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126300000077

第77章 认识自我(4)

丢掉该放弃的,人生之大感悟

每个人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越幸福。也正是这种被我们认为人之常情的东西迫使我们沿着要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一切不快乐,幸福,都和我们的要求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执迷于某个事物上。无论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还是你的烦恼、忧愁,都有很多该弃而未弃或该储存而未储存的。生活快乐的人懂得随时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省去了集中处理的精力,使心中、使眼前也变得简洁明快。

人类本身就有喜新厌旧的癖好,都喜欢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学会放弃就无论如何也无法焕然一新。放弃会使你显得豁达豪爽。学会放弃也就成了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放弃会使你冷静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在生活中应该学会遗忘不如意的事,学会放弃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东西,放弃该放弃的东西,心胸自会坦然。背着许多金银珠宝的富人,走遍前山万水难寻快乐。后向唱着山歌走来的衣衫褴褛的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农夫告诉他,只要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了。是啊,只要放下,就会快乐。

从前,有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的小伙子,他很要强,总是想在一切方面都要比别人强些,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一年一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学业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禅师求教。

禅师说:“我带你上山吧,到了山顶你就该明白为什么了,也会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非常好看,小伙子也很喜爱这些小石头。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走不动了。

“师傅,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禅师。

“是呀,那该怎么办呢?”禅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便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在取舍中选择,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只有懂得放弃该放弃的才能有更多精力去获得自己该得到的。其实,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极致高峰。懂得了放弃的真意,静观万物,体会与世界一样博大的境界,我们自然会懂得适时地有所放弃!

每个人都是渴望索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淘金的过程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

人们往往在各种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从而跌入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葛朗台一生为金钱所累,不但自己没有得到期望的幸福,而且断送了自己妻子和女儿的幸福。相反,很多有志之士,视金钱如粪土,“不为五斗米折腰”,拥有“安能屈眉折腰事权贵,不得开心颜”的英雄豪气。人生在世,需要放弃的东西,岂止只有金钱,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名誉、地位、职权。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如果我们真能做到“无欲无求”“淡泊名利”,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可以因轻松坦荡而快乐起来。

2.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对于人生来说,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和得失有着密切的关系,旧的去了新的来了。正是在这无数的重复之中,体会到了心情的变化,人生的喜怒哀乐。

作为青少年,失去固然令人心痛,也令人悲哀,但换种思维看,失去,何尝不是为了新的收获,再次的得到更新的知识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多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与智慧。

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得与失。青少年,正处在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送走了无数的过去,也得到了应该得到的现在。丧失了快乐的童年,迎来了激情的青春年代;丢弃了孩子时期的幼稚,走向青春期的过渡。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失去正是收获的开始。也可以说,失落是另一种收获。作为青少年,把一切都看得淡一些,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无限大的沮丧,也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中的大挫折和大失败。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在为你关上一道门一定会给你打开另外一扇窗!

旧的不去,新的是不会来的。所以,青少年们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懂得放手,原来失去了前面还有一个全新的正等着。世界永远无尽头,人生自然要永远往前看,“失去”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一切在变,不要执著于昨天的一切,应有从头再来的豪迈。

失去也是另一种获得

孟子在他的《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告诉我们鱼、熊掌不可得兼,只能选择一样,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失去一些东西,鱼和熊掌都是好的东西。在二者之间选择,你必然会失去一部分,但你要明白,在你失去的时候,你又在重新获得。

有这么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圆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它再也不可以飞快奔跑,让人羡慕了,因此很沮丧,以为自己失去了一切。它艰难地挪动着身体,去寻找另一半。晚上,它与小草交谈,与明月共舞。它看到了一只小鸟从蛋壳中出来的情景,它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它欣赏到潺潺的流水,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

后来,这只残缺的圆:发现失去不一定是坏事,失去也会成为一种获得。残缺的圆失去了漂亮的外表,失去了惊人的速度,它沮丧、伤心。但在它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它却获得了它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的感情。它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它聆听到了大自然优美的乐章,它欣赏到了满天繁星的夜空,它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它领悟到了,失去就是一种获得。

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紧密的因果联系,没有失去,也有不会有后来得到的种种精彩。所以,该放弃的时候,迅速放弃是没有错的。

失去和得到,其实就在一个天平的两端,请尽量相信,这个天平是平衡的。英国的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然而这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的三个人,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所以,换种心情,看待事物我来与去,得与失。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失去也是另一种收获。我们被上帝堵塞住一条出路,却被获准另辟蹊径。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它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

青少年们,放弃一点也不可惜,丢掉旧的,才能开始新的。这也许看似喜新厌旧,其实执著更多的只是藏在内心深处。执著的是:不论面对怎样的人生,都要顽强的找寻自己生存的理由。正如那句话:活着只是要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事实上,每个人都喜欢新事物,作为青少年,当然也不例外。为此,需要常常放弃旧的东西,站在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失去就是另外一种获得。

辞旧才能迎新

失去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总觉得可惜。对于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有的人患得患失,总是很苦恼不已。他们对取舍疑虑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干脆利落地把它丢掉,从而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吗?

人生变化莫测,月亮即使有缺,也依然皎洁;人生即使有憾,也依然美丽。同样,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丢掉旧的,新的才会来。而那些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

有人认为失去就是一种痛苦,但它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便加深一层。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不起,放不下,叫负担。对于青少年来说,做青少年喜欢做的事,并把它当成是一种乐趣,这样并不一定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反而给自己新的挑战,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然而,人们总在沉迷于那些失去的东西,从而造成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其实,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青少年们,要知道拥有和失去是人生常有的事,人应该学会习惯于失去,并善于从失去中有所得,人生最难能可贵的特质在于明知道会失去,却仍勇于追求。而失去旧的,新的才会来。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思想感情正逐渐向成熟转变。有时候,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不管你愿不愿意。一旦失去了,也许是永远都无法挽回的。当你知道你已经失去它了,是在那里扼腕叹息呢,还是从丢失的背后寻找另一种得到呢?在这个世界上,生命的美丽不是因为美丽我们才活着,而是因为我们活着生命才变得美丽。祈祷,并不能改变上帝,而是改变祈祷的人。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人失去什么就会得到另一种补偿!所以,在失去后不要自责,要懂得欣赏另一种补偿。

3.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烦恼

《荀子·非相》中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这是在告诉人们: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宽容往往是成大事者的必备品质。

对于青少年来说,宽容是一门必须要学习的课程。青少年之间的友谊交往,本是很单纯、美丽的,它凝聚着我们的思想、情感。但在其中难免会出现冲突,摩擦,往往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断送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纯洁的友谊。其实,这些不愉快的结果,只是青少年不懂得宽容别人、谅解别人。待人处事,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友情,没有了宽容就失去了善。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层次高低的标准。能够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让自己了一些烦恼。学会了宽容,人世间便会多了几分温暖。

宽容是人格的升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支军队在森林和敌人相遇了,于是一场激烈的战争爆发了。激战过后,有两名士兵和部队失去了联络,巧的是两个人来自同一个小镇,这让他们彼此靠得更紧了。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就这样挺过了十几天,可依然联系不上部队。也许是因为战争,连动物们都不见踪影,他们随身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如果再没有猎物的话,他们很可能会被饿死。

也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有一天,两人遇见了一只鹿,他们把鹿杀死后,靠着鹿肉又艰难地熬过了几天。比较年轻一点的战士把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了身上。不巧的是,他们又一次与敌军相遇,经过再一次交战,他们又幸运地避开了死神。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的战士突然中了一枪,不过幸亏这一枪只是打在了肩膀上。后面的战士惊惶地跑了上来,他害怕得全身颤抖,说话也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撕下衬衣为战友包扎伤口。

到了晚上,受伤的士兵一直很虚弱无力,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要在这里结束了,这一关是闯不过去了,尽管饥饿难当,可是谁也没有动身边的鹿肉,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夜晚。第二天,奇迹出现了,他们和部队取得了联系,得救了。

30年之后,当初受伤的战士回忆说:“其实我知道,就是我的战友向我开的枪,因为他在抱住我的时候,我感觉到他的枪管在发热,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向我开枪,也许是想独吞鹿肉吧。但是当我看到他惊慌失措又悔恨无比地为我包扎伤口的时候,我就宽恕了他。此后的三十年里,我也一直假装不知道此事,也再没有提起这件事。战争的残酷让他的母亲没有等到他回来便辞世了,在我和他一起祭奠老人家的那一天,他向我跪下,求我原谅他,我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用宽容换来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多么伟大的宽容!简直可以说是荡气回肠,这位战士的宽容不禁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此时他的人格魅力闪耀着无限的光芒。宽容真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而现在的社会里,青少年似乎根本不懂得宽容的涵义,只知道得理不饶人。和平的年代里也许不需要他们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宽容,但对身边的人宽容却是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