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22126700000045

第45章 机智勇敢的故事(11)

和帝也听到了一些关于阴后巫蛊咒诅的传闻,他对阴后的做法极为憎恶,便私下派人调查此事。而且有人告发邓朱家为皇后供奉巫蛊诅咒,和帝派中常侍张慎等人调查后回禀说确有此事。和帝大怒,下令将邓朱的两个儿子邓奉、邓毅,阴后的弟弟阴轶,阴辅、阴敞均入狱。这些人与阴后一起,秘密祭拜,诅咒邓绥,使皇帝没有子嗣。阴后的父亲阴纲畏罪自杀。和帝觉得阴后失德,不足以母仪天下,便下诏废后,命其迁出长秋宫,废于待罪的桐宫。邓绥却宽宏大量,极力在和帝面前为阴后说好话,但和帝执意不听。阴后被废之后,不久便忧郁而死。

永元十四年(102)冬,内外大臣会奏,国家不能无后,请和帝续立皇后。和帝说道:“皇后之尊,与朕同体,上承宗庙,母仪天下,惟有德冠后庭的邓贵人,才可胜任。”邓贵人听说后,连忙上书辞谢。邓贵人推让再三,和帝已决计立她为后,无奈只好从命。不久便举行隆重的立后大典,上至皇帝、下至满朝文武,齐集章德殿。皇后面帝而立,由太尉持节捧玺绶,宗正出班宣读策文。之后,皇后拜称臣妾,太尉授玺绶。玉玺用白玉雕成,文曰“皇后之玺”。绶为红色加彩绣。先由一位中常侍跪受,再转授婕妤,婕妤跪受,再转授昭仪,昭仪跪受,然后给皇后披绶带。皇后伏拜,称臣妾敬受。然后奏乐鸣鼓。皇后就坐,接受群臣拜驾。22岁的邓绥凭借自己的才貌与德行,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3)临朝称制勤政爱民

邓绥登上后位以后,并没有为宫中的繁华奢丽所陶醉,也没有因地位的高升而自傲,仍然处处以谦让宽厚为怀,明智识礼。

当时,郡国献给京师的奇珍异宝很多,地方官更是绞尽脑汁地搜罗珍丽,以求得皇帝的赏赉,然百姓却备受其苦。邓后取消所有这些征发,只让地方在年底贡献些纸墨而已。百姓拍手称快,这一措施既为天下做出勤俭节约的表率,也避免了皇帝玩物丧志,奢侈浪费。

按惯例,皇后正位之后,其宗亲子弟多以受封。故此在汉朝曾多次出现外戚集团分据要职、窃国专权的局面。饱读经史的邓绥对此早有戒备。当和帝要按照成例尊显皇后家族赐官时,邓后坚决反对,皇帝只好依着邓后。

元兴元年(105),和帝再度染病,终于一病不起,年仅27岁。因和帝死得突然,谁来继承皇位,从未商议过,所以此事也就落到了25岁的邓后身上。

邓后在宫中经过了多次危难。和帝在世时,她那种谦逊自退的做法是为了远避灾祸。9年的宫中生活,使她深知权力的重要。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选择一个能够控制的皇位继承人。可惜邓后入宫多年,却没有儿子,后宫所生的皇子大多夭殇。时人视宫中为凶地,后来每有皇子出生,就让奶妈抱出宫外,寄养民间。和帝驾崩后,群臣不知皇嗣下落,无人拥立。邓后告诉众臣,和帝有两个儿子幸存,长子刘胜,为一宫女所生,虽已有8岁,但身有重病,不宜迎立。少子刘隆,出生仅百日,可马上迎入。邓后思忖,刘隆尚在襁褓,可抚养为己子。于是在她的鼓动之下,不足半岁的刘隆登上了皇位,尊邓后为皇太后。因年幼,无法临朝,所以由太后临朝听政,改元延平。

邓太后将和帝安葬于慎陵,正式开始了她的执政生涯。将刘胜封为平原王,同时命令朝中重臣得入禁中。此时的邓后为稳操大权,她不再顾虑重重,将长兄邓骘封为上蔡侯、车骑将军,令他总理朝政,且命邓骘住在宫内,以便随时商议国事;弟弟邓悝、邓弘、邓阊也都封侯。为便于议事与传达诏命,除自家兄弟外,太后还重用宦官郑众、蔡伦等人为亲信。这不能不说是太后听政的一个弊端。

太后临朝后,接连下诏,大赦天下,凡建武以来因罪遭禁锢者,统统免罪为平民。又下令减少宫内所供应的物资,规定每天只能吃一肉一饭,地方郡国的贡献减半。凡因暴雨受灾的郡国,皆免除田租。所有掖庭侍女以及宗族家的官奴婢,一律遣归,各令婚嫁。各地不合祀典的淫祀统统取缔。这些法令颁布后,百姓无不称快。

谁料,小皇帝刘隆登位8个月便夭殇了。邓太后再次遭遇难题。现在只有刘胜是和帝的惟一的亲生儿子,但邓太后担心第一次未立刘胜,若此次立刘胜,刘胜肯定会怀恨报复,便决计另择一人。

邓太后与邓骘查找玉牒,发现只有和帝兄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是皇族最亲近的后代,而且年龄也比较合适。二人商定后又与公卿集议,一致通过。适逢刘祜正在京师王邸之中,邓骘便连夜持节用青盖车迎接刘祜入宫,先封长安侯,不久便策立为皇帝。刘祜成了东汉的新一代皇帝,是为安帝。

邓太后拥立安帝之后,依旧临朝称制,掌握朝中大权。为了避邓氏专权之嫌,邓太后专门做了一些裁抑外戚势力的举措。她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说:“虽怀敬顺之志,但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犯禁宪。你们定要明加检敕,不得庇护。”邓氏亲属犯罪者从此没有特别赦免的事。尽管如此,邓太后临朝执政的做法还是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一次政变风波。

司空周章多次直言弹劾,太后不予理睬。于是周章串通联络,采取措施,准备以少数亲信,买通宫禁门卫,进入宫门,捕杀邓骘、郑众、蔡伦等,然后囚禁太后,废安帝,改立刘胜为帝。因策划不周,还未动手就被发觉,周章只好自杀,受株连者很多。一场政变阴谋很快就平息了。

从此,邓太后把权力看得更重。凡有提到让她归政的奏疏,她一律毫不客气地加以处置。杜根上书直言,邓太后大怒,命人将杜根装进巨囊,扑杀于殿下,然后弃于城外,后得复苏,保住了性命。邓太后对权力的贪欲已使她丧失了理智。太后叔父越骑校尉邓康也看不过了,他委婉地建议邓太后“听从公议,自损私权”。太后没有采纳,邓康只好称病不朝。邓太后便派一女侍去探视,那女侍假太后威势倨傲无礼,遭到邓康一顿责骂。太后听此一气之下,竟罢了邓康的官。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敢谈归政的事了。

(4)操劳至死宗族蒙冤

邓太后虽贪图权力不肯还政,但她治国还是相当勤勉的。永初二年(108)夏,京师大旱,邓太后亲自审查冤狱。有位囚犯被逼供招认杀人,他本想诉冤,见狱吏在场,只好作罢。太后察觉其神色不对,便呼唤回来重审。之后,邓太后将其赦免,并将洛阳令收押在洛阳寺内抵罪。

邓太后对经学非常重视,入宫后就一直随曹大家学习经书。曹大家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名昭。班昭博学高才,曾受和帝之命续写了《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因她14岁时嫁与曹寿为妻,曹寿早死,故此称她“曹大家”。太后有时还向班昭咨以政事。永初三年(109)秋,太后的母亲病故,太后需服丧一年,邓骘也上书乞退。太后很想留他继续执政,与班昭商议,班昭认为邓骘归丧既可成全其孝名,又能赢得谦退的赞誉,邓后接纳她的建议,令邓骘兄弟为母服丧。

太后临朝之时,多次下诏选举明政术、述古今、直言敢谏的贤能之士,把他们吸收到朝廷之中,参与谋议。大将军邓骘等人也极力配合太后,荐举闻名天下的才士如何熙、羊浸、李邰、陶敦等人列于朝官;征辟杨震、朱宠、陈禅等置于幕府,通过这些办法进一步扩大了邓氏外戚的势力,稳定其统治。

鉴于当时学校荒废,永初四年(110),邓太后创办了第一所宫邸学校,主要是整理经传,教授宫人。元初六年(119),邓太后又创办了另一所专门教育皇家子女及邓氏子孙的贵胄学校。她还亲自监督考试,足见其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此外,邓太后还根据经书直接制定和实施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而扭转了经学的衰落局面,缓和了各种矛盾,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永宁二年(121)春,邓太后因操劳过度,身患重病,但她仍然强支身体乘辇临朝。至三月,终于逝世,年仅41岁。

邓太后执政16年,兢兢业业,勤政爱民,从未有过重大失政。只要听说有百姓受饥,她时常彻夜不寐,亲自裁减宫中的费用,救济灾民。她虽一直掌握朝政大权,但对邓家人却不留情面,严于法禁,使得他们都不敢骄纵犯法。邓骘的儿子邓凤因接受边帅任尚的几匹赠马被发现,邓骘十分惶恐,竟剃光妻子和邓凤的头发,身穿罪人衣裙在家待罪。邓太后对家族管束严格,自有她的一番苦心。然而,在她死后不久,邓氏家族却卷入了灾难的深渊。

安帝即位初对邓太后非常恭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渐渐产生了亲临朝政、独揽大权的想法。邓太后见安帝亲昵宦官,平平庸庸,便对安帝产生了看法。安帝乳母王圣见太后不愿归政,担心邓太后有废安帝可能,便时常在安帝面前说太后的坏话。安帝既愤恨、又恐惧,但碍于太后的权势却又无可奈何。

太后死后,宦官中常侍江京、李闰与王圣狼狈为奸,想推翻邓氏,取悦安帝。邓氏外戚并无阻挠安帝亲政,但宦官江京等人诬告太后兄弟邓悝、邓弘、邓阊等,曾有废黜安帝、谋立平原王刘翼的阴谋。其实邓悝、邓弘、邓阊此时都已经死了,死无对证。安帝却信以为真,认为邓氏子孙大逆不道,免去其官爵,废为庶人,并迫令自杀。邓氏家财田宅全部抄没。邓骘原本连坐,因先前未曾与谋,所以,留其性命,免其官职,遣归原籍。邓骘见家族受辱,绝食而死。其子邓凤也绝食身亡。邓骘从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武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得知同宗并坐大罪,为免遭捕系之辱,也都服毒自尽。

邓太后尸骨未寒,家族即惨遭屠戮,天下称冤。大司农朱宠冒死为邓氏申冤,安帝才有所感悟,赦免邓氏子弟,准其归还洛阳,葬邓骘于洛阳北芒山祖茔,遣使吊祭。

安帝遂改永宁二年(121)为建光元年,大赦天下,封江京、李闰为列侯。东汉王室由此走向衰微。

4.梁太后:先贤后失,纵兄行恶

梁妠(?~150),汉顺帝刘保皇后,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三朝皇太后。父梁商,官至大将军。阳嘉元年(132)被立为后,在位12年;继而被尊为皇太后,秉政6年有余。谥号“顺烈”,史称“顺烈梁皇后”。梁妠虽贵为皇后却无骄专之心,即使后来临朝执政也是有志于国。然其兄贪残欲权,飞扬跋扈,汉朝江山危在旦夕。梁皇后对其兄束手无策,一道道救亡图存的诏令如同废纸一般。和平元年(150),梁太后重病缠身,最后带着几分无奈离开了人世。

(1)梁小贵人摘取凤冠

梁妠才貌出众,聪明伶俐,9岁时便能背诵《论语》,谈论《韩诗》也能略举大义,她常把古时贤淑之女的图画放在身边,自我劝诫,深得其父梁商的喜爱。梁商视其为掌上明珠,常对他的兄弟们说:别看梁妠为女子,能光宗耀祖的大概就是妠女了。

永建三年(128),登基3年的顺帝刘保诏令在全国择选13~20岁之间的良家童女以充后宫,要求姿色端丽、吉祥。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人梁商的女儿梁妠和梁商的妹妹两个人天生丽质,尤其是梁妠,更是楚楚动人,举止端庄。负责相面的茅通一见梁妠,连忙拜贺说:“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梁妠中选,时年13岁。她的姑姑也同时入选。

入宫之后,梁妠姑侄俩皆获得“贵人”官号。贵人位次皇后,金印紫绶。为了区分梁家两贵人,后宫称梁妠为“梁小贵人”。顺帝还没立皇后,后宫的嫔妃数贵人尊贵。

顺帝对“梁小贵人”格外宠爱,常常引御,几乎不再临幸其他嫔妃,而“梁小贵人”从容辞谢说:“后妃若像螽斯虫那样不妒忌,子孙众多,国之福也。若陛下平等对待众妃,妾也可免遭诽谤。”顺帝听后,对“梁小贵人”愈加喜爱,很是欣赏。

4年以后(阳嘉元年,132),百官上书,请立皇后。顺帝除了最宠幸的“梁小贵人”外,还有3个贵人。4人当中立谁,他拿不定主意。最后,他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取舍。结果,“梁小贵人”中选。

就这样,年方17岁的梁妠入主后宫,结束了“梁小贵人”的生活,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她搬进了富丽堂皇的皇后寝宫——长秋宫。梁皇后谨慎言行,上待顺帝,下统众妃。虽贵为皇后,然无骄专之心。每逢出现了日食、月食,她便认为自己举止失措,上天惩戒。梁妠登上皇后宝座后,她的父亲梁商加位特进,加封户邑,赐安车驷车。长兄梁冀也迁为步兵校尉。梁氏一家从此显贵。士大夫们对此十分忧虑,他们担心重蹈外戚专权的覆辙。众大臣纷纷上书顺帝,疾言外戚专权之祸,建议给梁氏高爵厚禄,不可委之权柄。顺帝非但没有采纳,阳嘉三年(134),诏拜梁商为大将军,总理朝政。梁商不愿就任此职,称疾不起。翌年,顺帝派太常桓焉奉策诣梁商府,宣诏梁商就职。梁商万般无奈,只好诣阙受命,出任大将军。

梁大将军身居大位,柔和谦恭,虚己进贤。每当发生饥荒,他便令家吏用车拉着粮食去赈济贫民,深得百姓的爱戴。朝野上下对他颇多称誉,顺帝也更加倚重。

但是,梁冀却背着父亲和妹妹不断胡作非为。梁冀游手好闲,嗜酒能饮,踢球下棋,斗鸡走狗,无所不好。而工于心计,心狠手毒,忤犯他的人,必置之死地。

永和六年(141)秋,梁商病故。顺帝特许皇后亲去为父送葬,以示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