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训练集中营(中)
22127100000084

第84章 巧言说理,妙语服人(1)

1.正话反说,妙用双关

有些话,直接说可能会使对方不能接受,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反面说起。

汉武帝刘彻有位乳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奶娘。这位乳母在宫外犯了罪,被官府抓了,并禀告汉武帝。汉武帝心中十分为难,毕竟是自己的乳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自己是吮吸她的乳汁长大的。但是,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如果不处置他,有失自己天子的尊严,以后何以君临天下。思来想去,汉武帝决定以大局为重,依法处置自己的乳母。

乳母深知汉武帝的为人,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便想起了能言善辩的东方朔,请求东方朔能够帮自己一把。

东方朔也颇感为难,他想了想说:“办法也有,但必须靠你自己。”

乳母急切地问:“什么办法?”

“在你被抓走的时候,要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但千万不要说话,这样你也许还有一线希望。”

乳母虽不解其中玄机,但还是点了点头。

当传讯这位乳母时,她有意走到武帝面前向他辞行,用哀怨的眼神注视着武帝,几次欲言又止。汉武帝看着她,心里很不是滋味,有心想赦免她,又苦于天子金口玉言。

东方朔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知道时机成熟了,便走过去,对那位乳母说:

“你也太痴心了,如今皇上早已长大成人,哪里还会再靠你的乳汁活命呢?你不要再看了,赶紧走吧。”

武帝听出了东方朔的话外之音,又想起了小时候乳母对自己的百般疼爱,终于不忍心看乳母被处以刑罚,遂法外开恩,将她赦免了。

东方朔一番反弹琵琶终于救了乳母,同样齐国的晏子也深谙此道。

晏子的语言智慧,可以说是流芳千古的了。有一次,齐景公的一匹爱马突然病死,他迁怒于养马人,下令将养马人推出去斩首。

在场的晏子听说后,他略一思索,便跪到齐景公面前数落起养马人的“罪状”来了:“大王,您想处死养马人,应该先让他知道,犯了什么罪才行呀!现在让我来列举他的三条罪状,请您听一听。”

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便对着养马人高声说道:“你为君王养马,却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死掉的这匹马,又是君王最喜爱的,所以又增加了一条罪状;因为马的死,君王要处死你,这消息如果让老百姓知道了,他们就会怨恨君王,让邻国知道了,他们就会看不起齐国,让君王背上一个重马不重人的恶名,这不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吗?你犯下如此三条大罪,就应该处以死刑。”

齐景公听完这些话,觉得晏子是句句冲着自己来的,顿有所悟地说:“把养马人放了吧!别损害了我仁爱的名声。”

晏子的话表面上处处顺着景公的心意,口口声声数落马夫的罪状,而实际上却是字字句句讽刺齐景公,从反面申述齐景公的错误,点出杀掉马夫的危害是“积怨于百姓,示愚于诸邻。”

这种蕴含大义的弦外之音,齐景公当然还能听得出,只好释放了马夫。

遇到不可理喻的人,善辩者总是一反常态,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在虚顺实逆、明褒暗贬的语言怪招中,收获正面说理难以出现的奇效。

现实生活也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正面的语言交往已不能进行或难以奏效,也就只好先以反话切入,再找机会平反。

台湾南部某企业待遇苛刻,下级职员苦不堪言。

在经济紧缩、差事难谋的情况下,又不好“一怒之下,摔冠而出”,只好多次向老板进言,但均无功而返。

一天,某部门经理灵机一动,想了一个计策,决定在老板面前试一试。

他对老板说:“公司员工都表示待遇太低,生活太艰苦,别的花费暂且不说,每月上班的交通车马费,也不胜负荷,叫他们如何解决呢?”

老板说:“叫他们安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借此还锻炼了身体,不是一个好办法吗?”

此君摇摇头表示不行:“走破了鞋袜,搞不好还没钱换新鞋呢?我倒有个建议,希望老板出一布告,提倡赤足运动,要求大家赤足上下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谁叫他们命运太差,偏偏生活在这个时代!谁叫他们不去想发财的门路,偏偏来我们公司上这样辛苦的班!他们坐不起公车、客运,也不能鞋袜整齐地到公司来,都是活该!”

部门经理一面说,一面笑,弄得老板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答应调整一下待遇。

妙语双关法运用之妙,体现在利用语义等的各种条件,有意识地构建在特定环境中语意的双重性,且两层意义都有实在性,但存在隐显和轻重之别。

下面我们不妨看一看文艺作品中运用语义双关法的例子。《三国演义》里写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诸葛亮到东吴帮助周瑜部署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整个部署很周密也很顺利,充分体现了周瑜的才能,但当周瑜想到眼下是隆冬时候,风向不对,将影响到整个计划时,竟然病倒。诸葛亮洞若观火,去探望周瑜,两人有一段对话,亮问瑜为什么会病倒,瑜答:“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亮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这是一句入木三分的双关妙语。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与“人有旦夕祸福”本是并用的两句成语,瑜用其一,亮再用其二,配对协调,似乎平常,但这一句却正中周瑜心病的症绪。周瑜也是绝顶聪明的人,所以闻言失色,后面亮的“必须用凉药以解之”、“必须先理其气”、“亮有一方”,直至“此都督病源”,连周瑜想进一步询问的“欲得气顺,当服何药?”“先生已知我病源,将以何药治之?”这都是具有表里不同的意义,而又你我皆知的话中有弦外音的双关语。这一段文字,由于连用双关语,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谁也不率先挑穿点明,虽然诸葛亮索来纸笔,屏退左右后的十六字密书,揭了谜底,但双方对答,始终明来暗往,仔细咀嚼,极富幽默机智的情趣。

经常为人引用作为“语义双关”,却情况有所不同的例’子,是《红楼梦》里写黛玉见宝钗劝宝玉不可喝冷酒这一段。宝玉听了宝钗的话,令人把酒烫热了喝,这时恰巧黛玉的丫环雪雁送小手炉来,黛玉立刻借题发挥:“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这里的“她”和“冷”都是双关语,“她”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冷”表面指自己手冷,实际指宝玉的冷酒。雪雁没听懂,回说:“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更进一步发挥:“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里的“你”和“她”又是双关语,指代转换,“你”表面指雪雁,实际指宝玉,“她”表面指紫鹃,实际指宝钗。宝玉当然听得懂,但是因为这是双关语,表面的意思的确无可非议,至于实际的意思,只能领会,说不出口,所以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地笑了一阵罢了”。

这一段文字相当传神,它集中表现了黛玉的性格,这性格一方面是聪慧过人,另一方面却是心胸狭窄、尖刻孤傲,所以黛玉说话虽然机智,对于当事人来说并不具备幽默的特点,但作为旁观者,即我们读者却能从中咀嚼到一点幽默意味,因为双关语一般都有一点幽默的意味。从此看来,幽默不是属于林黛玉,而是属于这部书的作者曹雪芹。

2.顺水推舟,出其不意

运用顺水推舟是在论敌的攻势面前,要把握其意图和要害,表面上因势顺从,实际上是借敌力为我力,引诱对方孤军深入,一直走向荒谬的极端;然后,出其不意地突然逆转,集中火力杀回马枪,使对方冷不丁受到当头棒喝而晕头转向,失去招架之功。

“文化大革命”期间,某农场召开批斗大会,批斗一位小学教师打了自己的妻子。

台下的群众都知道那位教师的妻子与造反派头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但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教师的妻子第一个上台声泪俱下地控诉说:

“他不把我当人看,把我当成他的私有财产。”

这时一位下放的知识分子突然跃身上台,顺着那位教师妻子的话发言说:

“你也是个读书人,是人民教师,怎么能把你的老婆当成私有财产?你的错误是严重的,必须彻底认罪……”

造反派头头听了频频点头,教师的妻子也露出了洋洋得意的笑容。这时,那位知识分子又突然提高嗓门接着说:

“我警告你,今后一定要把你的老婆当成公有财产,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在台下的一阵哄笑声中,造反派头头和他的姘妇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出其不意是说辩论中的一方根据需要突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或是承认对方的论点,而得出利于己方的结论,使对方感到不知所措的答辩技巧。

在菲律宾的总统竞选中,总统马科斯攻击阿基诺夫人“没有经验,不懂政治”。对此,克拉松·阿基诺并不讳言自己是家庭主妇,也承认对政治问题不甚了解。但是,她接着反守为攻地提出:

“对政治我虽然是外行,但作为围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

她的这一句话,一下子把矛头对准了执政党的要害之处。在当时的菲律宾,工厂的开工率仅为49%,人口总数的60%的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物价暴涨、民怨鼎沸,政局动荡不安,加剧了经济的进一步恶化,维系民众生存的“日常经济”更是糟糕透顶。克拉松·阿基诺以菲律宾经济状况的事实为依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对马科斯进行直接反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对方问题的症结所在,赢得了选民的支持。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有人认为,在辩论中应变要设法逼对方掉进你设的陷阱,使之无可自拔。如果对方一掉入陷阱,就要马上采取还击行动。有时当对方因退缩或招架无力,也出尽了“牌”,你就亮出你的“王牌”,一举逼使对方陷入进退不得的困境。

欧布利德是古希腊一个有名的诡辩家,他在某个大公那里供职。

一天,他对他的同事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对吗?”

他的同事回答说:“对呀。”

欧布利德接着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吧?那你的头上就有角了。”

大公听了他们的争吵,心生一计,决定利用这种方法来整治善于诡辩的欧布利德。他对欧布利德说:“在我的城堡里,你没有失掉坐牢的权利,是吗?那么,就让你享受三天这种权利吧!”于是,欧布利德被关了三天禁闭。他真是有苦说不出,只有自认倒霉了!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恃才傲物的人最容易犯下面的毛病。在开始时,容易小看对方,以为自己只要开口,来个“先发制人”,就能成功,没想到由于对方介意在心,回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而会抢了先手。这时候,不该心慌意乱的一方看出对方不易就范,可能会乱了招数,加速败北。

有一次,后唐庄宗外出打猎竟然随意践踏老百姓的庄稼,当地县令在庄宗马前恳切陈词,为民请命。庄宗大怒,叫县令滚蛋,并扬言要杀掉他。

敬新磨抓住县令说:“你身为县令偏偏不知道我们天子好打猎,还让老百姓去种庄稼,交赋税!为什么不让老百姓饿着,把这片地空出来,让我们天子来自由驰骋?你真是罪该万死!”说罢,建议庄宗立即处以极刑。庄宗听后深感自己的举动有失民心,马上放了县令。

又有人提出,到了紧要关头,非说明己意不可时,可采取我觉得这件事该这么做的招法;这一招比任何方法都管用,使对方不知不觉中掉人你预设的陷阱。如此,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回到辩场上来,我们也不难举出一系列利用对方自相矛盾进行攻击的辩例。且以’95国际大专辩论会上就《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辩题正反双方的一段辩辞为例:

正方二:我方也主张发展中国家必须重点发展普及应用,就像教育必须从基础做起,我们现在不做的话,以后怎么跟得上呢?

反方二:对方辩友还是同意了我方的论点,首先要发展教育,首先要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国力呀!

正方四:信息高速公路恰恰能够帮助教育的发展,这个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了。

反方一:信息化也是我方的立论。我们并不否认发展中国家应该缩短南北差距,应该发展信息化,但那并不代表信息高速公路啊!

反方四:那对方辩友为什么就一定认为信息高速公路是发展中国家的万能药呢?难道你不知道药对症可以治病,不对症可以要人命的呀!(掌声)

正方二:对方同学承认信息高速公路是有利的,但又认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信息高速公路。可是实际上就算是没有信息高速公路,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也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因为只要一样花了5万块为两位同学装个电脑,就上了国际网络了。

反方三:信息高速公路有利,这谁都知道啊!但今天的辩题是谈对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利啊!

正方二:对方同学不是说信息高速公路还没做出来吗?你怎么知道它有利呀?

反方一:对呀!这不正是否认了你方的观点嘛。你怎么就知道信息高速公路就有利呢?

反方二:因为我们已经做出来了嘛!我们已经用过了,所以要给你们分享嘛。(笑声、掌声)

上例辩论中,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发现了各自的自相矛盾之处,也均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可惜双方都仅限于抓在同一点上,形成了一种“凝固”战,最后若不是一语幽默,还不知谁要失守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辩词的“以其之矛,攻其之盾”战术在双方都运用得很隐蔽,没有大肆渲染,只是双方战术碰撞,导致辩手都有些累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是该感受到以其之矛攻其之盾战术在辩论中所显示出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