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22126700000012

第12章 运筹帷幄的故事(11)

太子和齐王来到临湖殿前,下马登殿,太子忽然发现殿角有埋伏的士兵,心知有异,立即警觉起来,他扯了一下齐王的衣袖,飞奔下殿,上马往玄武门奔逃。这时,伏兵尽起,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齐王李元吉。其余太子和齐王的卫士也被赶杀净尽。

这时,太子的东宫和齐王府也得到消息,太子的将领冯翊和冯立率两千余骑赶到玄武门。由于玄武门守将常何拒不开门,太子的卫士仗着人多势众,就奋力攻打。但由于门既高大,守得又顽强,所以久攻不下。副护军薛万彻见攻门无效,就调转马头,想挥兵攻打秦王府。在这危急关头,尉迟恭用长矛挑着太子的头跑出玄武门,向太子的将士喊话道:“奉皇上的命令,在此诛杀太子和齐王,现太子和齐王均已伏法,余者无罪。只要放下武器,不仅保证生命安全,愿意归附者一律保持原职不动。”

太子的将士见到太子的头颅,无不呆若木鸡,大多数人弃戈投降。只有薛万彻不肯归附,带着少数人冲杀,李世民命放开一条生路,让他奔终南山去了。

谢方叔极其忠于太子,他见太子头颅高悬,兵众散尽,便伏地大哭起来。李世民不仅赦他无罪,还嘉其忠诚,好言劝慰。

就这样,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多次蓄谋化为泡影,在秦王李世民的有力的一击之下,身首异处,烟飞灰灭了。

这场宫廷政变就这样结束了。李世民的政敌已完全消除,从此再也无人能与他争锋,但他能否治理好天下,朝野拭目以待。

李世民决意实行“仁政”。在对待太子和齐王部属方面,他表现得十分宽厚,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他们愿意归附,都能得到任用,并能人尽其才。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魏徵,他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自投靠了李世民以后,备受重用,竟成为一代名臣。还有那个不愿归降的薛万彻,后来也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就这样,李世民团结了大多数人,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在“玄武门之变”后三日,平庸的唐高祖李渊发布命令,立李世民为太子,并诏命朝野,“自今军国庶事,悉委太子处决,然后奏闻。”李世民实际上已具有了皇帝的权力。到了七月,李世民重新改组了中央政府,任房玄龄为中书令,高士廉为侍中,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第二年正月改元,年号贞观,李世民称帝,是为唐太宗。

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中期,按照整个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时也该趋于鼎盛时期,因此,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以及整个盛唐的出现,决非李世民一人的功劳,主要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这也不能否认李世民作为万世英主、帝王楷模的功绩,唐朝贞观时期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以及人民生活的富足,均与李世民个人分不开。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无疑是正义之举;但从伦理道德的观点来看,还是未免残酷,尽管他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历史发展与道德意识,有时也正是处于一种悖论的状态。

4.曾经手足,忽必烈争权同室操戈

元代,奉行兄终弟及,叔侄相继。但皇位的诱惑力无比巨大,兄终弟及,哪个弟及?元朝伊始,此事解决的就不顺畅,往往诉诸于武力。

(1)长兄死,兄弟二人均称帝

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宪宗蒙哥在攻宋时病死于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在位九年,终年五十二岁。他的突然死亡,使刚刚平静了九年的蒙古帝国,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蒙哥在他即位的第八年(1258年),亲自率兵攻宋。命皇弟忽必烈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以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哈喇和林。他原以为此次出征如摧枯拉朽,探囊取物,必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因而对后事未做任何安排。蒙哥死时,忽必烈尚在鄂州城下,等到他得到凶耗时,已是蒙哥逝世的两个月之后了。皇帝既死,天下无主,觊觎帝位者甚多,但最有竞争力的是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二人。当蒙哥在世时,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三人手足之情甚笃。现在蒙哥弃世,面临着谁应该嗣位这一重大问题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二人的矛盾便骤然激化了起来。阿里不哥留守哈喇和林,占有天时地利;忽必烈手握重兵,兵强马壮。鹿死谁手,一时尚难以遇料,但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在蒙古帝国的上空了。

双方都在采取对策。忽必烈在鄂州城下召集智囊团会议。谋士郝经说:“知进退存亡而能立于不败之地者,才是圣人。国家自平金以来,兵连祸结,已经快三十年了。现在国内空虚,宗王之中窥伺神器者甚众,如有一人捷足先登,抢先发难,局势就很难说了。况且阿里不哥已令脱里察赤据有燕都(今北京),收缴图籍,号令诸道,事实上已经行使皇帝职权了。大王你平日虽然威望甚隆,手中握有重兵,但如果阿里不哥宣称受了遗诏,强行即位,布告天下,你还能安然北归吗?为今之计,应与南宋议和,让他们纳币割土,大王你轻骑北归燕都,阿里不哥的奸谋就无法得逞了。然后你一面派人迎回先皇灵柩,收回皇帝玉玺,遣使召诸王会丧哈喇和林;再差官安抚诸路军队,命王子真金镇守燕京,这样,你的江山就固若金汤了。”廉希宪也力促忽必烈速速还京,正大位以安天下。忽必烈采纳了这些意见,匆忙与南宋议和,便撤围而去。留守哈喇和林的阿里不哥当然也不甘人后,在他的授意下,阿蓝答儿、浑都海、脱水思、脱里赤等四处活动,要拥立阿里不哥为帝。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则括兵于汉南诸州。阿蓝答儿咄咄逼人,拿着阿里不哥的符节四处调兵,离开平仅百余里。忽必烈的妻子派人诘问说:“发兵是国家大事,太祖曾孙真金现在驻跸这里,为何不来禀报?”阿蓝答儿瞠目结舌,不能回答。不久,她又听说脱里赤已到燕京,忙遣人密报忽必烈,让他昼夜兼程赶回燕京。这年的闰十一月,忽必烈仆仆风尘到达燕京,脱里赤正在民间征兵,百姓怨声载道。忽必烈问他征兵何用,脱里赤回答说,这是宪宗临终的遗命。忽必烈见他言语支吾,闪烁其辞,知道他包藏祸心,于是下令解散已经集结的军队,这一措施,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1260年的春天,忽必烈驻跸燕京,以阿里不哥擅自调发人马,征收粮秣,遣出使者去责问他。当时阿蓝答儿已回到阿里不哥身边,脱里赤仍在燕京。暗中派人告诉阿里不哥说:“忽必烈已经知道了你的图谋,火速和使者一起带上礼物去见忽必烈,以消除他的疑虑。”阿里不哥给忽必烈带去了五头海东青作为礼物,使者婉转地叙述了阿里不哥向兄长请罪的负疚心情。忽必烈信以为真,就原谅了他。

既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二人之间已经不存在介蒂,脱里赤的行为也不再受到追究,他便回到了阿里不哥那儿。阿里不哥说:“事不宜迟,既然即位的问题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就趁早摊牌吧!”他召集拥护他的宗王和将领们商议,决定派遣脱里赤带着随从去通知忽必烈,请他和全体宗王来参加蒙哥皇帝葬礼,一等他们到来,便全部拿获,一网打尽。诸王们称:参加蒙哥皇帝葬礼是件大事,绝不能推诿,但我们刚从前线回来,等把军队送回驻地,便马上赴会。脱里赤把这一情况报告了阿里不哥,他本人则随着忽必烈到了开平。

这年三月,亲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等率东道诸王相会于开平。他们一致认为,旭烈兀远在波斯,术赤、察合台两系后代宗王因道路遥远未能到会,现在形势危急,刻不容缓。忽必烈应马上即位,以绝别人觊觎帝位之念。忽必烈照例再三逊让,才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约四十华里闪电河北岸)正式登位,是为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加年号为中统,这一年即为中统元年,并诏告天下。中统四年(1263年),开平加号为上都。同时,宗王们决定派出一百名使者,把忽必烈登基的消息告诉阿里不哥,让他勿生异念,脱里赤闻变,乘黑夜逃走,但不久便被抓了回来,在严刑拷问下,他交待出了阿里不哥阴谋发动叛乱的全部计划。忽必烈怒气冲冲地把脱里赤投入监牢之中,然后命察合台之孙阿必失合主持察合台汗国政事,携其兄纳邻合丹一起回国。二王行至陕西,便被人拘捕,送到了阿里不哥那里。阿里不哥以牙还牙,也将二人置于狱中。忽必烈派去的一百名使者,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阿里不哥决定发难。除了阿蓝答儿已在漠北诸部征兵外,又命刘太平、霍鲁海收集关中钱粮。原来忽必烈即位之前,曾受宪宗蒙哥之命,经理河南关右,以京兆(今西安)为分地。不久,便有人告发忽必烈部下专擅不法,宪宗命阿蓝答儿、刘太平前往检查,兄弟二人闹了一场不快,及至见面,相持而泣,一场误会才涣然冰释。浑都海自宪宗朝便屯兵六盘(即六盘山,今宁夏南部),与刘太平相勾结,拥立阿里不哥。忽必烈即位后,急忙派廉希宪为宣抚使前往抚谕刘太平、霍鲁海、浑都海等。廉希宪马不停蹄先赶到霍鲁海处时,浑都海已经公开反对忽必烈,并勾结同党密里火者、乞台不花等人一同举事,又约刘太平、霍鲁海一同出兵。阿里不哥也在他的党羽撺掇下,在哈喇和林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廉希宪见情况危急,于是召集随从僚属说,“主上刚刚即位,我等责任重大,现面临叛乱危机,应立即采取措施不可懈怠。”于是派人出其不意拘捕了刘太平、霍鲁海等。不久,廉希宪又派人杀了刘太平等,终于稳定了一触即发的局势。浑都海见大势已去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2)一山不容二虎,兵戈决雌雄

这年夏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频频遣使,都希望对方退位称臣,但都各不相让没有结果。阿里不哥恼羞成怒,命旭烈兀之子出术哈儿偕另一宗王哈喇察儿进攻忽必烈。忽必烈派遣也先哥率军抵御,结果出术哈儿等被打得大败,只率少数残兵败将突围逃跑。阿里不哥也逃到了乞儿吉思(今俄罗斯图瓦自治州北叶尼塞河、阿巴根河流域)地区。临走之前,他杀掉了原来抓捕的两个宗王和忽必烈曾派遣的一百名使者。

为了彻底击溃阿里不哥,忽必烈决定扫穴犁庭,亲征哈喇和林。中统元年(1260年)冬天,他驻跸于汪吉河(今蒙古翁金河)畔,下令封锁阿里不哥的粮道。哈喇和林地处北陲,气候严寒,物产瘠薄,所需粮食一向由汉地北运。粮道被封锁,使阿里不哥陷入了困境。在窘迫中他任命察合台之孙阿鲁忽主持察合台汗国政事,条件是保证以兵械、粮食来援,并且戍守质浑河,以防止旭烈兀、别儿哥二王来援助忽必烈。当时惊魂不定的阿里不哥又从乞儿吉思逃到了谦州(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图瓦自治州西南),他恐怕忽必烈乘胜袭击,便派了使者到忽必烈处,表示忏悔,愿奉兄为主,现在草枯马瘦,不能远行,等到天暖马肥之时,一定觐见兄长,并同阿鲁忽、旭烈兀、别儿哥以及其他宗王一道妥善解决帝位继承问题。忽必烈对此深信不疑,只留也先哥一支偏师留屯哈喇和林以迎接阿里不哥,自己则返回了开平。

事实上,阿里不哥声称愿归服兄长,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中统二年(1261年)秋天,阿里不哥一切准备就绪,便向其兄又发动了进攻。他先派人告诉也先哥,说是要实践前约,前往忽必烈处述职。也先哥虔诚相待,毫无防备。阿里不哥一举击溃了也先哥的部队,乘胜越过漠南,径向忽必烈所在地开平进发。忽必烈得到消息,异常愤怒,遂出兵迎战,双方互有胜负。到中统三年(1262年)阿里不哥忽然敛兵不战,双方战事暂停,原因是阿里不哥又遇到了别的麻烦。

阿鲁忽奉阿里不哥之命主持察合台汗国事,挥鞭就道,来到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破城子),轻而易举地从合剌旭烈的寡妻兀鲁忽乃手里夺得了政权。阿里不哥自作战以来,粮匮财乏,急需补充。他自以为阿鲁忽必然会报答他的恩宠,便派了三名使者到阿鲁忽处催促征发粮秣、枪械、牧畜。但阿鲁忽却恩将仇报,扣留了三位使者。阿鲁忽召集臣下商议,既已得罪阿里不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倒向忽必烈一边。阿里不哥得讯又惊又气,决定出兵征讨。临行前召集哈喇和林城的基督教、回教、佛教的教长说:“忽必烈如若进攻,可以投降,免受刀兵之苦。”果然阿里不哥刚刚率军开拔,忽必烈就已兵临城下,各教代表分别纳款投降。忽必烈一一接待,并承认窝阔台、蒙哥两朝所奉行的豁免哈喇和林一切税课的制度,因此,忽必烈受到一致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