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下)
22127200000013

第13章 礼仪礼貌语言手册(12)

赫鲁晓夫不失时机地想宣扬他的观点,一上餐桌就拉开了话匣子。

毛泽东并不直接回答赫鲁晓夫的种种发问,转而与他就另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赫鲁晓夫同志,你对我们提出的‘百花齐放’这个口号怎么看?”

赫鲁晓夫摸一下亮晶晶的额头,为难地眨眨眼,但目光仍不失敏锐。他早已请人捎话到北京,表示过对这个口号的忧虑。毛泽东现在还要这样问,什么意思呢?

“毛泽东同志,我想,你们的本意可能是说在文化艺术中,要允许不同的倾向发展,允许不同的学术争鸣……可是,花是有各种各样的——有美丽的花,丑恶的花,甚至有毒的花,对于有毒的花就不能让它开。”赫鲁晓夫用手做了一个有力的掐掉的动作,“要掐死它!”

“我们不掐死,留在那里做对比,做反面教员。”毛泽东始终微笑地说。

赫鲁晓夫以沉默表示反对这个口号。

毛泽东点了点头:

“苏联报刊不发表这个口号,我们是理解的,赞成的。因为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这个口号对于苏联也许是不适合的,情况不同么,都要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赫鲁晓夫不得不点头称是,同意不将“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理论观点写进会议宣言。在实现说服这个交际目的时,迂回诱导的确是一种最佳的言语策略。运用它,可以有计划地围绕交际意图提出相关相类的问题,引导对方进行合情合理的思维,从而控制交谈话语的展开方向并逐步达成共识。上例中,毛泽东通过与赫鲁晓夫讨论“百花齐放”这个口号的问题,迫使对方作出明确的表态,引导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认识到应该“从各国实际、隋况出发”,不能不顾别国国情,把观点强加于人,进而说明不同意赫鲁晓夫把“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理论观点写进会议宣言这一立场的正确性。顺势引导,顺理成章,赫鲁晓夫不得不服从自己所认识到的真理。

“我已抓到了一个小偷”

辛亥革命著名烈土徐锡麟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副监督(副校长)期间,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而且很注意方式方法。一次,有个衣冠华丽的学生偷了同学的一些东西。徐锡麟知道后,本想在大会上指名批评他一顿,但转而一想,觉得这样做效果不好,还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好,可以触及他的灵魂深处。于是,他把这个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你知道吗,我为什么叫你来?”徐锡麟平静地问。

“我不知道。”学生满不在乎地答道。

“那现在我就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已抓到了一个小偷。”

话音刚落,学生的脸色顿时变了,他意识到自己的丑事已被发觉,但立刻又故作镇静地问:“小偷在哪里?”

这时,徐锡麟递给他一面镜子,并且语气严肃地说:“你看,小偷就在镜子里,你仔细照照他吧,先照照外貌,再照照灵魂。”听了这些话,这个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

接着,徐锡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固然需要讲究外表,但更应具备纯洁的灵魂。只有灵魂纯洁,才能达到学问渊博。”徐锡麟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十分注意方式方法的举措是值得称道和借鉴的。他除了注意采取私下场合之外,还不是声色俱厉地直接批评,而是先告诉学生“已抓到了一个小偷”,继而用镜子让学生先照外貌再照灵魂,最后借灵魂为题语重心长地说理,促使这名失足学生灵魂猛醒。这种迂回诱导的方式,值得当今的教育者借鉴。

六、随机应变,巧妙周旋

1.步出窘境,以变应变

生活中往往有许多难题和窘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其中。当陷入难题和窘境中时,怎样才能从中解脱出来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顾客怒气冲冲地到一家公司经理处去抗议说,他们公司所经销的奶粉里有只活的虫子。

众所周知,奶粉生产是非常严格的,首先要抽净空气加入氮气,随后密封以防止酸化。所以在这过程中是绝对不可能有活虫留在里面的。那么问题就是出在消费者身上了。在场的人都认为公司经理一定也会以上述的理由说服对方,可是他开口所说的却出乎意料之外。

消费者愤怒地向那位经理抗议着。那位经理便开口说道:“是吗?若是真的,那事情就严重了,我们必须将工厂的所有机器停下来,对整个制造工程作一次总检查。”接着,经理说:“我们工厂在包装奶粉时,必须先抽掉罐内的空气,然后注入氮气,再加以密封,所以不可能有活的虫在里面。我想立刻严密地调查,请你说明你开封时情况,以及开封后的保管情形。”

那位顾客好像没想到自己所提出的不满,竟然会造成这么重大的问题,因而面露惊讶的表情,同时想起自己的保管似乎也有问题,便对那位经理说:“算了!希望你们以后多加注意,不要再发生这种现象。”说完便匆匆回去了。一般人在自己有理时,都会从正面反击对方的抱怨,暴露对方的不对,但这种做法反而会加重对方的不满情绪,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该像此例中的经理那样,先让一步,再讲理,同时启发对方冷静反思,这样得理让人,以退为进,顺畅走出窘境。

对老是唱反调的人,最好暂时收回自己的意见,并提出否定论,使对方失去攻击的目标。“得让人处且让人”这句话用于对付那些始终固执己见、寸步不让的人来说,不愧为一种好办法。例如:某大公司为了新开发的产品是属于都市型还是乡村型,而产生两派相对的意见,引起相当大的争论。公司经理看到属下这么争论不已,便宣布开会暂停。当再度开会时,本来主张是乡村型的某带头人发言:“大家若主张都市型的话,我也会觉得不无道理。因为我从小在都市生活,对乡村不太了解,所以我也不敢断言,我只是觉得像是乡村型。我很愿意再听听主张都市型的意见,使我态度的转变更合理。”于是争论变成了讨论,气氛好多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本来对立的双方心中都没有芥蒂,在乎和的气氛中,意见很快达成一致,结论是属于乡村型。

这的确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典型例子,利用暂时收回自己的意思,表示有意靠近对方的说法,而使原先保持强硬态度的对方,最后也赞成己方的说法。

朋友,锻炼你的口才,努力使你从难题中和窘境中解脱出来吧!

2.委婉化解意外尴尬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隐约闪烁之词来暗示。一位顾客坐在一家高级餐馆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这种不文雅的举动很是让周围其他顾客反感。经理叫来一位服务员说:“你让这位先生懂得,在我们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含蓄。”

怎么办呢?既要不得罪顾客,又要提醒他。服务员想了想,走过去先帮那位顾客旁边的人铺好餐巾,然后很有礼貌地问了那位顾客一句话,说:“先生,需要帮忙吗?”话音刚落,那位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某人到一对年轻夫妇家做客。年仅4岁的小主人大声地对这位客人说:“叔叔,爸爸昨晚又打妈妈了。”年轻的女主人嗔怪地瞪了女儿一眼,表情甚为尴尬。见状,客人随机应变,对孩子说:“云云,你爸爸和你妈妈不是在打架,他们昨晚是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你看,是不是这样,嘎,嘎,嘎……”小女孩天真地笑了起来,女主人脸上的尴尬也消失了。

日常生活中,说到对方的缺点错误时,人们也倾向于用含蓄的办法,目的是为了尊重别人,避免刺激对方,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有一位市场的营业员,遇到一位顾客买菜时,把黄菜叶都摘掉了。营业员说:“小心别碰掉菜叶。”营业员有意把已发生的事说成提防发生的事,把有意的“摘菜叶”说成无意地“碰”,这样既达到了不准顾客摘菜叶的目的,又不得罪顾客。

委婉含蓄的话受青睐,主要是它能两全其美。当然,使用委婉话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难懂的话。社交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巧,会使他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会,必然影响表达效果。要做到语言含蓄,须善于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

3.补救失言有学问

“人有失足,马有乱蹄”。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辩才如张仪,也难免会陷入词不达意的尴尬,更不用说偶尔头脑发昏,举止失当,做出莫名其妙的蠢事。虽然个中原因不同,但后果却相似:贻笑大方或引起纠纷,有时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时候,你就得让脑子转个弯儿,想法子化解纠纷。我们可以看看他人的一则例子,从中得到启发。

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母亲!”阮籍素来放荡不羁,信口说道:“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抵牾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措辞不当,连连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禽兽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

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一席话说得面面俱到,众人无可辩驳,阮籍也消除了众怒,免去了灾祸。

这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能够让你免去一场争吵。阮籍巧妙地引用了一个比喻,在众人面前不知不觉中更换了题旨,巧妙地平息了众怒。当你出言不慎引起众怒时,不妨试试此招。

前美国总统里根在向记者谈论健康的奥妙时,不自觉信口开河道:“除了运动,我的另一个习惯是不吃盐。谁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最好不吃盐或少吃盐。”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全国盐业业主的齐声抗议,引发了一场“食盐风波”。在众怒未平时,盐业研究所所长出面替总统作了解释:“吃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而里根总统遵照医生吩咐不吃盐也是情非得已。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决定食盐的多寡。”

所长既未否定总统的话,也未单纯肯定吃盐对人体有益,而是作一番颇为客观的解释,巧妙地平息了总统言语失误带来的风波。这就是圆话的补救术。将失误之言作指东道西的分析,巧妙挽救了言语失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一次,他接受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说起-9己成功的外交施政时,竟夸口说道:“美国人崇尚只身闯荡的西部牛仔,而单枪匹马向来是我的作风,或者说是我技能的一部分。”此番话一经报纸发表,马上引起轩然大波,连一贯赞赏基辛格的人们也不满于他的轻率言论。然而,基辛格毕竟是基辛格,他不但沉住了气,还明智地主动接受采访并乘机声明:“当初接见法拉奇是我平生最愚蠢的一件事,她曲解了我的话,拿我来做文章罢了。”

基、法两人的话,究竟谁真谁假,外人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便是一种转移别人注意力的方法。它可以减轻失误的严重性,但应用此法应该谨慎,因为它实际上是委过于人,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或尽量少用,以免损害自己声誉,失去他人的信任。

传说,明朝文学家解缙,一次不小心碰碎了金銮殿上的一只玉桶。这两只玉桶象征着国家权力,现在解缙打碎了一只,这还得了?

有个大臣去禀报皇帝说:“解缙想造反,把金銮殿上的玉桶打碎了一只。”皇帝勃然大怒,传解缙上殿,问他为什么打碎玉桶?

解缙应声回答:“为了万岁的江山,我打碎了一只玉桶。”

几个想陷害解缙的大臣跪奏说:“解缙打碎玉桶,明明要造反,请万岁治罪。”

解缙跪奏道:“万岁,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如果有二统(桶)江山,国家怎得安宁?”

皇帝一听这话,连声说道:“对呀,只有一统江山,哪有二统江山?这只玉桶打得好,碎得好!”

一个正当的借口免去了杀身之祸。

一半是真,一半是假。“借口”永远是有的,就看你如

何去发现,怎样去利用。

失言是常有的事。此时,不要惊惶失措,将自己说过的“错话”添文减字,让意思改变,是巧妙改口的另一个招数。

隋唐时,秦琼贫病交加晕倒在单家庄。单雄信救起他,说起自己久仰秦琼的大名,但苦于不曾谋面。秦琼脱口而出:“正是在下。”话一出口他便后悔了——怎么能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又很快在后面添了四字,改成“正是在下同衙朋友”,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身份。

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名剧《雷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鲁侍萍再次见到失散多年的儿子周萍时,心情激动,情不自禁地呼出声:“萍……”但她立刻意识到母子两人身份悬殊,周朴园也不可能让她认这个儿子,于是强忍悲痛,改口道:“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一场风波消失于无形。

这种在文字上增文减字的技巧,需要说者冷静、机智,随机应变。

相传,民国初年,东三省所向披靡的大帅张作霖,曾留有一段巧解歧义的佳话。一次,他在宴会上为日本人题字,字题完后,落款本应写作“张作霖手墨”,但大帅一时疏忽大意,将“手墨”写成了“手黑”。秘书见状忙暗示大帅更改,他却哈哈大笑,对秘书喝道:“我怎会不知道这‘墨’字底下有个‘土’?就是因为这个‘土’是某些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所以绝不能给他们,这叫寸土不让!”

这几句话既巧妙掩饰了自己把字写错的尴尬,又出人意外的驳斥日本****者,一时传为美谈。

补救言语失误或举止失当,应视场合而采取不同手段,灵活运用,方能百战百胜。如果拘泥形式,只会雪上加霜。以上所介绍的只是变通情况下应采取的应对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