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过花季雨季(上)
22126300000076

第76章 认识自我(3)

5.心态才是你真实的高度

马斯洛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为什么有些人平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勤奋,却总是成绩突出。而有许多总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却只能原地踏步、毫无进展。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另一位伟人也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也会有什么样的理想、目标、规划、个性。因此,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一定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

心态有多高,你就有多高

瓦伦达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他是美国一位优秀的高空钢索表演者。有一次,他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重大让他失去了以往的从容,在上场之前,他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这次比以往所有演出都重要,我没有退路,只有成功才会让所有人对我刮目相看。”然而,他却在表演过程中不幸坠地身亡。后来,记者在采访中才听到他的妻子说:多少表演了,瓦伦达从来都没有这样过。每次表演前,他总是专心致志的准备,并且总是想着如何走钢索,对于其他事从来都是两耳不闻的,更没有为成败担心过。而这次他太看重成功了,竟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这件事便成为心理学上的经典的“瓦伦达心态”案例。

看完这个案例,你是否会说,如果瓦伦达把这次比赛当作一次普通的比赛,他绝对不会丧身?的确,如果它可以像以往一样从容地面对,一定会顺利完成。但他却没有把自己的心态放好,没有把心态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失败了。

西方哲学家J.E.丁格曾如此说:“关键的不是我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的心态。”心态,才是你真实的高度。人的命运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面对同样一件事,你可以是欢天喜地,也可以是忧愁不已,这完全在于一个人的心态位置如何。生活多恬淡少浮躁,情绪多稳定少激动,人间多关爱少仇恨,为人多宽容少嫉妒……人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的确,心态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试想一下,有考前恐惧症、经不起打击而自寻短见、对一个老师恨之入骨、活着没有任何意思等不良心理的同学,他如何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呢?就像人们常说的:你不能改变事实,但你可以改变心态;你不能改变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不能改变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这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你心态的位置,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自己,你就会有怎样的心态,你就会怎样的高度。

以平和的心态看自己

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在赫赫有名的德国哥廷根大学里,有一位名叫高斯的学生,当时他才19岁,却有着难得的数学天赋。每天,他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三道数学作业。这一天,他又专心的投入到了数学题。前面的两道题很顺利的就完成了,可是,第三道题,却让他思考了好久。这道题的要求是: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他用尽所学知识都没有得到一丝进展。直到最后,他决定用超出常规的方法去解答这道数学题。第二天,一进教室他就把任务交给了导师。导师看过第三题后,表现得十分惊奇,并不可思议地问道:“这真的是你做出来的吗?”高斯回答:“是我做出来的,我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才找出答案的。”导师激动地欢呼着,并大声喊道:“你解开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题,而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原来,这位导师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去解这道题最终都没有结果,而他最后也只是阴差阳错的把这道题交给了高斯。从此,高斯便被人们称为“数学王子”。多年以后,高斯回忆说:“如果拿到这道题时就知道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我也许永远也没有信心解开它。”

不难看出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氛围,心态才是行动和思想控制者。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因为,心态决定了你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有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消极越无能。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心态。人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总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引导支配。其实,我们的生活并不完美,但是也并不悲惨,只要把你的心态放在适合自己的高度,就可以开心地投入生活。

心态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学习能否优秀,决定你的生活能否美好。可以说,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首先应该放好自己的心态。只要心态在合适的高度,我们的世界也会是光明的。

你的梦尽管遥远,却也真实。把自己的心态放好,是山,就应该有山的坚韧;是海,就应该有海的浩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青少年的心态林林总总,如云多变,即便如此,你也得坚信:心态决定一切!你把你的心态放得多高,你就有多高的潜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自己的心态自己做主,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是“太阳”!

6.自我认识与他人的期望

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认清自己,自我认识是每个人选择自我人生道路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

当我们发现对自我的认识与他人的期望发生冲突时,便会感到痛苦,茫然不知所措。对此,当我们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不同期望时,不要盲目的同意或者否定,一定要清醒地认清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各种期望所左右,从而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从容地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如何认识自我与他人的期望

对自我的充分认识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基础,然而,他人的期望则往往会与之相悖。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身处贫困家庭的考生,经过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由于父母一心只想着他今后能够谋求到一份赚钱的职业,希望他能够上另外一所大学,最终他在填志愿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由于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而放弃自己的原有想法,满足了他人,却委屈了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朝诗人范仲淹以此来勉励后人,范仲淹之所以会有此等感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会妥协于污浊不堪的封建势力,世俗中的阿谀谄媚根本惑乱不了他的心智,追求高尚的“古仁人之心”范仲淹,了解最真实的自我,从而摆脱了达官显贵对他的各种“期望”,潇洒地活出了真我。

依照他人的期望来要求自己,日后很可能会声名显赫,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却丧失了自我认识的能力,因此,很少有人能够活出真我。别人的赞美会使我们的虚荣心倍增,而别人的讽刺与挖苦,则会使我们的自尊心深受打击,使我们在内心萌发出一种前进的动力,向别人证明我们是最优秀的。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生活在别人的期望之中,尽量去迎合别人的眼光,从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当别人对你有所期望时,请你不要彷徨,不要惆怅。正确认识自我,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不要让别人的思想束缚住自己,只有正确的认识自我,不再依赖于他人的思想,才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固有信念,到达梦想的彼岸。

人活着就是为了超越自己,但也要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超越自己。我们不是为了别人而活,当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期望相矛盾时,应坚持自己的想法。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联系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勾勒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果你是条河流,就不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峦,就不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春色,就不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我们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何必为了他人的期望而泯灭自己的个性?又何必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讽刺与抱怨而终日消沉,活在痛苦之中呢?不可否认,别人有时候的意见也是出于为我们着想,但关心过度,事情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应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别人的意见仅供参考即可。

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在乎别人的期望,不要过分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别人的期望与自我的认识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既不让他人对你失望,也不让自己受委屈。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经常会不一致,这是正常的。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寄予很大期望,马谡根本没有真正认识自我,却自负地立下了军令状。由于只会纸上谈兵,不听王平等劝阻,执意上山布阵,还美其名曰“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被司马氏派兵团团围住,断了蜀军的粮道和水源,使蜀军不战自乱。马谡最终为自己一心想要满足诸葛亮的期望,忽视了自己的致命缺陷,而丧失了性命。

身穿着破旧长衫的少年,踮起脚尖站在当铺前。庸医误人,家道破落,他要用医学解除病人的病痛。而仙台课间的幻灯片,却震惊了青年的心,他拿起笔在黑暗中呐喊,希望能唤醒沉睡的中国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没有在家人期望下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是选择如椽之笔,开辟出一条真理路,选择了弃医从文的新生活。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信心满怀地去拼搏一番。定会看到水滴石穿、百川东流入海的壮阔,万紫千红、百花竞放的争艳,岩缝中的松柏伫立枯海旁的傲岸。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很难达到水平状态,因为我们不是他人,所以肯定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也就不会有完全雷同的期望值。况且,对于他人和对于自己,总是有不同的看法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登山队员在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时,由于体力透支,在到达8000米的高度时,放弃了继续攀登的机会。后来他向人讲起这件事时,人们都觉得挺遗憾的,因为再坚持一下的话就可以到达终点了。人们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坚持下去?为什么不再攀高高一点?为什么不咬紧牙关?”那位登山队员非常坦诚的回答:“不,我很清楚自己能力的极限,在体力已经透支的情况下,8000米是我攀登的最高极限,所以我没有什么遗憾。”

对于以上的登山队员,我们应该给予鼓掌与喝彩,不为别的,仅仅为了他的自知之明和急流勇退精神,因为登山毕竟不是打仗,没有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完成任务。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13米,他前面虽然仅剩下了800多米的距离,但这段路程是最具风险的,稍有不慎就会失去生命。在此时放弃,并不是懦弱退却而是量力而行。

第二节 克服人性弱点

1.丢掉该丢掉的

有人说: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在每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总会存放着许多的事,许多的人,比如一个心仪却无缘分的朋友,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某种心灵的期望,某种思想。如果太执著,会是一种负担,而放弃这些该放弃的则是一种解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面对现实,每一个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没有能力和精力去拥有太多,也没有权力要求那么多。我们走过童年的纯真,少年的快乐,人才能渐渐长大,从多少次失败打击中长大,从多少次挫折坎坷中长大,也从自己多年的日记中长大。于是有了一个个的蓦然回首,知道有些事不能过于强求,有时要懂得放弃。

坚持并非是最好的结果

人总是喜欢争取一切自己看上的东西,总是下意识的认为只要自己争取了,就一定能成功,但却忘记了看看那个东西适合不适合自己。美丽别致的鞋子有时是不合脚的,当你撑足了面子,脚疼痛难忍,你想穿回原来那双合脚的鞋子时,你会发现你已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后悔也为时已晚了。放弃是生活时时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渡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生存在人世间,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无奈,如果我们有太多的放不下,就会有更多的无奈。放下就意味着释怀,释怀就意味着无忧无虑,这是佛家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同样也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人生有太多的诱惑,有的人总是一头扎进去就不愿出来,不愿意丢掉这些本该放弃的东西,这样,他就只能在诱惑的旋涡中受伤;人生有太多的欲望,在这些欲望的驱使下,有的人就会拿起不该拿起的东西,舍不得放下,最终也就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些事,在我们经过百般努力但成功却还是遥遥无期时,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因为它是我们该放弃的,继续做下去只会给我们带来惨痛的失败,不妨换一个活法,换一种方式,或许这样我们才会惬意无比;如果我们在一次不经意中得到一个意外的便宜,在我们沾沾自喜之后,一定要赶快放弃,便宜的背后,往往潜藏着阴毒的杀气,会让我们跌进低谷,以至于遍体鳞伤;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我们很努力地去打动别人,却得不到他的一点热情,你不妨学会放弃,把你绵绵的情思,深深地冷藏在心底。因为那不是我们要争取的,那是我们应该放弃的,带着他只会让我们伤感,让我们伤痕累累。

如果你走进一条无路的死胡同,你应该赶快放弃,必要的回头,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如果你的成功已达顶峰,你更要学会放弃,急流勇退,给世人留下辉煌的记忆。如果费尽心思自己却不能开心,那又何必再坚持,其实放弃未必不是更好的结果!