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31

第31章 辩论讨论语言手册(2)

队式辩论一般都有四名队员组成一队参赛,四名队员都要论说同一辩题,但又不能重复,而且还要各有所论;立论时期,四名队员陈述己方观点在逻辑上不仅各有分工,而且还要层次递进,到四辩形成高潮。就具体的立论形式而言,固然有总分、有递进,但万变不离其宗,到四辩一定是“百川归海”,不允许本方的观点枝节还游离在外。具体辩题的逻辑设计过程不仅要紧扣辩题,而且还要预想到各种有可能遭受的攻击点,在立论的逻辑安排上既要未雨绸缪,更要能为自己辩论中攻击对方先进行铺陈,在预测对方立论的基础上确立最佳的逻辑攻防体系。因此,辩论的逻辑构思和设计是最关键的一着。事实上,辩论赛未开始,但教练们之间立论上的逻辑之争,便已成为决胜的开始了。尤为痛苦的是,有时由于辩题的原因,抽签抽到是正方还是反方往往会发现自己在逻辑上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因为从反方(也可能从正方)来理解题意,完全同现实趋势相反,甚至有悖于己方的现有思想。这是一种思维的痛苦。但这样的痛苦总是短暂的,既然辩论赛已经设定了一定立场,就只能按既定的立场去进行,建立立论的逻辑安排,有时甚至在进行某种类似诡辩的逻辑设计,硬着头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般来讲,辩论的逻辑设计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对己方的辩题首先要在题意上作深入的推敲,甚至要逐字逐句斟酌,以便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最大信息量来寻找、推导立论的各种可能性。这第一步就是要吃透题意。

在辨析论题的基础上,找出最好的逻辑思路,并依据这条逻辑思路展开时的客观需要,往里填充各种数据、事实和材料。好的辩题总是有相当的可辩性,如果题目可辩性差,那就意味着题目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可辩性强的辩题往往都具备相当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即不是定论化的问题,可以容纳不同意见的讨论和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出的不同结论等等。而且,辩题本身也可涵盖多种事实和材料,所涉及问题的解决也会有不同的方案等等。因此,我们不仅要坚持认为比赛中我们拿到的辩题是可辩的,而且更应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人手,找出最好的归纳和论证的思路,并根据这条思路“按图索骥”,来寻找最好的事实论据,从而坚定己方立论正确的信心,实战中才能良好地表现出“理直气壮”的态势。

在确定自己的逻辑思路和论证体系的基础上,还应仔细设想对方的逻辑设计,通过相互比较和反复掂量,来发现自己立论中有可能存在的矛盾与漏洞,并力争发现对方逻辑中的矛盾和漏洞,再调整自己的逻辑设计,使其既要立得住,防得稳,又能从自身论点出发,去攻击、瓦解对手的逻辑立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对手在逻辑上确有一些“诡辩”的地方,应一一指出,诸如:偷换概念、循环论证、以偏概全、机械类比等等,从而以逻辑来服人,以己方严密的逻辑来征服对方。

②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同样也是辩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一旦逻辑思维严格地限定辩论立论中的层次递进关系,以及攻防的战线后,形象思维的工作就是要对这些逻辑的主线进行填充装饰。这就是所谓有了骨架、躯干还不行,还要有丰富的感情材料充当血和肉,去充实全部立论。此外,自由辩论时期,才是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是否能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时期。这时对方短兵相接,尽管你在赛前已作充分准备,预见到一些对方有可能在己方阵地上寻找到的“突破口”,但场下的准备总是不可能穷尽一切的。更何况赛场上风云变幻、瞬息间往往对方露出“绝活儿”,或己方应变出现差池。这时,原有的阵地到底如何防御,这常常是自由辩论时期可能遇到的难题之一。

怎么样真正使自己立论逻辑主干在整场辩论中“我自岿然不动”,又如何使场上辩论队员能随机应变,能把自己较为完备的立论在赛场的实践中处处转化为己方的思辩优势呢?这一点应成为辩论训练时着重强调的问题。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立论的逻辑如果真是思虑周详,举措适当,本来是可以像水银泻地一样,无漏洞可寻的。但场上、场下的差别在现实中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己方的立论又是否能在场上变成有效的进攻手段,并不全在逻辑的严密,而重在实战的发挥。再者,理论上说,场上的辩论队员如能以己方之矛,攻敌方之盾,以自己逻辑化解、击溃对方,找出对方逻辑的弊端应该是最理想的突破口,但实战中真正找到对方的逻辑缺口实属罕见,因为己方精心准备的同时对方也在精心准备。实战的经验告诉我们,场上队员的逻辑能力,最主要的是表现在他了解己方的逻辑主体,并能吃透基础上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能在场上把己方已有的立论揉碎了、掰开了,以自己形象的思维围绕着立场的要点左盘右旋,上下左右地多方位、多角度地论述到,便已经是临场思辩的实战需要了。这一点是必须做到的起码的辩论思维程序。

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同平时的刻意训练有关,也同一个人的总体素养密不可分。形象思维能力更需要在实际生活中锤炼。

目前,在国外,辩论分析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研究的领域,思辩方式的研究成果是很系统的,现在仅就思辩方式体系的一个角度来阐述一下思辩方式的分类。

(4)思辩方式分类

思辩方式按思维方向来划分可分为纵向思辩、横向思辩和弧状思辩三种:

①纵向思辩

纵向思辩,顾名思义,就是直来直去的思考方式,思路是单一的,注重逻辑推理,因果关系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数学里的证明公式,通过一连串由此及彼的推出,得到所要证明的结论。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最常见和最实用的思辩方法,我们在这里着重加以介绍。

中国民间有个笑话,形式上可以说是纵向思辩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位财主画虎类猫,却无自知之明,就问身边的家仆:“你看像不像?”

家仆不便直言,只得连声回答:“像,像!”

“像什么?”

“小的不敢说。”

“你怕什么?”

“怕老爷。”

“那我又怕谁?”

“怕皇上。”

“皇上怕谁?”

“怕老天爷。”

“老天爷怕谁?”

“怕云。”

“云又怕谁?”

“怕风。”

“风呢?”

“风怕墙。”

“墙怕什么”

“老鼠。老鼠谁都不怕,就怕你画的这幅画。”为了更加明了起见,我们不妨将纵向思辩再细分为正向思辩和逆向思辩两个基本类型。

正向思辩

这种方法就是从已知条件着手,运用逻辑推理,步步深入,得出结论的思辩方式。

比如说我们曾讨论过多次的“高消费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一题,结合国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正方可以有这样的推理:

当前国情是消费品过多,消费力相对不足

朱镕基同志92年底讲话指出当务之急是要高消费,平衡市场

由因至果,一个很明了的一阶判断,相当有说服力。当然,反方也可以从国情的另一方面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节约有限的资金用于生产。

这也很令人信服。并且反方还可以通过由果及因的正向思辩法,来进一步增强力度:

高消费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国力决定消费力不足居民收入偏低。

企业效益不好,生产力水平不高(国情)所以,反方可以得出结论:“高消费行不通,应当扩大生产,增强企业活力。”然而此时正方也可以针锋相对,同样以由果导因的正向思辩,从同一角度出发进行反驳:

消费力不足居民收入偏低,企业效益不好并非生产规模过小,而是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所以正方也可以顺理成章,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消费,活跃市场。”

对于像这样内含了很强逻辑性的问题,正向思辩是很有效的手段。用强大的逻辑力量来维护自己的观点,一般很难驳倒,所以最好还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双方都采用了同样思辩手段的原因所在。正向思辩又有由因及果和以果导因两种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也是用于立论的基本逻辑思路。

然而光是立还不足以成辩,必须要反驳对方,在这种需要下,逆向思辩便成了对付正向思辩的最佳方法。

逆向思辩

逆向思辩相当于数学上的反证法,在逻辑学上叫做归谬类推,它是推理的方法之一。由证明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是不真实的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是一种间接论证方法。运用逆向思辩时,先提出与自己结论相反的假设,或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从这个假设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先前的假设,从而肯定了己方观点。譬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当楚国人开狗门迎接晏婴以辱其矮小时,晏子并没有怒斥楚人,而是以开狗门的行为正确为前提,说:“出使狗国,只能从狗门进去了。”搞得楚国人抹了自己一鼻子灰,只有将晏子迎进大门。见楚王时,楚王傲慢无礼地问:“难道齐国无人了吗?为什么派这个矮小无德的人来见我呢?”晏子用了同样的方法,并没有正面反驳,而是说:“我们齐国有个规矩,什么样的人出使什么样的国家。我确是最不贤德,所以来朝见楚王。”致使楚王反受其辱。

《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魏文侯并吞中山之后,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并标榜自己是位仁君,只有大臣任座认为封地给他儿子而不给兄弟,算不得仁。文侯大怒,斥退了他。这时候另一位大臣翟璜赶紧对文侯说:“我认为大王是位仁君。因为有人说‘君王仁义,下臣耿直’,刚才任大夫敢于直言,可见大王之仁。”文侯听了,又羞又喜,连忙差人请回任座。翟璜用的也是逆向思辩之法,先假定文侯是位仁君,然后说明任座的行为是对的,使得魏文侯能正确对待意见。往复思辩

将逆向思辩与正向思辩结合来用,以退为进,有破有立,这种思路恰像是先后再前的往复运动。所以我们不妨称它为往复思辩。刚才说过,正向思辩是立论的重要手段,而逆向思辩是破对方立论的重要手段,任何一种方法单独使用都未免显得单薄,在实战中,常常将二者并用,才能做到攻防兼备。

从思辩角度说来,《威尼斯商人》里的鲍西娅对付夏洛克的方法就是这样,先让一寸,而后更进一尺,从而使对方理屈。中国有一个传说与此相似,说是一位青年妇女丧夫,将儿子含辛茹苦拉扯大,但儿子赡养母亲觉得是累赘,就对母亲说:“妈,您养了我18年,现在我也养了您18年,正好抵销,算是清帐了。”母亲无奈,只好告官,却不料县官完全准了儿子的理由。正当儿子窃喜时,县官又说:“现还有一桩未了,你母亲生下你时给了你血肉,你生下有多重,现在便从身上割下这么多肉来,方能两讫。”这一来,逼得儿子只好低头认错,保证要恪尽孝道。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缩回自己的拳头正是为了更好地打击对方。面对强大的对手,这种方法愈显出其独特的功效。在美国内战后不久的一次国会议员选举中,约翰·爱伦的竞争对手是他的老上司陶克将军——一位战功卓著的老国会议员。陶克将军盛气凌人,他在竞选辩论中说:

“同胞们,记得就在十七年前的昨天晚上,我曾带兵在茶座山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夜,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些吃尽苦头、风餐露宿而屡建战功的人。”

他说的是事实。而约翰·爱伦也毫不示弱:

“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我还携带着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了寒风冷露,来保卫他。凡身为将军,睡觉时需哨兵守卫的,请选陶克将军。若也是哨兵,需为酣睡的将军守卫的,请选爱伦。”结果,爱伦在竞选中获胜。

发散思辩和归一思辩

前边我们介绍了纵向思辩有正向和逆向两个基本类型,这两个类型叠加,又形成了往复思辩。但一场对于复杂命题的辩论所使用的纵向思辩往往不是通过单一的方式表现出来,许多纵向思辩所组成的思路,使辩论的思辩方式出现了新的特点。

当为了说明一件事而要列举许多理由时,这种思辩给人的直观感觉是许多纵向思辩从不同角度指向一点,因此我们称它为归一思辩;当为了历数一件事的许多影响时所运用的思辩方式又仿佛是从一点辐射出的许多纵向思辩,因此我们称它变发散思辩。这两种由纵向思辩派出的思辩方式很常见,也很容易理解。

②横向思辩

横向思辩的特点是与纵向思辩相比较得到的。横向思辩没有那么严格的因果判断,也不会出现前后联系紧密的链状推理,被对方从中斩断一环,也不至于引起像在纵向思辩中那样的全线崩溃。实际上它是一种辅助的思路,通过触类旁通、旁征博引来对正题进行辅助的论证。

横向思辩又可分为相向思辩(利用类比的方式)、平行思辩(利用对比的方式)和两难思辩。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③弧状思辩

弧状思辩是不同于纵向思辩、横向思辩的又一种思辩方式,“拐弯抹角”这个成语正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与它的名称是十分吻合的,即证明一个观点时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先谈开去,将话题引向别的事情,当拐出去的这个弯得到认可后,再趁机把圈子兜回来,扣住正题,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去间接说明论题,因此它又是一种间接思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