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22126700000011

第11章 运筹帷幄的故事(10)

杨广称帝以后,他的五弟汉王杨谅十分不满。杨谅当时为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手下有无数精兵猛将。早在杨广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杨谅就已经感到势头不对,他心情郁闷,默默不语,内心深处则在筹划着对策。一次,他上书隋文帝说:“北方突厥强大,时常南下掳掠,太原是个重镇,应当修武备、固防守。”隋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杨谅征召了许多工匠,修置器械,打造武器。存放在并州仓库中。他还招雇了许多流亡的人,结交了一些江湖上的好汉。这样,很快建立了二支几万人的队伍。当隋文帝丧信发出,杨广即帝位之后,隋炀帝派人宣召他前往京师。杨谅不听宣召,趁势打起了反对隋炀帝的旗帜。但是,杨谅是个谋而不决、疑而不定的人。他带兵造反以后,几次更改作战部署,又不能听取部下将领的意见,终于被杨素击败。杨谅在投降杨广以后,被除名为民,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和封号,不久,被幽禁而死。这样,杨广在夺取帝位的道路上最后一个竞争对手也被清除了。杨广以阴谋和欺骗手段,骗得了太子位,又突然发动宫廷政变残杀其父夺得了帝位。

杨广以阴险暴虐谋得帝位后,其罪恶本性进一步膨胀。如果说,以前这种恶行主要还是施之于宫廷内部的角逐,那么称帝后就将这种恶行遍施国中。最后他自己也于国破中丢掉了性命。

3.玄武谋变,李世民染手足血登基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英明杰出的皇帝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使得以后的皇帝难以望其项背。他省刑爱民,堪称楷模。然而,在他登上九五之尊的过程中,也有着鲜血与污秽。

(1)兄弟争储,火拼在即

隋末农民大起义轰轰烈烈之际,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全家起兵,利用并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果实,开创了唐朝三百年的天下。

李渊的宗族与隋朝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家跟北周的宇文氏、隋朝的杨氏均出自北魏的军人,李渊的祖父李虎还帮助宇文泰在关中建立过政权,死后追封为唐国公,唐朝名称的由来即系沿用了唐国的旧称号。李渊承袭了祖爵,曾奉隋炀帝之命镇压过起义军,但因看到人心背隋,隋不可救,才转而起义,后来终于打败了农民起义军,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唐朝。

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生有四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早亡,未及争位),四子李元吉。在这四个儿子中,长子李建成因居长被封为太子,为人也精明能干,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四子李元吉被封为齐王,齐王李元吉也算勇武超人。不过,战功最多也最有谋略的,当数次子李世民。

早在李渊还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看出隋朝的灭亡已不可挽回,他对父亲李渊说:“您受隋朝的命令讨伐贼寇,难道贼寇真的能彻底消灭吗?”在促成父亲起兵时,李世民又说:“今日破家亡国在于你,化家为国也在于你”,可见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公元618年至620年,李世民打败了薛仁果和刘武周两个强敌,关中和太原基本稳定下来。在公元620年的七月,李世民又开始进攻王世充,此时他才不过二十二岁,但富有政治家的雄才伟略,他知人善任,能采纳正确的意见和正确的策略,从而一举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后来又打败了刘黑闼等人的起义,终于统一了全国。

太子李建成常随父亲驻守长安,帮助父亲处理军国政务,应当算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比起较为平庸的父亲李渊来,李建成在处理政务上已显示出了才干,但与弟弟李世民相比,却又有很大的不足。李世民南征北战,为争得唐朝的天下,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的战功,麾下云集了一批文臣武将,在军政各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不仅如此,李世民野心很大,他不甘心做一个区区秦王,希望有朝一日能当皇帝。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继承皇位的只能是太子李建成,况且李建成也算功绩卓著,且聚集了很强的武力。这样,一场兄弟之间的争位火拼就是势不可免的了。

(2)太子警觉,先发制人

首先是双方各自积聚自己的势力。李世民官居唐朝特设的“神策上将”,府中可谓人才济济,其中的十八学士,有的就名垂千古。房玄龄、杜如晦多谋善断,成为一代名相;陆德明、孔颖达精通经学,为后人所敬仰,姚思廉擅长文史,虞世南以书法闻名,其余十二人也都是一时的才俊人杰。至于武将,秦王府的兵精将猛是极其著名的,如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且王府中养有许多兵士。太子李建成也不甘示弱,文臣如魏徵,武将如薛万彻等也很著名,又招集了天下勇士两千人作为王府卫士,其势力总的看来要比秦王府为强。齐王李元吉在三兄弟中势力较为单薄,不足以与两人争衡,但他素以骁勇善战著称,与李建成联合,共同对付李世民,大大地增强了李建成的势力。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那就是唐高祖李渊支持太子李建成,这在社会舆论上对李世民很不利,但李世民在争取人心方面又一直比李渊和李建成做得好。如唐太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吉利可汗从原州(宁夏固原)南侵,直逼关中,当时,吉利可汗的兵势很盛,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怕无法阻挡,主张焚毁长安,迁都襄邓,并且准备付诸实施,派人出外查看地形。李世民则力排众议,坚决主张阻击外族入侵,反对迁都,制止了李渊、李建成的妥协活动,保住了都城长安,也为唐朝国土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在具体的赏罚奖惩方面,太子集团和秦王集团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李世民在中原打败王世充以后,因为淮安王李神通卓有战功,李世民赏罚分明,便以陕东道台的身份奖赏李神通几十顷良田。但李渊却不顾影响,竟答应自己的宠妃张婕妤,让她拿去了一道命令,交给她的父亲,逼着李神通退田给他。这件事虽然不大,但影响却不小。大大地提高了李世民的威信。

从当时表面的形势看,太子李建成集团处于优势地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李建成是太子,又是长子,名正而言顺,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的事,社会舆论也多在他这一边;二,李建成有李渊的支持,在权力和名义上有可靠的保障;三,李建成有文臣武将,有较秦王府为强的私人武装。李世民也有有利的条件,这就是李世民本人威望高,群众基础好,富有斗争经验,才略出众,更主要的是他手下人既精明强干又齐心合力,因而,李世民的力量也是不能忽视。

两兄弟势同水火,李建成认为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布置了第一次害死李世民的阴谋。

一天下午,窗外雨声淅沥,李世民正临窗聚精会神地阅读兵书,忽有卫士进来报告,说太子派人送信来了。李世民拆开信一看,原是请他前去赴宴,要兄弟欢聚。当时,双方的斗争已半公开化,秦王府的人素知太子诡计多端,就劝李世民不要赴宴,以免不测。但李世民认为双方虽在争夺皇位,还不至于兄弟相残,就坦然前往。

等到了太子府中,见太子和李元吉已恭候多时,宴席也准备得极为丰盛,气氛也无异常,不像要发生什么事的样子,就放心地谈笑吃喝起来。席间,李建成和李元吉交口称赞秦王的功绩和才能,并频频举杯劝酒,李世民一会便酒足饭饱。但忽然间,李世民觉得两腿发软,头晕目眩,立刻警觉起来,他想挣扎着起来回到自己府中,没想到竟一下子瘫到地上。

此时,窗外雨势转大,电闪雷鸣,狂风又吹灭了席上的蜡烛,席间更显得阴森昏暗。齐王李元吉不知内情,十分害怕,惊慌地问李建成该怎么办。李建成倒很镇静,把眼一瞪,呵斥道:“秦王身发暴疾,赶快送回府中。”

不知是李建成的毒药不中用,还是李世民的抵抗力强,回到秦王府,灌了许多的解毒药,吐净了腹内的酒饭,竟然保全了性命。

李世民忽发暴疾,虽无确证是李建成下的毒药,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实在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李渊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训斥了李建成一顿,但毕竟支持李建成,也未对他作什么处置。

李建成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只是方式比上一次巧妙的一些,但把握也减少了一些。

李建成想方设法地说服太祖李渊去郊外打猎,并要几个儿子一起陪同,李渊同意。父皇有命,李世民只得听从。李建成特意派人挑选了一匹性情暴烈的马,该马稍遇刺激,便狂性大发,他希望李世民骑上此马,遇惊摔死。在围猎场上,李世民纵马操弓,追赶麋鹿,没想到烈马狂性大发,控制不住,那马仰颈狂跳,乱甩乱摇,终于把李世民摔下马背。李世民虽摔出了一丈多远,幸好只受了皮肉之伤,并未摔死或受伤致残。

李建成还采用了其他釜底抽薪的办法,这就是分散和瓦解李世民的将领和兵力。凡有调兵遣将派防出征的机会,李建成都要派给秦王府上的将领,还屡设计谋,让秦王府的将军调出外任。程咬金在打败宋刚和平定王世充的战役中,勇猛善战,身先士卒,多次斩将夺旗,建立奇功,被封为宿国公,是秦王府的得力干将。李建成很怕程咬金,就利用经常同皇帝接近的机会,多次造程咬金的谣,促使李渊下诏把程咬金调出秦王府,任康州刺史。但程咬金是一位刚贞倔强的将领,为了维护李世民的安全,他软缠硬磨,花样百出,不断拖延时间,就是不肯离开秦王府。

对于无法调动的将领,李建成实行收买的政策,尉迟恭是一员骁将,也是李世民一手提拔培养出来的将领,臂力过人,勇敢善战,李建成曾送给他一车金银珠宝,但尉迟恭拒收,并向李世民做了报告。李建成后来的一些收买瓦解活动也没有成功。

李世民也决非持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态度去任人宰割,也积极准备力量。在武德九年(626年),他曾派将领带兵一千余人,拉着许多金银财宝到东都一带,私下来结交豪俊之士,引为外援。他也采取收买的手段去拉拢李建成的人。把原来属于李建成的得力人士常何与敬弘争取过来,使防守宫城门户的要职在暗中转到了李世民这边来了。

(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获胜

兄弟火拼已迫在眉睫,李世民再也不敢迟缓,他召集王府的人,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对付目前的局势。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晚秦王府戒备森严,卫士环列王府内外,闲杂人等一律不得通行。殿内灯火通明,诸文臣武将排列两边,秦王李世民偕同长孙无忌走进殿内,身后不远跟着两个穿道袍的陌生人。卫士刚来阻拦他们,秦王挥挥手,卫士就放他们进去了。

原来,这两个穿道袍的人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化装的,他们为了不惹太子府上的人注意,才故意掩盖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在会议上,房玄龄先发言说:“太子和齐王已有两次谋害秦王,秦王也差点被他们害死。目前,他们正在加紧策划,准备再次加害大王。一旦事变,不仅大王性命危险,社稷也会遭到灾难。俗语说得好,‘当断不断,自取其乱’,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大王应该以果断的措施来消除祸乱。”

房玄龄的话激起了与会者的共鸣,杜如晦附议。

李世民说:“这样劝我的人已经有很多了,可我总觉得过于残酷,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吗?最好是能避免流血!”

尉迟恭脾气暴躁,他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大王身边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就剩我们几个人了,太子还是不肯罢休,最近太子又在皇上面前耍阴谋,说我会打仗,要我率领精锐部队跟他出征。如果我真的离开了大王,他就会马上杀我的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请大王快下决心。”

正在这时,卫士报告说东宫的官员王匪求见。等秦王会见过王匪,原来犹豫不决的心情变得坚决了,他对大家说:“看来太子是决意要杀我了。刚才王匪来报告,说太子已和齐王计议好,最近齐王要奉命出征,他们要借替齐王饯行的机会在席间杀掉我。”

长孙无忌说:“王匪素来既办事谨慎又深明大义,他报告的情况一定不会错!”

房玄龄又说:“现在大祸迫在眉睫,秦王不能再抱任何幻想,否则,必致覆灭。”

李世民还是下不了最后的决心,总希望太子不会如此狠毒,因此一时下不了命令去杀掉太子。

尉迟恭耐不住了,说:“如果大王不下决心,那就让我离开秦王府吧,我宁愿上山落草为寇,也不愿被太子抓去杀头!”

有几个人也随声附和地说:“如果大王不当机立断,我们情愿跟尉迟恭一起去当土匪。”

情势如此,李世民被迫做出决定,他叹了一口气,对大家说:“既然事已至此,只有按大家的意思去办了!”

接下来就是部署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一次会议直开到下半夜才结束。

当夜,繁星满天,万籁俱寂,士兵运动的声音打破了沉沉的夜空。秦王骑着马,率领部下进入玄武门,在玄武门内外,共埋伏了一千多秦府卫士。

玄武门是宫城的北门,由于唐朝的宫城在都城的北面,北门也就是保卫皇宫的主要所在,占据了北门,就等于抓住了皇帝,可以假借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使自己处于合法之地位。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四日)上午,日上三竿之时,太子和齐王并马而来,身后跟了许多卫士。李建成根本不知道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常何已投向李世民,还是像往常一样,毫无戒备地经过玄武门,进入皇宫去见唐太祖。常何等太子和齐王走远了,立即紧紧关闭玄武门,堵断了可能出现的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