。营业员舍弃那隐藏在深层的“礼貌”之意,故意在表层上将对方的思维活动导向“礼帽”之义,造成一种不满情绪遽然化解的笑,避免了顾客与营业员的争吵。例二中,“甜蜜的事业”是语义双关,“甜蜜”本指糖和蜜的味道,其转义是幸福、愉快、舒适的意思。那位经理的讲话,看似是利用其表层意义——点明是哪个柜台,即店内经营糖果的柜台,实质是委婉地批评了该柜台中那些利用工作之便,不掏个人腰包,公私不分,想吃就抓,把糖果柜台工作看成是享口福的“事业”的人,让这些职工在笑声中反省自己。这种非说教性的批评,不至于太伤职工的自尊心,因此,容易让人接受。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很容易做到一语双关,因此中国人特别喜欢一语双关的形式。下面举例说明:

例三:从前有个有钱人,非常吝啬,待人很刻薄。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来了客人,他把客人留在客厅里,自己偷偷地溜到里面吃饭去了。客人很生气·,大声说道:“这座厅堂很可惜,许多梁柱被蛀虫蛀坏了!”主人听见了,急忙走出来,问道:“虫子在哪里?”客人笑了笑,答道:“它在里面吃,外面怎么知道?”

客人的答话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蛀虫,实际上是指主人。主人自然能够听出话中话。

例四:在延安时,毛泽东有一阵子右肩发痛,时常痛得不能入睡。毛泽东问他的保健医生朱仲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朱医生对他住的窑洞仔细察看了一番,发现这洞内朝北的那一面依着山,有一个约两米高、一米宽的洞。这下可找到原因了,“对了,对了!就是从这个防空洞口吹进来的过堂风害人。”她肯定地说。毛泽东顺着朱医生手指的方向看去,接口说道:“好,这个原因寻着了。看起来,不正之风是可以使人生病的哇!今天我从你这里学到了学问。我看,凡是从防空洞里吹出来的风,总是逆风和歪风,那就非堵住它不可。要不然,真会像你讲的那样,会害死人的!我们要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一定得提防从防空洞里钻出来的歪风,不能有半点大意啊!”

毛泽东的话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从隐蔽的防空洞里吹出来的歪风、逆风,实际上是说资产阶级的坏风气,会使我们革命队伍里的一些人受到毒害,思想上患病。我们非得把那害人的“防空洞”堵严、堵死不可。

9.借题发挥,一笑巧解难题

借题幽默法是指巧妙地借助别人的某一话题,引申发挥,出人意料地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

例一:南唐时,京师大旱,烈祖问群臣说:“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师不下?”大臣申渐高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税。

申渐高的话就是借题发挥,巧借烈祖的话,引申发挥,表达了京城税太多,应该减税的思想。非常巧妙,效果也很好,烈祖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的意见。

例二: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同周总理谈话时,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庄重而又风趣地说:“提起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的战利品嘛,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笔。”记者听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总理针对美国记者企图讥讽、讥笑中国贫穷落后的意图,巧借话题,说了这番风趣幽默而又有分量的话语。周总理用“战利品”、“做个纪念”等词语暗示中国的强大。

例三: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偏叫他来看这个看那个,还取笑他说:“你不论看什么,都把一件东西看成两件,是吗?你本来穷得只有一条毛驴,现在可有两条了,阔起来了,哈哈!”

“真是这样,陛下!”阿凡提说,“比如我现在看你就有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模一样呢。”

有一天,国王和大臣带着阿凡提外出打猎。天气炎热,热得国王和大臣汗透衣衫,他们就把湿透的衣衫脱下来搭在阿凡提的肩上。

阿凡提本来就够热了,再加上国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国王见阿凡提热得满头大汗,便故意戏弄他:“阿凡提,你真不简单,能驮一头驴驮的东西。”

阿凡提听了很生气,但却平静地说:“不,我肩上驮的是两头驴的东西。”

阿凡提两次对国王的回答,用的都是巧借话题法。从中可以看出阿凡提的智慧,借助国王的话题,进行引申发挥,讽刺了国王。

二、寻找话题,巧妙布局

1.找准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人愉快相处的方式。

每一个拜访过西奥多·罗斯福的人,都会对他知识的渊博感到惊讶。哥马利尔·布雷佛写道:“无论是一名牛仔或骑兵,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他是怎么办到的呢?很简单。每当要有人来访的前一天晚上,罗斯福就开夜车,翻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题目。因为罗斯福知道,正如所有的领导者都知道,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物。

耶鲁大学文学教授,和蔼的威廉·菲利浦,他在早年学到了这个道理。“当我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到林斯姨妈家去度周末,”威廉·菲利浦在他那篇论人性的文章里说,“一个中年人有天晚上来访,跟我姨妈寒暄一阵之后,他把注意力放在了我身上。那段时间我正好对帆船非常热衷,而这位来访者就以一种使我非常感兴趣的方式讨论帆船。他走了之后,我对他大为称赞。多么棒的人!他对帆船多么感兴趣!姨妈对我说,他是一名纽约的律师,对帆船一点也不感兴趣。”

那他为什么一直都在谈帆船呢?

“因为他是一名君子。他觉得你对帆船感兴趣,就谈一些他知道会使你感兴趣、使你高兴的事。他使自己受人欢迎。”这是可以应用在商业上的一种宝贵技巧吗?我们不妨也来看看。拿纽约一家最高级的面包公司——杜维诺父子公司的杜维诺先生来说吧!杜维诺先生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四年来,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他也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交聚会。他甚至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便成交这笔生意。但是他都失败了。

杜维诺先生说:“接着,在研究过为人处世方法之后,我决心改变策略。我决定要找出那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所热衷的是什么。”

“我发现他是‘美国旅馆招待者’组织的一员。他不只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热忱,还被选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必须跋涉千山万水。”

“因此,这次我见到他的时候,我开始谈论他的那个组织。我得到的反应真令人吃惊。多么不同的反应!他跟我谈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忱。我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生命火焰。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卖’了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我。”

“虽然我一点也没提到面包的事,但是几天之后,他饭店的大厨师打电话给我,要我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我不知道你对那个老先生做了什么手脚’,那位大厨师见到我的时候说,‘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

“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人四年,一心想得到他的生意——如果我不是最后用心去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到他喜欢谈的是什么话,那我至今仍然只能缠着他。”

2.透过话题把握对方的思想

不论是初次见面或是相识已久的人,见面谈论的话题,是了解对方的一个窗口。一个人心中有热衷的事,自然就会表现在话题上,从话题与人的切身关系中,最易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与性格。例如,非常专注地投入工作的人,他的话题自然集中在工作上,面对这种人,可以直接从话题去了解他,无需运用深层心理术。

然而,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单纯、明快,有些人的爱好往往没有直接表现在话题上,尤其是那些怀有很深的自卑心理或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人,他们的深层心理往往以不同的话题曲折地反映出来,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你需要把话题展开,对其进行启发式提问。

因此,要想透过话题把握对方的深层心理,必须从两个方面去观察。第一,从话题的内容去了解对方的内心。第二,从话题展开的方式去探索对方的真实意图。例如:女性喜欢谈情说爱,她们不能公开谈性,就以诗情画意及浪漫色彩的外衣,将自己的深层心理隐藏起来。尤其是那些年龄偏大、并将恋爱理想化的女性,如果整天“爱”不离口,就表明她内心深处对性充满好奇与向往。

在单位里,有些引人注目的女性,经常受到男同事的邀请,于是就会引起其他女同事的嫉妒和不满,还会招来各种流言蜚语:“哼!瞧她那个德性,臭美!”“嘿!人家就有那个福分!”“瞧!那么多男人对她巴结奉承,可真叫人怀疑、担心……”等等,把人家贬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